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在文化强国战略中的基础性作用分析

2021-01-06吕琳

客联 2021年11期
关键词:文化强国基础性传统文化

吕琳

摘 要:我党立足于我国社会历史和现实实践,出于全局统筹和民族长远发展考虑,提出了文化强国战略。文化强国战略的提出,代表着我党对文化建设重要地位和演变规律的探索进入了全新的历史阶段。文化强国建设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可持续发展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当务之急便是要全面了解传统文化创新的重要性,明确其在文化强国战略落实中的基础性作用,唯有如此才能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帮助国人树立文化自信,进而推动祖国各项事业的稳步推进。

关键词:传统文化;文化强国;基础性;作用;分析

我党尤为注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十七届六中全會中提出了“文化强国”的发展战略。我党十九大五中全会报告中明确指出了在2035年要实现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并且对十四五时期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工作做出了一系列的新谋划、新部署。这是我党基于社会历史和现实实践,为满足民族长远发展需求而制定的重要方针、政策,如此便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契机。作为国人,一定要肩负起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崇高使命,也一定要有责任、有担当,如此才能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更好的传承和发扬下去。

一、传统文化在文化强国战略中的基础性作用

(一)通过加强传统文化建设可增强文化强国方针的精神底色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发展历史,我们有着数不胜数的文明遗产和文化资源,这里面均包含着浓厚的传统文化因素,正是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下,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砥砺前行。当前时期,我们一定要对传统文明的精髓予以重视,并要发掘传统文化资源、弘扬民族精神,唤醒国人的文化自觉,激发起国人的文化自信,如此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让中华文化、中华精神走向世界。

文化强国战略方针的提出,自然会面临人民不断增长的包括精神文化需求在内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在落实文化强国战略时,一定要依据“民族振兴”方针去开展,更要树立起抵御不良文化入侵的意识,进而掌握文化主动权,更好的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基因中,含有国人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觉醒的文化自觉要素,可以为培育国民整体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提供丰富的精神养料,更会成为社会主义社会深入发展中的重要关注对象。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于优秀的中华民族发展史,其蕴含着浓郁的文化基因,同时也是最为广阔的文化土壤,其蕴含着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譬如“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理念,更有治国理政的真谛,譬如“以民为本”、“为政以德”等理念。这些优秀文化理念的存在,便可为新时期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建设提供丰富的养料。

我党十六大中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的时代课题”这项要求,由此便促进了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此时新时期的文化强国建设,也在朝着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方向大步迈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珍宝,蕴含着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代表着各族人民最为卓越的精神印记,换言之,传统文化实际上左右着中国的未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含有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兼容亲和的民族素养、仁爱孝悌的民族美德,这些都会对新时期中国经济建设和国民团结等起到重要作用。

(二)通过加强传统文化建设可为文化强国战略的落实提供动力

新时期背景下,国家所提出的文化强国战略,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创新转变,从根本上提升我们国家的整体文化软实力。所谓文化软实力,指的就是一个国家文化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以及号召力,其属于国家整体竞争力中的关键组成部分。总的来说,我们可将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划分为五项内容:

第一,激励国家形成强大向心力的文化凝聚力。传统文化中的敬民理念中便蕴含着文化凝聚力,这便形成了激发传统文化的内核要素。

第二,获取他国效仿的国家文化吸引力。我国传统道德文明中便蕴含着文化吸引力,进而构成了激发中华民族竞争力的基础要素。

第三,推动建设、创优争先的国家文化创新力。传统辩证思维中就蕴含着极强的文化创造力,如此便可形成提升民族社会历史文化更新能力和对外来文化兼容并包能力的倍增要素。

第四,发挥出各种文化要素作用的国家文化整合力。传统文化中的治理理念,其蕴含着文化整合力的相关内容,由此便构成了民族自身文化实力和文化形象总体把控能力的集成要素。

第五,向外界传递意图的国家文化辐射能力。传统文化中涵盖了天下为公思想,这便体现出了强劲的文化辐射能力,进而构成了激发民族整体文化力量的表象要素。

对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和发扬,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期间就一定要做到“五位一体”、“五位互动”。文化强国战略的提出,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不断发展提供了绝佳机遇。文化强国战略是实现民族振兴伟大目标的必然之举,在此过程中要将马克思主义思想作为指引,立足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根本要求,去有效彰显出哲学社会科学的优势与作用,对红色文化资源勤加利用,如此才能让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号召力、吸引力以及引导力发挥出来,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保驾护航。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存在,对提升国家文明内聚力和提升中国在世界上的话语权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我党对“三个自信”、“四个自信”的论述,已然成为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建设的新方向。文化自信,其体现出了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文化根基,也显现出民族文化复兴的崇高理想,同时也彰显出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史的深厚底蕴。若想完成民族振兴大业,首先就是要做好文化振兴工作,而若想实现文化振兴之目标,前提就是要树立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可以激发全体国民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学习、发扬、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才能将这种文化自信长存于内心,这样便不会盲目追捧外来文化。

