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未来 创新发展
——公共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思考

2021-01-07王惠君

图书馆论坛 2021年2期
关键词:图书馆服务建设

王惠君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启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在这两个百年历史交汇点,回顾过去,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面向未来,公共图书馆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既有挑战,更有发展机遇。在社会正处于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历史机遇期,公共图书馆的转型升级是必须面对的课题,公共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成为图书馆界的共识。

1 高速发展的公共图书馆事业

“十二五”至“十三五”期间,在国家大力开展公共文化建设、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大好形势下,公共图书馆事业迅猛发展。国家通过顶层制度设计,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规范指导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方向;通过制定公共文化发展规划,推动公共图书馆事业全面进步;通过开展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促进公共图书馆事业可持续发展。“十二五”期间,主要是抓基础建设,实施公共图书馆建设全覆盖工程,做到县县要有图书馆,基层图书馆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十三五”期间,主要是抓基层图书馆效能提升,提高免费开放服务质量,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政策法规、发展规划和评估定级是我国各级政府管理和推动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三大手段,相当于“三驾马车”并驾齐驱,驱动事业快速发展[1]。近10年来,各级政府加大对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建设力度,我国公共图书馆政策法规颁布的数量出现了爆发式增长,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1.1 公共图书馆事业步入法治化建设轨道,为事业发展保驾护航

从政策层面看,2011年2月,文化部、财政部出台《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该政策对公共图书馆特别是基层公共图书馆的免费服务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2011年5月,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的通知》,公共图书馆开启数字化建设新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促进了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对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行了顶层设计,提出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建设数字图书馆,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的保障机制,提升公共图书馆服务效能。

“十三五”期间,国家强力推进以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为核心的体系化建设。2017年,文化部颁布《“十三五”时期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划》,对公共图书馆体系化建设指明了全新的发展方向,提出到2020年全国公共图书馆设施网络进一步完善,文献资源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县级图书馆总分馆制基本建立,公共图书馆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2017年3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2017年11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通过。在此期间,各地还陆续出台了多部地方性图书馆法规。从此,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进入法治化管理新时期[2]。

1.2 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以评促建助推事业繁荣

通过六次评估工作,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以评促建为目的的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起着全面推进事业发展的关键作用。评估定级工作一方面考核地方政府对公共图书馆事业建设和管理的水平,另一方面考核公共图书馆是否发挥好社会职能的作用,它既是考核评估的标准,又是公共图书馆日常工作的准则。评估标准规范了公共图书馆的运行,特别是基层图书馆的管理、业务建设、社会服务,促进公共图书馆服务效能的提升。同时,评估标准也是对地方政府的考评,明确了加大对公共图书馆建设的持续投入,促进地方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满足群众的阅读和公共文化需求,是地方政府公共文化建设主体责任的要求。在公共图书馆实践中,通过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改善基层办馆条件,实现跨越式发展,已成为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的直接成效。

1.3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主力军

多年来,各级党委、政府把文化建设作为关切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保障的重点实事进行推动,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工程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形成和完善了国家、省、市、县、乡镇、村六级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特别是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进一步夯实了基层图书馆服务基础,提升了基层图书馆运作管理能力和服务效能。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已经逐步形成了多主体、多层次、多类型的较为全面的服务体系。截至2019年底,全国有1,711个县(市、区)建成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3]。其中,形成了深圳图书馆之城、东莞集群图书馆、佛山联合图书馆、广州中心馆总分馆制和广东流动图书馆等广东模式;长三角地区则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出现了杭州、苏州、嘉兴等体系化建设模式,构建了覆盖城乡的公共图书馆一体化服务体系。

