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贺天健山水画的教与学
2021-01-06王诗涵
王诗涵
摘 要:贺天健是20世纪中国画坛中的大家,很少有人像他一样画风多变,有绮丽雄浑的,有典雅浅绛的,有豪放淋漓的,也有几何多变的风格,而且他的构图大胆创新,绘画融贯中西,是中国近现代画坛上全方位的一位画家。他不仅在技法上卓尔不群,还致力于国画教育方面的推广,像陆小曼、杨石郎、苗重安等都是贺天健的学生。他是60年代继齐白石之后成为第二位被丹麦康纳美术家协会吸纳的中国籍画家。
关键词:融贯中西;国画教育
贺天健的画被誉为“师法五代两宋山水画法度与精神,为今日创作的路徑”。他在9岁时,看到邻居家里在天井中晾晒旧字画,里面有很多册页和手卷,不乏沈周、文徵明的绘画作品,尤其看见对青绿山水画便产生莫名的喜爱,便让祖母去借画临摹这一临摹便再也没有停下来,开始了慢慢人生54年的绘画之路。他从9岁便开始临摹古人的绘画,这一时期是他的兴趣阶段。他凭借着对绘画的一腔热爱,从最初的借画、印刷品临摹开始,不断的自学画史画理。就这样自学了五六年到他14岁时 ,面临了从临摹到写生和创作方面的短暂迷茫期,在15岁时,开始了四处的写生和摸索时期,便开始注重笔情墨趣。在弱冠之后,开始苦练书法,学习古拙的魏碑入手,到后来学习张猛龙碑、张黑女碑、隋碑、汉碑等碑帖,后来又学习了褚遂良、虞世南、李邕等人的书法锻炼出了深厚的笔力。贺天健在个人摸索的过程中,接触了大量风格迥异的作品,大量的临摹积累了深厚的笔墨功力,再加上理论知识的深化和领悟,造就了在技法上他领悟各家之所长。
贺天健成年后,在绘画过程中首先领悟到了:“山水画是从真山真水中画出来的,不过应该要把它画的比真山水要好看”,有了这一想法后,贺天健开始关注写生,向西方绘画学习,开始融汇中西,将西方绘画元素融入他的绘画当中。贺天健由于学习了西画,在构图和技法上均抱有开放的心态,甚至部分绘画的构图灵感来源于新闻摄影作品。其次,贺天健一生都在致力于将唐代吴道子曾说过“臣无粉本,并记在心”和晋代顾恺之的“迁想妙得”融汇,将吴道子的“并记在心”的功夫作够,使万水千山都在心中留下印象。再次呢,贺天健注意到了,再好的绘画没有意境,就好似人没有内在修养一样,他不仅阅读画理,也开始阅读文学方面的书籍。总的来看,贺先生从17到27岁时,不停地临摹和写生,打下了良好的绘画基础。
贺天健27岁到37岁时他这一时期,是他画山水最重要的阶段,在这十年间主要有以下几个心得体会:第一点是学习绘画过程中,一定先要对古人的师承流派和演变的流派一定要记得牢、默得出。将各个画派的皴法笔法了解清楚,对于绘画不同风格的创作,如硬笔的大小斧劈皴,或柔笔的披麻皴都可随心所欲;第二点是他认为学画应该先从工笔入手,再学写意。先学习工笔,使得“章法”、“布局”、“结构”使学习有所约束。后学习写意,使笔性上得以抒发。第三点便是看画要耐心、细心的“凝神”来看。对于大自然的景物、前人画作和自己的画作都要保持这种观看方式。其实这样看,在我们的内心里会形成横向和纵向的比较认知,了解自身的优缺点。第四点是画有“散笔”“整笔”之分,散笔没有力量感,整笔有力量。散笔撑不住全体,骨力不能使画面的格局开张,画面气魄难以结实。有了以上的认识,才能更加有针对性的练习,大画要有力气,小画要有韵致。第五点是点评绘画有五种“气息”,一种是江湖气;二种是山林气;三种是市井气;四种是庙堂气;五种是书卷气。第六点是作为一个画家最重要的表现便是绘画具有多样性,在作画过程中,随着画家的情兴和客观存在上的反映,不同的场景和风格画家都可以得心应手的画出来。
贺天健在40岁之后的画,绘画的气势产生了较大变化,画面气势更加阔大、放逸了。究其原因,在于他更加的重视自身的文学修养、实境体验、理论研究和古画名作的揣摩。他不仅学贯古今,晚年更将西方绘画的透视学等理论、绘画技法和色彩等合理运用到大青绿山水中,使得他的青绿山水绘画格调更加生动且灵活。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就是他晚年所作的《九月桐江桕子红》,这幅画是传统与现代艺术的结合,整体墨色淋漓饱满厚重,山石明暗设色层层尽染在传统绘画的基础上,又将西方绘画的透视学等融入绘画当中。
谈及贺天健与近现代美术教育,就要追溯到上世纪10年代中期了,他在无锡的“积余学校”担任水彩和素描老师,这也证明了他对西方绘画的熟悉。在接下来的十几年相继在“南京美术专门学校”、“上海美术专门学校”、“昌明艺术专科学校”等执教。在抗日战争时期留驻上海,为了传承中国绘画精神继续教画。
在上世纪的60年代,为了响应周恩来总理延续中国画传统的政策,随即受到委任在上海中国画院教山水画。画院的建设筹备了3年的时间,由丰子恺担任院长,王个簃和贺天健二人同时担任副院长。上海中国画院虽然是建国后由国家成立的画院,但贺天健的教授方式和古人的师徒授课一样相对比较传统。他在担任副院长期间,主要负责山水画这科,同时挑选了从绘画比赛中脱颖而出的邱陶峰和西安美院指派学习的苗重安两位学生。在学校教学授课时,他选在自家公寓的画室里进行授课,邱陶峰和苗重安这两位“入室弟子”两人回忆,贺天健对他们亦师亦父,二人在每次上完课后,便会留在家中吃饭。贺老师还针对他们的绘画学习定制了周密的系统的培训计划。二人回忆在学习过程中有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学习历朝历代皴法演变,学习绘画发展史,熟悉历代名家笔法;第二阶段他要求学生临摹古代名画,打下坚实的基础功;第三阶段时期,他不断的带领学生去户外观察自然,对景写生;到了第四阶段就是学习用色,但可惜的是,当时社会政治动荡,二人并未学会用色,就被迫中止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他特别强调的是老师带领学生熟悉历代画史和笔墨技法,而不是向学生推销自己的风格样式,他也将其教学理念贯彻执行,坚决不让学生临摹其作品,因此学生们在后期有各自的绘画风格,独立的笔墨语言。单论这一点,在当代的很多绘画大家在教学这一方面皆逊于贺天健。了解与学习贺天健的绘画,带给我的感触比较深,也让我更加坚定和扎实的走好每一步学习之路。
参考文献:
[1]贺天健.贺天健画山水自述[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
[2]邱陶峰.《贺天健山水树石画谱》[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