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战略规划的解读与启示
——基于“十三五”发展规划的文本分析
2021-01-28马丽娜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
马丽娜(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
战略规划是图书馆为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和适应自身发展需求制定的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发展蓝图,是凝聚共识、优化资源、引领发展、创新服务的有效工具。“十二五”时期,由文化部社会文化司牵头制定的《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是我国1949 年以来首次由政府主管部门牵头制定的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对明晰和指导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意义重大[1]。此后,我国各级各类图书馆纷纷以战略规划的视角审视自身的定位与未来的发展。以《图书馆行业中长期战略规划选编:“十三五时期”》收录的发展规划文献为例,既有公共数字文化建设规划、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划、全国古籍保护工作规划等国家层面的整体发展规划,又包括首都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等28 所省级公共图书馆、深圳图书馆等20 所市级图书馆以及高校图书馆、专业图书馆发展规划,还包括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全国党校系统及中国图书馆学会发展规划[2]。
“十三五”期间,各级图书馆出台的符合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划要义的发展规划,不论是出于自身适应新环境、拓展服务能力、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还是为了迎接第六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均体现出了在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各级公共图书馆以战略规划为关键抓手,推动图书馆事业在政策制度、设备设施、服务效能和管理体制等方面取得的历史突破[3]。
在即将到来的“十四五”规划布局启动之年,为了向“十四五”时期公共图书馆事业的持续繁荣发展提供科学思路和智力支持[4],本研究基于规划文本视角,选取28 所对外发布“十三五”发展规划的省级公共图书馆为研究对象(除港澳台地区),从规划文本形态特征、体例结构、内容特征等方面探析公共图书馆如何进一步加强战略规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如何构建面向新环境的战略内容体系等,以提升公共图书馆规划编制水平、有效利用规划工具提升图书馆事业科学管理水平。
1 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十三五”发展规划文本分析
1.1 规划文本形态特征
笔者通过逐一访问28 所省级公共图书馆官方网站,从文本拥有情况、文本链接层次、隶属模块、文本表现形式、发布时间五个方面考察规划文本的宣传和推广情况[5]。
① 文本拥有度。除甘肃省图书馆、青海省图书馆外,其余26 所省级公共图书馆均在官方网站中提供了“十三五”发展规划文本。② 文本链接层次。各省级公共图书馆网站的设计具有多样化和复杂性特征,但其文本链接层次并无明显差异,73.08%的省级公共图书馆的文本链接在第三层,其余分配在第二层。③ 文本隶属模块。由于各省级公共图书馆网站设计不同,其规划文本的隶属也不尽相同,主要分为三个类型:一是规划、计划、年报类,50%的省级公共图书馆网站中专门设置了“计划与年报”“规划与年报”等相关栏目,体现了公共图书馆对发展规划及年度总结的重视;二是本馆概况,26.92%的省级公共图书馆将规划文本放在“本馆概况”栏目下;三是其他栏,如“业务园地”“内图动态”“规章制度”等。④ 文本表现形式。14 所省级公共图书馆采用全文浏览的方式呈现规划文本,8 所省级公共图书馆提供全文浏览且支持PDF 下载,其余4 所省级公共图书馆仅支持下载,包括PDF、Word 版本。⑤ 发布时间(发布日期以《图书馆行业中长期战略规划选编“十三五”时期(上)》中收录的各省馆“十三五”规划的发布日期为依据)。18所省级公共图书馆“十三五”规划文本的发布时间集中在2017 年度,9 所省级公共图书馆规划文本发布时间在2016 年度。
1.2 规划文本体例结构分析
本研究依据柯平团队的理论探讨和实证调查结论,将规划文本体例结构划分为核心体例要素、特色体例要素、辅助要素[6]。