1.4 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力和效益得到了有效提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19年文化和旅游发展统计公报》提供的数据,截至2019年底,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196个,比上年末增加20 个;全国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员57,796人,比上年末增加194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6,966人,占12.1%,具有中级职称的人员18,540人,占32.1%;全国公共图书馆实际使用房屋建筑面积1,699.67 万平方米,比上年末增长6.5%;图书总藏量111,781 万册,比上年末增长7.3%;电子图书86,557 万册,增长7.0%;阅览室座席119.07万个,比上年末增长6.6%;计算机22.58万台,其中供读者使用的电子阅览终端14.57万台,均与上年基本持平;全国平均每万人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121.4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7.0平方米;全国人均图书藏量0.79 册,比上年末增加0.05 册;全年全国公共图书馆发放借书证8,627万个,比上年增长18.8%;总流通人次90,135万,增长9.9%。书刊文献外借册次61,373万,比上年增长5.8%;外借人次26,609 万,比上年增长3.1%;全年共举办各种读者活动195,732次,比上年增长9.3%,参加人次11,786万,比上年增长10.7%[3]。平等、免费、开放、共享的图书馆理念已经成为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基本原则,公共图书馆的零门槛、无差别的公益服务,资源共享、联合服务,线上线下的协同服务使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效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1.5 技术创新助力公共图书馆转型升级

公共图书馆一直是技术应用的跟随者,技术创新带来公共图书馆的转型升级和发展进步。在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在图书馆应用,公共图书馆业务管理系统实现了流通和采分编的电脑化作业。近20年来,RFID技术普及和互联网技术的引入,公共图书馆技术应用突飞猛进,出现了自动分拣、文献导航、自助借阅、数字服务、手机图书馆等技术服务,使图书馆工作和服务效率极大地提升。近年来,随着机器人、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公共图书馆正在准备进一步转型升级,从数字图书馆时代迈向智慧图书馆时代。

1.6 公共图书馆社会影响力逐步显现,出现了多业态、多元合作的发展格局

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和全民阅读事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近些年来,公共图书馆已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主阵地,公共图书馆发挥着城市书房、全民阅读、信息服务、终身学校、文化交流等社会作用,由公共图书馆打造的城市阅读节、市民学堂、公益讲座、校外课堂等品牌活动产生了持续的社会影响力。随着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图书馆新业态不断出现,“图书馆+”模式已成为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一种有效的合作方式,也是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跨界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图书馆分馆进入社区、学校、企业、军营,新型的阅读空间已成为读者喜爱的公共文化场所,这种多业态、多元合作的图书馆事业发展格局,极大地完善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了图书馆服务形态。

2 转型中的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探索

当今社会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社会处于转型期,技术创新、消费升级都在驱动社会服务的迭代更新,在“互联网+”、大数据、5G 通讯、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的推动下,世界发达国家和我国发达地区正在探索图书馆的转型升级,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满足读者需求,图书馆的空间布局、功能形态、服务方式都在发展创新。

2.1 城市客厅,体现公共图书馆满足读者多元需求的发展定位

21世纪初,公共图书馆在信息浪潮下,以西雅图图书馆为先,提出创立“城市客厅”“城市书房”的口号,积极融入当代社会,倡导建设文化中心式的为全民服务的公共图书馆,凸显了社会包容、全民学习、体验与交际休闲的功能等特色。例如,LocHal图书馆是由荷兰蒂尔堡车站旁一栋历史建筑改造而成,图书馆给人以截然不同的想象,图书馆内拥有各种各样的功能分区,以满足市民丰富多变的使用需求。比如,青年活动区配有火车桌椅般的座位区,为市民提供了不同功能的学习空间;在数字化实验室中,各个年龄层的人都可以在此体验新兴的媒体应用和最现代的硬件和软件设施;游戏体验区是专门为游戏爱好者设计的,他们可以通过游戏来进行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思考过程,完成游戏通关;未来实验室则是未来思想家的梦想之地,初创企业、学生或其他公司都可以在这里展示产品和想法,组织有关制造流程和创新产品的研讨会;语言文学创作室是语言、文学和创意性写作爱好者集思广益的场所,这里拥有大量的语言学和文学领域的藏书。

“十二五”期间,我国公共图书馆不断尝试将科技与服务深度融合,努力塑造服务新空间,为公共图书馆变革转型注入了新活力。2013年5月,上海图书馆打造“创·新空间”,以文化创意为主题,以创新活动项目为载体,以馆藏资源、信息技术、创新工具、空间场地为支撑,实现创新灵感与设计的对接,营造一个复合型新空间,标志着“创客空间”正式进入我国公共图书馆。2016年1月,长沙图书馆“新三角创客空间”正式免费向公众开放,有来自各行各业的近800名创客加入其中,创客空间还可以提供项目跟踪、文献咨询、阅读推荐等专业的信息服务,常年开展创客沙龙、创意展览、创意竞赛等活动,为创新创业搭建桥梁。

