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普场馆在天津市全域科普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2021-01-07张彩欣

天津科技 2021年6期
关键词:科学普及科普活动全域

张彩欣

(天津自然博物馆 天津300201)

2016年5月,习近平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1]。这一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阐释了科学普及的基础作用,也为做好新时期科普工作指明了方向。

1 天津市全域科普的提出与实践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普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大科学普及力度,提升全民科学素质,2019年 3月,中共天津市委办公厅、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大力推进全域科普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全国率先提出建立“全领域行动、全地域覆盖、全媒体传播、全民参与共享”的全域科普工作体系[2]。同年9月,天津市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制定出台了《天津市大力推进全域科普工作行动计划(2019—2020年)》,全域科普在天津市全面展开。

作为全国首个提出全域科普理念的城市,全市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推动全域科普工作向深向实开展。在2019年和2020年,市政府工作报告都将全域科普作为全市重点推动的工作,市人大常委会将推动科普工作纳入生态环境保护、生活垃圾管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等多项地方性法规;中国科协 2019年、2020年连续2年将支持天津开展全域科普试点工作写入中国科协工作要点;全市16个区都结合本区实际,制定出台了全域科普工作实施方案、召开了全域科普工作会议;各级相关部门、基层单位层层压实全域科普责任,全力推进全域科普工作;各级各类媒体齐发力,制定并实施了《天津市科普全媒体传播计划》,将科学传播覆盖到全媒体;科普部门全力加强科普阵地、科普人才、科普资源建设等,在全域科普中率先发力。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和实践,全域科普工作成效逐步凸显,初步形成了有组织、有阵地、有队伍、有品牌、有特色,全领域行动、全地域覆盖、全媒体传播、全民参与共享,常态化开展科普服务的工作机制。 2020年11月,市委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中共天津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将全域科普工作作为加快培育创新生态重要任务纳入其中,天津市将以更大的力量将全域科普向纵深推进,实现更高质量发展[3]。

2 科普场馆是推进全域科普的重要平台

天津市十分重视加强科普阵地建设。《意见》在完善科普阵地布局上,提出“建设以天津科技馆、自然博物馆为龙头,区级科技馆、专业科技馆为骨干,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数字科技馆、企业和校园科技馆为补充,街道(乡镇)、社区(村)等基层科普阵地为基础的现代科技馆体系”。据统计,天津市现拥有全国科普基地 29个,市级科普基地 140个。天津科技馆、天津自然博物馆作为天津市科普龙头馆,连同其他 160多个各类科普基地,组成一个网状、立体、多元的科普场馆体系,成为天津市推进全域科普的重要平台和支撑。近年来,为进一步扩大市科普场馆的影响力,天津市重点支持天津自然博物馆旧址——北疆博物院的建设,重现北疆博物院百年科学殿堂风貌,使其成为天津市一张重要的科学文化名片和弘扬科学精神的重要科普教育基地。天津科技馆作为天津市大型公益性科技类场馆,新馆建设倍受各方关注,天津市“十四五”规划中,将科技馆新馆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纳入其中。

天津科普场馆的社会吸引力和影响力日益扩大。随着天津市全域科普的推进、文旅深度融合,科普与旅游、文化的融合越来越密切,科普场馆也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喜爱和好评。以天津自然博物馆为例,其作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一座拥有 107年历史的百年老馆,馆藏标本 40万件,拥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富的自然标本、内容多样的科普活动,深受大众喜爱。在 2019年由人民日报客户端旅游频道举办的“2019人民之选——中国博物馆创新锐度评选”活动中,天津自然博物馆由网友自主推选成功进入中国博物馆创新锐度前 30名。2018年、2019年天津自然博物馆的观众接待量分别达到 285万人和 315万人。2020年,尽管受疫情影响,在闭馆、限流开放等情况下,天津自然博物馆观众接待量仍达到近 60万人。多年来,天津自然博物馆的观众量一直稳居天津市科普场馆之首,在全国自然类科普场馆中也名列前茅,在天津市和全国都具有重要的社会影响和声誉。

