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爱心和智慧点亮特殊儿童的人生梦想

2021-01-06孙建国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研学职业儿童

孙建国

坚持德育为先,以美育人 河南省盲人学校 郑州市盲聋哑学校 孙建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

我们学校紧紧围绕“1+1+4+1+1”模式做好德育工作,即以思想道德教育为核心,以养成教育为抓手,培养学生自信、自立、自强、自尊的优良品质,以活动为载体,以安全和心理健康为底线。用课程的力量教育人,用文化的力量感染人,用制度的力量规范人。

学校重视开展美育,以文化人、以美育人,使之言善、事善和行善,从而更好地营造文明和谐的学校氛围。

彰显生命之美。学生刚到校的时候,语言、情绪、心理、行为习惯和同龄孩子天壤之别,但是经过老师们的辛勤努力,一天天、一年年,孩子们逐渐长大,慢慢变得自信阳光。这就是学生的成长之美、生命之美。

彰显精神之美。我们强调教师要充满爱心、耐心和信心,学生之间要互帮互助,师生之间要互相关爱和尊重,让学校成为一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学生在学校里感到安全、放松,敢于释放自己、表达情感,这就是我校的精神之美。

彰显语言之美。我校学生来自于全省各地,手语也是五花八门,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特殊孩子要根据国家通用手语来学习,盲童则需要学习盲文,通过几年的学习,他们一样可以正常学习生活,甚至可以参加高考。所以,手语、盲文就是最美的语言,让沟通无障碍、交流无极限。

彰显艺术之美。特殊儿童有很多艺术潜能,我校专门设置了工艺美术、律动、言语康复课程,为盲生设置定向行走、手工、声乐器乐、朗诵合唱等社团活动,通过活动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生活品位。

做好德育工作,需要我们心存大爱,具有教育情怀,从细节入手、规律入手、人文入手,成为一个顺势而为、守护花开的教育人。

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守护者 开封市特殊教育学校 樊清分

开封市特殊教育学校秉承“永不放弃”的校训,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标准,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素养,加大培训力度,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引导全校教师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点滴感动,凝心聚力。六年来,我校坚持举行“汇集点滴感动,凝聚强大力量”活动,发现平凡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挖掘身边的点滴感动,展现师生间至深的情感和老师们爱校如家的情怀。每年,学校还会评选出“年度感动特校人物”,以一种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把特教人的心紧紧地凝聚在一起。

教師培训,提升素养。为加快特教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我校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为核心,积极组织开展一系列教师培训工作。多年扎实有效的教师培训,促使特校教师专业能力快速成长。

师爱无边,大爱无言。在我校,每一名教师都能脱口而出全校学生的姓名,甚至喜好和习惯。“如果你爱我,请喊出我的名字”师生互动活动在我校已经举办了五届。活动中,老师们为每名学生精心准备了礼物,一个个有力的拥抱温暖了孩子们的整个冬天。

一项项充满人文关怀的管理措施,一个个别出心裁的教师活动,一年年扎实有效的教师培训,让教师更加坚定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职业操守以及爱生如子、倾心特教的大爱情怀。

加强职业教育,成就孩子未来 洛阳市特殊教育中心学校 彭宏涛

让残疾学生具有独立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尽可能使他们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这是特殊教育学校进行职业教育培训的一个重要目标。

为此,我校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职业教育,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劳动技能和职业技能,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并服务于社会。

优化课程设置,奠基职业教育。在我校聋生部、盲生部的低年级,我们把语文、数学、自然常识、劳动课和相关活动课程作为渗透职业教育的对象,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和简单的劳动技能。学校以社团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为依托,开设了舞蹈、书画、茶艺、陶艺等课程,根据学生年龄的不同分阶段进行较为系统的劳动职业教育。在学习时间安排上,每周二、周四下午,采取走课制的形式,开展社团活动;每周三下午安排一小时的综合实践活动。

尝试校企合作,发展职业教育。为拓宽职业教育渠道,我校尝试与安德莉亚食品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战略协议书》,搭建校企合作办学新平台。学校通过让学生到企业内部实习的方式进行职业培训,提升职业技能,拓宽就业渠道。