2.2 交流中心,为公共图书馆搭建了融入社会的文化空间

近10年来,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从社会需求出发,在功能布局上就从过去的“书库+阅览室”单一布局向多功能、综合布局发展,现代图书馆在服务空间上增加了视听、展览、学术报告、培训、活动等功能室,承担多样化的文化服务。许多公共图书馆已把文化交流中心作为职能定位之一,在功能、空间和服务方面均较以前丰富多样,公共图书馆已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主阵地。比如,广州图书馆定位为知识中心、信息中心、文化交流中心,设立了广州纪录片研究展示中心,每年举办国际纪录片节,2020年的纪录片节共有126个国家和地区的3,227部作品参评参展。当前开放、交流、共享已成为公共图书馆界的共识和潮流。

2018年12月5日,由芬兰ALA建筑事务所设计的赫尔辛基Oodi中央图书馆隆重开馆,该馆开创性地从策划到设计均向社会公开征询意见,其深入为社区服务的理念成为新时代公共图书馆设计的典范之一。该馆一直备受全球文化界瞩目,CNN曾在2017年把该馆列为2018年即将开放的世界级文化建筑之一,它的开放不仅对芬兰,而且对全球图书馆界都具有深远的影响。该馆鲜明的特色就是打破图书馆的围墙,把交流、体验、分享、互动带进图书馆,把满足人们的多元需求纳入图书馆的服务项目,因此,馆内提供各种设备、工具、空间和服务。

2.3 第三代图书馆,促进以人为中心的变革发展

如果把近代以来图书馆的发展历程分成三个阶段的话,第一代以文献为中心,服务围绕文献展开,空间以书库为主体,阅览室围绕书库布局,图书馆外观呈现倒T字型;第二代以开架服务为特征,便于获取文献,图书馆采用模数化设计,空间布局强调“三同一大”,图书馆外观出现了各种形态;第三代强调以人为本,根据人的需要将各种载体的信息和知识资源集聚在可获得的空间内,突出图书馆作为第三空间的功能,促进人与资源的有效连接,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分享,致力于促进知识流通、创新交流环境、注重多元素养和激发社群活力[4]。目前上海图书馆东馆建设正在探索以人为中心的第三代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在“十三五”时期全力实施“智慧”“包容”“互联”转型战略,着力营造“连接一切,无处不在”的公共文化空间,完善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公益众创空间,打造“支撑创新,支持决策”的新型智库空间。

2.4 智能图书馆,促进图书馆转型升级

在“互联网+”行动计划和大数据发展战略的推动下,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将成为图书馆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国内已有不少图书馆开始了机器人应用,如上海图书馆引进的第一台机器人馆员——“图小灵”,清华大学图书馆基于AI标记语言的机器人“小图”,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基于MSN的智能聊天机器人“小交”,南京大学融合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发明的智能机器人“图宝”等都已正式上岗;江西省图书馆的导航机器人已成为网红;深圳图书馆采用IM咨询机器人系统;杭州图书馆推出人工智能咨询机器人服务;深圳宝安图书馆分拣机器人获得文化和旅游部创新奖。馆藏智能组织、智能分拣、智能导航、智能推荐、智能预约、智能咨询等正在图书馆启用,新技术正在推动图书馆新一轮的技术变革。

2.5 公共图书馆体系化建设,丰富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广东省在图书馆体系化建设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早在2003 年就开始探索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现在已形成深圳图书馆之城、东莞城市图书馆集群、佛山联合图书馆、广州图书馆之城等模式,在社会服务中取得了巨大成效。同时,这些地区的图书馆体系化建设不断创新发展,如深圳市盐田区图书馆建设的海洋主题社区图书馆系列、佛山市南海区图书馆建成的社区自助图书馆网。

2012年全国启动县域总分馆试点建设,各地因地制宜,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形成了“图书馆+”模式的多业态、多元化的图书馆分馆和新型阅读空间,丰富了服务内容,完善了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5],如广东的“粤书吧”“邻里图书馆”成为当地的一道文化风景线。