科普场馆是科学普及的重要平台。随着全域科普的推进,科普场馆积极利用自身优势,打造全域科普重要平台。天津自然博物馆每年举办 6~7个自然科学临时展览、组织 300~400场围绕自然科学、生态文明、垃圾分类、地震知识、公共卫生防疫、紧急救护、毒品查禁、海关走私查禁等多种特色科普活动。在这些科普活动中,观众需求之迫切、参与热情之高涨、活动效果之良好,凸显了科学普及有强烈的社会需求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在坚守好主阵地的同时,天津自然博物馆还主动走进学校、社区、军营、机关、企事业单位进行科学普及,宣传科学普及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理念,引导公众积极开展参与科普活动。围绕《意见》提出的“推动全民参与,以重点人群带动全民科学素质提升”指导思想,天津自然博物馆将青少年作为科学普及的主要受众群,结合学校课程,开发了近百款科普课件和多种科普活动。除做好场馆内的特色科普活动外,天津自然博物馆还深入各级各类学校,足迹遍布市内六区和四郊五县,甚至把科普活动送到甘肃等贫困地区的学校,在青少年心中播撒下崇尚科学、热爱科学、尊重科学、践行科学的种子。2020年,天津自然博物馆被科技部、中宣部、中国科协授予“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3 科普场馆在全域科普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科普场馆是专门从事科学研究和普及传播的专业场馆,科学普及属于其主责主业,在全域科普中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3.1 做好科普的专业优势

科普场馆是专门从事科学普及的专业场馆,内设机构合理、科普场地规范,设施设备齐全、专业人员汇集,熟悉科普运行规律、洞悉科普受众心理。做好科普是一门科学,专业科普团队在科学普及中会展现出规范、良好、过硬的科普素质,深受观众信任,受众的吸收率高,科普效果好。

3.2 做好科普的资源优势

科普场馆有门类齐全、数量丰富的藏品;有固定的配备齐全的科普活动场所;有专业的科研团队和专职的科普宣教人员;有高素质的志愿者团队;有数量庞大的科普受众;有诸多的共建学校、社区、单位;有诸多媒体关注,等等。这些资源优势使科普场馆进行科普活动如虎添翼。以天津自然博物馆为例,40万件馆藏标本、近两万平方米的展示面积、近百人的专业团队、稳定的科普经费、大量的受众团体、完善的科普网络、丰富的组织经验,使得各类科普活动都备受关注,效果良好。例如,在本地观众中,常是祖孙三代都是伴随着天津自然博物馆的科普影响长大,天津自然博物馆许多科普活动都已成为天津市的知名品牌,常常出现爆棚或秒杀情况。

3.3 做好科普的时代优势

近年来,随着党和国家对科学普及的日益重视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市场持续升温,人们对科学素养提升日益关注,参观科普场馆正成为人们一种习以为常的出行方式。科普场馆一改以往相对于旅游景区而言“冷落”的面貌,出现参观热潮。根据科技部发布的2019年度全国科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科普场馆数量继续增加,共有各类科普场馆1477个,比2018年增加16个,平均每94.79万人拥有1个科普场馆,参观人次达到2.43亿次,比2018年增长10.93%。天津市2019年科普基地比2018年增加 60余个,科普场馆的参观量也逐年递增。科学普及在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立高素质创新大军中的重要性有目共睹。推行全域科普中,天津市提出要“广泛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科普活动”。天津科普场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要做好科学普及的先行者和排头兵,做全域科普的助推器。

4 天津自然博物馆在全域科普中的实践

在“科技三会”上,习近平同志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己任,把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全社会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使蕴藏在亿万人民中间的创新智慧充分释放、创新力量充分涌流”。作为科普场馆的科技工作者,天津自然博物馆的科技工作者牢牢将科普责任扛在肩上,充分挖掘科普资源,认真履职尽责。

从主要特征上看,壮族师公舞的外在形式是戴有面具的,与此同时,也缺少不了刀、剑等,与蚂拐舞蹈中的蛙形在造型上颇有相似的地方,其中有双臂呈蹲裆之式,胳膊肘也同时平举,与花山壁画的舞蹈风格相似。

在全域科普推动实施中,天津自然博物馆紧紧围绕国家战略,立足主责主业,重点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生态文明建设,充分调动自有资源和各类社会资源,全力做好科学普及活动。同时充分利用场馆的资源优势、平台优势、社会影响力优势,坚决贯彻落实《意见》中提出的“推动政府支持的生态环境、应急救援、卫生健康等领域符合公开条件的科研项目向社会开展科普宣传”,加大科普辐射力。

