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釉面的彩光现象研究
2021-01-07周远进
周远进
(南平市建阳区水吉镇吉水上游建盏陶瓷工作室 福建 南平 354200)
1 建盏发展的原因
建窑于晚唐至五代时期,至宋朝开始兴盛,其烧制出来的瓷器普遍具有釉面色彩丰富、纹理多变的特点,给福建地区乃至于江南地区的瓷器窑口带来了重大影响,时至今日,福建地区挖掘出来的黑瓷作品当中仍然能看到建窑的影子。两宋时期,王公贵族开始争相追捧茶文化,热爱斗茶饮茶,在这种情况下建盏开始进入到人们的视野当中,并逐渐得到认可和关注。建盏所独有的彩光现象,使之快速为宋朝的统治阶级所喜爱,也正是因此建盏的生产规模开始逐渐增加、工艺愈发成熟,最终才能经宋元明清等朝代传承下来。为了让建盏的独特艺术价值在现代技术下重新焕发光彩,人们对建盏独特有的乌金釉、兔毫、油滴效果进行深入研究,并对最重要的彩光现象原理成因进行探究,已经初步取得了研究成果。初期建盏主要是黑釉瓷,色调比较普通、不受人们的喜爱和追捧,然而在技术不断更新的过程中,窑工们逐渐摸索出一种独特的烧制工艺,使得釉面材料当中的金属氧化物被有效还原,最终形成了丰富的结晶釉效果和流动花釉,这种釉面变化并不固定,有可能呈现为结晶状也有可能呈现为条带状,也正是这种独特而不重复的艺术效果,让建盏在诸多黑瓷当中脱颖而出。在今天,对建盏彩光现象进行研究,能够让这种古老的烧制工艺重换新生,更能够让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1]。
2 建盏釉面的彩光现象
2.1 研究背景
建盏是十分重要的斗茶器皿,主要产自福建省建阳县建窑口,从两宋时期开始兴盛和发展,得到了人们的一致认可和喜爱。建盏釉色十分独特,具有光亮乌黑的效果,部分建盏釉面还具有独特的彩光现象,无论是远观还是近玩都能立时吸引眼球,审美价值非常高。彩光现象实际上是奇珍曜变瓷的重要特征,每一个瓷器的彩光现象都独特而不可复制,彩光现象恍若天成、十分顺畅,令人沉醉其中难以自拔。特别是油滴彩光效果更是独树一帜,根据其颜色的不同,可将其分成银滴和金滴两种,金滴银滴效果与乌黑的釉面形成鲜明对比、十分显眼,油滴效果所产生的光泽还会随着周围光线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仿佛金银色的星辰在如墨的夜空中闪烁流转,审美效果堪称绝顶。对这种独特的彩光现象进行研究,具有文化方面的重要价值[2]。
2.2 宋代建盏彩光现象
建盏釉面中看到的彩光现象各有不同,一般来说,在特有的光线条件照射下,盏中釉面的一个位置可以看出多种不同的色泽。宋代建盏的彩光釉面独特之处在于,其是一次性烧制而成的,不是人工加彩,是天然形成的,也有可能是釉面在空气中或者埋藏在地下,经历数百年后,慢慢形成氧化膜所产生的蛤蜊光。在两宋代的文学文献记载中,对福建建盏奇妙的有色做了较多描述,黄庭坚的“兔褐金丝宝碗”,宋徽宗的“玉毫条达”,蔡襄的“兔毫紫瓯”,晁补之的“鹧鸪金盏”等等,都体现出了建盏釉面中,几乎都带有或银或金或紫的色泽,很少有文献诗词直接描绘建盏有彩光的语句。直至明末清初年间,著名诗人曹溶写过《兔毫盏歌报陈若水》,诗中有一句写到“建安黑窑天下奇,土质光怪欺琉璃”,曹溶所描绘的建盏光彩奇异,有晶莹剔透质感、像流云漓彩的琉璃,从中可以看出,建盏中的釉面彩光现象自古有之,且受到广大文人骚客的欢迎[3]。
2.3 建盏彩光釉面的形成原因
宋朝人民把建盏的彩光现象称之为曜变。兔毫是宋朝建盏的主要彩光形式,而油滴则稍微少些,从兔毫和油滴的形成原理来看,二者之间的差异并不大。通过现代研究可以发现,斑纹中兔毫效果是铁的氧化物在温度不断升高的过程中,圆形的结晶效果慢慢往下流动,形成了兔子毛发形状的兔毫,兔毫和油滴的形成是有基本的规律可掌握的,所以建盏的彩光现象就不属于曜变。
2.4 现代科研技术对建盏彩光现象的研究
建盏彩光现象的形成原因实际上并不复杂,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其形成机理主要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反应两方面内容。在显微镜下,兔毫盏具有鱼鳞状结晶结构,其周边的勾勒线实为赤铁矿晶体,而兔毫主体则为细小的赤铁矿晶体,其胎土当中的铁含量超过10%,经过高温烧制以后一部分铁融入釉面,最终形成了优美的艺术效果。而从原材料的角度来说,彩光现象主要是窑变形成的,是一种特定温度、特定窑口位置下的特殊化学反应,油滴纹理斑点大小的差异是因为金属氧化物分解后产生的结晶体聚集程度不同导致的,而油滴纹理在不同光线下可以发生“流动”,也是因为特殊的鱼鳞状结晶结构独特的反射效果而形成的。最后,从烧制工艺来说,建盏彩光现象的形成最开始可能是偶然,然而经过窑工们持续不断的创新和经验总结后,其逐渐成为一种特定的烧制效果,在现代烧制工艺下,通过对烧制温度、投料频率、投料数量、胎土处理等要素的合理控制,建盏的彩光现象已经可以得到完美复刻。
2.5 建盏彩光釉面的鉴赏
建盏釉面彩光现象的独特之处就在于,观察者的视角不同、外部光线不同的情况下,彩光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常规灯光下彩光现象很难被观察到,只有在自然光下,使建盏围绕中轴线缓慢转动,才能观察到彩光在釉面下的流动和变化,因此想要对建盏的彩光现象进行鉴赏,就必须要在阳光下观察,这也恰好反映出了建盏自然、质朴、浑然天成的美好特质。中国人对色彩的追求和热爱从未停止,古人对彩虹、极光等自然现象进行了无数美好的描写与幻想,各种彩色宝石也正是因为其独特的色彩和光泽广受喜爱,在这种情况下,具有彩光现象的建盏自然也符合人们的审美观念,因此对建窑建盏油滴烧成技术进行研究、复刻、创新,显然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3 结语
具有彩光现象的建盏,在两宋时期乃至于以后的历朝历代当中广受人们的喜爱和追捧,而上层统治阶级的喜爱更是为建盏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窑工们经过对实践经验的高度总结,寻找到了一种独特的烧制工艺,使釉面材料和胎土当中的铁氧化物在高温下得以还原,最终融入釉面并形成独特的纹理效果,使建盏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迈上新台阶。在今天,对建窑建盏油滴烧成技术进行研究,具有文化传承方面的独特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