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陶文化融入幼儿园本课程的新思路
2021-01-07甘肃省秦安县第二幼儿园蔡怡惠
■甘肃省秦安县第二幼儿园 蔡怡惠
彩陶文化是指出土于人类历史上新石器时代的各类陶器。人类通过多年来的考古研究,对出自人类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文化有着越来越多的了解。随之,人类则更加通晓在远古时代人类是如何认知自然并如何效法天地营造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聪明与才智。
一、彩陶文化的内涵阐释
彩陶文化为我民族远古文明的源泉。深度理解其人类文明与文化基因,对我们弘扬民族文明与精神、增强民族自信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与意义。因此,在如今工业革命层层迭代的今天,重温我民族博大精深的远古文明,具有划时代的深远意义与现实的指导意义。我国的彩陶文化可以追溯到距今7-8000年的新石器时期,从考古发掘的情况分析,彩陶文化是以位于陕西的渭水流域至甘肃地区为中心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呈现出逐渐向外扩散的局面。出土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器具具有造型多样化与色彩靓丽的特征。它即是人类祖先当时生活中的器皿器具,又无不体现出当时人们的艺术审美与创造能力。为此,彩陶文化成为承载人类祖先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并最具有考古价值的器物。因此,彩陶文化必然会成为当代研究远古人类文明、历史与文化的精美艺术作品,也是人类有史以来刻度最深刻的时空记忆信物与人类物质与非物质文明遗产宝库。
二、彩陶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意义
从彩陶文化我们可以推断出,人类文明萌生状态与人类最初理解人类自身起源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神话传说中,上帝抑或神灵造物的时候,就是用泥土加水捏制出人的形状,再由神灵或上帝赋予其灵魂而造就了人类。为此,人类就从神话传说中的情节,以模仿上苍造物的“工艺流程”而进行彩陶器物的制作。由此可见,人类文明萌芽状态最突出的心理特征即为模仿,也就构成了今天人们所耳熟能详的“模仿为天性”的认知。无独有偶,人类最初文明状态下所从事的“巫术”也都充分表明人类心理发展处于萌芽时期模仿的痕迹。自古以来,人类在进行向天求雨的“操作法事”过程中,就是在模仿自然界落雨的实际发生过程。首先是滚滚雷鸣不绝于耳,接着就是阴云密布,最后大雨瓢泼。那么人类“求雨法事”的操作流程则为:敲击锣鼓亦即雷鸣滚滚,点燃草木浓烟密布亦即天空的阴云密布,洒水点点亦即雨落天下。综上所述,从效仿上苍“造物模式”到模仿天降大雨的“求雨法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人类文明的初始状态就是依靠模仿与效仿大自然而开启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处于幼儿园时代的儿童,正值人类成长与发育的萌芽期。将人类发展历史萌芽期阶段所创造的彩陶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课程,以构建与儿童能够产生高度心理共鸣的启蒙教育模式,则为彩陶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意义所在。
三、彩陶文化融入幼儿课程的路径
幼儿园本课程教育肩负新一代人才的开启启蒙教育的重大且艰巨的使命,因此,一味地追求文化知识的教育,将势必造成民族文化有效传承的断裂与缺失。为此,以彩陶文化为背景,设计适合儿童发育成长初期的相应课程,则显得尤为重要。
(一)了解彩陶文化的创作方式