一是新冠肺炎疫情科普宣传。2019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间,天津自然博物馆联合全国140多家科普场馆开展防疫知识普及和抗疫宣传,结合生态保护筹划了多场线上活动,在公共卫生应急知识普及方面做出了努力。

二是防震减灾科普宣传。与天津地震局联合筹建了“防震减灾科普展”,常年对外开放,普及防震减灾知识,成为全市防震减灾知识科普宣传和普及的重要阵地。 在每年 5月 12日“防灾减灾日”,还会联合举办提高灾害防治能力的主题活动,为推进全市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尽科普场馆之力。

三是应急救护科普宣传。围绕市委、市政府实施的2020年20项民心工程之一“提升急救服务能力,开展心肺复苏技能培训,全年培训 5万人,并在火车站、机场等配备自动体外除颤仪”的部署要求,积极利用场馆平台,做好急救科普宣传。天津自然博物馆与天津市急救中心合作,在场馆进行应急救护知识现场讲解、演示和普及,取得了良好效果。目前双方已进行深入对接,利用自然馆科普平台,将应急救护科普纳入常态化合作项目。

四是爱眼护眼科普宣传。围绕目前普遍出现的“干眼症”问题,如何科学合理用眼护眼日益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为加强青少年在这一领域的科普,天津自然博物馆积极与眼科医院对接,在6月6日“爱眼周”期间为观众普及爱眼护眼等科普知识等。

5 科普场馆在全域科普中的短板和不足

尽管科普场馆在全域科普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随着全域科普的推行以及全民科学素质的普遍提升,科普场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依然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

5.1 科普内容专业性过强

相对于学校的正式学习,科普场馆的科学普及是一种非正式学习[4],它是利用人们非正式的学习时间在非正式的场所发生的。科普场馆作为非常重要的一种非正式学习场所,面对不同文化层次人群,让所有的受众都能很快理解科普内容,是科普场馆进行科普活动的初衷和目的。然而,当前科普场馆还普遍存在专业性过强,不接地气等情况。科学普及是向公众而非专业人士传播科学,因此科普内容要求通俗易懂,专业术语如何转化成为普通大众易于接受的知识,这是衡量科普场馆科普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科普场馆和科普受众如何有效默契的衔接,受众如何愉快、轻松地接受和理解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和专业知识,需要科普场馆精心策划科普内容,让内容充分接地气。

5.2 科普人员科普能力有待提升

科普人员的科普能力是科普场馆重要的资源,也是决定一个科普场馆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科普人员既需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还需要有广博的知识储备;此外,科普人员还应有良好的表达能力和引导能力,深入浅出传播科普专业知识,这就需要科普人员在能力建设上全面提高。然而,目前科普场馆缺乏优秀的“一专多能”科普人才,大多数科普工作者是专业技术人员出身,专业性强,知识广度有一定局限,或表达能力有一定局限,这就限制了科普场馆科普能力的提升。因此,必须加大科普场馆科普人员的科普能力建设,打造一支既专业过硬、又知识面广博、能在专业化和普及化之间转变的科普队伍。

5.3 科普形式与新技术、新媒体的结合不够

经过多年的发展,天津的科普场馆已形成了以展览为主,其他[如讲座、夏(冬)令营、科学(技)竞赛、青少年科技兴趣小组等]为辅的科普活动特色。例如,天津自然博物馆和天津科技馆都在馆内设有基本展览以及一些临时展览,同时开展一些互动的科普活动,比如天津自然博物馆的科普讲座进社区、进小学等,以及结合重要节日、纪念日(如科技周、环保日、地球日,植树节等)开展的科普活动。这些科普形式尽管得到大多公众的认可,但随着人们科学素养的提高,目前的形式仍不能满足公众对科普的需求。特别随着新媒体、新技术的发展,如何结合这些新技术开发更加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需要深入思索。

