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下肢深静脉血栓滤器植入及导管溶栓的护理

2021-01-07谢宝莲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2期
关键词:滤器肺栓塞抗凝

谢宝莲

(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山西 晋中 030600)

关健词:下肢深静脉血栓,滤器植入,导管溶栓,护理

0 引言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一种常见的血管性疾病,导致其出现的主要原因是血管内膜出现损伤,经常会发生在外伤导致的骨折、软组织裂伤等情况下,不管是静脉穿刺还是进行手术,都会对患者的静脉血管造成直接性的损伤。结缔组织、血管炎以及高血压等会造成血管内膜的损伤,从而导致血小板出现局部凝集的情况,内外的凝血系统被激活,就导致了血栓的形成。较为缓慢的血流速度也会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出现,在手术后很多患者都需要长时间的卧床休息,或者是由于其他原因导致的少量下肢活动,瓣膜内就会形成涡流,对内源性凝血系统进行激活,血流中血小板的流向会随之变化,从原先的轴流变化为边流,就会导致血栓的出现。除此之外,若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也会导致血栓的形成,老年人经常会有高血脂、糖尿病的情况,恶性肿瘤等患者的凝血因子处于增加的状态,会降低抗凝血因子的活性,引起血管内出现异常凝血,就会出现血栓的情况。临床表现为疼痛,肿胀,浅静脉曲张,皮温皮色变化,最严重的可导致致死性肺栓塞,由于血液在深静脉腔内异常凝结,阻塞静脉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好发于下肢[1]尤其是左下肢常见。

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方法,主要选择的是手术取栓、药物溶栓以及肝素抗凝等措施,在进行溶栓用药的时候,要注意对剂量的控制,由于较弱的选择性,小剂量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若随意加大剂量又会导致出血情况的发生;采用手术取栓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会对患者的血管内皮产生较重的损伤,术后还会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反应,这些治疗方式逐渐被放弃了[2]。介入治疗的方式可以呈现出较为显著的效果,而且对患者的损伤较小,恢复的速度较快,如临床出现严重肺栓塞风险低到可接受的程度,造影显示下肢静脉及下腔静脉内无游离漂浮血栓和新鲜血栓或经治疗后上述血管内血栓消失可取出滤器等优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被应用,现将手术配合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在89例患者中,男65例,女34例,年龄分布在31-82岁。经彩超和选择性下肢静脉造影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其中有43例患者进行临时性的下腔静脉滤器置入,46例患者进行永久性的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后患者进行7-10天的恢复即可出院,相比治疗前,治疗后的股浅静脉以及患肢器在不同程度上实现再通,置入腔静脉滤器的过程较为顺利,没有出现漂浮或滑脱的情况,也没有出现肾静脉堵塞。无一例肺动脉栓塞发生,症状消失或血栓危险因素去除后43例取出静脉滤器。

1.2 滤器的选择。对于在抗凝治疗过程中DVT病人出现合并症及肺栓塞的患者,高度怀疑或者已经发生肺栓塞的患者,不能对其进行下一步的治疗;在有效的抗凝治疗下患者出现静脉、骼静脉浮动血栓的;伴有反复血栓形成的老年人;需要大面积肺栓塞的紧急处理的,使用永久性腔静脉滤器植入。对盆腔及下肢外科手术前,高危性的复合外伤病人需要可预防性植入的;短期内出现抗凝及溶栓禁忌症者;准备进行大剂量药物静脉溶栓的,使用临时性腔静脉滤器植入[3]。

1.3 治疗过程及方法。通过Seldinger法进行穿刺将其送入导管之中,导管的路径可以选择同侧腘静脉以及对侧股静脉;先对患者的侧骨静脉进行造影,对血管的狭窄程度、血栓的位置以及侧支的形成情况进行确定,然后分局造影所呈现的血管情况进行静脉滤清的置入。位置一般为双肾静脉下第三腰椎中下段,如造影发现下腔静脉有血栓时,滤器应放置在血栓上方,若血栓在肾静脉水平的腔静脉内,滤器则放置在肾静脉之上,且需从右颈内静脉植入,导管溶栓(分为导管室大剂量冲击溶栓和病房小剂量持续溶栓2个过程),溶栓药为尿激酶,一般没禁忌症,导管室放置滤器后及时给30万单位尿激酶溶栓,留置导管5-7天通过微量泵每天给予50-80万单位,同时给予抗凝药肝素5000单位12小时一次皮下注射,七天后停微量泵停肝素给予华法林3-6个月口服治疗[4]。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护理人员主动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本病的发生原因,介入治疗的必要性,手术的过程及注意事项,减轻患者的紧张恐惧,取的患者的配合

