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肠套叠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分析

2021-01-07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810000赵国栋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1年13期
关键词:肠套叠肠系膜肠管

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810000)赵国栋

肠套叠是小儿外科常见急腹症,指患儿机体一段伴有肠系膜的肠管套入与其相连的肠腔,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1]。肠套叠发病原因多为患儿肠蠕动的正常节律发生紊乱,好发于2岁以下婴幼儿,在我国小儿肠套叠的发病率占所有婴幼儿肠梗阻的首位[2]。肠套叠临床中以腹痛、呕吐、便血及腹部包块等为主要症状,具有发病急、进展快、症状重等特点;患儿典型症状为突发性有节律的哭闹,伴有手足乱动、拒食等,延误治疗可能导致患儿肠道血循环障碍,甚至出现肠道坏死、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状,影响患儿生存质量[3]。因此,肠套叠的早期发现与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临床中,小儿肠套叠应密切观察患儿症状,并结合相关检查结果进行诊断;但因为患儿早期症状类似于胃肠炎,临床诊断漏诊及误诊率较高[4]。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不断更新发展,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凭借其灵活性、动态性及简便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疾病的诊断中;在应用频率不断增加的前提下,可有效提高小儿肠套叠的临床诊断效率[5]。我院于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共收治肠套叠患儿168例,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旨在为此类患儿的临床诊断干预提供科学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2019年10月~2020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168例肠套叠患儿,男97例,女71例;年龄1~5岁,平均(2.64±0.49)岁;发病时间5~48h,平均(16.81±3.45)h;类型:肠套叠86例,非肠套叠82例。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小儿肠套叠的相关诊断标准[6],并经联合检查确诊;②临床表现为腹痛、呕吐、便血及腹部包块等症状,突发性有节律的哭闹,伴有手足乱动、拒食等;③年龄≤5岁;④本研究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伴有其他肠道疾病或严重肠坏死患儿;②伴有其他先天性系统疾病患儿;③严重脑、肺、肝、肾功能障碍患儿;④具有精神功能异常家族史患儿;⑤依从性较差患儿。

1.3 诊断方法 所有患儿均给予腹部X线检查及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①腹部X线检查:嘱患儿仰卧位,腹部X线检测患儿腹部包块具体位置及形态等。②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嘱患儿仰卧位,设置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飞利浦IU22)凸阵探头频率3.5~5MHz,对患儿全腹扫描观察,探查肠套叠好发部位,通过压痛点、包块位置及肠管扩张状态等确定肠套叠高发部位。切换探头频率7~10MHz的高频线阵探头,对可疑包块区域横纵斜等多切面追踪探查,注意包块、肠管扩张等情况;最后彩色多普勒显像技术观察患儿肠系膜动脉血流及肠腔内液气流动等信号。所获得的影像结果均由2名专业医师进行阅片,给出最终结果。

1.4 观察指标 ①描述不同探头频率下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结果及灌肠复位结果。②对比不同检测方法的诊断准确率。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1.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结果 常规探头显示低回声包块,回声不均匀,近端肠管不同程度扩张状态。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显示,横切面呈“同心圆”、“靶环征”,边缘轮廓不规则;纵切面呈“假肾征”,周边低回声带,套入部肠管及肠系膜高低混合回声,中心部分肠内容物可见气体强回声;套入肠管周围可见肠系膜淋巴结,“椭圆形”,低回声。

2.2 灌肠复位结果 所有168例患儿均在超声引导下生理盐水灌肠复位,165例(98.21%)复位成功,3例(1.79%)复位失败转手术治疗。

2.3 不同检测方法诊断结果 腹部X线诊断肠套叠137例,诊断准确率为81.55%;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肠套叠166例,诊断准确率为98.81%;两组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260,P=0.000)。

3 讨论

小儿肠套叠是我国婴幼儿肠梗阻疾病中的常见病变类型,由于患儿肠管套入肠腔,肠内液体、食物聚集,导致肠管扩张、远端萎陷、肠壁充血水肿等,患儿晚期可出现嗜睡、反应迟钝及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状;随着疾病进一步进展,肠蠕动进一步作用推进,压迫肠系膜血管,导致局部循环障碍,严重患儿可能出现肠坏死,继而合并腹膜炎及中毒性休克等疾病,威胁患儿生命健康安全[7]。研究认为,小儿肠套叠的发生,多与患儿机体回盲部过度活动、肠系膜过长及肠蠕动紊乱等多因素相关[8]。小儿肠套叠的临床早期发现及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成为儿科领域专家关注的重点问题。

临床中关于小儿肠套叠的诊断,根据患儿临床症状,结合影像学检查进行综合诊断。腹部X线是临床常用检测手段,利用电磁波原理实现诊断过程,可清晰显示肠管扩张等结构特征[9]。但由于患儿年龄的特殊性,治疗查体依从性及耐受性较差,发病时间较短,X线检查必须严格控制照射时间,减少辐射对患儿身体损伤;另一方面,腹部内容物滞留影响成像效果,腹部X线检查分辨率下降,临床诊断准确率较低[10]。

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更新,超声技术凭借操作简单、辐射性小、安全性高等特点,在临床疾病诊断中被广泛关注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通过超声波的物理特性,同时结合采用多普勒效应,使接收到的回波成像,以便于对病变的观察与追踪[11]。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对肠套叠的多层肠壁排列情况清晰显示,有效判断有无原发病变[12]。但是,彩色多普勒超声扫描成像效果会受到扫描频率的影响,导致不同信号频率所产生的影像学效果不同。因此,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应用而生。该检测方法信号变化快,有效提高病变区域分辨率,扫描图像更为清晰,对临床疾病的诊断提供良好依据[13]。本研究中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显示的“同心圆”、“靶环征”、“假肾征”及“椭圆形”等图像特征,是确诊肠套叠的有效依据。研究显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利用其高频探头,发现血管内极小的钙化点,同时借助血流探查技术可不断放大病变管腔,明确肠壁厚度,判断肠壁缺血情况,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14]。本研究结果显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准确率明显优于腹部X线,提示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尤其对疑似肠套叠患儿进行诊断时,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有效减少漏诊风险。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清晰显示肠壁及肠系膜血管血供情况,判断肠管坏死风险;对套叠肠管的水肿程度及复套等进行有效评估,指导临床灌肠复位治疗的可行性[15]。

综上所述,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准确率高,可清晰显示患儿超声图像特征,为患儿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肠套叠肠系膜肠管
超声引导下床旁鼻空肠管置入术在危重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塞丁格技术的套管法在更换鼻肠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MSCT对成人小肠套叠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肠套叠如何辨别一定要记住这几点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各级肠管回声增强的临床价值分析
继发性肠套叠诊疗体会
儿童小肠套叠治疗经验
腹腔镜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对比研究
腹腔镜下横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