所以说,加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建设,才能为文化强国战略的建设和发展夯实根基,也才能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指明方向,进而全面提升全体国民的文化素养,为文化强国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

二、文化强国所面临的挑战

全球化发展进程日益加深,不同国家人民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以及思想意识等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国内经济成分和组织形式以及就业方式等也在日渐变化,所以社会意识形态的多样化便在所难免。在西方文化浪潮的冲击下,国人中尤其是年轻人,他们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以及行为习惯等,均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发生了很大转变,传统文化在这些人的认知观念里不断被淡化,个别年轻人在传统伦理道德面前难以做出正确抉择。总的来说,我国在实施文化强国战略时,主要面临着以下两种问题:

(一)国际层面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以及文化市场化发展程度的加深,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快速流动,国家与国家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变得更为频繁,诸多国外文化借此时机涌入我国,这为我国开展文化交流提供了良好的空间,但与此同时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冲击。面对各式各样的国外文化,其中不乏有很多优秀思想和理念是值得国人借鉴的,但我们一定要使用正确的态度去审视这些外来文化,期间不能盲目接受。尤其是一些资产阶级的腐朽文化和奢靡文化,譬如不好的影视作品、书籍作品以及旅游演出活动等,在这些不良思想的熏染下,个别人就会淡化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思想和理念,转而去崇拜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上述负面影响的存在,会对国内传统文化事业建设造成负面的影响,长此以往,传统文化就会被人们所摒弃。

(二)国内层面

改革开放程度不断加深的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也接连取得了很多丰硕成果,但同时也面临着很多挑战。譬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使得社会不同群体在价值取向和文化选择方面出现了较大差异,有些人只看重金钱,还有的人只谈实惠、不讲理想,凡事只知索取,不会乐于奉献,更有的人只追求个人自由,不在乎别人的感受。社会上个别人一些落后的迷信思想依旧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还有就是当前国内文化领域中,还存在着文化理论与实践脱节、思想理论落后、文化体制有待完善等一系列问题,这些情况的存在,会影响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若长期下去,就难以达到文化强国的发展目标。

三、基于文化强国方针引导下的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方案分析

(一)体现民族性

传统既是过去的,但是它也是现在和将来的。我们虽然不能让时间静止,但是我们可以珍惜時间所留下来的东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一笔十分宝贵的民族精神财富,在历史的变迁中,这些财富慢慢成为了各族人民所栖息的精神家园,也凝聚成了民族的脊梁。但由于一段时内,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建设有所忽视,再加上外界不良文化入侵,这就会导致国民的精神家园受到了侵袭。鸦片战争以后,国外文化开始大量涌入我国,国人对自身文化的评价变得越来越低,认为他国的文化和技术都要优于我们,更多层面上展现出来的却是精神上的贫瘠,很多人常会否定本国文化、追捧他国文化。在之后的一百年间,“打倒孔家店”等的争论中,国民对传统文化始终都未能进行准确定位,缺少客观且理性的评判。

新中国成立之初,“文化反传统”运动的出现,对传统文化的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近些年,文化虚无主义思想优点抬头,“反传统”似乎成为了时髦的口号,此时“西方话语”几乎成为了学术研究的基本范式,个别人对传统文化抱有偏见,更有甚者会将马克思主义作为依据,提出了传统文化“非历史性”、“非科学性”等不当言论。历史事实不容割断,应该对其进行辩证性的分析。虽然传统文化也有糟粕之处,但仍以精华居多。铁木真征战四方、李世民开创大唐盛世,彼时的经济水平、文化水平均位居世界前列,即便是到了内忧外患、积弱积贫的近代中国,传统文化仍傲立在世界文化之巅且岿然不动。时至今日,改革开放程度不断加深,传统文化发展更为成熟,和其他文化之间也实现了融合交流,这便呈现出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所以说,我们未来一定要对传统文化充满自信,但也不能单一化的追求单纯的民族性,反之则会再次陷入保守主义的困境中难以自拔。