(1) 核心体例要素。核心体例要素包括使命、愿景、目标、任务、行动计划、保障措施。① 使命和愿景决定了图书馆的独特文化和未来发展,7 所省级公共图书馆在规划文本中明确提出其在“十三五”时期的“使命”和“愿景”。如,辽宁省图书馆“十三五”发展规划中将其在“十三五”时期的使命陈述为“促进社会阅读和全民终身学习”“打造包容、开放智慧的文化信心共享空间”“为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将其愿景定义为“文献信息资源的集成中心”“弘扬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阵地”“知识信息传播交流的枢纽”“全民阅读的重要阵地”[7]140-141。② 目标。28 所省级公共图书馆发布的规划文本中,均有对“目标”的描述,如,湖北省图书馆“十三五”规划中从整体目标、发展主旨及发展路线三个方面阐述其发展目标,即“建成‘中部领先、全国一流、湖北特色、世界影响’的‘智慧型图书馆’”[7]383。③ 23 所省级公共图书馆规划文本核心体例中均涉及“任务”及“保障措施”。如,首都图书馆(北京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从服务效能、文献信息资源保障能力、全民阅读深入发展、完成首图通州新馆和战略书库建设等十个方面分解主要任务,并从政策措施、机制改革、人才队伍建设三个方面提供保障[7]101-108。④ 行动计划是根据本馆馆情而制定的具体履行措施或执行活动,具有可行性[7]334。调查样本中,8 所省级公共图书馆规划文本中涉及“行动计划”, 如桂林图书馆结合其承担的职责和区域发展实情,从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能力、建立多元文化资源保障体系等十个方面制定了本馆“十三五”时期的行动计划[7]450-455。
(2)特色体例要素。特色体例要素包括发展方向、回顾与总结、指导思想与指导原则、部门分工,是各馆结合其所处的环境与文本制定程序,将具有本馆特色的要素融入其中,形成的具有本馆特色的战略规划文本体例。调查样本中,23 所省级公共图书馆在规划文本中明确了制定发展规划的理论出发点。如,河北省图书馆、吉林省图书馆、黑龙江省图书馆等均在规划文本中阐述了文本制定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22 所省级公共图书馆对“十二五”规划时期所取得的成就和不足进行了总结,如南京图书馆从提升服务、引领阅读、开发馆藏、共享资源、拓展合作五个方面回顾了其“十二五”期间取得的成绩[7]192-195。调查样本中,仅有辽宁省图书馆从宏观层面明确了其未来发展的基本方向与重点,即从服务型机构向研究型机构转型发展[7]145。
(3)辅助要素。辅助要素是指在战略规划文本中不是必须呈现的内容,包括前言或引言、价值观、环境分析、规划制定过程、经费预算、评价体系、附录等。调查样本中,16 所省级公共图书馆的规划文本对外部环境进行了分析,如:南京图书馆从业界形势及政策保障两个方面研判形势,研读国家和地方政策,了解社会需求,抓住发展机遇并最终实现图书馆功能的转型升级[7]196-197;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分析了其在“十三五”时期面临的机遇与挑战[7]386-387;辽宁省图书馆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环境视角分析了其所处的发展环境[7]136-140,且仅有辽宁省图书馆在规划的前言部分简要提及了战略规划过程、组织领导、时间表及主要特点。此外,国内图书馆在规划文本编制过程中较少考虑“价值观”“经费预算”“评价体系”“附录”辅助要素。
(4)其他。调查样本中除了上述核心体例要素、特色体例要素及辅助要素外,还有图书馆根据本馆实际情况编写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内容栏目。① 重点发展指标量化。首都图书馆(北京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文本中将总体发展目标量化为7 个重点发展指标,涉及“馆藏文献资源总量(900 万册)”“馆藏数字资源种类(不低于100 种数字资源)”“年接待到馆读者数量(500 万人次)”“年网站访问量(2,000 万次)”“年文献流通量(280 万册)”“年解答参考咨询量(120 万条)”“年举办读者活动 (800 场)”[7]101。② 以精品工程为抓手。南京图书馆在其“十三五”规划文本中从购书、编书、借书、藏书、收书、护书、研书以及增书八个方面实施“精品工程”建设,以推动图书馆功能的扩展和延伸。③ 突出重点项目建设[7]201-203。黑龙江省图书馆、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在参照“文化部‘十三五’时期公共数字文化建设规划”“‘十三五’时期全国古籍保护工作规划”体例的基础上,在“重点任务”中以“项目”为抓手全面实现“十三五”时期的发展目标。
2 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建设策略前瞻
为进一步了解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未来五年及其长远的发展路径和着力点,本研究选取规划文本中的“目标”及“任务”进行内容特征分析。
2.1 “目标”策略前瞻
(1)发展定位。首都图书馆(北京市少年儿童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山东省图书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等均在建设目标中提出要提升图书馆的国际知名度、国际影响力,成为城市文化对外交流的窗口。多数省级公共图书馆在建设目标中明确提出要打造国内一流的公共图书馆,充分发挥省级公共图书馆区域引领作用。此外,从调查样本的发展定位可以看出,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呈现出由服务型、自动化、数字化向综合型、现代化、智慧化方向发展的多元趋势(见表1)。
表1 部分省级公共图书馆发展定位