3 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十二五”时期以来,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大公共图书馆建设力度,财政投入稳步增加,法制化、规范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公共图书馆服务设施网络不断完善,文献资源日益丰富,服务理念不断创新,服务手段不断创新,服务效能显著提升,队伍素质稳步提高,社会效益明显增强,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整体推进的良好发展局面。但是,公共图书馆事业还存在一些问题,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水平不平衡、不充分,仍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与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全面提高人民群众文化素质、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等要求还不能完全相适应。“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第一个五年,我们要开好局,起好步,在建设文化强国的奋斗进程中,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担负起公共图书馆的历史使命,推动公共图书馆高质量发展。

3.1 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机遇

公共图书馆事业在文化强国远景目标的奋斗过程中,即将迎来大发展大繁荣的机遇期,党和国家对文化的高度重视为图书馆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1)2035年建设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为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描绘了美好蓝图。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到2035年,我国将建成文化强国,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这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来,党中央首次明确了建成文化强国的具体时间表。

(2)“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目标,助力图书馆事业大繁荣。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障,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这五个方面是相互影响的。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

(3)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促进图书馆事业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十四五”时期,要把文化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切实抓紧抓好。

(4)国家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六大“新”目标,明确了图书馆事业的历史使命。在“十四五”时期,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中华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3.2 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五周年座谈会上指出:“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们要具备战略眼光,树立全球视野,既要有风险忧患意识,又要有历史机遇意识,努力在这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把握航向。”社会转型、技术创新、融合发展都给当今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

(1)公共图书馆粗放服务与技术的精准服务。目前公共图书馆的读者服务,缺乏细分,仅仅分为少儿、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服务,源于读者的模糊分类。而阿里巴巴的电商通过用户画像技术可以动态地为每一用户生成2,000 多个标签,精准地了解用户需求,做到精准服务。

(2)公共图书馆阵地服务与人们的多元需求。目前公共图书馆除提供基本借阅服务外,还提供讲座、培训、展览、音乐、电影等服务,是基于保障读者的基本文化需求为目的的。而当今人们的需求多元而丰富,年轻人更喜欢付费享受个性化、及时性的服务。

(3)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手段与技术创新应用。目前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手段传统单一,仍然停留在文献的组织和揭示,为读者提供文献借阅和文献检索服务。当今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5G通讯技术可以做到知识、信息聚合,内容挖掘,实现智慧服务。

(4)公共图书馆全民阅读活动的主体作用受到挑战。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职能是开展全民阅读推广,提升全民文化素养。但是书店、出版社等文化企业开展的阅读活动更加及时、更有吸引力、更丰富多彩,因为企业比图书馆更加接近市场,更加了解用户需求。

(5)公共图书馆不是知识信息唯一提供者。数据商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把原来只卖给公共图书馆的数据,现在已细分市场,除了公共图书馆,还划分为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学校;同时还提供网上付费数据服务,公共图书馆的服务空间正在被挤压。

(6)公共图书馆的传统空间、功能受到挑战。公共图书馆的传统空间单调,强调功能性,缺乏美学设计;场馆功能单一,以借阅为主。目前许多购物中心、文创中心、文化休闲娱乐中心、购书中心、新型阅读空间都以时尚、休闲、交流为特征,并与其功能有机结合,吸引了大批市民到访。

(7)公共图书馆的专业队伍受到挑战。随着技术发展,新媒体广泛应用,公共图书馆的传统活动、服务宣传难以扩圈,社会影响力难以提高。社会发展对公共图书馆专业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下公共图书馆缺乏活动策划宣传、品牌运营、自媒体制作、人工智能等专业人才。

3.3 公共图书馆的职能与使命

公共图书馆有挑战,更有发展机遇。公共图书馆的职能与使命决定了自身在社会发展、人类进步中的重要作用,公共图书馆的社会价值正如习总书记说的:“图书馆是国家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图书馆是人类文明传承的文化基因库,有了图书馆,人类文明可以绵绵不绝地传承下去。公共图书馆是公共文化的主阵地,充分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如IFLA的《图书馆宣言》所指出的:图书馆是传播教育、文化和信息的一支有生力量,是促使人们寻找和平和精神幸福的基本资源。公共图书馆事业在未来必将大有可为。

