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藏怎么藏?
2021-01-06周有君李海霞
周有君 李海霞
天气冷了,小区里一起玩的小朋友发现,豆豆都不出来跟他们玩了。原来妈妈担心豆豆受凉感冒,让他在家“猫冬”呢,可尽管这么小心,豆豆还是感冒了。当妈妈带豆豆去看中医时,说出了自己的不解:“不是说要冬藏吗?我都不让孩子出门了,怎么还是生病了?”医生告诉妈妈,冬藏并不等于让孩子藏在家里不出门,怎么藏是有讲究的。
为什么冬季要藏?
冬藏的说法源自于我国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属于四季养生方法“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中的一种,是顺应四季气候特点调养的养生基本原则之一。
《黄帝内经》中提到:“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意思是冬季的3个月,天地万物生机潜伏、阳气闭藏,人不能轻易扰动阳气,应当顺应自然气候变化去调养身体。肾藏精而为封藏之本,与自然界的冬气相通,如果不顺应冬季气候,容易导致肾气不藏,出现各种疾病。
冬藏主要藏哪几个方面?
藏身体
冬季应注意做好孩子颈部、腹部及足部的保暖。颈部的大椎穴为诸阳之会,易受风寒之邪,应该穿高领衣服或戴围巾做好頸部保暖。腹部稍受寒则容易腹痛、腹泻等,孩子睡觉时要注意腹部的保暖。足底为肾经涌泉穴所发之处,脚趾为阴经与阳经的交接之处,离人体中心最远,是最易受寒邪侵犯的部位,要给孩子穿保暖的鞋子,避免足部受寒。
藏起居
冬季孩子起居应做到早卧晚起,顺应冬天白天时间短、夜晚时间长的特点。睡眠是一种藏的状态,冬季宜养藏,入夜后孩子应当尽早洗漱入睡,早上不建议过早起床,最好等到太阳初升时起床比较合适,这样不会轻易扰动阳气,也有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
藏饮食
常言道:“冬季进补,来年打虎。”在冬季,给孩子安排饮食建议养阴潜阳。中医认为孩子为纯阳之体,不宜进食补品,为满足孩子生长发育的需要,饮食应当营养均衡,以优质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如鱼、虾、鸡肉、牛肉、猪瘦肉、鸡蛋、牛奶、新鲜蔬果等,不适合大辛大热的食物,温热太过会伤害人体正气。对于有一些病症表现的孩子,如易反复感冒的孩子,可适当进食补益肺脾的药膳,如黄芪炖母鸡,将适量的黄芪放入鸡腹,置锅中加水及作料炖熟即成。
莫入藏的误区
● 藏≠不动。冬藏并非不运动,而是要注意调节动静,运动需遵循“无泻皮肤,使气亟夺”的原则,即运动强度不宜过大,运动时间不要过长,可选择相对缓和的运动,使身体微微出汗即可,不要大汗淋漓,以免阳气随津液从皮肤泄出。
● 藏≠不出门。藏并不是要门窗紧闭、闭门不出,相反,冬季建议家长给孩子适当多安排户外活动,增加孩子之间的互动交流,使孩子能够心情愉悦,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需要注意的是,外出时要做好防寒保暖,随户外温度变化及时给孩子增减衣物,避免着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