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术交流图书馆馆员核心能力》标准及其应用分析与启示
2021-01-07刘清华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
刘清华(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
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学会(Association of CollegeandResearchLibraries,ACRL)将学术交流定义为一个动态发展的系统,包括学术研究成果的创作、学术质量的评估、学术成果的传播与利用等,该系统包括正式和非正式的交流渠道[1]。目前,以开放存取和数字出版为特征的新学术交流模式正在逐渐形成,学者对于学术交流领域中所涉及到的版权、开放获取、机构仓储建设、数据监管等方面的支持需求越来越多。因此,为了更好地支持高校和学者的学术交流需求,国外大学图书馆开始设置学术交流馆员(Scholarly Communication Librarian)岗位。2017 年8 月,北美连续出版物兴趣组(North American Serial Interest Group,NASIG)执行委员会批准并通过了《学术交流图书馆馆员核心能力》(Core Competencies for Scholarly Communication Librarians,以下简称《核心能力》)[2],旨在明确学术交流馆员的工作内容、职责和必备的技能与知识,同时为学术机构提供人员招聘、技能培养和评估以及专业课程设置的框架。
笔者通过在中国知网检索发现,我国关于图书馆学术交流馆员方面的研究文献较少。朱育晓等以美国大学图书馆学术交流馆员岗位为案例,分析学术交流馆员的岗位设置、职责和能力要求,其文章发表于2014 年,当时《核心能力》尚未正式发布[3];赵惠芳等分析了4 所英美高校的图书馆学术交流馆员的技能培训和实践案例[4]。通过文献调研可知,目前我国尚未出现专门针对《核心能力》内容的详细解析及应用案例的分析研究,缺乏对学术交流馆员应掌握技能及知识的全景式展示。因此,本文拟详细介绍《核心能力》的内容,并分析其应用案例,以期为我国图书馆界的学术交流提供相关的经验借鉴。
1 《学术交流图书馆馆员核心能力》标准的内容
《核心能力》包含四个主题、五个重点领域和学术交流馆员的六个优势。
1.1 四个主题
《核心能力》 四个主题分别是背景知识(开放获取、数字出版、项目管理、版权等)、技术技能(元数据、机构库平台和通用技术)、扩展和指导(教学、组织项目、设计学习对象并与教师一起宣传)以及团队建设(跨图书馆和其他领域的协作)。
(1)背景知识。学术交流馆员应对开放存取运动及其对学术出版、数字保护、相关元数据模式和标准、版权以及组织和机构在政策制定和实施方面的影响有深入了解,并熟悉法律环境,特别是关于版权、开放教育资源和公共访问的内容。
(2)技术技能。对于学术交流馆员来说,深入认识新技术发展及其对动态变化的学术交流环境的影响较之某一项技术专长更为重要。另外,学术交流馆员也需要对机构库平台、数据管理解决方案、发布平台和教员分析系统以及这些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对其中一个或多个领域的技术有较为深入的理解。
(4)团队建设。学术交流馆员的基本任务就是协作,需要负责建立跨部门的团队进行项目管理,并有效利用其他图书馆员和研究人员的专业知识开展工作。例如,学术交流馆员可与技术服务馆员合作进行元数据的创建和应用,与版权馆员和学科联络人合作开展教学工作等。
1.2 五个重点领域
《核心能力》的五个重点领域是指机构知识库管理、版权服务、出版服务、数据管理服务以及评估和影响力计量。
(1)机构知识库管理。学术交流图书馆员应具备理解机构库建设的机构目标以及阐明这些目标的能力,还应熟练掌握机构知识库的内容获取和描述的最佳方法,并管理配套的技术基础设施。具体包括:收集、存储和保存教职员工和学生的智力成果;在存档中应用出版政策的知识和能力;应用元数据的知识和能力;具备知识库解决方案的知识和经验;协助与开放获取、收藏开发、数字保护、版权和版权服务、出版商禁令等相关的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利用机构库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工作。