(2)功能定位。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的功能定位呈现出明显的独特性和阶段性特征,各省级公共图书馆在建设目标中将“信息服务”“文化中心”“阅读推广”“科学研究”定位为图书馆的核心功能,并通过“交流指导中心”“技术应用研究中心”“休闲娱乐”等功能定位明确图书馆在对外文化交流和业务辅导、应用新技术提升服务效能、打造文化休闲空间等方面的重要作用[8](见图1)。部分省级公共图书馆在其功能定位中强调“联盟建设”“文化地标”等,延伸和拓展省级公共图书馆在“智库及情报服务”“政经决策支持”等方面的功能,并强调图书馆丰富与完善传统文献信息服务的功能。如,江西省图书馆提出要将图书馆建设成为用户的城市大书房、终身学习的大教室、泛在的知识门户、各方交流的城市会客厅、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阵地,并突出了其作为城市文化地标的重要功能作用[7]362-370。
图1 部分省级公共图书馆功能定位
2.2 “任务”策略前瞻
2.2.1 资源建设
28 所省级公共图书馆均在规划文本中提出要加强本馆的文献资源保障能力,加强数字资源建设,以区域经济文化特色、地方文献等为切入点,建立多元化的文献保障体系。其中,辽宁省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中提出要重视用户自制资源,包括自媒体自制资源、真人图书馆以及“辽海往事”口述历史文化项目等[7]147,云南省图书馆提出要启动“中国—南亚东南亚文献信息资源中心”项目,为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开展跨国文献信息资源交流合作搭建平台[9]506。
2.2.2 基础设施建设
多数省级公共图书馆(20 所,71.43%)在其规划文本中聚焦图书馆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增强图书馆发展的支撑力,如新馆建设、馆舍改扩建等。其中,河北省图书馆提出要建设以功能为主导、以“便捷获取、高效应用”为目标的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实施馆区空间优化提升计划,实现图书馆文化特色与河北元素的糅合,加强重点主题馆、专题馆的建设[7]287。
2.2.3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公共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骨干力量。18所省级公共图书馆在其规划文本中提出要发挥行业示范引领作用,加强图书馆规范化、标准化、均等化建设,保障人民平等享有基本文化权利,成为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阵地。如,湖北省图书馆提出要推进“五大馆”建设,即湖北省古籍大馆、湖北地方文献图书馆、湖北少年儿童图书馆、湖北特色图书馆、湖北省数字图书馆,同时优化图书馆服务体系。
2.2.4 管理机制建设
(1)制度与机制建设。建立和完善图书馆管理制度是现代图书馆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9]。调查样本中,25%的省级公共图书馆在规划文本中提出要加强图书馆“硬件”建设,完善图书馆规章制度,并对管理机制进行进一步优化。如,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在规划文本中提出要提请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共图书馆条例》,条例应对全区公共图书馆的标椎化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呈缴本制度等作出明确规定[9]576;重庆市图书馆提出要着力创新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积极探索政事分开和馆办分离,建立切实可行的绩效评估制度[7]475。
(2)服务管理与创新。调查样本中,28.57%的省级公共图书馆在其规划文本中提出要创新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建设科学化、精细化、创新型的管理机制强化治理模式,包括法人治理、理事会制度、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等。如,福建省图书馆提出通过建立政策、法律和标准体系,推进法人治理机构改革,探索馆办分离的有效形式,促进图书馆服务供给社会化,建设公共文化大数据应用“海丝”核心区实验基地来创新机制体制,加强事业发展研究[7]240-241。
2.2.5 队伍学术层次建设
公共图书馆人才队伍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公共图书馆的生存和发展前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馆员人才队伍是图书馆功能发挥、服务水平提升和创新服务的源泉。调查样本中,17 所省级公共图书馆在其规划文本中围绕如何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如何合理使用人才、如何提升人才队伍的学术水平作了明确说明。如,湖南省图书馆在其规划文本中提出要建立一支多学科、高素质、年龄及职称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通过优化、补充和完善现有的人事管理制度,健全人才成长环境。
