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说常见易复发

2021-01-06雷鸣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14期
关键词:引流术抗凝血肿

雷鸣

【中图分类号】R78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4--01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神经内科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颅内出血性疾病,通常认为是由血液或血液降解产物形成的存在于硬脑膜和蛛网膜之间的一种封闭性液体。该疾病的主要发病群体为老年人群,且男性的发病率远高于女性,据相关报道显示,男性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在我国临床中的病例总数约为女性患者的3倍。相关文献中明确记载,美国医学临床中年龄为77岁的人群罹患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概率约在10万分之五左右,且该数值还会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重而不断上升。据国内研究数据表明,慢性硬膜下血肿在我国临床中的发病率约为5%,且预计到2030年止,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群罹患该病症的概率将会翻一番。目前临床中针对该病症多主张通过手术的方式了进行对症干预,但令人担忧的是,经手术治疗后患者再次复发的风险相对较高,不利于疾病预后。总之,慢性硬膜下血肿是一种较为高发,且预后较差的系统疾病,为了提高患者的疾病认识水平,现对该疾病相关知识科普如下,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易患因素

(1)高龄。据相关数据显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发病高峰年龄为80岁。

(2)头部脑外伤。其发生率约占慢性硬膜下血肿的50%~70%。

(3)存在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既往史。相关研究者通过回顾性分析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资料发现,存在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既往史的患者并发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概率显著高于未接受过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

(4)诸如肿瘤、炎症、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脑脊液分流、腰椎穿刺等颅内病损也与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发生存在一定内在关系。

诊断

头颅CT和头颅MRI检查是临床常用的两种诊断方式,通过予以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头颅CT这一快捷、有效且无创的检查方式,便于临床医生明确患者是否有硬膜下血肿及血肿的位置、大小等,该检查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在90%以上。而头颅MRI检查能更好地显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位置,并明确其血肿的大小及与周围临近组织的关系,甚至能明确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膜厚度和血肿内的间隔。因此,两种诊断方法的临床效果对比中,头颅MRI检查的诊断价值更高,但是该检查方式的价格较为昂贵,在进行临床选择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况择优选择[1]。

治疗方法

1.保守治疗

就当前情况而言,国内外临床针对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保守治疗尚未明确制定统一治疗方案,通常情况下,患者入院后临床医生较为推荐通过手术干预的方式来进行对症干预,但是针对部分年龄较大、存在较为严重的基础病或症状表现不严重者,以及血肿厚度未超过1cm、发病时间在6周以内的慢性硬膜下血肿,若其未出现较为严重的脑中线结构移位(大于1cm),或者是未出现明显的局部病损征象,则可在CT诊断技术的随访下予以患者保守治疗,当患者保守治疗过程中未出现血肿增多或临床症状进行性加重等情况时,表明保守治疗对该疾病患者有效,可继续实施。针对症状不恶化或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可通过口服类固醇来起到替代手术治疗的作用[2]。经研究证实氨甲环酸是具备一定临床疗效的,但尚未明确该药物是否会增加抗血栓或抗凝药物治疗患者的血栓栓塞风险。Angiotensin转换酶抑制剂作为一种术后辅助治疗措施,经临床用药后能否有效降低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术后复发率,仍存在较大争议。有研究者针对上述问题展开临床研究后得出了一个较为满意的结果,结果显示该方法可能是一种效果确切的治疗措施。

此外,针对无症状或症状较为轻微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而言,阿托伐他汀极有可能是一种较为安全的干预方法。总之,目前临床中仍缺乏对慢性硬膜下血肿这一病症的保守治疗方面的系统性、深入性研究,即便已存在一些关于该方面的研究也都是基于小病例系列和低等级的证据[3]。然而,即使在有症状的大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治疗中,其中一些治疗方式似乎还是很前景的。

2.手术治疗

外科治疗是临床上针对慢性硬膜下血肿这一系统性疾病的常用治疗措施,该病症的术式较为繁杂,具体包括:(1)微创钻孔冲洗引流术(直径在3cm以下);(2)单孔微创钻孔引流术(直径在3cm以下);(3)双孔钻孔引流术;(4)麻花钻钻孔引流术;(5)开颅骨瓣血肿清除术(颅切开的直径在3cm以上)等。虽然临床上针对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手术治疗措施较多,但是无论哪种手术干预方法,其疗效均较为确切。单孔微创钻孔引流冲洗术是当前我国临床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术式,单对于手术方式的选择,国内外研究认为对于大部分简单液化的慢性硬膜下血肿使用钻孔引流术,但对于是否需要冲洗却并没有明确的定义。对于有多个分腔的慢性硬膜下血肿在内镜下能扩大手术视野、更好的清除颅内血肿,电凝血肿包膜上的异常血管,降低手术复发率[4]。对于一些血肿已经机化,难以引流血肿者应行开颅骨瓣血肿清除术。

综上所述,慢性硬膜下血肿常常发生于既往有轻微外伤病史的老年患者,抗凝药物的使用也是其發生的危险因素。对于慢性硬膜下血肿形成的机制目前国内外尚未研究明确,主要考虑与新生血管的形成、血管通透性增加和无菌性炎症的发生促进了血肿的形成有关。由于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症状表现不典型, CT等辅助检查是其诊断的主要依据。手术治疗是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首选治疗方式,然而外科术式的选择及高复发率仍是目前的难题。具体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根据血肿的具体液化程度及是否分隔明显来确定。目前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研究应以其发病机制等为研究重点,动物模型的建立也还需进一步改进, 只有在完全了解其发病机理,才能为药物促进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吸收及其他方式降低术后复发率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陈富涛. 慢性硬膜下血肿:一个容易被老年人忽视的疾病[N]. 大众健康报,2021-08-24(010).

[2]张怀兵,刘保华,高明明,袁璞,熊方令.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J].中外医疗,2021,40(22):38-40.

[3]郭雨,赵凯,杨明飞.慢性硬膜下血肿形成机制及栓塞治疗研究进展[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21,37(06):637-639.

[4]袁磊,袁方,张朋奇,鲁友明,张爱军,邓志锋,田恒力,陈鑫.慢性硬膜下血肿的CT影像学特征对其术后复发的影响[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21,18(03):338-342.

猜你喜欢

引流术抗凝血肿
不同手术时机运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
高位肛周脓肿给予切开挂线引流术的治疗效果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CT引导下钻孔引流术治疗外伤性亚急性硬膜下血肿效果分析
整体护理预防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作用分析
心脏瓣膜术后,抗凝药物这么吃才安全!
护理多发性颅内血肿患者时需要注意哪些情况
哪些食物会影响抗凝
服华法林者要注意 蔬菜可能会影响抗凝效果
比较冠心病合并房颤抗凝与双联抗栓治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