(2)出版服务。学术交流馆员应全面了解开放获取出版环境,熟悉发布平台,具备出版全生命周期、标识符、相关元数据的知识和经验。具体包括:具备开源和托管、发布解决方案、应用ePublishing 工具的知识和经验;协助研究人员参与协议或谅解备忘录的起草及评估工作;了解个人或机构级别的Crossref、Datacite DOIs、ORCiDs和ISSNs,可与CrossRef、EZID、DOAJ 等协调元数据的存储;提供技术支持,如个别刊物的相关参数、故障排除服务;使用开放源码系统的学术交流馆员需要负责系统端管理和编程工作,同时担任前端管理员的角色;与其他职员合作开展评估工作,对服务成效和影响力进行测评。
(3)版权服务。学术交流馆员必须对版权法有深入的了解,特别是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的相关内容。具体包括:跟进重大版权案件,并考虑这些案件对本地版权服务实践的潜在影响;告知作者作为版权所有者在权利上的差别,并鼓励他们与出版商接触,以保留作者所希望的权利;通晓出版协议和合同附录,并向作者解释这些内容;了解知识共享许可协议,并知道如何应用;了解孤儿作品的申请许可,以及对其进行使用或数字化的最佳做法;帮助起草/发送许可请求或提供许可请求信模板;就校园作者作品的使用及拥有权提供指引,为大学草拟版权政策、提供版权咨询及服务。
(4)数据管理服务。学术交流馆员需要在提供数据管理服务、相关的延伸服务及教育工作方面发挥作用,具备数据描述、存储和管理规划的能力,了解开源和托管数据存储库解决方案和本地TDM 需求的许可要求。具体包括:了解并能够应用与数据存储、访问和保存相关的许可,了解相关法律,同时建立内部团队,满足本校的研究数据需求;第三方数据集的收集、组织和访问;在本地研究的背景下了解文本和数据挖掘,并在其中应用版权法。
为适应经济发展及教育改革的需要,国家课程方案会进行适时调整,这势必会引起各学科课程在目标、内容、难度、评价等方面的变化。其中,我国课程目标经历了从“双基”到“三维”再到“核心素养”的变化历程(如图所示)。
(5)评估和影响力计量。学术交流馆员需要了解Altmetrics 等计量工具,具备与教员档案系统、教师活动报告系统和学术社交网络相关的知识。具体包括:了解影响研究的指标,熟悉评估方法、影响力指标、定性指标;理解正在出现的替代计量,熟悉个人和机构级别的altmetrics、文章级别、期刊级别、H 指数,以及表示这些指标的工具;与学科联络员和院系教员合作进行期刊评估,帮助教员发现新的研究热点。
1.3 学术交流馆员的六个优势
学术交流馆员应随时准备好应对动态发展的环境和社区需求,并与其他区域和国家组织、协会和外部机构、机构内的单位和部门进行合作;通过参加会议的方式,阅读有关数据管理和服务、开放获取、法律环境、数字保护、影响计量、元数据等主题的材料,对学术交流的当前趋势、主题和问题给予持续关注。因此,学术交流馆员的六个优势即协作、沟通、积极、适应变化、亲和力、跨学科的“通才”。学术交流馆员要具备多种技能且为学术机构提供不同种类的服务,所以其个人优势是动态发展的,这样才能适应学术交流的性质。
2 《学术交流图书馆馆员核心能力》标准的应用案例
2.1 应用背景
北阿拉巴马大学(The University of North Alabama,UNA)科利尔图书馆于2017 年初开始筹备机构知识库的建设,并专门设立了学术交流馆员这一职位,以促进开放获取、开放教育资源和支持机构知识库的建设[5]。
UNA 机构知识库最初由图书馆馆长、大学校长、教务长和教务委员会共同倡导建设,但是随着馆长和系统管理员陆续从图书馆离职,新的学术交流图书馆员成为UNA 唯一负责建设和推广机构知识库的人员,同时还承担着教学和联络员的工作,在质和量两个方面都面临着较大的工作挑战。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学术交流馆员以《核心能力》标准为指导,熟悉了学术交流馆员这一岗位的工作内容和技能需求,确定了自身的知识差距以及需要有针对性补充的相关知识,并决定以这个标准为指导开展校园支持和机构知识库服务。
2.2 《学术交流图书馆馆员核心能力》四个主题的应用
(1)背景知识主题的应用。核心能力的背景知识涵盖广泛,包括开放获取运动、数字保护、元数据、版权和项目管理、对政策制定和法律知识的理解等,UNA 科利尔图书馆学术交流馆员以这些内容为基础建立了一个文献综述列表用来完善其所掌握的知识。需要注意的是,学术交流馆员虽然有扎实的项目管理背景和对开放获取运动的理解,但并没有在校园里广泛研究元数据协议或制定开放获取政策的经历,因此这是其需要着重关注的部分。另外,学术交流馆员需要增加与版权和数据管理基本原则相关的知识,还需要定期收集国内外有关开放获取和开放教育资源相关的信息。学术交流馆员利用《核心能力》为自己的工作知识储备和完善建立了桥梁。
