基于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探索电网企业内部审计新模式
2021-01-07李尚泽
□ 文| 李尚泽
自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爆发以来,疫情迅速蔓延至全世界,给各国人民和各行各业带来了巨大冲击。中国政府果断采取一系列防控和救治举措,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初步遏制了疫情蔓延势头,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
新冠病毒长期与人类共存
中国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疫情防控也转为常态化。国内各地陆续调低防控等级,积极开展复工复产。但低风险并不代表无风险,虽然国内疫情形势得到了缓解,但世界各地新冠肺炎确诊数量仍然持续增长,拐点尚未到来。
有专家明确表示,当前在疫苗尚未研制成功前,新冠病毒并不会消失,将长期存在,我们应做好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与病毒共存的准备。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企业内部审计必然需要打破固有的常规审计模式,另辟蹊径。在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探索内部审计新模式。
传统常规现场审计模式受到限制
电网企业传统内部审计中,完整的程序至少包括制订审计计划和通知、审前调查、编制审前调查报告和制定现场审计方案、召开审计进点会、实施现场审计(包含内部访谈)、交换意见、提交审计报告、后续整改等方面。其中,审前调查、审计进点会、内部访谈、现场审计、审计报告交换意见等多个环节均需要面对面近距离接触,在疫情下受到了严格的限制。
由于疫情防控措施,必将对现场审计时间、审计人员规模进行压缩和严格控制,审计工作需要大量的人人接触、人物接触,审计人员需要对被审计单位人员进行必要的询问、访谈、检查等审计流程,同时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之间有要大量的资料需求,这些资料在以往情况下可以通过现场提交等办法快速准确的沟通,但在疫情防控措施下,资料提交效率必将受到影响。
数字化远程审计迎来发展机遇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网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不断的推进,几乎全部的运营信息都通过信息系统来操作完成,后台数据库储存了大量的数据信息。各类数据量也以几何级数不断增长,传统的人工审计方式已越来越不能满足全量审计的要求,电网企业内部审计不断尝试通过数字化审计方式开展各类审计项目,各种审计信息系统也不断产生,这为企业开展非现场审计创造了先决条件。
另外,以前数字化审计发展缓慢,除了技术条件还不够完善的原因,最主要原因是传统现场审计操作起来更熟练、审计人员更有把握。然后,在疫情防控这个大背景下,数字化审计不需要人与人频繁接触,可以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降低时间成本的同时,规避了病毒传染的风险,确保审计人员的健康安全,这无疑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开展审计工作最有利的条件,数字化远程审计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以“远程审计主、现场审计为辅”的新模式
适应疫情防控需要,积极践行远程数字化审计,努力实现审计监督模式转型变革。尝试通过远程审计为主、现场审计为辅”的审计方式对省级公司开展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初步取得了超出预期的结果,下面通过几个方面分享一下经验所得:
创新远程沟通手段
利用各类移动端APP开展会议、线上培训。在疫情期间,由于人员到岗受到各类限制,审计人员无法聚集开展会议和审前培训,通过现有的阿里巴巴的“钉钉”APP、腾讯会议等各类移动会议软件可以很好的解决此类问题,线上办公不仅节约了时间,更在疫情期间可以做到隔离不停工。开展远程访谈,审计组利用公司内部视频系统,率先采用视频访谈形式,连线被审计单位召开项目沟通推进会。访谈被审计单位各专业负责人,远程掌握任期内有关重点工作及业务管理模式。
以非现场审计形式开展审前调查
近些年,电网企业内部一直在推动数字化审计模式,但由于各方限制进展程度缓慢,其中被审计单位对各种信息业务系统的权限开放不全或是系统功能点受限,无法满足审计组需求,一直以来都是限制非现场审计无法顺利开展的主要瓶颈。开展非现场审计需要审计部部门从上到下强有力的推行。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内部审计责任部门应协调信息通讯、互联网等部门打通省级单位间防火墙,开通财务管控、营销SG186、基建管控、人资管控、经法系统、集体企业NC、协同办公等各类业务系统,挖掘前台业务系统数据价值。加强工程与财务、财务与营销、营销与人资、集体企业与财务等专业协同,综合应用多系统贯通关联数据,提高审计成效。第二,充分利用电网企业审计平台完成项目启动、人员配置、资料互传等功能。通过平台配置人员后,被审计单位根据审计组资料需求清单,按时分批次上传各类电子资料,审计组成员可以实现异地远程资料共享。这种模式有效的解决以往资料必须现场取得的限制,促进审前调查高效推进和全程管控。
在工程审计方面,这一以往十分依赖现场审计纸质材料的环节,通过整理非现场电子资料,开展远程业务系统测试。审计小组人员共同讨论疑点、分析方向、确定需求。以“解剖麻雀”方式对被审单位部分工程项目进行数据分析,锁定重要疑点。
创新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现场审计模式
按照“非现场审计为主,现场审计为辅”的审计新模式,开展现场审计工作。现场审计阶段主要工作是对前期审前调查审计组发现的问题疑点进行核实。在审计时间和审计人员上要大力压缩精简。现场人员管理上应该实现封闭式管理,以确保人员健康安全。
审计组赴被审计单位开展现场审计,首先应经当地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机构对每一名审计组成员进行核酸检测,待检测合格后,方可进驻被审计单位。
其次,结合被审单位及其所属地区要求,详实制定现场审计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明确审计现场管理制度、住宿管理制度、请假制度、就餐安排及防护物资保障要求等。现场审计期间,建立“审计现场—住宿酒店”两点一线作业模式,实行封闭式管理。以专业小组为单位,实行小组长负责制,全面从严管理组员出行。杜绝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做好现场审计进点撤点往返交通疫情防控,加强心理疏导与健康防护宣贯,确保现场审计全员全程疫情防控万无一失。
另外,被审计单位应同样做好疫情防控措施,定期对审计人员办公地点进行有效消毒处理,每一位到访人员,需做好健康报备并测量体温等一系列检测后方可进入审计组办公区域。对现场报实物送资料,尽量做到无接触递交,审计组使用后再通过无接触方式返还。安排专人专车负责接送审计组人员,尽可能减少审计组与外界人员接触。
结论
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全社会的一次考验,也是对内部审计工作的一次重大考验,尽管非现场审计相对于传统审计还有很多限制和短板,但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当下,开展数字化审计是十分有必要的手段。电网企业内部审计应因势利导,探索非现场审计为主,现场审计为辅的审计模式,创新审计项目程序,增加无接触审计环节,将疫情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影响降到最低,通过高效的审计模式和方法,保证企业生产运营的不断不乱。从长期来看,数字化、智能化、远程化审计必然是历史发展的潮流,而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是促进审计变革的催化剂,企业内审应在困境中抓住机遇,寻求突破,转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