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明治法Onlay植骨结合GBR技术在上颌骨洞穿性缺损种植修复中的应用思考

2021-01-07倪文庆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上颌骨义齿植骨

倪文庆,戈 伟,童 昕

(1.泰州市中医院,江苏 泰州 225300;2.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 种植科,江苏 南京 210009)

牙列缺损是口腔常见疾病之一,如何重建牙列的完整性,恢复其解剖学和生理学功能是目前研究热点。传统活动义齿和固定义齿修复方法优缺点都比较明显,可部分或全部恢复牙齿的生理功能。活动义齿修复稳定性较差,咀嚼效率恢复不理想,加重牙槽骨吸收,对基牙和口腔的长期健康不利。固定义齿修复则可能需要预备健康牙齿,不可逆性操作使基牙牙髓病的发生风险增加,临床使用受到诸多制约。

随着学科的发展成熟,种植义齿修复因其稳定性好、咀嚼性能恢复理想、舒适性和美观性较高、操作的可逆性等优点,克服了活动义齿和固定义齿的诸多缺点,从而成为目前较理想的牙缺失修复方法。但缺牙区骨量不足使口腔种植的临床应用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Onlay 植骨又称为外置法植骨,在口腔种植领域主要用于颌骨严重缺损的骨重建。本文选取我院近年来5名病例中的一典型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通过三明治法Onlay植骨结合GBR技术修复上颌骨洞穿性骨缺损,以达到提升骨量、重建局部解剖形态及功能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典型病例患者周某某,男性,24岁,既往体健,无烟酒等不良嗜好。2016 年因左上颌骨囊肿入住于我院(001623135),全麻下行上颌骨囊肿摘除术及21、22 病灶牙拔除术。因经济原因,患者当时未考虑修复。

1.2 材料BIO-GENE 骨粉(北京大清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海奥胶原修复膜(烟台正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W&H种植机;超声骨刀(啄木鸟);CT摄影机(美国GE公司)。

1.3 术前准备2017 年6 月拟行种植手术。常规查体,了解既往病史,无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术前1 周完成牙周系统治疗(包括牙周洁治、牙周刮治或牙周翻瓣)和血液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肝功能、免疫功能无异常)。

口腔检查:21、22 缺失,缺牙区牙槽骨低矮扁平,骨宽度及高度明显不足,扪诊唇腭侧凹陷明显。11、23无牙体缺损、不松动,中厚型牙龈,附着龈及黏膜未见异常。余牙咬合关系基本正常,局部黏膜正常,无红肿破溃。中位笑线。CT 显示:左上前牙区洞穿性骨缺损。

与患者沟通后,制定治疗计划:先行Onlay植骨结合GBR技术修复骨缺损,延期种植修复。

1.4 治疗过程局麻下作梯形切口,打开术区,见局部严重骨缺损,直径约5mm,唇腭侧穿通,周围骨质菲薄,近牙槽嵴顶处一骨桥相连,唇舌向宽约2.5mm,,冠根向高约3.5mm,唇舌侧分别翻起黏骨膜瓣,充分游离。于下前牙前庭沟作切口,至骨面翻瓣,根尖下1cm处作为取骨上界,使用超声骨刀于颏部取骨(唇侧骨皮质),骨块大小约1.5*2.5cm,厚度约3.0mm,供区盖膜,关创缝合。受区唇腭侧翻瓣,将游离骨块分为等体积两块,修整骨块,去除锋利边缘和棱角,分别从唇腭两侧置于洞穿性骨缺损区,松质骨向内,腭侧骨块以皮质骨为主,钛钉固定于基骨,剩余骨屑混合骨粉充填于缺损区,唇腭侧分别覆盖胶原膜,唇侧黏骨膜瓣作充分松解,严密缝合,关闭术创。术后8个月(2018年4月),拍片复查,植入两枚Osstem系统3.5mm*10mm种植体。患者外地工作,复诊不便。2019年4月复查CT示骨结合良好,行上部冠修复。

2 结果

植骨术后8个月,复查拍摄CT,结果显示缺牙区骨缺损区成骨良好。患者缺牙区牙槽嵴水平骨量提升4.2 mm,垂直骨量提升18mm,唇舌侧骨板形态良好。患者口腔受区软组织、牙龈乳头、牙龈颜色均基本恢复正常,供骨区无感染、无麻木不适等症状、无形态异常。种植体骨结合良好,三维位置理想,最终修复效果良好,患者满意度佳。

3 讨论

牙列缺损是口腔常见疾病之一,导致因素较多,如龋病、牙周病、外伤、囊肿或肿瘤等。其中,上前牙区为囊肿多发部位,来自先天或后天的诸多病变,如鼻唇囊肿、球上颌囊肿、鼻腭囊肿、根端囊肿等,均可造成上前牙区的牙齿缺失和较大面积的骨缺损。如本例患者因颌骨囊肿造成了上颌骨洞穿性缺损,缺牙区骨量不足难以提供良好的种植体初期稳定性。