4 对新时代公共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我们要把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放在社会变革、技术创新、融合发展、社会治理等大背景下,要用互联网思维、融合发展思维、区域协调发展思维来研究、探索、实践图书馆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对广东图书馆界来说,特别是探索广东公共图书馆事业如何在粤港澳大湾区、深圳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中的发展。我们还要关注公共图书馆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守正创新,在做好社会服务中,彰显公共图书馆社会价值。

4.1 公共图书馆发展必须坚持的两个原则

(1)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体到图书馆就是“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发展思想,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读者,提供更多优质文献和社会服务,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丰富人民文化生活,提升人们的文化素养,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2)高质量发展的新理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就是发展质量不高的直接表现,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公共图书馆事业经过近十年的高速发展,现阶段必须转型适应社会高质量发展,我们必须思考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这是新时代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方针。公共图书馆事业在未来发展过程中,要更加注重提升服务效能和社会效益,既保数量又提质量,推动公共图书馆服务向“好”向“精”发展,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实现公共图书馆的社会价值。

4.2 公共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

(1)城乡一体系化建设是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的保障。2016年12月文化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体育总局、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关于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指导意见》,它的出台是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基层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一项重要举措;是针对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服务能力不强、县域内公共文化资源缺乏整合、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发展不均衡等突出问题,在充分总结和吸收各地十几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

目前广东省图书馆体系化建设形成了广州、深圳、佛山、东莞模式,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全国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稳步推进,各地取得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出现了很多有益探索,形成了“图书馆+”模式,极大地丰富了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基层图书馆效能还需进一步提升,总分馆建设运行机制还需要优化。因此,在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和图书馆建设上,我们要有一体化建设思维,系统化的工作方法,推进公共图书馆体系化建设。①加强落实县级政府建设主体责任,把总分馆建设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体系,进一步推进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统筹基层图书馆、文化馆分馆建设。②发挥地区中心馆的指导作用。加强顶层制度设计,做好区域图书馆总分馆建设规划和发展计划,特别是推进图书馆城乡一体化建设。制定图书馆总分馆建设标准、服务规范和绩效考核标准。把“图书馆+”模式建立的多业态的新型阅读空间纳入图书馆总分馆体系。③建立省域图书馆总分馆统筹协调机制,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管理机制,形成公共文化服务的大格局,通过资源整合,共建共享,推动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均等化,切实保障基层群众的文化权益。

(2)做好准备,迎接智慧图书馆时代的到来。2017年,人工智能机器人AlphaGo完胜人类顶尖围棋选手柯洁,谷歌和百度等公司研发无人驾驶汽车取得突破性进展等,宣示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紧随其后,“魔鬼码头”上海洋山港已实现机器人装卸;无人农场已实现人工智能耕种;IBM开发的肿瘤专家机器人考过了美国执业医师资格;机器诗人小冰早已出版诗集。有人预言,未来20年机器人将废掉70%的工作。

图书馆界也从理论到实践的各个方面做出了准备,迎接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与机遇。《2017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图书馆版》将人工智能技术列为未来4~5年内的重点关注技术之一。国内图情界将人工智能技术看作是“未来十年图书馆颠覆性技术”,许多图书馆也开始探索应用人脸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大数据、机器人等技术开展服务。国家图书馆为把握好“智慧社会”建设发展趋势,赢得图书馆事业在新时代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提出在“十四五”期间建设“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工作思路,希望通过在全国层面上统筹谋划,依托现代技术,实现空间、资源、服务、管理等全面智慧化升级。其建设目标包括:形成全国“云上智慧图书馆”;打造“云知识生产中心”;建设下一代“智慧图书馆管理系统”;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智慧图书馆服务空间”;建设智慧化知识服务运营环境。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正在探索建设图书馆采分编人工智能作业系统,第一期已准备投入使用。深圳市盐田区图书馆正在探索智慧图书馆建设,已成为第四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

智慧图书馆将改变我们工作的传统思维和重建工作模式,将会从空间、资源、服务、管理、人才、效能方面建立新型的图书馆模式:会重塑图书馆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模式;会重构图书馆的公共空间;会重新组织知识体系;会建立新的人才架构体系;会极大地提升服务效能。

