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策略
2021-01-07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南关学校
■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南关学校 薛 莲
初中地理的教学活动对学生加深地理知识理解及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初中生处于认知世界尚未全面的阶段,刚开始接触地理学科时,对基础知识及地图中表现出的地形地貌特征的细致化理解存在一定困难。而地图作为地理学科的缩影,能够更简便全面地反映出学科内容中所包含的知识点,帮助学生领会知识要点。提升中学生读图水平,不仅符合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标准,也为学生自主学习、深度学习地理相关知识奠定坚实基础。
一、初中地理教学中图形的重要性
地理学科中利用相关图形进行辅助教学,能够将知识化繁为简,更加清晰直观地将知识点展现出来,帮助中学生更深刻地领会教学知识。用图形进行发散式教学讲解能够帮助学生们培养灵活变通理解知识的能力,同时吸引学生注意力,更加专注地学习地理知识,提升中学生的读图能力,养成较为优异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地理课堂的整体教学效率的提升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教师进行图形讲解,也能将相关读图技巧传授给学生,为学生能力提升做好基础保障,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理论与图形结合思考的意识,便于其日后深入学习。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的现状
(一)缺乏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初次接触地理学科,面对地图上较为复杂的图案及特殊的地理符号等信息时,学习起来会比较吃力。纷繁复杂的标识也容易导致记忆混乱,在判读分析时需要一定的基础知识与技巧。大多数学生面对复杂的新知识会存在一定的畏难心理,不愿意花费时间进行深入钻研与探索,学习过程仅停留在课堂上。对待地理学科知识觉得过于抽象,学习难度较大,从而缺乏兴趣,对相关知识浅尝辄止。
(二)读图的空间感不足
中学生在平时生活、学习中对地图接触较少,读图能力薄弱,面对较为复杂的图形时难以有足够的读图技巧进行应对。由于空间感存在一定的不足,中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相关知识,在课后也不能与生活实际进行关联思考。比如,地理学科中涉及等高线、经纬线的内容,属于人为定义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并不能进行直观的研判分析。因此,在学生进行领会学习中,对其的空间想象力提出新要求,给学生的深度学习带来一定的挑战。
(三)技巧与基础不牢固
知识点的系统记忆与准确把握是进行读图的关键。将系列图文符号表达的内涵转变为相应的信息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目标。但初中生由于地图识读能力较弱,对地理情况与相关的符号表示掌握不牢固,导致面对较为复杂的地理图文时难以快速获取有效信息。此外,教师在课堂上会忽略对读图步骤的教学讲解,将教学中心放在理论知识教学上,导致学生并不能很好地理解图示信息,难以在自主思考时有效提取地图上有用的标识。中学时期的学习过程中会接触到各式各样的图表及图像,学生对基本读图常识认知存在不足,也是导致学习效率难以提升的重要原因。
三、初中地理教学中提升学生读图能力的措施
(一)强化地图知识的讲解,加强对图例的记忆
中学阶段属于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时期。强化学生对图形的思考力对进一步激发其学习潜能具有重要帮助。地理学科教师应在课堂上注重对学生识图、读图能力的培养,帮助其巩固基础知识,在初中生掌握一定的读图常识后再进一步强化其自主读图意识。帮助学生更为清楚透彻地领会解读地图的价值及重要性,加深其对重点知识的理解。此外,教师也应合理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可以构建合理完整的地理知识结构体系来进行地图知识的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符号、标识等信息含义,强化课堂记忆。在课后,可以适当布置相关的图例记忆任务,初中生自制力尚处于养成阶段,教师进行任务布置能够起到激励约束作用,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能够深化对图例的印象,掌握相应的读图技巧。同时,让学生结成互助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分享自身的学习技巧,共同记忆关于地图识别的基础知识,进而提升整体学习效率。
(二)加强学生的读图能力的训练,锻炼其探究学习能力
培养良好的地理读图能力对于初中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对于空间想象思维较薄弱的学生而言,难度较大,短时间内并不能完全掌握相关技巧。这一教学现状也对教师教学方面提出新要求,课堂时间较为短暂,教师要完成相应教学任务,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将对应的图例信息、相关的读图常识进行介绍。当学生对所学知识提出疑问或觉得地图认知较为困难时,教师应加强对其读图能力的训练,将经典图例进行细致、反复的讲解,让学生透彻理解图示信息,解开学生的疑惑,课后也可以适当布置图像学习任务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辅助练习。课堂教学中采取目的化教学,课后练习中采取针对化训练,两者结合能够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也能有效帮助其多元化思维的形成。日常教学中,教师要避免采用囫囵吞枣式的教学方式,讲解重点内容后,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自主思考时间,帮助其进行知识点记忆,真正锻炼、培养学生的个人学习能力。
(三)重点图形详细点拨培养初中生的读图技巧
多媒体作为近年来普遍使用的教学媒介,能够更加直观地帮助学生领会学习内容,精细化体现图像含义。教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着重讲解地理学科中重点图形及图像,以这些内容作为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培养相关的学习经验,比如《中国人口增长图》《世界政治地图》等重点图像,可以采用整体与局部结合放映讲解的方式,帮助学生细致化理解图示含义。中学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应当学会简单地认识地图,更需要培养学生从地图中获取相关知识的能力,了解地区人口、气象变化等,进而对地形地貌有全面认知。这也需要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着重讲解重点知识内容,对重要的图形进行详细介绍,并让学生通过组内探讨、自由发言等方式加深其学习印象。遇到重点章节时,适当减缓教学速度,寻求合适的现代化教学方式进行认真教学,以重点章节为教学引例,将地理问题与熟知的历史知识进行有效结合,加深学生的理解,全面教学,细致讲解,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增强其学习技巧。
(四)优化绘图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
地理学习不应仅停留在理论知识的教学上,教师也应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思考空间。课堂教学时,教师的讲解为主要手段,还需要让学生尝试进行图形绘制,亲自感受地图绘制的过程。可以通过课堂上师生共同绘制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记忆,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效率。比如,在讲解等高线与等深线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先进行知识讲解,让学生形成初步知识体系,了解等高线表示存在差异是由于地表形态存在差异,存在山谷、山脊等不同地形。教师再通过课堂演示绘图进行再次讲解,并引导学生拿出纸笔一同进行绘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度。此外,教师要对一些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进行鼓励式教学,了解学习难点所在,并帮助其攻克难关,激发其对地理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通过引导式教学与激励式的教学方案,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并全面发展初中生的个人综合素质。
四、结语
初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读图能力的培养是
至关重要的,这不仅关乎学生个人能力水平的提升,也与其学习质量、综合素质的增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地理教学中涵盖着地图绘制、图示理解等内容,教师需要合理安排课程内容,针对学生阶段性学习情况设计教学方案,帮助学生学习一定的读图常识并掌握相关的读图技巧。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手绘图形、帮助学生加强图例记忆等方式提升教学质量,并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学科知识的热情。教师在授课中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能够进一步强化读图教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