(2)技术技能主题的应用。技术技能主要是指对新技术的理解和数据管理方面的实践。学术交流馆员独立完成机构知识库的初始构建和服务,因此必须精通bepress Digital Commons 平台,了解元数据最佳实践方面的知识,并通过在背景知识文献综述列表中添加多个网络研讨会和在线学习模块来满足这方面的应用要求。
(3)外联和指导主题的应用。外联和指导是UNA 科利尔图书馆学术交流馆员较为擅长的领域,该馆的学术交流馆员一直担任外联指导馆员,并具有丰富的外联工作经验。学术交流馆员制定了一个行动计划,包括确定校园内的关键人物、开展演讲活动、向全校各部门作更深入的介绍等,并在校园内寻找可以利用机构知识库推广项目或出版物的合作机会。此外,该馆的学术交流馆员编写LibGuide 来推广机构库,并研究了开放获取的相关内容,为图书馆和校园出版物提供更好的服务。
(4)团队建设主题的应用。UNA 科利尔图书馆学术交流馆员需要与其同事、联络教员以及在学术交流社区工作的图书馆员和研究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从而促进机构库的建设和推广。另外,该馆的学术交流馆员需要与其他机构中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建立联系,以便获得相关的意见和建议,做好机构库的内容收集和上载工作。
2.3 《学术交流图书馆馆员核心能力》 五个重点领域的应用
UNA 是一所规模较小的学校,《核心能力》所提到的五个领域都由学术交流馆员一人负责,所以其需要全面了解每一个领域及自己可提供服务的范畴。以版权服务为例,UNA 科利尔图书馆的学术交流馆员需要清晰地了解本职工作和专业知识,明确何种情况下可以独立向教工提供服务,何种情况下需要向校园法律顾问咨询。同时,该馆的学术交流馆员为了增加自己在五个重点领域的知识还专门参加了一系列的学习课程,如在2018 年春季完成哈佛大学的版权课程、参与ORCID 路演、参加以学术交流为主题的会议演讲等。同时,该馆的学术交流馆员积极关注学术出版和学术资源联盟材料的更新及汇总,包括作者权利和作者附录,以及与知识共享许可有关的材料等。
2.4 《学术交流图书馆馆员核心能力》 个人优势的应用
《核心能力》 列出了学术交流图书馆员应该展现并持续发展的个人优势,这些素养的展现使学术交流图书馆员不仅能够承担正在进行的工作,在《核心能力》四个主题和五个重点领域建立竞争力,还可以扩大和发展机构知识库的相关工作。例如,学术交流馆员与相关部门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有利于其适应学术出版的快速变化,促进校园学术项目的发展。
2.5 应用效果
UNA 机构知识库项目于2018 年2 月启动并稳步发展,内容包括两份以研究生论文为主的学术期刊、开放获取学术期刊、教职工论文和报告、本科生研究报告及论文和档案材料。该机构库的短期目标是到2018 年底拥有超过1,000 个独特的项目,所以UNA 科利尔图书馆学术交流馆员利用《核心能力》来帮助图书馆战略性地规划可持续发展目标,如与英语系合作将学生创立的文学期刊的过刊内容上传到机构知识库中,并在校园内进行一系列推广活动。另外,该馆的学术交流馆员计划在第二年的课程中重点加入开放教育资源的内容,并与教育学院的教师合作,研究并修改核心课程的学习材料,提高师生对开放教育资源的认知水平,同时,该馆的学术交流馆员与教育技术服务中心主任、图书馆编目员等合作,为开放教育资源制定了一项战略计划,并计划使用机构知识库来存储未来出版的相关材料。
3 《学术交流图书馆馆员核心能力》特点及其应用启示
3.1 《学术交流图书馆馆员核心能力》特点
(1) 《核心能力》具有指导科学性。《核心能力》特别提到“即使是最有成就的图书馆员,也无法掌握整套能力并承担所有的工作责任”,[6]《核心能力》给图书馆员的工作职责和能力发展提供了一个指导性框架,支持图书馆内部关系的协调,推动学术交流,迎接学术交流变革。
(2) 《核心能力》 具有内容明确性。目前,学术交流服务对于很多高校图书馆员来说还相对陌生,而《核心能力》则有助于馆员了解和明确学术交流的概念和服务范畴。根据《核心能力》,我们可以将学术交流简要概括为在研究人员发表、存储、传播及评价研究成果和数据的过程中提供的支持和服务,包括成果的保存、版权和权利指导、知识产权和开放出版意识的推广等。
(3) 《核心能力》具有实践适用性。从UNA科利尔图书馆的应用案例可知,《核心能力》 标准可以作为学术交流馆员的工作路线图,为机构库的建立和推广、开放教育资源的应用和发展、图书馆出版服务等工作提供支持,并引导开拓性工作。
