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德育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融合路径
2021-01-07陕西省神木市大保当初级中学刘建军
■陕西省神木市大保当初级中学 刘建军
一、充分利用课堂,推动德育渗透
智育和德育应该保持同步运作,如果脱离德育而简单地传输各种知识内容,是无法实现教书育人的重要目标的。而课堂则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阵地,同时也是贯彻落实德育目标的基本平台。正如巴特曾经说的:“如果没有实行德育,那么便只是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并无课堂学习,便是失去手段的目标。”所以在开展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充分抓住课堂这条重要渠道,充分结合日常教学内容,综合利用多种手段和方法,以此推动德育和语文学科教学的融合,充分展现出语文的德育作用,为学生良好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和良好思想素质的形成奠定坚实基础。
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部编版《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的过程中,让学生深刻了解白求恩的故事,他为帮助医疗伤患,长时间无法好好休息,最终因病去世,为中国抗日战争作出巨大贡献。毛主席称白求恩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巧妙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等活动了解并评价白求恩,感受在白求恩身上的无私奉献精神,以此促使学生的语言思想高度上升到更高的层次。又比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部编版《皇帝的新装》的时候,为确保学生形成对文本内容的深刻认识,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意识,在疏通文章以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提出相应的思考问题:“这两个骗子所说的话明明漏洞重重,但是为什么还能够成功行骗,你是否能够想象两个骗子在这场行动前的策划活动并进行表演呢?”通过此类问题,可以极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与此同时,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学生将会自觉地明确两个骗子能够成功的原因,也就是其充分抓住了皇帝与大臣的心理,明白百姓也是愚钝的,简单来讲就是不敢说出真话。这样便能借助课堂有效提问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相关人生道理的理解,让学生形成敢于说真话的品质。
二、延伸拓展范围,拓宽德育空间
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其要求教师培养出秉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人才,让学生逐步形成健康完整的价值观念,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高度,满足其综合成长需求。而如果想要切实有效地完成上述德育目标,仅仅依托于教材显然是不够的,教师还需要积极突破教材的限制,延伸拓展德育范围,以此帮助学生走入更为宽阔的探索天地中,获得深层次成长。
首先,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列宁曾经说过:“书籍是巨大的力量。”董其昌也曾说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由此可见书籍所拥有的巨大价值。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更需要积极地应用书籍,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这是强化德育的重要方法。尤其要引导学生阅读部分优秀的作品,以此帮助学生修身养性,明辨是非,满足德育需求。例如,教师可要求学生在课后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欣赏其中的生动故事情节,从中获得充足的人生启示,成为勇敢的人;或者是阅读经典的唐诗宋词,在书香文化中获得成长与发展。其次,教师需要为学生营造出足够开放、活跃的校园环境,充分展现出育人作用。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融入思想教育环境中,获得德行素养的发展。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观看“焦点访谈”“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等节目,以此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其中的人物事迹,成为爱家庭、爱国家的新世代好青年。
三、结合社会实践,内化德育教育知识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不能简单地拘泥在课堂教学当中,而是需要与现实情况相互切合,面向现代社会,面向未来。与此同时,语文教师需要行之有效地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充分开发并应用多样课程资源,组织并开展多样化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开阔视野的良好机会,促进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成长,让学生能够更为有效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进程。所以,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有意识地结合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摆脱课堂教学的束缚,走入校园周边的社区、公园中,汲取更为丰富的社会化知识,完成知行合一的重要目标。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调查研究活动,引导学生参观并访问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综合型活动,让学生在生活课堂中学会有效地应用语文知识,适应环境。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部编版《邓稼先》的时候,可以利用假期或者班级活动的时间,带领学生前往校园周边的红色革命根据地,以此让学生感悟前辈的英雄主义气概,让学生在实际观光的过程中形成坚定的信念,深刻地感悟到现有生活的来之不易。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开展“我爱家乡”的活动项目,用于让学生观察自己家乡的美景,书写相关作文,展现出自己的思想情感。或者教师也可以引领学生结合地方旅游资源,设置相应的旅游路线,要求学生成为小导游,促进学生良好爱国精神的形成。又比如,教师还可以引领学生开展问卷调查活动,通过采访等方式调查人们对野生动物的食用情况等内容,通过调查报告、文稿演示等方式进行分享交流,促进学生良好环保意识的形成。
四、结语
总而言之,伴随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教育改革速度也在日渐加快,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融合并渗透德育并非一蹴而就的,语文教师不能因为传授语文知识便忽略对德育的关注,否则必然会导致德育流于形式,无益于学生的深度成长。教师需要积极寻找语文教学和德育融合的策略,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全面提升学生的德行素养高度,为其日后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提供坚实的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