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多体裁群文阅读课堂模式探究
2021-01-06王蕊李卫红
王蕊 李卫红
近几年,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以及高考语文试卷阅读量的增加,高中语文课堂也正在积极推行群文阅读教学。群文阅读教学不只是同类体裁的文本,还从同类体裁的文本辐射到了多体裁文本。在群文阅读视角下鉴赏多体裁文本,可以打通课内外脉络,让阅读内容融會贯通,从而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增强理解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审美能力。我们在群文阅读教学实践中,结合教学实际,逐渐形成了实用有效的四步骤教学模式:读、思、展、结。下面以群文阅读课《文人的妥协与坚守》为例,对该模式进行解析探究。
一、以学生为主体的深度阅读是群文阅读课开展的基础
群文阅读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扩大学生阅读量,其中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必然是群文阅读课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接下来的步骤才能水到渠成。要想让学生深入文本、悟出内涵,一定要对学生进行阅读步骤以及阅读策略的指导,最终在实践中形成“一览二比三略”的三遍读书法。
依托我校智慧课堂,我们利用平板电脑将每次课的阅读材料提前推送给学生。从教学时间上看,“读”所占的时间比重大,除了当堂读,还可以课前读、课后读;从教学形式上看,“读”的方式多采用默读、浏览、速读、扫读、跳读、寻读、猜读等快速阅读方法,但也不排除朗读、听读等其他阅读方式。
在群文阅读课《文人的妥协与坚守》中,我们设置了多个“读”的环节,比如通过背诵《陈情表》的方式导入新课,就是通过诵读将新旧知识紧密衔接起来;通过浏览有关“李密的妥协”的片段,引出了本节课的议题;通过速读《明朝那些事儿》《尊严》的节选部分,进行比较阅读;通过精读《文人的殉节》,以便领悟概括文章主旨,启发学生深思。整堂课有背诵有默读,有粗读有精读,以读为基础,让学生对文本有了或精细或粗略的印象。
二、学生调动已有知识储备进行思考和交流是群文阅读课开展的关键
在群文阅读课《文人的妥协与坚守》中,设置了多处“思”的环节。有的思考,是灵活地融入在诵读和老师的讲授中,比如环节一背诵《陈情表》的过程中,就含有学生自己的思索在里面,读完后老师适时地总结过渡,自然也引发了学生的思考。
更多的思考,来自于学生的独立思考,比如在环节二推送有关“李密的妥协”的两个片段,发起投票,问学生对于片段一和片段二的观点,你赞同哪一个?环节三推送研讨一(《明朝那些事儿》《尊严》)并提问:相较于文天祥的选择,你觉得李密的妥协还可以理解吗?环节四推送研讨二(《文人的殉节》)并提问:本文和前面几篇文章给我们展示出的中国人的节烈观究竟是什么?
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生之间可以分组交流,集体思考。比如环节三提出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之后,立刻安排“展开讨论,并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你的观点”。环节四提出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安排了“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然后针对老师置顶的作品以及点评作出评价或补充”。多个同学发表不同看法,进行了思想的交流碰撞。
三、精心、精彩的阅读体验展示是群文阅读课的高潮
在群文阅读课《文人的妥协与坚守》中,“展”无处不在。环节二中让学生阐发观点,就是一个展示观点的过程(观点一:赞同片段一,李密的妥协源自为祖母尽孝,为国家尽忠。观点二:赞同片段二,李密奴颜卑膝,丧失尊严);环节三中更是设置了两个学生展示的小环节,一个是学生展示自己认为文人妥协的原因(一为民族大义,一为黎民苍生),一个是学生展示自己认为文人在坚守什么(信念、尊严、责任、理想、气节……);环节四则是让学生再次阅读并引导学生对展示的置顶作品及点评作出补充和评价。
智慧课堂的运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投票、阐释观点、点赞、点评、辩驳……这些展示活动让学生动起来、忙起来,让课堂不再是老师的一言堂或几个活跃学生的课堂,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在课堂上展示自己,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去解读,这正是群文阅读所期望的建构学生自主阅读的课堂。
四、巧妙、精辟的总结提升是群文阅读课的升华
布鲁纳认为“每门知识都具有一种层次的结构,它通过每个人的编码系统而被接纳,又可以通过相应的再现模式表现出来”,因此他指出“教学要为学生的最佳理解提供一种知识结构”,“教师的任务就是教学生采用一定的编码方式掌握知识的结构”。及时、精辟、巧妙、多样的总结,可以适时地拓展延伸,强化学生对这类作品内容的理解,让学生打通阅读的脉络,真正地做到读一组文章懂一类文章。
在群文阅读课《文人的妥协与坚守》中,教师对晋武帝和李密《陈情表》的点评总结引发学生思考,为整个课堂营造了良好的探究氛围;在教师的引导下,课堂中两次学生的总结——文人妥协的原因、坚守的价值——将文本阅读引向深入;在学生阅读置顶作品及点评之后,教师引导学生作出补充和评价,这何尝不是一种变相的总结呢?
整节课的尾声,授课教师更是作出了精辟的总结:同学们,历史的风云模糊了多少帝王将相的面孔,岁月的流沙掩盖了多少英雄豪杰的故事,但是,在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坎坷历程中,总是有那么一些人,用他们执着的信念,坚守着我们这个国家的希望;总是有那么一些人,用他们不屈的精神,挺起了我们这个民族的脊梁。
通过大量教学实践形成的“读、思、展、结”课堂模式,把更多的空间留给学生,课堂模式中至少三个环节都是学生在活动,这就意味着课堂四分之三的时间都留给了学生,可这并不意味着就是让学生处于“放羊”状态。老师要在前三个环节把好关,选取更有趣、更有用的文章让学生读,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设置更有价值、更有悬念的议题让学生思,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选择更有效、更多样的形式让学生展示,从而让学生更好地表达。
最后的小结也必不可少甚至更为重要,它正如串起所有珍珠的那根红线、画龙最后的点睛之笔。好的小结会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责 编 行 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