(4) 《核心能力》具有应用导向性。《核心能力》在图书馆服务交叉领域和相互支持方面提供了应用导向,比如其识别了学术交流馆员和教学馆员工作之间的交叉,并指出学术交流馆员的基本角色就是协作,且需要有效利用其他图书馆员和研究人员的专业知识。
3.2 《学术交流图书馆馆员核心能力》应用启示
(1)以《核心能力》为纲领了解和重视学术交流服务及相关领域的发展。新学术交流服务模式涉及到了图书馆服务的诸多方面,包括资源建设模式、开放出版、版权服务、数据管理服务等,是图书馆深度嵌入学者科研生命周期的重要机遇。综观国外大学图书馆,他们已经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服务支持等途径积极参与到了学术交流新模式的发展中,很多大学图书馆在本馆的网站里都设有学术交流服务的相关页面,向师生介绍和展示本馆提供的学术交流服务的内容[7],而国内大学图书馆对学术交流服务的意识还在觉醒中。因此,我国图书馆对《核心能力》应给予充分重视,以《核心能力》为指导,探索学术交流服务及相关领域的发展,做好基础知识的学习,对最新发展进行跟踪和研究,从而更好地指导我国图书馆关于学术交流服务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2)以《核心能力》为框架提供相关的学术交流技能培训。《核心能力》涉及到了多个新兴领域及知识技能,如开放存取、数据监管、开放出版等,这会给现有图书馆员的知识结构带来较大的冲击和挑战。可以预见,馆员知识储备的不足很有可能会成为国内高校图书馆开展学术交流服务的障碍。《核心能力》详细完整地分析了学术交流图书馆员所需的职业知识和技能,所以图书馆可以以《核心能力》 为框架制定人才培训计划,提供学术交流技能培训和知识结构学习的机会,完善馆员的知识能力结构。
(3)以《核心能力》为指导,逐步尝试开展学术交流服务。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学术交流服务尚处于起步阶段,北京大学图书馆率先开展了学术交流服务,在其网站设立了“学术交流”栏目,具体包括机构知识库、开放研究数据平台、学者主页、北京大学期刊网、数字人文服务等内容[8]。对比《核心能力》可见,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学术交流范畴已经覆盖了五个重点领域中的三个,即机构知识库、数据管理服务、评估和影响力计量。参考《核心能力》的内容以及我国大陆地区图书馆的实际情况,机构知识库是较为普遍的项目,可以考虑将其作为学术交流服务的起点。图书馆应不断宣传学术交流发展理念,将机构知识库真正建设成为高校研究人员研究成果的存储、传播和访问的平台。另外,国内其他高校图书馆可以参考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做法,在图书馆主页设立专门的学术交流栏目,向师生介绍数据管理、研究成果管理、开放存取发展趋势、版权等相关知识,并结合本校的实际需求,聚焦和深化学术交流的专项服务。
(4)初期由相关岗位人员承担部分学术交流馆员的职责。根据相关研究,我国目前除了香港地区的少数高校外,其他高校图书馆虽然对学术交流的相关领域有所涉猎,但都尚未设置专门的学术交流岗位[9-11]。通过分析《核心能力》可以发现,学术交流馆员所要求的知识与技能和图书馆原有的一些岗位(如学科馆员、技术馆员、编目馆员、电子资源馆员)存在交叉,如编目馆员有较为丰富的元数据和数字保存专业知识、电子资源馆员在许可使用方面有丰富的谈判经验等。因此,图书馆开展学术交流服务初期可由相关岗位人员承担部分学术交流馆员的职责,后续可循序渐进扩充人员力量。
(5)合适的时机设置专门的岗位。随着学术交流领域的发展,国外图书馆员已经充分参与到科研生命周期的每一个步骤,如从数据管理到数据可视化、从出版准备到保存稿件和资料。对于国内图书馆来说,学术交流馆员是一个较新的角色和岗位类型,各馆可根据所在机构的学术交流大环境及本馆的实际情况,针对需要重点开展的服务项目制定对应的岗位职责、任职要求和工作规范。一方面可以明确馆员的任职技能要求,另一方面可以让图书馆的学术交流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在学术交流新模式的大环境转换中从容不迫,继续承担和发挥图书馆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本质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