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的符号性与设计的社会学研究
2021-01-06沙梦
摘 要:自行车最早诞生于18世纪末,自行车作为轻便快捷的代步工具而得以普及,从而产生了实用功能的符号。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既有观念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对于精神文化层面的追求也在逐步提高。在当代的自行车设计中,除了保留本源的功能性符号,同时背负着历史进程与社会观念之符号的使命,使得大量自行车设计师不约而同地采用自行车元素来表达逐鹿、健身、交际和休闲放松的文化内涵。本文通过梳理自行车的发展与演变,进一步解读了当下自行车的符号性以及社会学视角下自行车设计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实用功能;符号性;文化内涵;社会学
一、符号学
1.符号与符号学
符号一般指代表事物的标记或代号,以具象的事物表达抽象的概念,是信息表现的外在形式及传递过程中的重要载体。借助符号,人们可以完成对特定事物或信息的认知过程。在外在表现方面,符号具有丰富多变的形式,其中最为常见的当属文字符号、语言符号和空间符号等。
所谓符号学,即符号的科学。符号学主要研究的是事物符号的本质与发展规律、事物所蕴含的各种内涵及符号与人类各种行为间的联系。
2.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百多年前,瑞士作家索绪尔便提出了符号学这一术语,并建立起了相关学科。他将符号定义为“能指”和“所指”所合成的整体。能指表现具体事物或抽象概念的语言符号,所指则是语言符号中所蕴含的具体事物或抽象观念。
中国学者赵毅衡对于符号给出了这样的定义:符号是被认为携带意义的感知。意义只有用符号才能表达,符号的目的就是为了表达意义。简言之,符号与意义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关系,近代符号学包含了语言符号学、哲学符号学、艺术设计符号学、社会符号学、文化符号学等。因此,无论是作为理论体系还是方法论,符号学都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思考与创造活动。
二、自行车的发展史
自行车最早诞生于18世纪末,是由法国男爵西夫拉克发明的两轮但没有转动装置的自行车(图1)。1817年,德国林务人员德莱斯发明了有车把的两轮自行车(图2),与西夫拉克不同的是它可以改变方向但依旧需要人力蹬地前行,因此德莱斯被称为自行车的创始人。1839年,英国人麦克米伦(图3)发明了脚踏式自行车,车身采用钢管的材质大大减轻了自行车的重量,使用起来更加轻便。1886年,英国的机械工程师斯塔利(图4)对自行车的结构进行了改造,对自行车的部件也进行了创新,同时在车上安装了前叉和车闸,提高了自行车的安全性,于是有橡胶车轮的新型自行车诞生了。他也因此被称作“自行车之父”。到了1888年,爱尔兰的兽医邓洛普,在医治工作中发现了牛的胃部会膨胀,从而得到启示,他将橡胶管打气后围成圆形装在了自行车上,从此自行车开始进入了新时代,在提升了自行车速度的同时也解决了减震的这一问题。
自行车拥有百年历史,在人们心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促使它不断进步发展,自行车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之一。然而,随着人们的需求逐渐从物质生产层面走向精神文化层面,自行车的形态结构也在随之发生着变化。自行车发展到今天,我们应该不断地在该领域进行研究,顺应历史的发展,推动自行车继续精进,让世人能看到中国自行车的进步,让我们的产品可以进一步走上国际舞台。
三、自行车的符号性
1.自行车”作为精神的隐喻
清朝中期,皖学大师戴震因受日本“自耘车”的影响,故在《自转车记》中将自行车定义为一种浇灌土地的机械水车。1868年,人们熟知的《上海新报》中提到了“兹见上海地方有自行车几辆”这句话,并刊登了一则名为《外国自行车图说》的商业广告(图5),使得“自行车”成为中国人所耳熟能详的代步工具。1890年,《申报》中出现了“飞龙岛自行车”(图6);1898年,《益闻录》中把自行车比作为“风驰电卷之车”,它们和现今存在的自行车还存在着些许差异,成为那时人们的精神记忆。“在康桥,妇人、稚子、老翁,人人一致享受这‘双轮舞’的趣味。徒步,是愉快的;但更加愉悦的是骑自转车康桥赏景”,这是现代新月派作家徐志摩生活中有关自行车的诗,如此生活,又如此诗意。
2.自行车的符号性表达
