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果为助”食养原则在东北满族饮食文化的体现
2021-01-07王义姗杨明冷炎
王义姗,杨明,冷炎△
(1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 长春;2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 长春)
0 引言
《黄帝内经》是我国第一部养生学专著,含有丰富的养生方法。东北满族饮食文化是我国传统饮食文化的一部分,本文从《内经》的角度深入研究东北满族的饮食文化,从《黄帝内经》“五果为助”(和五味、营养均衡、食疗药膳)食养原则对东北满族食用野果的情况进行阐述。
1 东北满族饮食文化特点
“饮食文化是人们在围绕着进食这一行为而产生的系列范畴,是特定的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背景相互结合的产物[1]。”由此可知,族群、地域的差别会造成饮食文化的不同。满族先民早期居住在长白山、黑龙江地区的,在特定的社会自然环境和历史人文背景下,形成了以渔猎、采集为主要生计方式的饮食文化。然而,这种饮食文化持续到元末明初,满族先民被迫迁出世代居住的地方,进入辽东、朝鲜地区,辽东、朝鲜地区多以平原为主,山川河流相对较少,导致所渔猎的食物不足,而面对此生存危机,后期的满族先民开始选择农耕,因此,生计方式转变为以二元计的渔猎—农耕为主,为入关后满族饮食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入关后,满族在继承女真饮食文化的同时,又吸收汉族的传统饮食文化下,形成满汉二元饮食文化。上述说到,由于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和人文背景的不同,会形成不同的饮食文化,东北地处我国北方,交通不便,经济文化不繁荣,受外来文化影响较小,又蕴含在满族传统文化中,形成了具有传统特色的东北满族饮食文化。
东北满族饮食深受渔猎采集饮食文化的影响,在饮食内容上也势必会形成与其相关的饮食。第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狩猎野兽,捕捉水产品,采集野菜、野果,在主食上势必会选择抗饥饿、不易消化的食物,后来,在长期的发展中,满族形成了喜爱黏食、爱吃野味的习惯;第二,生计文化和进餐形式密切相关,满族狩猎、捕鱼、采集,需要早出晚归,因此,东北满族延续满族先民传统进餐方式,以两餐制为主,直至今日,仍有东北老人沿袭两餐制的进餐方式。东北位于北纬40°-55°,为北温带,气候寒冷,自然环境恶劣,冬长、夏短,无霜期短,满族为了适应这种自然环境,驱除寒冷,形成喜爱饮酒的习俗。
2 野果是东北满族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北野生植物资源丰富,野果种类多样,满族早期为了求生,常把野果作为充饥或应急食物,后来,随着满族的发展,采集野果成为了满族饮食文化的一种体现。
东北满族野果品种多样、数量丰富,如分布在在长白山地区软枣子、北五味子、山樱桃、挂金登、乌梨、稠李子(臭李子)、山刺玫(刺玫果)、野生蓝莓(笃斯越橘)、松子、榛子等[2,3];黑龙江地区的山葡萄、山楂(山里红)、茶藨子(黑加仑)、枸杞、狗奶子、酸枣(山枣)、沙棘、山杏(东北杏)、山丁子(山荆子)等[2,4,5];吉林地区的杜梨、覆盆子(托盘、蓬蘽悬钩子)、胡桃楸(山核桃)、山梨(秋子梨)、山李子(中国李)等[4,6]。这些野果除鲜食外,还可做成蜜饯或干果,如杜梨干、蜜饯红果;亦有做成粥食用,如稠李子粥、果子粥、杏仁粥、腊八粥、八宝粥;亦可做成糕点食用,如满族的著名糕点狗奶子蘸糖(萨其马)、托盘糕点、托盘冰果、杏仁白糖馅饽饽、酸枣糕、软枣糕;有的则做成酒、茶饮用,如山葡萄酒、红果酒、软枣子酒、杏仁茶;有的则做成菜肴食用,如油炸果子、炸糖果子;也有做成调味品,如五味子;满族常在秋季将乌梨采摘贮藏,待冬季制作成“冻梨”后食用。
3 满族食用野果之“五果为助”
“五果为助”是《黄帝内经》中重要的食养原则,基于“五果为助”和五味、营养均衡、食疗药膳的食养原则对东北满族食用野果的情况进行阐述。
