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共建“三园合一”模式甘蔗高新科技示范园的探索与实践
——以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1-01-06

关键词:桂糖糖业示范园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507)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一种类型,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 号)中提出“鼓励企业以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依法参与举办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在《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 号)中明确要求“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尤其指出“职业院校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合作。学校积极为企业提供所需的课程、师资等资源,企业应当依法履行实施职业教育的义务,利用资本、技术、知识、设施、设备和管理等要素参与校企合作,促进人力资源开发”。

中国农垦是中国农业领域的国家队,具有组织化程度高、规模化特征突出和产业体系健全的特点。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农业部直属垦区——广东农垦集团举办的一所农业高职院校,2016 年被遴选为广东省18 所一流高职院校建设单位之一,为充分发挥学校人才优势及湛江农垦集团公司150 万亩甘蔗基地优势,以打造省一流高职院校为契机,推动校企合作纵深发展,实现产、学、研一体化,以模拟股份制管理和“三园合一”运行模式,2016 年11 月4 日与广东省湛江农垦集团公司联合举行“三园合一”模式甘蔗高新科技示范园开工仪式[1],由此开启了甘蔗高新科技示范园的探索与实践。

一、“三园合一”模式甘蔗高新科技示范园的基本内涵

2016 年11 月,校企合作双方采取模拟股份制运作方式,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出资440 万元(占股55%),湛江农垦集团公司下属企业广东广垦糖业集团有限公司出资360 万元(占股45%),在湛江农垦共建集人才培养、生产、科研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5600 亩甘蔗高新科技示范园(以下简称“示范园”),由广前糖业发展有限公司2200 亩甘蔗基地、丰收糖业发展有限公司1400 亩甘蔗基地、华海糖业发展有限公司2000 亩甘蔗基地组成。

示范园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经营管理模式,董事长由学校领导担任,董事会成员由双方各派出代表组成,实行人财物统一管理,种管收专业化运作的管理机制,实行独立经营,自负盈亏。通过制定示范园管理方案、财务管理办法、物资采购办法等规章制度,规范其经营活动。

示范园功能定位为“三园合一”运行模式:即“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双创教育”的职教示范园;“甘蔗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甘蔗生产良种良法技术试验与推广应用”的科技推广园;“创新‘集团公司+大型农场’规模化生产经营模式,促进农场供给侧改革探索”的管理创新园(见图1)。

二、示范园运营与成效

(一)育训结合,发挥职教示范园作用

图1 示范园“三园合一”模式图

1.服务教师下企业锻炼成长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示范园所属的广前糖业发展有限公司、丰收糖业发展有限公司和华海糖业发展有限公司,分别设立紧密型“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每年为新入职专业教师深入农垦一线挂职实践提供了锻炼平台,内容涵盖了企业考察和调研、接受企业组织的技能培训、在企业的生产和管理岗位兼职或任职、参与企业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课程实践教学改进、指导学生实习等方方面面。专业教师李秀平博士在下企业锻炼过程中,在甘蔗种植上积极推广科研成果转化,被农工们亲切地称为“农民”博士。李秀平博士在2017 年获得“感动农垦女性人物”“全国五一巾帼标兵”称号,2018 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称号。

2.开展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

示范园团队开发《热带作物生产技术》《热带作物病虫害防治》等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和省级精品课程及教材,编写《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教材》《甘蔗机械化技术手册》等资料。累计培训垦区职工近2000 人次,农业职业经理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200余人次,接收涉农专业学生顶岗实习2000 余人次,培训周边农户若干。[2]

此外,示范园作为对外展示办学特色窗口,2018年6 月接待了由泰国7 个农业院校的校长、泰国教育主管部门官员以及北京唐风汉语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一行23 人组成的“一带一路”中泰农业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团的实地参观考察。[3]

3.融入和带动学校项目改革和建设

凭借示范园对学校发展贡献和带动作用,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获得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50 强”称号,作物生产技术专业被教育部认定骨干专业,广东精准农业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和现代农业公共实训中心立项国家级中心,立项省级农作物良种良法示范基地1 个、省级甘蔗机械化种植标准化示范区1 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 项、省级科技特派员项目2 项、省级重点平台和科研项目4 项。

(二)技术引领,发挥科技推广园作用

1.开展甘蔗土壤改良技术研究

示范园技术团队针对甘蔗土壤品质优劣直接影响甘蔗产量的高低,开发了具有改善和修复土壤功能的新型微生物配方肥(全营养土壤调理剂、复合生物菌剂、保水剂)。在甘蔗上的施用效果,每亩甘蔗增产0.52 吨,糖分提高0.25 个百分点;按甘蔗结算平均价415 元/吨,每亩增加收益215.8 元,扣除每亩施用微生物配方肥投入成本85.4 元,每亩实际增加利润130.4 元。[4]