针对严重牙槽骨骨量不足的患者,临床医生的种植治疗目标: (1)重建足够的健康的骨量用于种植体植入;(2)良好的骨结合,保证植体存活,获得修复所需的生物机械力;(3)植体良好的三维位置,实现修复的相对美学效果;(4)恢复上下颌牙列间的关系[1]。

牙列缺损修复方法有多种,种植修复以其稳定性好,咀嚼功能佳、舒适性和美观性强,且不损伤邻牙等优点,成为诸多方法中的首选。前牙区种植常面临的问题是不同程度的骨量不足,根据骨缺损的程度,临床上采用的骨增量方法主要有GBR、骨挤压、骨劈开、牵张成骨、Onlay植骨等。

目前,国内外对重建前牙区牙槽骨的研究有较多的报道[2],无论选择何种方法,其主要目的是恢复良好的前牙牙槽骨形态,为后期种植体的植入提供良好的解剖学基础。其中自体骨移植具有骨引导和骨诱导的特性,骨增量效果佳,可改善残余牙槽嵴的形态和上下颌骨的关系,改善修复治疗的功能和美学效果,并且无免疫排斥反应,无传播疾病风险,因此自体骨移植被认为是骨缺损修复的金标准。然而,植骨术后存在难以预见和控制的自体骨吸收,这一问题仍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3]。

外置法植骨(Onlay植骨)技术是口腔颌面外科中涉及颌骨外科常用的手术技术,广泛应用于修复各种原因造成的骨缺损,在骨量严重不足的种植修复中应用较多。本例患者因颌骨囊肿导致上颌骨牙槽突洞穿性缺损,剩余骨菲薄,骨量严重不足,单纯使用GBR技术进行骨增量效果不可靠,Onlay植骨当是首选。本病例因是洞穿性缺损,常规的块状骨移植腭侧面为松质骨,受腭部坚韧粘骨膜的压迫,较易发生吸收。笔者用较薄的皮质骨衬于腭侧,以碎骨屑混合人工骨粉夹于两层密质骨之间,覆以人工骨膜,有效降低了后期的骨吸收。

自体块状骨移植的常见供区包括下颌骨、上颌骨、髂骨、颅骨等,根据供区的不同,自体骨可分为口内供骨和口外供骨。骨组织的形成分为两种类型:软骨内成骨和膜内成骨。有研究发现,膜内成骨骨移植(如下颌骨)与软骨内成骨骨移植(如髂骨)相比,膜内成骨骨吸收率较低,且能与受植区形成良好的骨结合。以上结果表明,不同的胚胎发育类型与后期骨吸收率密切相关[4]。

本例患者采用了下颌颏部取骨,具有手术入路简单、手术时间短、获取骨量多等优点。此位置为膜性成骨组织,骨吸收率较低,且术后反应小、并发症少。有文献报道颏部骨含有更多的骨松质,抗感染能力强,移植后骨吸收较少[5]。但是,颏部取骨形成下颌骨局部骨缺损,可能会造成颏肌的附着被部分破坏,如损伤颏神经,可导致下前牙、下唇黏膜和颏部皮肤麻木不适感觉异常等并发症。本病例中,患者未出现任何感觉及功能的异常,术中的解剖清晰、定位准确、操作轻柔、移植骨块的精细修整与可靠固定、受区软组织瓣的充分松解等对于手术的成功至关重要。

引导骨组织再生术(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是通过使用屏障材料,形成相对封闭空间,阻挡生长速度较快的上皮组织及结缔组织生长进入植骨区,为骨组织形成争取时间,保证成骨细胞生长,以扩增骨量,为后期种植体植入提供稳定的骨结合。周磊等临床研究表明,自体骨移植联合GBR技术的骨增量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自体骨移植[6]。Donos等通过动物实验研究亦指出,Onlay植骨联合GBR技术具有较低的骨吸收率和并发症发生率[7]。

本例患者采用三明治法Onlay 植骨结合GBR技术修复上颌骨前牙区因颌骨囊肿所导致的洞穿性缺损,在水平向和垂直向均获得了良好的骨增量效果。有效避免了口外取骨费用相对较高、可能需全麻、术后反应重、患者心理负担重、对手术操作和设备硬件要求高等缺点。腭侧缺损区采用较薄的皮质骨覆盖,有效降低了腭侧骨板的吸收,对植骨区骨量保持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种植体骨结合良好,稳定性佳,患者对最终修复效果满意。因此,三明治法Onlay 植骨结合GBR 技术对于颌骨洞穿性缺损的修复是切实可行的。

猜你喜欢

上颌骨义齿植骨
Herbert螺钉合并桡骨远端松质骨植骨治疗陈旧性舟骨骨折
显微镜辅助下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病疗效研究
牙槽突裂植骨前后上颌扩弓对上颌牙槽骨位移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腭裂术后硬腭前后部瘢痕对上颌骨生长影响比较的有限元分析
能谱CT在钛笼椎间植骨融合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不同金属材料义齿基托对口腔感染的影响
佩戴活动义齿,要注意5个细节
瘢痕对唇腭裂上颌骨生长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佩戴活动义齿,要注意5个细节
拔牙后多久能镶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