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法治使命主题

2021-01-07

关键词:依法治国权益法治

喻 中

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框架下,关于“法治道路”“法治体系”等重要主题的研究,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法治使命”也是一个值得认真对待的主题;“法治使命”同样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早在2017年5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国政法大学时就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法治建设将承载更多使命、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1)《习近平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强调立德树人德法兼修抓好法治人才培养 励志勤学刻苦磨炼促进青年成长进步》,《人民日报》2017年5月4日,第1版。在这段论述中,已经蕴含了一个重要的思想理论主题,那就是“法治使命”。

什么叫法治使命?从字面上看,所谓使命,“多指重大的责任”(2)《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年,第1183页。,而“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第5页。。把两者结合起来,所谓法治使命,就是法治承载的使命,也就是法治承载的重大责任。一般而论,法治承载的重大责任,就是用法律的准绳去衡量、规范、引导社会生活,实现社会生活的有序化,进而保障国泰民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老师。经验和教训使我们党深刻认识到,法治是治国理政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什么时候重视法治、法治昌明,什么时候就国泰民安;什么时候忽视法治、法治松弛,什么时候就国乱民怨。”(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第8页。我们据此可以从历史规律的角度得出一个普遍性的结论:法治承载的重大责任就在于保障国泰民安、防止国乱民怨。

在当代中国语境下,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体系中,法治使命主要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使命,亦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所承载的重大责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种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就思想渊源来看,它是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引领下的产物;就历史来源而言,它是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产物;就知识资源来说,它是借鉴人类法治文明优秀成果的产物。从历史过程着眼,“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党在废除旧法统的同时,积极运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法制建设的成功经验,抓紧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法治的基础。”(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第8页。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正在走向成熟。走向成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必将承载新的更大的责任。那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使命?这是一个根本性、基础性、前提性的问题,它本身就表达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一个重大关切。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框架内,同时也根据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承载的重大责任,亦即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法治使命主题,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理解。

一、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鲜明特色。”(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年,第8页。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段重要论述,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既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还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当承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应当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再次,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二者密不可分。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规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制度属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中国70年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10)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人民日报》2019年11月6日,第4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根本制度基础,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保障”(1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第23页。。从制度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个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法治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发展与完善的方向,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决定的。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法律表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法律表现形式。”(1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第35页。按照这个重要论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的成就,本质上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不断完善,本质上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

就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三位一体的关系一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也是三位一体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可以从道路、理论、体系三个不同的方面,合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健康发展。

二、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是因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17)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21页。,所以当然也是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力量。从根本上说,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也是为了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18)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第1页。基于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这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现、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同时也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制度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体地位,也保证了人民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主体地位。这是我们的制度优势,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区别于资本主义法治的根本所在。”(1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第28页。从实践指向上看,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要保证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要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使法律及其实施充分体现人民意志”(2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第29页。。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才能承载起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使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既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两个方面的要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承载起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使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保障人民权益

在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与法治的关系是一个需要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2020年11月,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正式形成之际,“习近平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必须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要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各领域全过程。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系统研究谋划和解决法治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乐业”(21)《习近平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强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人民日报》2020年11月18日,第1版。。根据这段重要论述,可以发现,保障人民权益既是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当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承载的使命。

保障人民权益的前提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其意义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如前所述,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以人民为中心进而保障人民权益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使命。针对人民权益的实际内容及保障人民权益的实践要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决人民最关心的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住房等方面的突出问题”(2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第10页。,“都需要密织法律之网、强化法治之力”(2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第11页。。这就是说,为了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应当从立法、执法、司法等方面齐头并进,“强化法治之力”,为人民权益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

