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实践

2021-01-07杨雯馨李韦华王开明

天津科技 2021年6期
关键词:公开课科普基地

刘 敏,杨雯馨,李韦华,余 凤,王开明,周 严

(天津商业大学 天津300134)

高等教育的主要功能体现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高校的教学资源,除了教学、科研作用之外,应该具有科普方面的贡献。近几年高校科普工作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建设了大批的科普基地,科普资源逐渐增多,新媒体和微信公众平台的科普宣传力度不断增强,服务能力和水平有了较快的发展,比较有效地利用了高校的资源向社会开放,进行科普宣传工作。覆盖面、总数量和科普服务能力都有了较大增强,但是也存在着科普示范水平和队伍质量参差不齐,设计创意水平不高、展示手段单一,缺乏经费投入和奖励机制的情况。

为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教育部《关于科研机构和大学向社会开放开展科普活动的若干意见》,天津商业大学青少年创客科普基地依托高校教学资源优势,在长期开展科普实践的基础上,逐渐探索出一套适应于高校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需求的“双动力共享型可持续科普教育”模式,通过将教师科研成果转化、大学生创新创业、大学生专业实践、社会科普教育 4个方面进行有机结合,以教师科研为源动力,理工类大学生为主动力,在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师和学生在基地中的有机整合,相互作用,健康发展。

1 创建丰富的科学实验课程资源

1.1 STEAM科学实验课程

基地引入先进的 STEAM(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科学教育理念,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研究的兴趣。通过主动“请进来”,邀请南开中学等多所中小学师生走进天津商业大学理学院实验室,开设校内公开课;发动师生积极“走出去”,深入到中小学或利用远程系统推出校外公开课。这种校内外的公开课,既能激发中小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动手和创新能力,引导他们掌握严谨的科学探究方法,又能将学校人才优势,本科生实践训练与社会需求结合,为本科生的创新创业提供良好平台,实现多方共赢。截止到目前自主开发实验项目 30余个,开展STEAM 科普实验公开课 70余次,为社会提供科普教育 10000人次以上,受众包括天津、四川、河北和新疆的青少年学生。

1.2 青少年智能机器人课程

为更好地与天津市“1+3+4现代产业体系”对接,基地结合理学院物理学、数据科学、统计学、数学学科优势,组建了机器人团队,开展大量科普教学实践,并形成适合青少年学习的测距、避障、舞蹈等内容的课程体系。活动中,将智能科技以直观互动形式展现给观众,既普及了智能科技知识,又加深了对智能传感器和算法的了解,同时也锻炼了在校大学生的综合能力。

1.3 智能材料与3D打印课程

为将高校教师科研成果引入科普工作,基地组建了智能材料与3D打印团队。从独立建模进行任意形状的多色打印,到打印柔性基底复合材料以及智能材料研究,团队成员不断摸索突破,将技术和经验凝练成科普教学内容,一方面,开展科普教学;另一方面,面向高校学生进行智能材料与 3D打印技术学术报告及科普展示。

2 发挥高校资源优势,提升社会服务职能

2.1 拓展科普组织形式,提高科普实效

为进一步发挥高校资源优势,扩大社会受益面,团队不断探索创新科普活动新形式,提升社会服务职能。除了校内外公开课,还利用公众号等网络平台推出抗疫宣传、防震减灾、新能源、智能材料等主题的科普视频讲座、云端科普、空中课堂等多种形式的系列宣传活动,拓展了科普组织形式。

在 2018年全国科普日活动中,策划的科普活动入选中国科协-网易百场直播,通过直播平台将智能技术广泛传播,在线观看人数高达1440万;2019年,以“智能·共享”为主题的 33届科技周活动入选天津市重点示范项目,并作为唯一高校代表参加天津市政府新闻发布会,活动得到天津广播电视台、北方网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团队发挥科普基地示范作用,以云端科普、科普视频讲座、走进社区宣讲等形式,积极开展系列线上、线下活动,收到良好效果。

2.2 发挥高校资源聚集优势,推动实践进程

在天津市科协大力支持下,组织召开天津市青少年科普教育研讨会,天津市科协、科技局、教委和商业大学有关领导,同来自南开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和部分中小学、企业等百余名专家学者、师生代表,围绕“可持续双动力共享型科普教育模式”和科普教育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深层次研讨交流。会议促进了政府、高校、社会多方联动,对高校发挥科普教育资源优势、建设高水平科普教育基地、服务青少年科学素养和促进本市全域科普工作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

3 探索科普教育模式,面向全域科普前行

3.1 探索科普模式,助力师生发展

实践证明,坚持将教师科研成果转化、大学生创新创业、大学生专业实践、社会科普教育 4个方面进行有机结合,以教师科研为源动力,理工类大学生为主动力,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科普服务的可持续性得到明显增强。同时,也促进了教师和学生在基地中的有机整合,相互作用,健康发展。系列活动受到了有关学校、青少年和家长的一致好评,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基地负责人荣获“天津市科技周优秀组织者”“天津市优秀科技志愿者”等荣誉称号;机器人团队获第六届、第七届华北五省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多个奖项。

3.2 拓展受益范围,推进全域科普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的扶贫方略。为了助力教育脱贫,拓宽科普教育受益范围,基地于2019年举办“一带一路,东西部协作科学公开课”活动,为新疆于田地区的小学生进行远程授课。2020年国际儿童节,基地科普团队通过网络,与新疆喀什地区2所小学学生共同探索科学的奥秘,为贫困地区的孩子带来第一次云端科学课。孩子们兴奋的笑脸,激励着团队成员不忘立德树人初心,面向全域科普奋力前行。

4 结 语

高校应依托教学科研优势、人才优势,开拓思路、创新工作方法,营造良好的科普环境,促进高校科普工作健康、持续、高效发展,为我国科普教育事业发展,全民科学素养提高做出贡献。天津商业大学青少年创客科普基地,立足人才培养、发挥高校优势、探索科普模式,不但为社会提供可持续的科普服务,教师和学生也从中受益,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相互作用,健康发展,为推动全域科普走深走实,不断探索凝练,力求创新。虽然目前在科普工作方面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科普基地建设上还存在需要提升和改进之处。希望本校的科普工作模式能为其他高校提高科普工作成效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公开课科普基地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科普达人养成记
我的基地我的连
科普漫画
裸课,语文公开课的一次自发性嬗变
第一次公开课
公开课
公开课,希望不再是作秀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