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职院校境外办学路径研究

2021-01-07李惠翔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办学院校职业

李惠翔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天津市300350

一、新时代我国高职院校境外办学面临的机遇

2019年2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当前是我国职业教育 “走出去”重大机遇期。2020年6月,教育部等八部委 《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正式发布,文件从全局高度明确了我国将继续推动与各国开展教育交流与合作,提出了改进并加强高校境外办学工作。这是在新冠疫情影响以及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中国政府向世界表明我国将继续坚持教育对外开放的决心,也为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工作指明了方向。

“十四五”时期,国家将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大会,教育部将继续落实 “双高计划”。“双高计划”明确指出高职院校提升国际化水平是九大改革发展任务之一。我国高职院校教育国际化建设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打造职业教育对外开放新标杆将成为新时代高职院校境外办学的核心任务。

二、我国高职院校境外办学的现状分析

(一)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境外办学的现状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职业教育对外开放走过了学习借鉴职业教育先进国家教学经验和做法的初级阶段,经历了立足国情实现与国际接轨的发展阶段,正在逐步通过自主创新发展形成世界水平的中国职教模式。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等利好政策的相继出台,从政策层面为我国职业教育“走出去”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截至2020年9月我国共有44所高职院校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举办了28个境外办学机构、47个境外办学项目。这其中,主要有以下三种代表性模式:一是“鲁班工坊”模式。“鲁班工坊”是教育部支持下天津原创并主导的职业教育国际合作项目。通过在境外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学历教育,向世界分享中国优秀职业教育成果和职业文化。特别是最近两年,“鲁班工坊”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天津高质量完成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在非洲建立10家鲁班工坊任务。从2016年至今,已先后在欧亚非等国家相继建成17个“鲁班工坊”,下一步天津将把“鲁班工坊”打造成国际人文交流品牌。二是产教协同联盟与校企联合模式。产教协同联盟模式,是由中方政府牵头相关院校和企业,基于合作国需求开展的境外职业教育输出项目。校企联合模式,是由中资企业主导,协同高职院校开展校际合作,共同培育适合企业需求的本土化技能人才。三是边境联盟模式。依托我国与东盟、俄罗斯、蒙古等国接壤的地缘优势、用好边贸政策红利,围绕边贸合作、边境旅游等重点领域,由行业发起组建边境联盟,联盟成员单位共享资源共同对边境国家开展职教领域合作,促进了互联互通。总之,我国职业教育正在积极转变境外办学理念,从模仿高校模式向贴近职业特点逐渐转变,从单一追求规模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从简单输出教学优质资源向全方位育人转变。

(二)我国高职院校境外办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境外办学呈现快速发展趋势,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境外办学模式,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但我国高职院校境外办学当前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1.总体发展不均衡。首先是地域分布不均衡。我国高职院校境外办学已覆盖了亚洲、非洲、北美洲、欧洲和大洋洲,但是总体上集中在亚非国家,其中以泰国、柬埔寨和缅甸居多。其次是办学主体分布不均衡。举办境外办学的高职院校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或职业教育发达地区,其中较多的是江苏、浙江、上海、天津等,而中西部较少。

2.境外办学定位不够清晰。高职院校境外办学普遍缺乏明确的自身发展目标和长期规划。加之,在未系统调研合作国当地社会、教育、政治、经济前提下冒然赴境外开展办学时有发生,这种貌似“以我为主”的冒进式办学是不严谨、不审慎的,其办学定位不够清晰。

3.办学规模体量明显不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高职院校境外办学招生规模具有1000人以上毕业生人数占总数不足11%,超过50%境外办学院校在校生低于100人。这充分表明,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境外办学尚不成熟,办学规模较小,国际影响力不高。

4.人才队伍的跨文化适应力堪忧。高职院校国际化专业人才队伍水平直接关乎境外办学成败。调查发现,境外办学院校教师队伍基本兼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和一定的双语表达能力,但普遍缺乏跨文化适应力。这种适应力不仅包括跨文化冲突的应对力,还包含教师本身对当地社会文化的感知力以及对合作国当地工作生活的适应力。

三、我国高职院校境外办学路径

(一)做好顶层设计

要坚持统筹规划,多方联动。根据我国教育对外开放的规划以及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战略,做好顶层设计。第一,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在对标国际先进职业资格框架的基础上,抓紧推进国家资格框架建设;第二,要宏观统筹外交、教育及文化资源,逐步实现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学历和学位互通互认,积极与合作国当地院校开展专业标准的共商共建,争取进入合作国学历教育体系;第三,各级政府以及教育主管部门应统筹规划、发挥好友城作用,要指导高职院校与那些政治往来、经济合作、文化交流等方面密切程度高的境外友好城市院校开展合作,共同谋划好“走出去”的方向、定位和策略。

(二)坚定办学原则

我国高职院校境外办学者要始终兼顾发展和安全两个大局,坚定办学原则,即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正确义利观、坚持文化自信。

1.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境外办学者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引领,就是在国家整体安全的视角下将外部安全与内部安全统筹兼顾,高度重视自身安全与公共安全,充分防范境外办学可能涉及到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海外利益等潜在风险。

2.坚持正确义利观。坚持正确义利观就是要有原则、讲情谊、讲道义。有原则,是要自始至终坚持以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和中华民族尊严;讲情义,是要善于把握中外彼此利益共同点、善于营造和谐友谊的国际关系;讲道义,是勇于履行国际责任,理解合作国的利益关切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敢于主持公道、伸张正义。