首先,从立法环节来看,应当进一步提高立法质量,以高质量的法律体系保障人民权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对立法的期盼,已经不是有没有,而是好不好、管用不管用、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不是什么法都能治国,不是什么法都能治好国;越是强调法治,越是要提高立法质量。这些话是有道理的。我们要完善立法规划,突出立法重点。”(2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第43页。这些关于立法的重要论述,从根本上回应了人民的期盼。这些论述表明,不是什么法都能够保障、促进人民权益。因此,必须制定出能够充分保障人民权益的法。在立法过程中,一定要回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在立法规划中,一定要把人民权益充分考虑进去;要把保障人民权益作为立法的重点;要围绕保障人民权益这个中心,全面提高立法的针对性、及时性和系统性。在通过立法协调利益关系的过程中,要把保障人民权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增进人民的幸福安康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上。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能保障人民权益,都能够反映人民意愿,都能够得到人民拥护。为此,应加强民主立法,“民主立法的核心在于为了人民、依靠人民”(2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第49页。。这就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保障人民权益的总体方向:为了保障人民权益而立法。

其次,从执法环节来看,应当进一步改进行政执法,以严格规范文明公正的执法,保障人民权益,尤其要在行政执法的各个领域,充分回应人民对权益保障、对美好生活的现实需要、具体需要、迫切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很多问题,往往同执法失之于宽、失之于松有很大关系。涉及群众的问题,要准确把握社会心态和群众情绪,充分考虑执法对象的切身感受,规范执法言行,推行人性化执法、柔性执法、阳光执法,不要搞粗暴执法、‘委托暴力’那一套。但是,不论怎么做,对违法行为一定要严格尺度、依法处理。”(2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第58页。这些重要论述,立足于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既从正面指明了改进行政执法的方向,又提出了关于行政执法的负面清单,为行政执法的改进提供了行动指南。按照这些要求改进行政执法,就能够在执法环节切实保障人民权益。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28)《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9年11月6日,第5版。以人民为中心的立法、执法与司法,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题中应有之义,同时也为人民权益提供了全方位、立体化的法治保障。

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公平正义是我们党追求的一个非常崇高的价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了我们必须追求公平正义,保护人民权益、伸张正义。全面依法治国,必须紧紧围绕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来进行。”(2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第38页。根据这些重要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还应当承担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大责任。从实践指向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对社会公平正义的保障、维护与促进,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应当承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大责任。如果在法的创制环节充分体现公平正义,那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在法治的“上游地带”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如果在法的实施环节充分体现公平正义,那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在法治的“下游地带”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把“上游”与“下游”贯通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就是一条滋养、维护、保障、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浩荡河流。

五、结语

以上分析表明,法治使命就是法治承载的重大责任。在当代中国语境下,法治使命主要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使命,亦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所承载的重大责任。作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承载的重大责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分别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就这四个方面来看,既涉及党和人民,又涉及国家与社会,它们彼此关联,相互支撑,但都可以归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上文要先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所承载的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责任,原因就在这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要承载上述四个方面的重大责任,就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同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中,尤其是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框架下,认真研究法治使命主题,牢固树立法治使命意识,全面而清晰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使命,也有助于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来说,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法治使命主题具有强烈的规范意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是一项宏大事业,也是一个长远的实践过程,需要通过千千万万法治实践者的点滴努力汇聚而成。如果每一个法治实践者都能够深刻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法治使命主题,都能够形成法治使命意识,进而把这种意识转化为自觉的法治行动,将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增添更多的精神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也可以因此而更好地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好地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更有效地保障人民权益,更全面地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来说,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法治使命主题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内容极其广泛,举其要者,有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理论等。与此同时,我们还应当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使命也应当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引领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中凸显、深化法治使命这个主题,有助于促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更好地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助于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放置在一个更大的理论框架下来理解。

概而言之,在习近平法治思想中,法治使命是一个具有重要实践意义与理论意义的主题,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认真对待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法治使命主题,进而形成关于法治使命的话语体系,是极其必要的。

猜你喜欢

依法治国权益法治
通报:存在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84款App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漫话权益
礼赞70年:从五四宪法到全面依法治国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广场舞“健身权益”与“休息权益”保障研究
你的权益被什么保证?
依法治国:人民幸福安康的保障
两会布局 依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