彩陶是出土于人类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制品,它的材质主要成分为黏土,首先制作造型,之后对已经成型的陶器进行干燥处理,最后对干燥好成型的陶器进行焙烧等工序而制作完成。其用途可以划分为三大类型:如用于生活起居用途的陶器、用于艺术展示类型的陶器以及用于建筑方面的陶器。对出土的人类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在形状方面可以划分为杯子造型、瓶子造型、壶造型、钵造型、坛造型以及碗状造型等。而在彩陶上面所配饰的图案造型也颇为丰富多彩,比如有线条纹图案的造型配饰、几何图案造型的配饰、蛙形状图案的造型配饰、鱼形状图案的造型配饰以及各类动物造型图案的配饰等。而彩陶的制作方式,从出土的文物加以分析,我们则可以将彩陶的加工制作主要分为两种模式,第一种是手工制作方式,第二种是轮制制作方式。手工制作的方式主要用于器型比较小的陶器的制作。手工制作方式也区分为用手工团捏出所制作陶器的造型和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或常用的一些可塑型的器物对所制作的陶器泥胎进行“模具式”造型,然后再进行烧制。即人类的祖先采用自然界中的石块、编制的箩筐抑或土地中生长出的葫芦等作为制作陶器造型的“模具”。轮制制作陶器的方式指的是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人类祖先掌握了用转轮的方式来制作陶器。即现将调制完成的泥料放置于可转动的用于制作陶器的轮盘上,之后用转动轮盘的方式对所制作的陶器进行造型处理。比如,拉伸在转盘上的泥料或挤压、切割泥料等,这种用转轮进行造型制作陶器的方式相对于上述仅仅靠手捏泥胎进行陶器造型制作的“纯手工”方式,所制作出的陶器则更加规整与均匀。同时,在制作陶器造型过程中,因为注入了人与泥胎互动的动态处理方式,所以制作陶器的陶丕其成型的外观更加光亮、平滑与美观。如果再用调制好的细腻陶土泥浆对所制作陶器的陶丕表面进行外观处理,那么制作出来的陶器则会更加光鲜与细腻。与此同时,因制作陶器所采用的陶土土质的差异以及烧制方法的不同,烧制成的陶器成品其颜色就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如黑白灰色系与红褐黄色系。
(二)引进课程设计
艺术活动是培育幼儿想象力与创造力最为有效的途径。如前所述,彩陶文化代表着人类文明初始萌芽状态的典型特征,其惟妙惟肖的原始形态与模仿式的制作流程,均为人类“孩提时代”的心理发育完全契合,因此完全吻合当代幼儿园学前教育的教学背景。为此,在进行艺术教育活动中,将彩陶文化植入幼儿园课程当中,以培育、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能力并激发其参加艺术教育活动的学习兴趣有着积极作用。彩陶文明的“童趣”内涵更有助于学前儿童对人类、对社会以及自然界的认知与思维与情感和动作的有机结合,对于诱发出蕴含于学前儿童内心深处天真无邪的天性及其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会发挥出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自然界与社会现实是人类知识的源泉,因此,将幼儿园课程内容取材于符合幼儿时代心灵特征的艺术生活的彩陶文化,同时,泥巴、泥塑等制作彩陶活动的主题与内容,必然赢得儿童极高的关注度与兴趣度。进而,他们就会投入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参与其中,在“寓教于乐”的教育场景中,才可能更积极地运用其内心的心智去探索与发现。
(三)创新课程价值预期
在幼儿园的教育过程中,因为在孩提时代“兴趣为学习之母”,因此我们必须首先以儿童的兴趣为主导。将彩陶文化引进设计开发课程中,将实现利用开放自主的形式,让儿童按照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自己喜爱的学习与活动内容、方式,并且鼓励儿童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大胆表现自己的认知与情感。在幼儿园艺术培养教育过程中,借助彩陶文化深刻内涵,让儿童在用彩泥制作陶碗、陶罐等陶器的同时,放飞他们无穷的想象与创意,在志趣盎然中手脑结合、身体力行。这样以素质教育模式进行学前阶段的启蒙教育,则有利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一代。同时,彩陶文化的悠久历史与丰富的人类精神与物质文明内涵,将对于促进儿童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塑造儿童价值观与提高儿童对真善美的赏析能力都具有较为重要的价值与作用。
综上所述,具备深厚民族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彩陶文化,不仅值得我们今天不断探讨与研究其更加深刻的内涵,也值得我们在当今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应试教育的情形下,采取古为今用的原则与态度,在深度理解其充满人类远古文明内涵的基础上,设计童趣横生的幼儿园本课程,让儿童在思想形成的萌芽阶段,接受人类亘古不变的真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