3.1 合理搭配、营养均衡
《素问·脏器法时论》中主张“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的膳食原则,强调饮食应合理搭配,营养均衡。而满族深受渔猎采集饮食文化的影响,嗜食肉类,易患痈疽疮疡肿毒,正如《内经》言:“膏粱之变,足生大丁”“凡治消瘅、仆击、偏枯…… 则高梁之疾也。”阐明肉类虽美味、营养,但亦不可过于偏爱。满族早期,生产力水平低下,环境恶劣,为求生,常常把野果作为主食来食用,然而早在两千多年前《内经》中就已说到“五谷为养,五果为助”即以五谷充养脏腑,五果协助五谷补益脏腑,以五谷为主食,果、畜、菜为辅的多样性饮食,不可过于偏嗜某种食物,亦不可把野果、肉类作为主食,代替谷类的作用。
3.2 和五味
《灵枢·五味》说道:“五果:枣甘,李酸,栗咸,杏苦,桃辛。”满族食用的野果亦各有五味,根据《神农本草经》记载,酸浆味酸,《本草纲目》记载,樱桃味甘、涩,猕猴桃味酸、甘,北五味子味酸,覆盆子味甘,山梨味酸、涩,山楂味微酸,李味酸、苦,酸枣味酸,榛仁味甘,枸杞味苦,山葡萄味甘、酸[7],《随息居饮食谱》记载,山杏味酸、甘[8]。指出野果各有五味,五味各有所入,当地满族食用野果时,应谨记和五味,和五脏,不可缺少任何一味,五味和,则阴阳和,阴阳和,则脏腑和,脏腑和,则身体健。
同时,也应注意五味的偏嗜,在日常饮食中,不可过于偏爱某种味道的食物,五味偏嗜,势必会引起所入脏腑之气过于亢胜,制约克其所克之脏,导致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调,引发疾病。
3.3 食疗药膳
食疗、药膳是指通过食用食物或食物和药物来达到预防治疗疾病的目的。早在《黄帝内经》记载:“大毒治病,十去其六;……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后来,唐代孙思邈在此基础上,认为应把果实放在食疗疗疾的首要位置,充分肯定果实治疗疾病的效果。满族在把野果用来作为充饥或应急食物的同时,也作为食疗药膳用于医疗和保健上。
3.3.1 民间应用
满族民间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渐总结出将野果鲜食或泡水煮茶服用,治疗疾病。如覆盆子鲜食或制作糕点食用治疗阳痿、遗尿、不孕等肝肾不足证;红姑娘煎水服具有利咽止渴、平喘通淋的效果;山楂鲜食治疗饮食积滞,亦做成山楂益母汤、山楂红花酒,治疗妇女产后感染、腹痛;山葡萄煮水服用治疗风寒湿痹、外感风寒;枸杞子煮水服治疗腰酸、耳聋等肾虚证,泡酒治疗目昏、目涩;山丁子鲜食或加水煮鸡蛋治疗慢性咳嗽,泡酒治疗跌打损伤;软枣子鲜食或煮水,治疗慢性肝病,加红糖煮水治疗热证;樱额煮水服用治疗肠炎泄泻、痢疾;北五味子煎水服治疗失眠、健忘、自汗、盗汗、遗精、腰酸、耳鸣诸症。
3.3.2 宫廷应用
满族民间野果多鲜食或泡水煮茶服用,清宫满族在继承满族传统食疗的同时,将其进一步升华,制作成代茶饮,用于日常保健和治疗疾病,如焦楂、杏仁等组成的“清热代茶饮”“杏苏代茶饮”,焦三仙等组成的“消食类代茶饮”,杏仁、松仁等组成的“通便类代茶饮”,枣仁等组成的“安神类代茶饮”,清宫满族代茶饮品种多样,使用之广泛,上诉仅列举含有野果类的代茶饮。
在《清宫医案集成》中记载[9]野果作为引经药或与其他药物配伍来治疗疾病,在养阴育神汤、镇阴育神汤中食用枣仁治疗失眠;引用秋梨、苦杏仁入肺经,具有润肺止咳之效;舒筋活血汤中使用枸杞子养肝血、柔肝筋;清热化饮汤中食用山楂健脾消积;应用五味子收敛止遗治疗小便多;常服用覆盆子、松仁、枸杞子等补益之品,如益气固本丸、松龄太平春酒。
同时,现代大量研究也表明满族食用野果具有科学性,如覆盆子具有抗氧化、抗癌、消炎、降血脂、降血糖、预防骨质疏松等作用[10];酸浆具有抗肿瘤、降血糖、消炎等作用[11];枸杞具有提高免疫力、抗氧化、降血糖、降血脂、抗肿瘤等作用[12];山丁子具有降糖降脂、抗氧化、抗癌、保护肝脏、降低转氨酶、减肥的作用。
总之,“五果为助”是《内经》中食养原则之一,基于《内经》中的养生原则来研究满族饮食文化,使我们更加全面、系统的了解满族饮食文化,更深入的认识满族饮食文化,提升饮食与养生、预防疾病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