3.坚持文化自信。要将坚持文化自信提升到维护文化主权、捍卫国家安全的高度。一方面,境外办学者要始终保持对中华文化价值的笃信和深情;另一方面,在跨文化交际中,要找准职业教育自我文化定位,在文化国际传播中保持对自我文化的高度尊重、珍惜和认可。

(三)深化校企协同

1.构建企业工作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相统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企业携手共同编制办学总体规划,实现境外办学的专业教学标准和企业工作标准高度统一。要支持校企联合开发课程和教材,将企业文化连同职业教育文化有机植入境外办学的每个环节,包括课程设置、教材选用、教学内容、评价方式等。做好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推广,案例库建设,梳理高职院校境外办学的典型案例,做好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和研究,探索境外办学模式的推广工作。

2.构建校企文化育人的校园环境。境外办学者要充分发挥校企双育人主体和双元文化的优势,在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自然融入优秀的企业文化和行为规范,推动“企业文化进校园、职业文化进课堂”。让校园文化彰显职业教育本色、丰富职业教育内涵。同时还要注意中国文化与本土文化的融合。

3.构建职业技术技能培养与职业教育文化培育并重的课程体系。职业教育文化源自职业文化,它是对不同职业文化核心价值进行提炼并将其转化为能够对学习者施加影响的文化教育过的程,这一过程增进了人与职业的结合。在课程体系建设中,一是要坚持优质优先原则,优先开设代表我国职教一流水平的优势专业和特色课程。校企双主体依据各岗位职业能力需求,要以任务模块的形式整合专业课程内容,并将相应的职业文化和企业文化融入模块。二是要将职业教育文化培养贯穿专业学习的全过程。抓住专业核心课程这一主线,挖掘专业课程教学中的职业文化元素,并融入课程教学标准、教学内容设计、课堂教学等教学进程各环节。三是实现校内外联动的“浸润式”实践教学。充分利用企业实践场所,将真实的企业文化体验与院校职业教育文化培养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感知企业文化、感受职场氛围,增强职业认同感和企业归属感。四是优化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素养塑造并举的综合评价体系。全面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是引导、促进、监督境外办学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保障,要将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效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四)实现内涵式发展

1.明确办学目标。新时代境外办学的总目标是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导,主动服从国家外交大局,自觉服务于中外教育合作与人文交流,服务于 “一带一路”建设,构建新时代创新型跨境职业教育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是立足于新发展阶段制定的办学目标,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充分尊重各国发展实际,兼顾合作国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以及中国“走出去”企业的人才需要,与合作国互相沟通、互相借鉴、互相融合,为当地培养具备高尚职业道德的合格职业人。

2.做好国别评价工作。国别评价工作是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旨在为遴选办学目的地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提升境外潜在风险的防范能力。

(1)建立共享机制。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引导境外办学者之间开展横向合作,建立国别风险分析共享机制,共同开展对地缘相近合作国群体的系统分析。

(2)做好境外办学环境分析。遴选境外办学目的地,境外办学者要对初步遴选的合作国逐一进行系统分析,要从政治、经济、人文、基础设施环境等方面充分研判境外办学环境优劣。

(3)实现分类评价。国别评价要通盘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成员国、东盟国家、上合组织成员国等与我国建立友好关系的各类因素加以量化分析,同时要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将那些亲华友华、双边贸易往来量大、物产丰富且符合我国国家利益、对我国产品需求旺盛且适合我国产能转移的有关国家予以额外赋分。综合上述因素,将这些国家分为首要区域、主要区域和次要区域三类。

3.强化大赛引领,保持中国职业技能标准的优质属性。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赛)作为境外办学教学成果的“试金石”,在教育理念、教学模式上对标国赛标准,培育技术技能过硬、兼具职业文化精神的人才。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方式发现问题,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授课内容,始终保持课程的高水准。要强化国赛与合作国当地院校交流,积极承办当地区域性赛事,在大赛中展示所学技能、锤炼职业精神,达到“德才兼备”的培养效果。

4.妥善处理“国际化与本土化”关系。所谓国际化是指我国高职院校“走出去”的实现方式,本土化是指在境外办学过程中要切合当地需求的发展方式,两者在境外办学实践中缺一不可。处理好“国际化与本土化”关系有助于境外办学项目在海外的“落地生根”。

(1)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的国际化与本土化。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去”过程切不可“照搬硬套”老经验、旧模式,要开阔视野善于学习借鉴合作国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要将中国职教的优质教育资源有机转化为符合合作国国情特点、民族特征、文化特色的本土化教育资源,增强职业教育的耦合价值。

(2)实现教学人员的国际化与本土化。一是实现当地员工的国际化与本土化。要优先招募当地教师和人员运用中国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开展对当地青年的培养工作,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文化冲突在教学实践中的存在风险;二是要实现中方教师的国际化与本土化。国内公派教师不仅要是教学专家,还要具备高超的跨文化能力,其中包括英语或合作国语言水平、当地文化认知与适应力、中国文化的认知与传播力、跨文化冲突与应对能力等等;三是要实现中方管理者的国际化与本土化。中方管理者不仅要具备与当地政府、院校、企业开展合作的交流与协调能力,还要有超群的大外交视野及对国际关系、外交政策等外交大局的知识储备。要具备有效管控文化冲突的能力,不断强化与合作国境外合作者及相关利益方的沟通机制,防范管控文化冲突。

四、结束语

构建新时代我国高职院校境外办学模式,主动加强与世界各国职业教育领域的互鉴、互通、互享,这是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重大任务与使命。我国高职院校境外办学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将有利于扩大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也有利于我国更好地学习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增进与世界的彼此认同。

猜你喜欢

办学院校职业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职业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