根据罗兰·巴特的符号学视角,他认为:自行车中的符号媒介,可以是有形的比赛、商品,也可以是无形的文化价值;自行车自身的意义、社会发展的变革及人为观念的作用在为自行车进行着编码;自行车的符号意义主要表现为逐鹿、健身、交际和休闲放松的符号。
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进行分析,自行车运动最不可忽视的成就表现在:它极大地动摇了女性群体在社会中的角色地位,改善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链,女性同胞开始借此社会行为扩大活动区域,建立起新的社交圈。
四、自行车设计的社会学研究
1.社会学
美国的社会学专家戴维·波普诺对于社会学给出了这样的定义:社会是一个集合了满足全人基本需求的所有社会设备的综合型的、以区域为根源的集合。而社会设置则是为满足社会的基本需要而被设计出来的社会构造中较为稳固的部分要素。
2.社会学视角下的自行车设计
当代设计中最根本的使命是对于符号的创立。根据社会学的角度来进行分析, 设计正是通过创作不同的符号、不同的物之內涵、符号价值而成为社会分层工具的。设计在诞生初期,西方的民主思想就已经形成,列国的民主政体早已被确立,设计从一开始就被人们看作是空想主义者们的社会改造活动。自行车的设计如果仅仅被使用价值所限,那么人类未来更多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将会化为乌有。当今社会是科技高速发展的新纪元,我们必须面对生产方式的多次转变和人类生活方式的不息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断增加,自行车的代步功能也随之被削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休闲环保、运动健身等文化价值的理念。
对于自行车的设计方面,从传统的轻便快捷,逐渐转变为如今的变速自行车。由于目前在经济压力和生活压力的双重打击下,许多年轻人抽不出时间来锻炼身体,因此,当下把自行车运动融入我们的生活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以山地自行车为例,为了达到更好的健身效果,一般会采用飞轮前置结构和刹车块来实现阻力的调节,并且设置多个把位,骑行时既能用坐姿也能用站姿骑行。在一定的阻力范围内,阻力调节的愈大,其运动效果就愈好。比如,我们在不加任何阻力骑行时,可能需要较长时间心率值才能达到有氧运动的状态;但如果施加一定的阻力,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心率值很快就会达到有氧运动额范围,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也能够消耗更多热量,同时也具有更好的心肺功能锻炼效果。
自行车逐渐成为了大城市公交系统的主要接驳工具和中小型城市的主要出行工具。我国具有发展自行车交通的广泛群众基础和良好的基础设施,伴随着共享单车的出现和快速普及,以及应对全球变暖严峻形势的问题,自行车交通在调节城市出行结构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并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和重视。
五、结语
自行车在历史文化中具有深度的可挖掘性,伴随着受众群体的不断扩大,它已然不是最初工业化生产下的符号产物,在不同社会群体之中不断地被标记着更多元化的符號意义。除却原本的骑行爱好者以外,越来越多的青年亦或是中年群体开始接受并主动选择骑行作为其休闲健身的方式。他们的热爱不仅来源于自行车所提供的舒适便捷的实用价值,更多的是源自于对自行车符号所蕴含的内涵表示理解和认同。
参考文献:
[1]林韬.“自行车”的肉身性与透明性——中西方比较意义上的设计延展思考[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20(02):85-91.
[2]刘晋晋.贡布里希的符号学[J].美术研究,2021(02):102-108.
[3]陆正兰,赵毅衡.艺术符号学:必要性与可能性[J].当代文坛,2021(01):49-58.
[4]李砚祖.扩展的符号与设计消费的社会学[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7(04):8-11.
作者简介:
沙梦(1995—),女,回族,江苏徐州人,硕士研究生在读,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方向:装饰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