2.1.2 在手术前对肝脏功能、下肢静脉血管、以及凝血酶原时间进行彩超检查;对青霉素、碘液等进行过敏测试;在床上练习排便、排尿,手术前4个小时禁食禁水,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路;造影前的24-48个小时内患者不应该服用二甲双胍,对患者的造影结束后,至少需要48个小时才能继续服用。

2.2 术后护理

2.2.1 观察患者的穿刺部位,对患者的穿刺部位进行密切的观察,发现有无血肿及渗血情况的出现,皮肤颜色温度有无感觉和疼痛障碍。

2.2.2 对溶栓导管进行介入护理,在造影下静脉逆行在血栓的下方插入,一般可发挥5-7天的局部抗凝效果,所以应该进行较为妥善的固定,防止受压,打折,堵塞,定时更换敷料,对导管暴露位置每日进行碘伏消毒,让导管周围的皮肤保持干燥、清洁的状态,避免并发静脉炎以及上行感染的发生,对抗凝的剂量和溶栓的时间进行正确的控制[5]。

2.2.3 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观察,给予心电监护,观察有无造影剂的反应,鼓励患者多饮水,利于造影剂排泄,观察有无出血并发症,一旦发生内脏出血,特别是颅内出血可致患者死亡,应高度重视,如发现有穿刺部位,皮肤黏膜,牙龈,消化道出血等立即通知医生,停止抗凝,溶栓药物,监测血凝,及时处理。

2.2.4 辅助治疗,抬高患者患肢高于心脏水平20-30厘米,促进血液回流,在溶栓过程中,护理人员每天用双手对患者患肢进行有力的按摩,按摩要领,像挤海绵水一样双手适度用力挤压,同时给予其他辅助药物 如低分子右旋糖肝,丹参等改善微循环,括张血管。

2.2.5 拔管后护理,拔管后按压穿刺部位20分钟,加压包扎,沙袋压穿刺点4到6小时,穿刺侧肢体制12小时。制动其间指导患者勾脚及家属按摩肢体促进血液循环,防止新的血栓形成[6]。

2.3 肺栓塞。医护人员要对患者的呼吸变化进行密切观察,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安静的环境,患者一旦出现呼吸困难、咯血、气短、胸闷等情况,及时通知医生,让患者保持平卧的姿势,对其进行心电监护以及低流量的吸氧措施,准备好相应的急救器材和药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2.4 出院指导。指导患者保持适当下肢活动,避免负重,长时间卧床等引起新的血栓因素,注意清淡饮食,戒烟戒酒,忌辛辣每天早,晚抬高双下肢15分钟,睡觉时最好垫高下肢于心脏位置,防止再次发生栓塞,出院按医嘱服用抗凝药物,监测血凝,发生出血及时就诊,定期门诊复查[7]。

3 讨论

肺栓塞是早期深静脉血栓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是比较高的,在保证血液正常通过的情况下置入滤器,可有效抑制对大面积的肺栓塞,还能避免其引起的猝死情况。所以,将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及时的置入患者体内,可有效防止血栓的脱落与肺栓塞的发生,也为其它科室开展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对患者病情密切的观察以及选择安全有效的抗凝搓死可促进深静脉血栓患者的康复。

猜你喜欢

滤器肺栓塞抗凝
Denali和Celect下腔静脉滤器回收单中心经验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两种工况下8 种腔静脉滤器疲劳强度的对比研究
危险度预测联合肺栓塞排除标准对剖宫产术后肺栓塞的诊断价值
肺栓塞16例误诊分析
花粉过滤器
56例肺栓塞患者的心电图分析
中药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研究进展
颅面部动静脉畸形治疗中肺栓塞死亡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