(二)体现时代性

正如哲人恩格斯所说“每一个时代中的理论思维,包括我们这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这便代表着思维的科学其实和其他科学一样,都是一门关于历史的学问。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事业不断发展的推动力,因此就一定要将其长久的继承和发扬下去。但要注意的一点是,继承并不意味着照搬照抄,并且发扬也不能和重复划等号。现如今的中国,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属于外来文化,不能承担安顿中华民族生命、灵魂之重任;还有一些人希望用儒家理念去代替马克思主义思想,建立“儒家共同体专政国家”,进而提升社会发展的和谐程度。以上不当言论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貌似鼓舞了人心,但是这和文化的发展规律背道而驰。实际上,源于封建土壤、与小农经济时代相适应的传统文化,其有着显著的双重性特征,其所涵盖的官僚主义思想和特权思想以及封建思想等会对我们民族的发展会造成不良影响。

时至今日,我们一定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这样才能推动各民族的发展,重要的是在于要立足于实践,并要和当今时代发展需求相结合,之后要与不同文化之间加强互动和交流,如此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开拓创新。当前时期,时代性已然成为了现在各种问题研究和争论的重要话题背景。促进传统文化创新的整个过程中,务必要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旗帜,同时我们也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诸多问题。传统文化的时代性,要在冲破封建神学和宗教理念的束缚下体现出来,唯有在传统文化建设中做到与时俱进、去糟取精,那么传统文化才能实现更好的发展,也才能为文化强国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基础。

(三)体现世界性

世界文化可谓丰富多彩,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碰撞是文化发展的前提与基础。不同文明相互接触,会促进整个世界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譬如希腊学习埃及、罗马学习希腊、阿拉伯学习罗马、欧洲学习阿拉伯等。到了现代,开放性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大幅度提升了文化的共生性和交融性,各类文化的命运将由开放能力和兼容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高低所决定。从历史层面去分析可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实际上属于一种开放型的文化,正因为其具备着强大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所以才造就了汉唐文化盛世、康乾文化盛世。

现在的中国,积极创建“引进来”、“走出去”的文化发展格局,这两种主张的提出,促进了中西方文化之间更好的交流,这代表着我国可以更好的从世界范围内吸收和借鉴更多的优秀文化成果,也代表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自近代以来再次走向世界,并成为了左右世界文化发展走向的关键力量。全球百余所孔子学院相继建立,和世界上将近200个国家政府之间签订了文化合作协议,并且很多国家和地区均开展了一系列的“文化年”和“国家年”以及“语言年”等活动,这些均代表着中华传统文化取得了傲人的传播成果。

在文化和经济共同发展的新时代中,所有优秀的人类文化成果,都应该通过文化产业建设这一路径去实现有效的传播,所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建设更应如此,不仅要通过官方路径,由政府牵线带头,更要通过民间路径,鼓励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如此才能大幅度的提升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效果和建设水平。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包含了各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以及经久不衰的精神财富,它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不容忽视的一环。新时期背景下,一定要秉承着对民族、对历史、对国人高度负责的态度,将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看成是一份艰巨的责任,秉承去糟取精、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基本原则,让传统文化契合于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并和现代文明之间共同发展,让传统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万光侠,夏锋.新时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服务现代化强国建设的系统思考[J].东岳论丛,2019(05):11-11.

[2]林丹.以文化强国战略目标引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转化[J].文化软实力,2021(03):06-06.

[3]文国琴.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德育功能探析——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价值》[J].语文建设,2019(23):01-01.

[4]星梅.试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契合[J].理论观察,2019(07):03-03.

[5]郭奇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之际对传统文化心态的一点反思[J].2021(07):06-08.

[6]楚国清.中西文化比较视野中的中国传统文化转型——以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为背景[J]. 2021(03):113-116.

[7]黄宗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基——试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建设文化强国中的地位[J].新视野,2012(1):05-05

[8]田秀华.浅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背景下传统文化的弘扬——读习近平《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11):02-02.

[9]席红霞,段龙普.建设文化强国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J].焦作大学学报,2014(0):03-03.

[10]邓海英,颜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2):04-04.

[11]戴传江.“文化强国”战略下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建立[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5):03-04.

猜你喜欢

文化强国基础性传统文化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作业的优化设计
“文化强国”战略下政治意识文明建设的路径
以文化人 增强自我净化能力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以“1”为基础的数学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