2.2.6 服务效能建设
图书馆的服务效能是指图书馆对于自身各项职能的履行程度,包括图书馆的基础设施、空间规划、文献资源的更新速度及种类、相关活动的开展以及读者的服务等[10]。本研究选取“读者服务”及“对外交流与合作”两条有效提升图书馆服务效能的路径进行深入分析。
(1)读者服务。28 所省级公共图书馆从借阅服务、阅读推广与社会教育、信息咨询服务、特色服务等方面提出了多元化的读者服务建设策略,强调了服务内容的连续性、交互性与针对性,以及服务方式的主动化、精准化与特色化[10](见表2)。
(2)对外交流与合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明确指出,“公共图书馆应当加强馆际交流与合作”,鼓励与支持公共图书馆之间、公共图书馆与其他类型图书馆之间、公共图书馆与其他机构之间、公共图书馆在国际上的交流与合作等[11]。调查样本中,67.86%的省级公共图书馆提出要加强宣传推广,提升本馆在业界及全社会的影响力,拓展国内外交流与合作领域,使本馆成为展示全省图书馆事业发展成就与宣传区域文化的窗口。如,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提出要发挥其学会的平台作用,加强省级公共图书馆之间人才、业务、项目资源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并通过举办高水平的图书馆领域的国际交流研讨会、推进与东盟有关国家在图书馆领域的交流共享,提升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7]441。
2.2.7 其他
(1)重点文化工程。调查样本中,53.57%的省级公共图书馆提出要强力推进重大文化工程建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包括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其中,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在其规划文本中提出要全面完成“内蒙古数字图书馆”软硬件平台搭建、标准规范研制等建设任务,扩大“数字文化走进蒙古包”工程的覆盖面,为广大基层民众提共多层次、多样化、专业化、个性化的数字资源服务[7]423。
表2 28 所省级公共图书馆“十三五”规划文本读者服务内容(部分)
(2)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公共图书馆作为文化服务机构,要充分认识自身在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的重要作用。调查样本中,75%的省级公共图书馆明确提出要以古籍保护、地方文献、典藏文献、主题文献资源、专题特色数据库为切入点,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如,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提出要重视民族文化资源的保存与保护,积极打造“世界级蒙古文文献收藏中心”,并加快革命历史文献和民国时期文献的保护和开发利用[7]423。
3 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十三五”规划共性分析
3.1 结构要素基本完整,条理逻辑有待加强
规划体例是图书馆发展规划文本的宏观内容及其组织结构,也是规划文本的核心所在。28 所省级公共图书馆规划文本中,“指导思想与原则”“回顾与总结”“环境分析”“目标”“任务”“行动计划”“保障措施”等构成了规划文本的核心要素,部分图书馆在体例结构中有所创新。需要指出的是,28 所省级公共图书馆的规划文本均未涉及辅助要素中的“价值观”“经费预算”“评价体系”“附录”等内容,反映出我国图书馆界仍处于发展规划阶段,尚未上升到战略规划阶段,需要进一步探索规划文本体例结构,从而形成具有我国图书馆界特色的规划文本结构体例。此外,规划文本中条理之间的逻辑性有待加强,如“使命—愿景—价值与原则”是图书馆在战略规划中定位其未来发展趋势及功能价值的系列要素,“目标—任务—行动方案”三者密切联系、相互影响,是具有较强逻辑性聚类的组合,勾画了图书馆未来的整体计划脉络。
2.2 重视行业及环境扫描,分析工具运用有待多样化
行业及环境分析在战略规划中处于关键地位,而对当前图书馆事业发展状态和趋势的把握是编制规划的基础。调查中,28 所省级公共图书馆规划文本中均较为重视对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的分析,还包括对以往发展规划成果的评价、评估自身优劣势、开展用户调研、分析用户需求变化等,从而以充分的论证分析制定出可靠的战略计划。但规划文本体现出战略规划工具的运用较为单一,如,对图书馆宏观环境的分析一般采用PEST 分析法,评估自身优劣势时使用SWOT 分析法,而未能关注国外最新的战略规划趋向,从而借鉴其成功的规划工具和方法以增强规划文本的科学性,形成具有本地化的特色体例内容。
3.3 战略定位体现特色,目标分解有待细化
据调查可知,28 所省级公共图书馆能够结合自身资源建设和服务情况,通过“使命”“愿景”“目标”“价值及原则”等阐述其未来发展趋势、确定图书馆功能价值等宏观性定位。而其战略目标的制定中既包含共性的发展目标,如建立健全文献保障体系、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效能、提高馆员队伍学术层次等,又能够创新性地制定出具有本馆特色的发展目标。需要注意的是,多数省级公共图书馆的规划文本中对于目标分解及细化有待加强,未能将战略目标分解成具体目标、再细化为关键指标,因此战略目标的落实机制及评估监测体系较为薄弱。
