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共青团主题教育实践研究

2021-01-07蔡俊璐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团员共青团思政

蔡俊璐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1 高校共青团主题教育的特征与重要性

高校共青团主题教育具有鲜明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是一项立体化、全方位思政教育工程,对新时代广大新青年形成深刻的教育影响与思想引领。高校共青团主题教育在学校党委、团组织的统一领导下通过宣传教育、社会实践、文化建设等一系列措施贯彻思政教育内核与目标,培育青年学生的政治认同、文化认同与情感认同,提升青年学生的人生境界与思想境界,促进青年与时代的良性互动,同时增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1]。

高校共青团主题教育工作的开展基于新时代青年发展需求与社会发展需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下的必然要求。当前,高校共青团主要呈现以下特征:

1.1 政治性

中国共青团是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群团组织,体现极强的政治性特征。作为党的后备军和助手,向党负责、对党忠诚。高校共青团自身的组织特性与政治品质,从根本上决定了其主题教育实践在主题选择、主题设计、组织实施中的基本方向和目标,决定了主题教育实践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围绕党的方针路线展开,体现党的意志与国家意志。

1.2 教育性

高校共青团主题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思政教育实践形式,与思政教育目标、方针与理念相一致,以青年学生为教育对象,潜移默化地对其形成文化、知识、价值等方面的教育影响,帮助青年形成良好的思想意识和意志品质,构建个体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高校共青团主题教育具有鲜明的教育性特征,它是一种实践性极强的教育方式,同时也是一种教育资源,为高校共青团教育工作提供丰富资料与依据。

1.3 青年性

高校共青团主题教育实践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共青团具体组织,面向青年学生群体开展的一种思想建设活动。从其意义上来说,高校共青团的主题教育实践传统而有效,其呼应并高度契合党的主题教育,同时也具有自身的独特性——青年性。与党的主题教育相比,高校共青团在服务群体上相对更集中、更专一,以生动化、多样化的主题教育形式、内容感染新时代青年学生,因此,相对来说更加具有时代性、潮流性,不同于传统、严肃的党的主题教育风格,通过青年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在青年与时代、与党、与国家之间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

1.4 时代性

高校共青团面向新时代新青年,其整体工作的开展根据党的新指示、新要求,面对学生新需求、新发展,因而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征。无论在任何时期,高校共青团始终跟随时代的发展步伐,紧抓时代的发展机遇,每一项主题教育都切实体现党的意志,都基于共青团对时代发展的敏锐洞察,体现共青团政治意识的自觉与自信。

目前中国各行各业都处于高速向高质量发展的变革期,高校人口数量多体量大,加强高校主题教育,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共青团开展主题教育的重要性有以下两方面:

(1)主题教育实践是新时代高校思政的重要载体。进入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开展与落实需要多种多样的教育形式和手段。主题教育以自身的丰富性、生动性、灵活性在思政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面对不断发展的社会环境、教育形势与学生特点,高校共青团必须牢牢把握主题教育这一重要手段,将其作为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共青团与校内学生群体有着紧密而深刻的联系,开展主题教育将进一步扩大思想引领与教育引导作用,也更有利于共青团发挥引领青年、服务青年、凝聚青年的职责和任务[2]。广泛开展主题教育,是联系党和青年的重要途径,将在大学生思想进步和成长中起到强大的引领作用。

(2)主题教育是共青团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政治体现。党旗所指即为团旗所向,共青团作为党的后备军和助手,必跟随党的思想引领和行动指向,随着党先后开展的“三严三实”、“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高校共青团也相继开展了“青年大学习”、“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切实做好青年思想教育管理工作,引领新一代青年大学生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意识信念,使十九大精神深入新时代青年团员的内心[3]。

2 高校共青团主题教育实践存在的问题

多年来,共青团在党的带领下,积极助力并组织思政教育活动,充分发挥自身在学生群体中的思想引领作用,对新一代青年大学生成长和发展起到了显著影响。时代的发展变化与学生的新特点,意味着高校共青团的工作手段必须发生变化,虽然当前高校共青团主题教育取得了颇多成效,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及早解决。