(3)关注以人为中心的第三代图书馆发展。现代图书馆经过两代的发展,正进入一个新的代际更迭时期。第一代图书馆,以文献为中心,以闭架服务为主,文献资源藏用分离。第二代图书馆,以业务为中心,以开架借阅为主,实现了藏阅一体化建设,注重读者对文献获取的快捷便利。同时,图书馆开展了多元服务,举办讲座、展览、培训、上网、阅读推广活动等公共服务。

第三代图书馆,没有形成固定模式和标准,国内外一些图书馆正在探索和建设,可以肯定地说,它是以人为中心的智慧图书馆。赫尔辛基Oodi中央图书馆给我们不一样的图书馆;上海图书馆东馆正在建设,着力营造“连接一切,无处不在”的第三代图书馆。图书馆正在从第二代向第三代转型,会成为以知识聚合、万物互联、智慧服务、多变空间、交流体验、终身学习为特征的聪明的图书馆,图书馆成为知识中心、学习中心和交流中心。我们要更加关注转型期图书馆在空间再造、技术应用、人文关怀等方面变化发展的无限可能。

(4)融合发展为公共图书馆开拓更广阔的服务领域。融合发展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它有利于行业间优势互补、资源整合,产生行业发展新动能,有利于形成行业发展新格局。文化和旅游的融合,使旅游注入了文化内涵,让文化有了更广阔的舞台,融合成就了诗和远方。公共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就要打破原有的藩篱,走出单打独斗的老路,用融合发展的思路创新服务,做大公共图书馆服务新格局。公共图书馆在文旅融合发展中,以文献为主导,可以打造文化旅游新载体,比如,广东推出的“粤书吧”,就是把图书馆分馆与旅游业、民宿业有机结合,形成了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新业态。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发挥各自优势,通过资源共享、联合服务,可以形成共同发展的合力。探索图书馆服务与教育融合路径,把图书馆的阅读推广、社会教育职能与学校教育有效嫁接,建立图书馆与学校的双向融合机制,既丰富学校的文化生活,又发挥图书馆的社会教育作用。公共图书馆在融合发展过程中,要守正创新,立足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把握主动权,让融合发展为公共图书馆事业赋能。

(5)主动服务社会,彰显公共图书馆社会价值。第85届国际图联大会发布的《国际图联战略报告(2019—2024)》指出,图书馆界需要在全球和区域层面上强化图书馆及其价值观的宣传,扩大图书馆影响力;进一步加强对国家和区域级优先领域(包括识字、学习、阅读、创新、知识获取和文化遗产)的宣传,向外界展示图书馆在各个方面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在健康、教育、经济和文化方面与政府部门进行战略合作,成为社会发展不可忽视的力量。文化和旅游部制定的《“十四五”时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讨论稿)》提出:图书馆围绕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任务,积极配合各级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社会领域发展重点,充分发挥文献保障和智库作用,建设区域创新文献支持中心。

今后公共图书馆界应积极创新实践,推动公共图书馆主动转型,更好地融入社会,发挥好公共图书馆应有的社会价值和作用,并成为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创造者。在未来发展中,公共图书馆应加强以下工作:①大型公共图书馆在社会服务中,要双轮驱动,大众服务和专业服务并驾齐驱。公共图书馆在开展全民阅读推广活动时,也应关注和开展知识服务、专业信息服务。②公共图书馆要成为政府、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发展的智库,为其提供智力支持。英国研究图书馆联盟“研究图书馆的数字学术及其作用”报告显示,图书馆与研究及研究者的关系从过去的服务提供者向研究合作者的角色转变。知识服务则要求公共图书馆深入参与到用户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甚至在学科预测、研究分析、知识转化等方面提供咨询和引导。③制定科学、精细的公共图书馆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公共图书馆业务统计,科学、客观地反映公共图书馆社会服务的效益,从而体现出公共图书馆的社会作用。④公共图书馆应积极与政府部门、科研单位、企事业单位进行战略合作,成为社会发展不可忽视的力量,彰显公共图书馆的社会价值。

全民阅读是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职责,是图书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担当。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历史机遇期,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也正面临转型与变革的重大挑战,公共图书馆事业大有可为。只要我们守正创新,把握机遇,迎接挑战,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继续做好全民阅读服务,提升公共图书馆知识服务、智库支撑、激活智慧、支持创新的服务价值,公共图书馆事业必将迎来新一轮大发展大繁荣。

猜你喜欢

图书馆服务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图书馆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