3.4 重点任务多元化,评估监测有待提升
由对28 所省级公共图书馆规划文本中“任务”策略的前瞻可知,各省级公共图书馆的任务侧重各有不同。如,辽宁省图书馆提出完成全省公共图书馆联盟的制度化建设;南京图书馆提出要强化科学研究,以多种形式鼓励员工开展图书馆学、国学以及相关课题的研究;重庆图书馆重点任务中涵盖了图书馆事业发展顶层设计,包括对“公共图书馆立法”“构建决策层和管理层的权利责任清单”的推进等[7]466。各省级公共图书馆均能根据自身发展实际制定“十三五”时期的重点任务,并通过“保障措施”“行动计划”推进重点任务的落实。但是,规划文本中对于行动计划的实施与执行缺少有效的评估监测,除了年度总结和重点项目验收等,缺乏定量化的评价指标体系,不能保障战略规划的有效实施。
4 关于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十四五”规划编制的思考
2020 年10 月29 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对我国“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全面的规划①,也是我国图书馆界进行“十四五”规划的指导文件。我国图书馆事业迎来了新的战略发展机遇,在“十四五”规划的开启之年,省级公共图书馆在精心谋划图书馆事业发展蓝图时,要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增强规划文本的科学性。
4.1 高质量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
(1)将高质量发展理念贯穿规划编制的全过程。《建议》指出,我国进入发展新阶段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推动高质量发展是破发展难题、解发展困境、赢得发展先机的必然路径[12]。因此,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在谋篇布局、规划图书馆事业未来发展方向时,要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理念,将其贯穿于规划准备、调研论证、规划编制、规划发布、规划评估监测等全过程。如,省级公共图书馆在“十三五”时期较为重视的全民阅读工作,在编制“十四五”规划时,要充分体现以高质量发展理念推进全民阅读,即对阅读设施、阅读内容、阅读活动、阅读服务进行全面升级[13],并与《建议》中对文化建设部署的重点任务之一“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相契合。
(2)以新发展理念推动融合发展。图书馆事业发展正处于机遇期,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推动公共文化机构之间的融合发展、区域性公共图书馆的融合发展、公共图书馆服务与旅游公共服务的融合发展②,将有利于构建我国文化事业尤其是图书馆事业新的发展格局。因此,省级公共图书馆在编制“十四五”规划时,要侧重推进融合发展,即图博档文(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文化馆)等机构的融合发展、区域图书馆联盟的融合发展(跨系统、跨区域)、文旅融合发展,构建我国图书馆事业新的发展格局。
(3)与2035 年远景目标衔接。《建议》中明确提出到2035 年建成文化强国,因此,省级公共图书馆在编制“十四五”规划时,不仅要考虑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和任务,还要考虑未来文献信息、阅读方式、读者需求、图书馆利益相关者的变化以及过去的5-10 年发生的变化[14],同时将图书馆中长期规划与国家远景目标相衔接,让公共图书馆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添薪加力。
4.2 完善规划体例,重视宣传推广
(1)完善规划体例。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的规划文本基本完善,但缺乏战略实施、战略控制、战略评估等方面的内容。因此,省级公共图书馆在编制“十四五”规划文本时,不仅要将上述内容考虑在内,还应充分考虑对特定用户群体需求及各相关利益方的需求与目标的微观审视,以构建更为完善和科学的战略规划体系,从而有效指导战略规划的实施。
(2)加强规划文本的逻辑性。规划文本的结构要素及体例之间并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上下衔接、相互影响且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如对“十三五”时期事业发展的回顾及环境扫描,可以帮助图书馆在新时期认真研判形势,将图书馆业务建设的着力点放在社会变革、技术创新、融合发展、社会治理的大背景下,在“任务”建设中正视发展短板,以问题为导向补短板、强基础,以需求为导向提质增效[15]。
(3)加强规划文本的宣传推广。调查样本中,28 所省级公共图书馆有两所虽然制定了战略规划,但并未在其官方网站、官方媒体平台上发布,使其战略规划成为信息共公开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省级公共图书馆有必要在第一时间将“十四五”规划文本发布在官方网站上,并在官方网站设置“规划”类专栏,同时通过官方微媒体平台多渠道宣传推广,增强文本拥有度的同时,便于让公众了解图书馆的发展及建设情况,同时增强规划文本的研究意义及价值。