利用外校资源,助力职业教育。我们与洛阳市第一职业中专联合办学,让学生“走出去”学习,解决因职业教育场地和设备不足带来的实习难题。同时,把社会上有技术的专业人员“请进来”,传授知识和技能,使学生掌握一技之长。

送教上门 关爱到家 荥阳市特殊教育学校 赵瑞峰

荥阳市特殊教育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的要求,本着“对学生今天负责,为学生明天着想”的理念,在落实好学校日常教学“规定动作”外,积极创新送教上门模式,形成了一套符合学校和家庭实际的送教机制。

送教上门服务的对象为不能到学校接受教育的6~16周岁重度残疾儿童少年。我们遵循“家庭自愿、定期入户、免费教育”的原则,侧重残疾学生身体、心理康复,注重家长的康复知识培训和残疾学生的潜能发展,提高残疾学生少年认知能力、语言能力、运动协调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每学期初、学期末我们各召开一次送教上门专项会议,制订计划、精选师资、总结工作、交流经验。送教前,先详细了解送教学生的相关情况,依据《残疾儿童发展评估表》,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和个性特点制订个别化教育教学计划,明确康复训练的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送教中,结合计划的开展情况和实效,教研组进行讨论、调整方案。送教后,注意教学反思、结果考量、后续优化。原则上每月送教不少于4次,每次不少于6课时。

送教上门服务内容以知识传授、康复训练、精神抚慰为主,充分考虑残疾学生的需求和特点,着眼于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智力技能,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基本需求。当孩子在送教老师耐心的教导下一点点进步,家长露出久违的笑容时,那一声声发自内心的“谢谢”胜过千言万语。

送教上门,不仅要把知识送给学生,更要送给学生家长。我们还会关注学生家庭的需求,每次送教都会给这些家庭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用品,让他们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送教上门是一项长期的特殊教育工作,平凡而艰辛,任重而道远!“关注于心,关爱于行”,我们要用实际行动为特殊儿童插上一双隐形的翅膀,为他们的自由成长撑起一片天,提升他们的生命质量。

让特殊儿童更好地融入社会 湖南省安化县特殊教育学校罗鹏飞

研学实践活动是学生亲近自然、了解社会的主要途径。为了弥补当前教育的不足,丰富学生的实践活动,我们从2013年开始,历时8年引领学生先后完成了园林绿化、斑斓蝴蝶、安化黑茶文化、风雨廊桥、生态农业及万里茶道等8个课题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实践成果,真正做到了“读萬卷书,行万里路”。

相比普通学校学生而言,特殊儿童更需要接触社会、融入生活的契机,从而为今后的生活奠基。组织研学实践活动最关键的是安全因素。我们带领特殊学生进行研学实践活动时,要做到“一带一”甚至“二带一”。这时,就必然要寻求家庭与社会的支援。以2019年秋季举行的柘溪电站研学实践活动为例,参与学生47人,同行的教师、家长与志愿者共计80人,最大限度地保障了活动的安全开展。

在研学实践活动中,要进行有效的引导。行前,要对学生讲明考察目的地、行程、时间是怎样安排的,考察过程中要指导他们怎么做,比如教会孩子简单的观察方法与记录方法、怎么聆听讲解、怎样抓取拍摄角度等。

考察活动结束,并不意味着研学活动的结束。对于特殊儿童,我们可以把时间放宽一点,耐心多一点,“看得怎么样”仍然是可以用文字、图画等方式来呈现的。对表达能力欠缺一点的孩子,也可以以师生问答形式来进行,采取录音方式记录,再以文字形式保留下来。教师可以把特殊儿童参与研学实践活动的整个过程用图片记录下来,然后多视角地进行呈现,并整理成册。

研学实践活动,为特殊儿童提供了接触社会、了解自然的途径与方法,为学生与家长所喜爱。从笔者的观察来看,特殊儿童参加研学实践活动时的表现一般优于在校表现,同时,研学实践活动也为特殊儿童适应社会、融入正常环境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值得推广。

(责 编 帕 拉)

猜你喜欢

研学职业儿童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快乐研学之旅
基于研学旅行的地理综合思维培养例析
紧绕目标定位 开发研学课程
我爱的职业
留守儿童
五花八门的职业
六一儿童
关于马术职业
盯紧!这些将是5年内最赚钱的平民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