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文化记忆

2021-01-06叶寅

人物画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装置艺术城市文化公共空间

叶寅

摘 要:在每座城市中都有它独特的地方,一条街、一栋楼、一个广场给人们留下了属于这座城市的深刻印象,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气质。表现方式有很多种,其中装置艺术就算是新型特别的一类,艺术家可利用任何的材料与手法进行运用、转化的方式来组合成一个有情感的作品,最后在一个对于作品来说的特别定义的空间环境中演绎出来展现个人或群体丰富精神文化内涵的新的一个艺术表达形式。本文首先阐述了装置艺术的发展状况,接着介绍了装置艺术在城市中的呼应,最后分析了装置艺术在城市文化记忆上的融合方式及它带给我们的意义与价值。希望深化装置艺术在城市文化记忆中的融合,达到提升城市文化的内涵,也能让大众更注重装置艺术在城市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公共空间;装置艺术;城市文化;记忆

一、装置艺术

早在1913年,美国艺术家杜尚就在凳子上安装了一个自行车轮子,使其成为房间里的装饰品。这种反讽的审美原则,歌颂荒诞的行为,倡导反艺术的态度,对后世的艺术思想产生了特别重要的影响。在当时这可能还只是杜尚的一種无意识的举措,但现在《现成的自行车轮》已被认为是“现成品”艺术是用生活必需品或废弃材料制成的艺术作品的创作。然后在1917年,《泉》诞生了,是一个由他本人在商场购买的男用小便池,这看似一个非常普通的生活用品,潦草的写上了“R.Mutt”作为签名,然后提交给纽约独立艺术家协会展览,便在美术界有着转折性的革命意义。装置艺术是一个能使观众置身其中的三维空间中参与互动,来成为作品的一部分,这个空间包括艺术家展览场地的内部和外部。装置艺术在中国仅有40年的发展历史,算是在世人的不解、斥责与赞许中,不断发展。在其中因为材料本身不够多样化,这是短期内面临的困难和现状。但它可以与科学技术完美地结合。近代以来,当代人的审美感受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超越了地域、国界、时间、空间和文化的视觉信息现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它不再是容纳物体的物理空间,而是设备空间概念的无线延伸,其中包含了观众的感官所能感知的虚拟空间。

在装置艺术领域,由于它具有装饰建筑内外的功能,已成为当地历史、文化、地理和社会生活的缩影。更加贴近了生活也就自然而然地面向人民大众。在美国,甚至还有法律要求,无论是什么形式的翻修或者新建的建筑项目,也无论是私营的部门建筑还是政府的部门建筑,其装修或建筑项目总投资的百分之一必须用在购买装饰艺术上面,这被称为“建筑抽成艺术项目”。装置艺术的前卫性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在我们中国也一样,导致这一现象的因素还是因为有了更多艺术思潮的涌入和人们精神层面包容性的提高。

二、装置艺术与城市文化

丰富的外部空间为装置场地的独立性提供了充足的资源,这样一个装置艺术作品的表现力也会影响着场所的环境,而公共空间环境又直接影响着装置艺术的表达,两者互相依赖,互相联系。艺术家的自由与创意能够让他创造不寻常的空间,而这些是感性经验的情景,也可以是充满疑问的、批判的。这一空间形式借用了城市的律动也作为了当地的现代化的标志。

每天我们都被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符号所包围,有的用于日常,如街道随处可见的路标、电线杆等,也有的用于代表一个民族具有宏大意义的符号,如各民族的服饰、头饰。符号和图象向观看者潜移默化的传达着某种特殊的信息,哪怕人们在语言不同的情况下也能相互理解。在建筑设计领域,设计师们也常借助符号和形象的力量来表达某些理念

艺术更多的是创作者自我意识的体现,他们也不会去讨好某一类群体,他们的作品更多的是面对自己,然后是面对整个世界。欣赏一幅艺术作品我们可以通过前期自己学习和全网查阅资料,但这仅仅是一种工具而已,这是为了让我们在面对艺术作品时不再胆怯,能够去更好面对它,能够去观看并把自己对于它的想法释放出来。总之在任何我们能想到的公共场所,均可以成为艺术家的舞台。

三、公共装置艺术在城市文化记忆中的意义及价值

公共装置艺术又和其它文化或艺术产业一样,是一个可以象征着国家科技、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作品,一件成功的具有影响力的公共装置艺术或会给大众带来非凡的影响。因为某一件作品而记住某一座城市,例如英国艺术家劳伦斯于2013年创作了在我国四川省成都市的“大熊猫”装置名叫《I Am Here》,外表是一只撅着屁股翻着墙的大熊猫,它由近四千块的三角形构件组成,高15米,重13吨。位于成都热闹繁华的春熙路里的IFS楼顶。大熊猫本身就是我国的国宝,更是四川的吉祥物,人们外出旅游都喜欢拍照来留作纪念,此作品又在免费的公共空间之中,不用任何花销也能合影留念。便促使此地聚集了大量因作品前来的人,这又处于一个商圈,人口的聚集带来了当地各种各样的消费,有了消费之后,城市就能更好的发展起来。

一座城市的存在表明它对自然社会具有的适应能力,而城市文化特色的存在则体现了一座城市的生存优势。公共装置艺术在城市文化价值上有着辅助作用,因为不同的城市文化特色不是千篇一律,我们正可利用有思想有氛围的装置艺术作品来点缀我们的城市,它们可承载着文学、政治、经济、艺术甚至哲学等精神层面的文化内涵,反映城市的标识性特征,从而增强城市的文化价值。例如中国艺术家陈箴,早期在上海学习绘画,之后去到法国巴黎深造。受到中西方文化教育的他,创作出了名为《圆桌》的装置艺术,1995年备战实在欧洲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大楼前,之后被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收藏。作品是由一张大圆桌和来自于五大洲不同的25张椅子连为一体,一方面,代表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餐桌用于人们生活的团聚、交谈的意义,另一方面,涉及到西方政界,指向“谈判和交易的画面”。椅子则代表着各国人民之间带有着尊重意味的和睦相处与理想。圆桌中间还写有中文的联合国宪章主要条目,如儿童权益、反虐待斗争和人权。除了有批判性的内涵,陈箴还传达出一种传统的“大爱”精神,希望表达能够改变世界、改善人类境遇的艺术信念。

参考文献:

[1]史晓云.装置艺术探究[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4)

[2]张天佐.现当代城市装置艺术发展的趋势[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5(05)

[3]崔灏,蒋理.装置艺术在城市公共环境中的应用思考[J].大众文艺,2017.(08)

[4]邓庄,肖夜明.怀旧空间的媒介化与城市记忆的传播[J].新闻世界,2020(11)

[5]周媛.中国当代城市公共空间的现状浅析[J].技术与市场,2011(10)

[6]曾润.浅谈装置艺术的思想性[J].各界文论,2017(06)

[7]张天佐.现当代城市装置艺术发展的趋势[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5(05)

[8]潘荣.浦口火车站:城市文化符号的形成与传播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9

[9]邓寒.记忆的设计——艺术设计介入传统城市文化传播[D].中央美术学院,2016

[10]季雅琴.商业广场空间中的装置艺术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8

猜你喜欢

装置艺术城市文化公共空间
论我国城市文化品牌的塑造
装置艺术之于城市景观建设的重要性研究
广西南宁市金湖广场使用状况评价
新时期博物馆的城市功能拓展
现代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像素艺术探究
“物”化的空间
装置艺术介入城市邻里空间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