4.3 加强规划文本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1)规划制定方式及主体多元化,规划制定流程科学化。我国公共图书馆在制定战略规划的过程中多采用馆校合作模式,如广州模式(与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研究团队合作)、东莞模式(与南开大学商学院研究团队合作) 等。目前,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已联合南开大学柯平教授团队启动“十四五”发展战略研究与规划编制工作,以增强战略规划的前瞻性和科学性。[16]据调查可知,大部分调查对象的规划文本由省级公共图书馆主导并自行编制,制定方式及主体单一,导致规划制定结果的片面化和主观性。因此,省级公共图书馆在编制“十四五”发展规划时,可以采用与高校科研团队合作或聘请咨询顾问的多元化方式,在凝聚员工共识的基础上广泛吸纳图书馆外部利益相关者,如读者代表、外部管理部门、图书馆学研究者等[4]。此外,可借鉴深圳市图书馆在战略规划编制时采用的方法及流程,即成立战略规划领导小组和起草工作组,明确主要参与者的职责分工,由起草工作组充分酝酿起草、反复征求意见并修订完善,在提升站位、扩大认知、规范程序的基础上制定出立足于长远和全局的发展战略[17]。
(一)国外研究进展。美国按诊断相关分类预付制或按病种预付制,病种的轻重程度及有无并发症等。支付标准以全国医院对该类疾病治疗的平均成本为依据。它总括了入院管理费用、检查费用和给药费用。日本全国统一价,两年调整一次,医疗服务总量不变,确定医疗费用总体调整幅度,日本的医疗总费用中有四分之一来自政府拨款。英国的RPI-X模型,(RPI代表通货彭胀率,X为监管者规定的一段时间内生产效率增长百分比。)美国采取的最高限价模型与英国略有不同,公式为Pi+1=P1×(1+RPI-X),(P为公共事业价格指数,其余与上同)〔1〕
(2)规划执行与实施。规划的生命在于实施,在于对图书馆工作产生实际效果[6],并能对规划的执行进行有效评估和监测。各省级公共图书馆在编制“十四五”规划时应对战略规划的执行与实施给予高度重视,增强规划的可行性。如东莞市图书馆在编制“十四五”规划时,明确以“五个主题年”来推进“十四五”战略规划的落地,以部门工作目标责任制方式具体实施,将“行动”纳入部门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通过中期检查对战略规划的实施进行考核,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灵活调整和修订③。此外,还应注重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及可监测的绩效指标体系对各项任务行动进行评估,达到监测和管理战略任务的目的。
(3)注重多元化战略工具的运用。调查可知,各省级公共图书馆在编制规划的过程中较为重视环境与行业扫描,但分析工具运用较为单一。为向战略规划的制定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避免空洞的长篇大论,可借鉴较为成熟的分析工具,如波特五力分析模型、核心能力分析、关键成功因素、情景规划、价值链等。其中,波特五力分析模型可从上级主管部门、竞合环境、提供商、读者行为与需求的变化分析图书馆所处的微观环境;核心能力分析可探究图书馆在行业竞争中所具备的优势、强项,从而制定出长期保持这些优势、强项的策略[18]。需要注意的是,受COVID-19新冠病毒影响,“十四五”期间发展的不确定性甚为明显,图书馆在编制战略规划时应立足情景规划,特别关注阶段目标的完成情况以及应急预案的制定,从而实现图书馆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规划文本是图书馆战略规划过程中形成的指导战略实践的纲领性文件,为提高图书馆战略规划行动方案的执行绩效,应在规划文本的形态特征、体例结构、内容特征等方面具备一定的科学性和规范性[6]。在“十四五”规划的建设之年,各省级公共图书馆应充分加强图书馆顶层设计和科学规划,积极发挥图书馆在传承中华文明、提高国民素质、推进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提升图书馆的转型、赋能、创新与升级,从而推动我国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
[注释]
①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2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2020 年10月29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http://www.gov.cn/zhengce/2020-11/03/content_5556991.htm。
② 内容摘自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李国新作《“十四五”时期公共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会议时间:2020 年11 月18 日,会议名称:“规划·全视角发展·高质量 公共图书馆‘十四五’规划学术研讨会”,会议地点:广州图书馆。
③ 内容摘自东莞图书馆副馆长冯玲分享东莞图书馆“十四五”规划案例,会议时间:2020 年11 月19 日,会议名称:“规划·全视角 发展·高质量 公共图书馆‘十四五’规划学术研讨会”,会议地点:广州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