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面图形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021-09-26山东省德州市黎明街小学于宗彬
■山东省德州市黎明街小学 于宗彬
一、学生通过自身的知识经验、生活基础,培养空间观念
学生可以通过对生活中事物的认识和想象,从而形成空间观念。因此,教师对学生进行几何教学最好的素材便是生活中的物体,在进行几何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生活中接触的物体进一步了解几何图形,下面举例“角的初步认识”和“圆的认识”的教学过程进行说明。
在“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角的概念进行说明,然后给出两张图进行教学,如下图1和图2。
图1
图2
教师可通过提问互动的方式,加深学生对角的理解。例如:
1.图1和图2分别是什么图形?
2.对图1和图2进行猜测的依据是什么?
通过学生对上述问题进行讨论,教师可以引出角的概念。这样学生不仅复习了平面图形的知识,也有利于将角纳入平面图形系统中学习。
在“圆的认识”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动态圆”和“静态圆”,教师可以通过对日常生活中有关于圆的物品举例说明。
二、学生通过操作和实践相结合,培养空间观念
在小学几何图形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实物教具进行教学。例如,在“三角形”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在上课前做出不同的三角形,同时教师也使用实物教具进行教学。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当三角形按边分类时,可以分为: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对三角形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可以知道等腰三角形有两条相等的边,而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都相等,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的大小为90度。在这种教学下,学生通过操作和交流能够逐渐掌握三角形的特点,从而有利于培养空间观念。
三、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培养空间观念
在几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观察几何图形。学生观察完物体之后,可以进行实践操作,这个操作过程有利于几何图形在学生脑海中形成。空间观念的形成离不开对事物的观察和描述,学生通过脑海中的想象,能够加深对几何图形的印象。教师在进行几何教学时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下面通过对“平行与垂直”的教学,说明想象在学习几何知识的重要性。
在进行“平行与垂直”教学活动中,学生可在脑海想象两条直线,然后对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进行想象,再判断两条直角是否会相交。之后可以在纸上将两条直线画出来,然后观察,讨论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小学生空间观念受年龄限制,还处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因此,首先应当学会观察,其次要学会操作和想象,充分发挥感官的作用,有利于促进空间观念的形成。
四、学生突破思维定式,培养空间观念
在学习几何知识时,丰富的表象能为学习基础几何知识打好基础。小学生空间观念不够成熟,需要增加几何图形在脑海中表象的形式。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当给出图形的多种位置以形状,丰富学生脑海中的表象。教学时教师呈现的图形越丰富,越能够加强学生对图形本质的认识。例如,在“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给出下图三种不同的平行四边形,学生可以对平行四边形进行交流,观察平行四边形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针对给出的三个不同的平行四边形,教师提出以下问题,引起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思考。
1.平行四边形有着怎样的特点?
2.图3、图4和图5的平行四边形有着什么样的区别?
图3
图4
图5
通过学生的思考和回答,教师可以对这三个平行四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概括,学生从而明白了平行四边形形状有很多种,有利于掌握平行四边形知识,为后续学习平行四边形提供基础保障。
五、学生通过参加数学活动,培养空间观念
学生参加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可以和教师和同学之间交流和学习,有利于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提升数学学习思维。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和想象,不断地积累数学学习经验。在开展数学活动过程中,学生的经验也得到了积累,有助于空间观念的培养。下面举例“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过程中,如何组织数学活动。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举例平面图形中的角、生活中物品的角和几何图形中存在的角三个数学活动。之后学生可以自己动手画角,同时思考如何改变角的大小。通过教师组织的活动,学生明白了角两边张开的大小决定了角度数的大小。
学生参加数学活动可以不断积累数学经验,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不仅有利于空间观念的培养,还对提升数学素养有益处。因此,教师进行数学教学时要组织有效的数学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六、结语
在几何图形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需要组织有效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除此之外,教师要丰富教学素材来加深学生脑海中的表象,引导学生去观察、操作、想象,从而有利于空间观念的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时有时也要打破思维定式,丰富自己对数学问题的解题思路,这样才能不断积累数学学习经验,有利于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同时为今后学习数学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