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的影响研究
2021-01-06蔡忠慧张立
蔡忠慧 张立
摘 要:金融创新从一般意义上来说,是指一切可以推动金融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创新。然而,随着电子支付在各国迅速地发展和创新,推动着国家金融经济发展的同时,电子支付也对国家的货币政策产生了不可避免的影响。从电子支付对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中央银行货币发行权、流通中的现金、货币的流通速度和货币乘数这五个影响货币政策的因素进行主要的论述。最后提出在电子支付创新和发展的条件下有利于优化国家货币政策的建议。
关键词:金融创新;货币政策;电子支付
一、研究背景
金融创新的形成来自于对金融工具和市场的需求和供给,并在此基础上能产生较小的成本和较大的利润。电子支付的创新是金融创新中发展较快的一个方面,分析电子支付的创新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可以反应出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对于企业商户而言,电子支付的发展创新帮助他们提高了交易效率节约了成本,使交易形式更加安全快捷。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电子支付的发展创新让人们只带一部手机出门就解决了所有的交易问题,其中衍生出的互联网购物更是让人们在家就能享受到购物的乐趣。
二、电子支付对我国的货币政策的影响
(一)电子支付发展对货币政策的运行影响。在我国常用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中,调整准备金率政策的效果是最为猛烈,因此国家并不会经常使用这一政策来宏观调控,电子支付的发展对准备金率政策的影响较小。对于较为灵活和常用的公开市场操作政策而言,电子支付的发展带来了两个不同方面的影响。一方面,电子支付的发展使金融交易更加便利,金融交易成本也会降低,市场交易数量将持续增加,这使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调整货币政策更加实用和灵活;另一方面,电子支付创新会对我国的基础货币的结构和总量产生影响,这迫使中央银行增加基础货币的供应,导致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操作中更加被动。最后对于再贴现政策而言,电子支付创新使各大商业银行融资有了其他的渠道。
(二)电子支付对央行货币发行权的影响。电子支付对央行货币发行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网上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平台上,尤其是电子货币在账户之间的转移。目前我国的支付方式是传统的现金支付和电子支付同时应用的情况。电子支付的方式并不会对我国的中央银行行使发行权产生影响,只不过传统的现金支付所占支付市场的比例会越来越小,而电子支付所占支付市场的比例会越来越大。
(三)电子支付发展下的现金替代效应。随着我国电子支付的大力创新和发展,居民会趋向于把手中持有的现金用于转化成电子货币和生息资产,电子货币将逐渐取代现金来满足居民的各种货币需求,产生现金替代效应。电子支付的创新和发展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流通中的现金,虽然目前我国还是电子货币和现金并存的时代,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居民会逐渐偏向于使用电子货币和支付来替代现金的持有和支付。
(四)电子支付对货币乘数的影响。
(1)通货存款对货币乘数的影响。随着电子支付创新发展,市场上会出现大部分电子货币对现金的替代效应,由于银行的利率不会产生大幅度的变化,所以现金存款量基本不变而流通中现金将会减少,导致流通中现金与现金存款量的比值就会减小,根据基本的货币乘数公式可推出货币乘数的数值将会增大。
(2)准备金率对货币乘数的影响。电子支付的创新和发展对我国的法定准备金率和超额准备金率也都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也就是影响了我国狭义和广义两方面上的货币供给量,间接性的对货币乘数和货币政策产生了影响。调整法定准备金率的变动会产生较大的威力且灵活弹性较小,所以我国基本不会使用这一政策来进行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当电子支付的迅速创新发展带动着金融市场创新发展时,各大商业银行就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规避法定准备金的风险和央行的要求,这将会造成法定准备金率下降货币乘数上升的现象。对于超额准备金率来说,由于商业银行的现金储存比例减少,而超额准备金在支付结算系统中的增加,两方面的因素相互抵消,所以超额准备金率会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3)定期存款比率对货币乘数的影响。电子支付的创新会对定期存款比率产生影响。虽然造成定期存款比率变化的因素数不胜数,但总体而言,定期存款比率呈下降的趋势。
(五)电子支付对货币的流通速度的影响。为了满足居民对三大货币的需求,电子货币的发展会逐渐替代传统的现金,而电子支付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市场上货币的流通速度。首先,电子支付方式的多樣化会导致流通中的现金M0逐渐减少,为了维持平衡流通中现金的流通速度则会增加。其次电子货币取代了现金后,为了规避机会成本,大部分居民会选择将电子货币转存为活期存款,进入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会在存款货币中创造也越来越大的金额,这会导致狭义货币供给量M1的数量增多,而狭义货币的流通速度减小。
三、主要结论
本文通过分析电子支付的创新和发展对货币政策五个方面的影响,得出电子支付的创新发展确实对我国的货币政策有着复杂的影响。
(一)三大货币政策工具的弱化。电子支付的创新发展对我国常用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央行在选择货币政策工具的时,会避开作用下降的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调控,通过传统的再贴现政策调整利率也将逐渐失效,总体来说三大工具的效果正在逐渐弱化。而通过调整短期内电子支付系统的利率来影响货币政策的方式将逐渐成为主要途径。
(二)电子支付创新对央行发行权的威胁。虽然电子支付目前并不会对中央银行的发行权产生影响,因为电子货币只是被看作现金的替代品,但是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当我国完全进入电子货币时代时,电子支付对中央银行发行权的影响是无法预知的。
(三)电子支付创新产生的现金替代现象。本文认为,电子支付创新会产生电子货币对现金的替代效应,随着电子支付不断地发展,替代效应也会越发的明显,这将导致我国出现流通中现金数量逐渐减少。一般来说,流通中的现金增长速度将逐年增长,流通中的现金也应该比目前的流通现金更多,但是由于电子货币的出现替代了流通中的现金,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更愿意选择电子货币资金的持有,导致电子支付的增长替代了现金支付的增长,甚至比原本现金支付增长速度还要快速。由于我国的现金替代现象并不是真正的一方增加一方减少,所以目前的流通现金还存在增加的情况,但是其增长率正在逐渐降低。
(四)电子支付创新对不同层次的货币乘数产生不同影响。电子支付创新会对不同层次的货币供应量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对货币乘数的影响也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货币乘数会在电子支付创新的影响下逐渐增大。首先,电子支付创新会使现金存款比下降,导致货币乘数变大;其次,电子支付创新会使本就不常用的法定准备金率更加降低一层,而超额准备金保持不变,所以货币乘数将会增大;最后,电子支付创新会导致定期存款比率下降,在一定程度上使狭义货币乘数和广义货币乘数变大。
(五)电子支付会改变货币流通速度。在电子货币替代现金的效应下,虽然流通中的现金还处于增长状态,但是增长速度已经在逐渐降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的货币流通速度都存在减小的情况。随着电子支付继续创新发展,不久的将来流通中现金也许不再增长,市场中的货币供给量也就不再增加,广义和狭义的货币流通速度将会减小的越来越明显。
参考文献:
[1]崔一牛、申宏卓.浅析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的影响[J].山西农经,2020.
[2]李明.浅谈我国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商讯期刊[J],2020.
[3]裘艺南.我国电子支付对交易性货币需求的影响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