2.1 主题教育实践的教育形式亟待完善

基于当前教育变革的紧迫性,以及新时代青年的发展新特点,团中央提出以“导学、讲学、研学、比学、践学、督学”六位一体的主题教育学习体系。这一体系的提出为共青团主题教育实践开展指明了方向,促进了共青团工作的有效开展和贯彻落实。然而,就现实情况而言,当前高校在主题教育实践中并未完全贯彻落实团中央所倡导的学习体系,强调理论学习,而相对忽视了主题活动、实践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此外,在主题教育中,高校共青团也缺乏统一的规范指导,缺乏高质量、高水平、高规格、高影响的主题教育活动,对于青年团员的吸引力不足,群众参与度小,主题教育实践氛围淡泊,教育形式单一、传统[4]。

2.2 主题教育实践基层教育亟待加强

高校共青团主题教育工作的开展,必须要坚持“一切工作到支部,一切工作靠支部”的原则,应把主题教育实践真正落实到基层,能够对每一名团员产生影响[5]。然而研究发现,当前共青团的主题教育实践主要集中在对团学干部的培养上,而并未将主题教育的受众群准确定位在广泛的基层青年团员上,主题教育实践停留在浅层次,未真正领会主题教育的意义,未正确认知主题教育的目标与方法,导致主题教育难以深入基层,从而产生显著的层次差异,基层主题教育力度与影响力亟待加强。

2.3 主题教育的长效机制尚待健全

高校共青团的主题教育实践的开展,是全面治团的基本方法,是共青团传承党的优良传统、发扬党的优良作风的集中体现。高校共青团主题教育实践的开展在新时代新青年培养与社会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然而,高校普遍重视对党员的培养,但是却忽视对团员的培养,在主题教育上也缺乏关注和思考。目前,我国共青团的主题教育实践效果欠佳,主要表现在主题教育实践工作的参照标准未统一,教育模式传统而欠科学,管理制度松散不规范,评价体系僵硬不合理,长效机制尚待健全,这些都将会持续影响共青团主题教育实践工作的开展,不利于青年团员的成长和发展。

3 高校共青团主题教育实践相关思考

面对主题教育实践中暴露出的问题以及可能引发的教育后果,高校共青团必须重新审视自身工作现实,认真解读党、团中央的精神指示,根据青年团员发展特点,探索主题教育实践的有效办法和途径。

3.1 增强主题教育的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

新时代,高校共青团在主题教育中,应当积极构建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努力开展具有品牌化、规模化的主题教育实践系列活动。应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吸引广大青年团员踊跃参与,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扩大主题教育实践的深远影响,巩固共青团工作凝聚力,增强共青团教育实践的影响力与感召力,以主题教育的政治性、群众性、先进性发挥在青年团员教育中的积极作用[6]。

3.2 明确主题教育实践的政治导向

高校共青团应坚持以主题教育实践增强新时代新青年团员的使命感、荣誉感与责任感,始终坚持理想信念教育,牢牢抓住青年团员的价值观与思想动态,基于教育发展目标以有效的主题教育实践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7]。在主题教育实践工作中,应不断深化思想引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基于学生发展现状、团组织建设需求等方面深入探索主题教育实践育人的创新模式,努力实现思想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创新育人、服务于人,不断培育新时代新青年的使命感、荣誉感与责任感,强化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实效性、深入性、全面性。

3.3 构建常态化、规范化长效机制

高校共青团的主题教育实践工作必须要形成一套常态化、规范化的长效机制,以此保证主题教育的持续性、正确性与科学性。对此,高校共青团应当积极组织主题教育实践研究,分析和总结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具体组织目标、内容、方式及其衔接,逐步形成以主题教育、主题活动、实践教育为一体的规模化主题教育实践系列常态化模式,确保共青团工作的有序开展、深入落实。此外,高校共青团应考虑将主题教育实践纳入共青团的团组织、团员的评价与考核工作中去,以对共青团工作形成有效的督促与激励作用,逐步促进主题教育实践工作的规范化发展。由此,高校共青团主题教育实践的常态化、规范化长效机制必将形成对共青团工作的持续动力,并对主题教育实践开展提供强大助力,进一步扩大对新时代新青年的教育影响,促进青年成长与发展。

猜你喜欢

团员共青团思政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2020年警院共青团大事采撷
“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名单(共三百五十七人)
团员想入党怎么办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共青团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名单
介绍人要不断关心新团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