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加强大学生制度自信教育探析

2021-01-07温晓年陈炳权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斗争肺炎防控

温晓年,陈炳权

(广东医科大学,广东 东莞 523808)

新冠肺炎疫情是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为了遏制和阻断新冠病毒的传播,各级党委和政府采取了隔离防控、封城封路、延迟复工等非常规性措施,这些措施有力的保护了人民生命健康,有效遏制了疫情的蔓延发展。在这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涌现出一系列的英雄人物和感人事迹,这些资源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鲜活、最优质的、最生动的教育素材。在这场新冠肺炎疫情重大疫情斗争中也暴露出在疫情应急处置、舆论引导、物质供给等方面存在的不少问题,各种谣言、灾难性、负面性的事件频繁出现,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恐慌、焦虑、受挫的心理情绪。高校大学生是一群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生事物、价值观未塑形的庞大群体,高校要重视疫情防控中的负面信息、负面事件给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带来的冲击和扭曲。通过利用新冠肺炎重大疫情的应对契机,充分挖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场景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加强大学生制度自信教育,引导和培育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制度的认同感和优越感,化不利因素为积极优势,有效增强大学生的制度认同和制度自信。

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加强大学生制度自信教育的必要性

制度自信教育就是引导和培育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制度的认同感和优越感,以及在这种认同感和优越感状态下把敬畏制度、遵守制度、执行制度内化为自身的思想和行动自觉。制度自信教育包括两种含义:一是思想上要具备较强的制度意识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高度认同感和真心拥护;二是行为上要把制度自信教育的成果体现在实践上,就是制度自信教育的实效性,把敬畏制度、遵守制度、执行制度内化为大学生的一种行动自觉。在新冠肺炎重大疫情防控中加强大学生制度自信教育,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取得胜利的现实需要,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针对性的有效之道。

(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取得胜利的现实需要

高校大学生是人民群众中的先进群体,既是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主体,又是疫情防控中数量庞大的客体,他们的思想状况和价值导向对取得疫情防控斗争的胜利具有重要的影响。在疫情斗争期间,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各高校都颁布了不少非常规性的政策和措施遏制疫情的蔓延发展,如教育部颁布了“五个一律”,不少地方政府要求在公共场合必须戴口罩,有的高校对大学生信息排查时要求大学生不得瞒报个人健康和个人行程信息等。这些规章制度的有效执行是疫情防控斗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但是在高校出现了个别学生不及时填报个人健康信息、甚至隐瞒、虚报个人信息和个人行程,还有个别大学生擅自提前返校现象,这些不遵守制度的现象对疫情防控工作造成极大不利的影响,也暴露出个别大学生制度意识不强的问题。通过开展大学生制度自信教育,把疫情防控中在制度执行的正反两面的案例呈现给高校大学生,树立大学生制度意识、规则意识,让大学生养成敬畏制度、遵守制度、执行制度的思想和行动自觉,使疫情防控斗争中的各项制度得到有效遵守和执行,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取得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制度自信教育,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 “加强制度宣传教育”[2],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又指出“要把制度自信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全过程”[3]。制度自信是“四个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高校大学生是我国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人才资源,使高校大学生具备高度的制度自信是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前提条件,也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须使命。“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4]这次大考把我国在治理能力中的各项制度优势充分展现出来,也把我国在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存在的问题暴露出来,为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方向。大学阶段是人价值观形成和性格塑造的重要时期,通过利用重大疫情应对契机开展大学生制度自信教育,把我国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展现的制度优势、战疫故事、先进事迹、英雄人物传递给大学生,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感和认同感,坚定大学生跟党走的理想信念;同时把亟待解决的问题客观呈现出来,使大学生学习方向和学习目的更加明确,激发广大学生把爱国主义精神转化为学习动力,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在大学阶段认真学习、增强报国本领,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积极储备力量。

(三)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针对性的有效之道

人类目前处在一个高度发达的信息化时代,现代社会传播媒介、传播载体十分丰富,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新媒体工具接受信息的传播,人们可以接收到给人予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信息,也可以接收到谣言等负面信息。“共情伤害”是指“人长期大量的关注灾难信息的时候,同情心导致的代入感,会伤害人的心理健康,会让人抑郁、焦虑、愤怒甚至精神崩溃。”[5]在疫情防控期间的种类繁多的信息报道中呈现了各种令人感人、鼓舞人心的战疫故事,如钟南山、李兰娟、最美逆行者等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也呈现了不少政府官员不作为、乱作为、知法犯法的行为作风,还有不少人哄抬物价、拒绝隔离、造谣传谣的丑陋现象。在疫情期间发生的如“武汉红会事件”、“李文亮等八位医生被训事件”等负面事件对政府的公信力和威信造成严重伤害,也给部分大学生的 “制度认同”感造成严重冲击,理想信念受到动摇。为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不少工作人员牺牲在防控一线,不少医务工作者被感染失去生命,不少家庭失去亲人,这些灾难性的信息在疫情防控期间每天都有报道,也对长期关注疫情发展的部分大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共情伤害”。利用重大疫情应对契机开展大学生制度自信教育,创新制度自信教育载体,提升高校舆论宣传的引导力,讲好“战疫”故事,发挥在抗疫中先进典型师生的示范带动作用,利用疫情斗争正能量的积极因素感染和感化大学生,从而有效化解部分大学生存在的“制度认同”危机和“共情伤害”现象,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加强大学生制度自信教育的路径选择