5.4 科普活动的时效性意识需要加强

对新鲜事物好奇是人类的特性。无论是展览还是科普活动的内容,都应该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因此,及时更新内容,将社会热点变成科普场馆的科学普及内容是非常有效的科普手段。然而,天津科普场馆对热点科普内容和科普契机捕捉还不到位,处于滞后状态。近年来,天津自然博物馆虽然结合社会热点开展诸多的科普活动,如在 2020年 2月,正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之时,天津自然博物馆举办了“抗击疫情 保护野生动物”主题绘画活动,收到社会极大的反响,但总体而言,主动进位的意识还比较差,对社会热点的反应还比较迟钝,这在天津科普场馆中属于共性。科普内容如何贴近现实、贴近生活,及时捕捉科普契机,提升科普效果,也是科普场馆在进行科学普及过程中所要考虑的重点内容。

5.5 科普联动机制不健全

全域科普需要充分整合社会各种资源,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形成联动机制,才能有效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促进公众理解科学。然而,受多方因素影响,全域科普联动机制还未形成,科普场馆作用未得到有效发挥。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界内联动机制不强。由于各个科普场馆的专业不同,使得它们之间的联动不强。如天津自然博物馆主要专业方向是自然类,而天津科技馆则是科技类,不同的业务方向让两家科普场馆难以形成互动机制。

二是上下级联动机制不顺。上下联动是确保科普能力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科普场馆开展科普活动的重要基础保障。但由于体制的原因,上下联动并不顺畅。以天津自然博物馆为例,其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是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其主要业务是自然类,主要与动植物、矿产资源等打交道,而这些资源的行政主管部门是天津市规划与资源局。

三是跨界联动机制未形成。全域科普涉及各行各业,如环境、医疗、卫生、军事、安全、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目前大部分仍处于散兵作战,科普场馆缺乏与行业各领域间的科普联动,缺少组合拳。

6 科普场馆是全域科普的排头兵和助推器

作为公众接触科学、认知科学、对话科学的重要场所,科普场馆起着传播科学文化的“窗口”作用。全域科普是天津市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的有力抓手,作为科普场馆,应该从政治的角度去深刻认识全域科普的重要意义,积极探索、融合开展全领域行动、全地域覆盖、全媒体传播、全民参与共享的全域科普工作,大力提升公民科学素质,为实现天津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在全域科普实践中,科普场馆要起到排头兵和助推器的作用。

在全域科普实践中,科普场馆一要坚守好主阵地,把主责主业做深做实。科普场馆有较大的展示面积和齐全的科普设备,是开展科普活动的理想场所。各科普场馆应充分利用自身职能优势、馆藏优势、人才优势、观众吸引力优势等,打开“脑门上的津门”,积极探索开展多种科普活动,为公众提供优质及时的科普服务。二要打造流动科普场馆,积极主动走出馆门做科普。由于多种原因,并非人人都能来到科普场馆参加科普活动,科普场馆有必要走出去,让科普场馆流动起来,主动到社区、学校、企事业机关单位、军营、农村等地广泛开展科普活动,使科普惠及更多民众。三要是积极开辟网上科普阵地。充分利用新技术和网络技术,不断扩大科普场馆的网络科普区域,扩大科普普及面和受惠面。四要加强联动,发挥好科普平台辐射作用。科普场馆作为全域科普的重要平台,要提高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平台辐射作用,扩大科普领域和范围。通过加强合作交流,与不同的场馆、学校、科研院所以及不同机构单位、不同地区开展合作,实现科普资源的“互惠共享”,拓宽拓展科普路径,打破思维壁垒、领域壁垒、地域壁垒,实现全域科普人人参与。五要加强新技术在科普领域的利用。先进的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科普效果。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量子技术、新媒体技术、全息数字技术等的发展,为科普带来新的机遇。科普场馆应利用这些新技术,全力提升自己的科普能力。

7 结 语

天津作为在全国率先提出全域科普的城市,科普能力建设需要全社会各行各业的支持和共同努力。作为全域科普重要平台的专业化科普场馆,更是使命在肩、责无旁贷。科普场馆应充分结合自身的资源条件,考虑当前公众的科普需求,全力发挥好科普场馆的科普职能,助力天津全域科普事业发展。

猜你喜欢

科学普及科普活动全域
用一粒米撬动全域旅游
我是天文演说家——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二小星云社科普活动
暑期户外科普活动
“全域人人游”火爆周宁
科普活动展少年风采
全域旅游向更广更深发展
旅游如何从景点走向全域
全国各地开展无线电科普活动
广州市海洋科普基地活动效果调查研究
民国时期科普教育的开创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