2.筛选培育优良甘蔗新品种

示范园技术团队从国内外引进桂糖08-120、桂糖08-1180、桂糖49 号、桂糖42 号、中糖6 号、海蔗22 号、粤糖61 号、热甘17-334、热甘17-55、云蔗12-1185 和福农09-4059 等40 个甘蔗品种,选育出适合雷州半岛地区机械化种植的、高产高糖的、抗逆性和宿根性强的桂糖08-120、桂糖49 号、粤糖61号等甘蔗新品种12 个,[2]建立配套甘蔗种质资源圃和种苗基地,2018 年“农作物良种良法示范基地”项目获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立项。

3.开展甘蔗机械化全程生产试验

示范园技术团队面对当前甘蔗人工种植存在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且日益紧缺的现状,以及机械化全程生产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结构、培土肥力,改善甘蔗生长条件等技术优势,展开了全程机械化过程中甘蔗品种的适应性、种植株行距、机收甘蔗损耗以及农机推广应用等关键难题的技术攻关。2020 年1月20 日,由华南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广东省湛江农垦科学研究所等单位组成的专家组,对示范园甘蔗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项目进行现场实割测产,检测指标包括亩有效茎、株高、人工砍收重量、机械收获重量等。结果表明:试验地块桂糖08-120 糖分达17.36%,桂糖42达15.92%、桂糖49 达15.47%。其中,人工砍收产量为7.52 吨/亩,机械砍收产量为6.57 吨/亩,含杂率为3.1%。产量和含糖量均比当地平均水平高25%以上,且机械化甘蔗种植宿根期延长1 年。[2]

4.实现甘蔗机械化生产技术的标准化

技术团队从甘蔗机械化犁地、深松、耕地、种植、田间管理、收获等各个作业环节和操作技术规程入手,编制了操作性强的《甘蔗种植机操作规程》《甘蔗收割机操作规程》《甘蔗机械田间作业质量标准》等技术标准。[2]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广东省湛江农垦科学研究所、广东广垦农机服务有限公司联合成功申报的“广东省甘蔗机械化种植标准化示范区”获批广东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

5.示范园科技成果推广效益明显

广垦糖业集团有限公司率先推广示范园甘蔗高产高糖良种良法技术和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其推广种植面积由2017 年的1.7 万亩发展到2019 年的7 万亩,经济效益达8618 万元,降低人工成本3356万元,总经济效益达1.197亿元。截止至2020年1月,推广应用在广东省湛江农垦集团公司所属的糖业企业全面展开,形成了由点及面的规模化发展态势,累计推广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种植技术面积已达15 万亩,辐射雷州半岛蔗区面积已达40 万亩,连续三年为企业累计创收达2.5 亿元。[2]

(三)“丰收”模式,发挥创新园作用

示范园以丰收糖业发展有限公司甘蔗基地的管理改革为试点,实行甘蔗机械化生产农业职业经理人负责制,简称“丰收基地模式”。该模式制定最低产量考核指标,给予农业职业经理人充分的经营自主权,在榨季结束后主要根据利润进行考核,并给予一定的奖励激励。通过管理模式创新与探索实践,丰收基地甘蔗生产成本平均降低600 元/亩,成本大幅下降;3~4 年宿根产量仍可达4.83 吨/亩,平均亩盈利保守计算达到485 元,经济效益明显,对湛江垦区甘蔗产业发展农场供给侧改革发挥示范作用。[5]

三、结论

(一)契合了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新要求

示范园建设之初,校企双方以资本作为联结纽带,采取模拟股份制运作方式,建立“资产型”紧密性校企合作关系,突破了传统松散性“契约型”的局限,体现校企合作体制上的超前性,与后期国家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校企合作的新要求相吻合。

(二)实现了校企精准对接和共同发展

示范园搭建了协同育人和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培养培训了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一懂两爱”技术技能人才,提升了学校办学实力和影响力;作为技术源、创新源和科技成果转化载体,促进了甘蔗产业升级增效,助推了湛江支柱产业糖业发展。

(三)提供了校企合作可资借鉴的范式

示范园起步早、规模大、内涵丰富,实践证明:创建“三园合一”模式是行之有效的,可谓成功之作,具备典型性和案例性,对指导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创新发展具有一定的示范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桂糖糖业示范园
4个桂糖系列甘蔗品种在田林蔗区引进比较试验
辛店沟水土保持示范园
广西财政厅聚力促糖业高质量发展
广西多举措阻力糖业发展又好又快
不同桂糖品种第三年宿根蔗产量和糖分的性状表现
加快提升广西糖业综合竞争力
流翔高钙花生 托起示范园主“致富梦”
甘蔗新品种(系)宿根比较试验结果分析
15个不同桂糖品种一新二宿甘蔗产量和糖分的性状表现
广西大力推动糖业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