(一)重视价值挖掘:充分挖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场景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新冠肺炎防控斗争期间,广大医务工作者不计生死奔赴抗疫一线,成为最美的逆行者;在极短时间内,上百支援鄂医疗队伍集结出征,无数医疗援助物质支援湖北,武汉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方舱医院拔地而起,“应收尽收,不漏一人”的武汉大排查...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涌现出的这些感人事迹和英雄人物是高校开展制度自信教育最好的原材料,集中展现了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高校应充分挖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场景中的制度自信教育资源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利用疫情斗争期间的各种案例开展好制度自信教育,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对应的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比较优势展现出来,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感和优越感。

(二)构建课程思政:把制度自信教育贯穿到课程教学中

课程教学是大学生成长成才、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要把制度自信教育贯穿到课程教学体系中,构建课程思政的大思政育人格局。一是要把在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展现制度优势的教育资源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要找准课程的切合点,把专业课程教学与制度自信教育巧妙地结合起来,发挥课程思政潜移默化的作用,增强大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制度自信。二是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制度的形成过程、实践成果、运行机制、作用、实践成果传授给大学生,让大学生明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选择逻辑,让广大学生从源头上厘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归因的认知倾向。思政课教师也要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增强思政课的感染力和亲和力,进一步提升制度自信课程教育的实效性。

(三)开展线上教育:把制度自信教育融入到网络思政中

新冠肺炎新冠肺炎疫情应对期间,网络思政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方式,要充分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制度自信教育的重要作用。一是利用网络新媒体工具积极开展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利用QQ、微信、抖音等媒体工具开展线上主题班会、谈心谈话、家访等网络思政工作,及时了解掌握大学生在疫情期间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状况,通过网络新媒体工具向大学生传递疫情斗争期间的先进典型和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用正能量激发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树立大学生对疫情防控斗争取得胜利的信心。二是要做好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场景呈现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其中负面事件严重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导向和心理状态,高校要实时动态监测大学生网络舆论舆情,要提升舆论引导力水平,“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以对冲负面事件所带来的消极效应,”[6]掌握对大学生宣传舆论的主导权。三是建立线上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新冠肺炎病毒传染性强、没有特效药医治,疫情初期物质的缺乏、灾难性的个体事件频繁出现以及疫情期间采取的隔离防控、封城封路等措施的叠加影响,导致部分大学生焦虑和恐慌情绪上升、“共情伤害”现象普遍性存在。高校要组建线上专业心理咨询队伍,建立线上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通过加强大学生的心理疏导,舒缓大学生焦虑和恐慌情绪,减轻大学生“共情伤害”现象。四是开展线上制度自信主题教育。主题教育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和针对性具有重要价值,要丰富主题教育的各项形式,通过网络征文、主题团日、微电影、仪式教育等形式把广大青年学生投身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的生动故事和先进事迹展现出来,进一步厚植广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

(四)注重实践育人:把制度自信教育融入到社会实践中

制度自信既是一种价值心态,更是一种实践形态,制度自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走向实践,内化为大学生群体的一种行动自觉。因此,加强大学生的制度自信教育,不仅要把制度自信教育走进网络、课堂和教材,更要把制度自信融入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让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养成遵守制度的良好习惯,从而增强大学生的制度执行力。一是要把制度自信教育融入到学校日常疫情防控的实践中,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在疫情防控中制定了种类繁多的规章制度,制度的效力在于执行,高校在日常疫情防控中要要求学生严格自觉遵守疫情防控的各项制度,越过红线就会受到相应的规则惩罚,让大学生明白任何违背制度的行为都会受到一定的制裁,从而让大学生在学校日常管理教育中润物细无声地养成遵守制度的行动自觉。二是要把制度自信教育融入到志愿服务实践中。志愿服务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品德水平和精神涵养的重要途径,高校要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家乡的疫情防控、走访贫困户等志愿服务工作,通过志愿服务让广大学生走出课本,用在场化的场景使大学生感受党的领导的制度优势,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真心认同感。

(五)讲好“战疫”故事:把制度自信教育融入到宣传教育中

加强制度宣传教育,是增强大学生制度自信的必然要求。一是高校要把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场景中的英雄人物、鲜活事例,采取的得力措施、积累的有效经验积极宣传报道,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命力和显著优势展现出来,浓厚舆论氛围,用充满正能量的宣传教育感染和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使大学生在这场疫情防控斗争中思想得到升华。二是要根据大学生的思想特征和心理需求,创新宣传教育方法。大学生有从众、模仿、追随的心理特点,讲好中国“战疫”故事是实现大学生制度自信教育实效性的最佳有效载体,高校要挖掘自身的“战疫”故事,用身边的先进典型人物和感人事迹为大学生树典型、立标杆,号召广大学生向先进典型学习,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讲好“战疫”故事、加强宣传教育可以把中国制度所创造的抗疫奇迹、中国人民面对疫情磨难所呈现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中国在抗疫斗争中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传递给青年学生,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增强广大学生制度自信的硬气和底气,赢得更多青年学生做党的追随者和同路人。

结语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为高校开展制度自信教育提供了鲜活生动的教育素材,大学生制度自信教育也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的胜利提供了精神动力,凝聚了力量。高校应充分利用新冠肺炎疫情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契机,挖掘积极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开展好制度自信教育,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心和认同感,坚定广大学生的三维核心价值认同—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为疫情斗争的胜利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猜你喜欢

斗争肺炎防控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四)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犊牛肺炎巧防治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强迫症患者的孤独斗争
革命者的斗争精神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