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护理观察要点
2021-01-07黄婧
黄婧
(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血管外科,重庆 400038)
0 引言
原发性肝癌按组织学分类分为肝细胞型、胆管细胞型和混合型。早期病患无明显症状,或无特异性,仅有肝区胀痛或急腹痛表现[1-3]。肝癌的恶性程度高病情进展快,大部分患者在确诊为肝癌后,患者会存在恐惧、悲观、绝望等一系列的负面的情绪,精神上感到极度痛苦;同时受到疾病本身的影响,患者生理上也会有极大的痛苦。经研究表明,在全球范围内原发性肝癌发病率在不断的上升。介入治疗,是目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普遍有效的治疗方法。由于介入术所用化疗和栓塞药物会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因此术前术后的护理工作对肝癌患者的病情的治愈就显得特别重要。
1 护理方法
1.1.1 术前护理:手术前的心理护理 在手术前,患者或多或少都会存在心理上的压力,会担心手术是否成功等,对手术会存在恐惧。因此在手术前,我们护理人员应该向患者及家属做好相应的详细的病情交代以及手术的必要性,减轻患者及家属的顾虑,让患者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1.1.2 术前检查及护理方法:生化常规、CT、心电图及胸片检查,术前患者准备常规检查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肝肾功能等。介入术前几天要注意休息,保证好睡眠质量,对失眠患者及时心理辅导,保证良好的睡眠情况。在必要的情况下,对精神过度紧张者而不能保证睡眠质量的患者可以适量应用镇静剂。介入术前6 h要禁止食物和水的食用,以保证胃肠道处于空虚的状态。
1.1.3 介入术后肾脏功能护理方法:介入术后,可能会出现肝肾脏功能的损伤,临床表现转氨酶、胆红素升高,患者可能出现黄疸、腹水,更有甚者会出现肝昏迷,嗜睡等症状。应及时跟患者及家属解释,消除其消极的心理。叮嘱病人要多喝水,促使造影剂等的排泄,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选择静脉补液,这样可以减轻对肾脏的损害。及时观察尿量及颜色,每日尿量应保持在2500 mL左右,尿液应该呈淡黄色,如出现少尿、无尿情况或者尿液颜色过黄,应及时通知医护人员,作好相应的处理。
1.1.4 介入术后胃肠道护理方法:介入术后多数的患者的胃肠道会出现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等,这些反应多发生于术后2~8 h之内。是由于系化疗药物引起。及时向患者解释引起呕吐的原因,让患者不要惊慌紧张,患者恶心呕吐情况严重时,应指导其头偏向一侧,且要短时间内停止进食。为了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这就需要术前的护理也要做好相应配合工作,术前6 h要做到要禁食、禁饮。术后6 h给予少量清淡易消化的流质和半流质饮食,第2天根据患者的食欲、营养状况、饮食习惯适当增加,可进食一些高纤维、高蛋白。脂肪含量低的食物;不宜吃油腻、辛辣、煎炸等刺激性饮食,进食时要细嚼慢咽以促进消化。注意食品多样化,少量多餐,以促进食欲。应嘱咐患者多吃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和水果,早餐和晚餐前空腹饮温开水,以促进肠蠕动。恢复期应进食高蛋白、低盐、富含维生素、低脂、易消化食物,避免进食生冷、生硬、油腻粗糙食物,并嘱其少食多餐。
1.1.5 介入术后发热现象护理方法:多数患者在肝癌介入术后患者会出现发热的症状,这是因为化疗的药物可以引起癌细胞坏死在体内而引发机体反应,患者在术后1周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的情况,发热状况的时间的长短与体内癌细胞坏死的范围大小有关,在介入术前应向患者做好解释,在术后要对患者发热的情况作好及时的观察检测。对于此发热症状,一般不采取处理,要嘱咐患者多喝水,另外发热会引起衣服汗湿的情况,要及时提醒患者更换衣物和及时的更换病床的被单。
1.1.6 介入术后肝区部位疼痛护理:介入术治疗后,肝脏局部缺血区血管肿胀导致的水肿,以及造影剂、栓塞剂的刺激会引起肝区部分部位疼痛,有胀痛、轻微烧灼感,2~5天后可缓解。要叮嘱患者多卧床休息,护理人员密切关注疼痛部位,以排除并发胆囊炎、胰腺炎的可能。应该采取多与患者聊天、给患者听轻缓的音乐等方法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必要的时候可以服用止痛药。
2 讨论
原发性肝癌是由于肝脏内细胞所诱发[4-6]。术前护理是取得介入治疗良好效果的前提,做好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其家属仔细讲解做介入治疗的目的和作用,尽量让患者配合医师,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保持稳定的情绪,这样手术效果会更好。介入治疗是治疗肝癌中晚期最佳手段,创伤较小,对病患生存质量无影响,效果显著,通过给予碘油栓塞及高浓度的化疗药物,使肿瘤细胞缺氧、缺血坏死[7-8]。在术前应该提前做好相应的身体机能的检查,以寻求一个最好的状态去面对手术,也让医生及护理人员对患者的身体素质的了解更加全面,有利于手术的进行。
介入手术后,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并发症,作为护理人员,应该及时全面的观察每位患者的身体状况并做好相应的应急措施,一旦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应该及时通知医生采取紧急处理。术后的心理护理和饮食护理等是顺利度过反应期尽早恢复的关键,而对各种并发症的及时准确观察和有效的预防措施是减少术后并发症重要手段。与常规护理管理模式比较,综合护理管理更加注重管理工作的全面性、系统性,旨在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护理管理,提高护理工作水平与质量,提升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