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表里接结结构的絣织织物设计与开发
2021-01-06赵恒迎黄紫娟
赵恒迎,黄紫娟
(1.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104; 2.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9)
絣织又称伊卡特(ikat),指经纱、纬纱或经纬纱同时扎染后进行整经对花及织造的工艺。扎染过程中染料渗入,使得纱线边缘部分产生晕染和朦胧的效果。絣织工艺与新疆艾德莱斯绸十分相似但又有区别,主要区别在原料上,絣织织物的原料包括棉、麻、丝、毛等,而艾德莱斯绸的主要原料为桑蚕丝[1-2]。絣织织物分为印度尼西亚伊卡特、日本絣织、中亚伊卡特等,织物风格多样,印度尼西亚伊卡特精巧繁复、日本絣织素雅、中亚伊卡特颜色鲜艳且纹样生动丰富,这些织物表面均呈现出参差不齐的晕染效果[3-4]。
无论是传统絣织织物还是艾德莱斯绸,织物外观均为单面效应。为了创新絣织织物,使其具有双面异效的外观效果,本文将表里接结组织与扎染织造相结合,设计出具有天然晕染风格的双面织物,可用于服装、家纺等产品。
1 絣织织物设计
1.1 设计思路
絣织纹样各具特色,以日本织物为例,其纹样凸显静谧、质朴的日式风格,主要图案包括几何图案和寓意性图案[5]。几何图案通过点、线、面等基本元素组合而成,呈现出日式纹样朴实而简洁的独有特质;寓意性图案大多为象征着财富、幸福和长寿的吉祥图案,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题材包括动物、植物、自然景物、人物、军事等,如植物纹样梅兰竹菊“四君子”,再如自然景物“云”代表高升如意、吉祥[5-6]。双面结絣织织物的纹样设计可借鉴日本絣织的特色,结合中国传统纹样的艺术风格和特点,设计出具有中国纹样风格特色的织物。
1.2 上机图设计
可以形成织物双面效果的组织主要有重经组织、重纬组织、表里接结组织和表里换层组织。表里接结组织通过上下2层经纱与上下2组纬纱交织形成,表层通过表经与表纬交织形成,里层通过里经和里纬交织形成,表里层若无接结经与接结纬则形成管状组织,本文设计中表里层通过表经与里纬交织、或者里经与表纬交织使得上下层连接在一起。
表里接结组织在穿综时,通常采用照图穿法或分区穿法;各组经纱若张力相近可放在同一个经轴上;若张力相差较大,则应分别卷绕在不同经轴上。穿筘时,穿入数一般为表经和里经的排列比之和或排列比之和的倍数,如表经和里经的排列比为1∶1,则筘穿入数可以是2根或者是4根[7-8]。
1.3 扎染技术
根据织物纹样要求进行扎经纱、扎纬纱或同时扎经纬纱。日本絣织按照纹样的意匠图采用麻线捆扎图案对应的纱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艾德莱斯绸扎经技艺采用玉米皮包裹不需染色的区域。本文根据扎染图案要求,大面积防染区域采用玉米皮包裹,小面积防染区域采用绳线捆扎,用棉纤维等天然纤维作为织物原料,采用植物染料染色,以开发出绿色、环保、图案随机且个性化的产品。
2 双面絣织织物设计实例
2.1 纹样设计
本文设计双面扎染絣织织物图案均采用几何形图案,借鉴中国传统几何形纹样如万字纹、龟背纹、回形纹、双胜、锁子、盘绦、瑞花、棋格、柿蒂等,体现一定的传统文化内涵。万字纹代表抽象的太阳光环,后来发展成为佛教纹样,自元代后逐渐演变为吉祥纹样,寓意吉祥如意[9-10]。
双面絣织织物纹样意匠图见图1。可以看出,织物正面为万字纹,反面为方格纹。首先设计纹样外形与大小,并综合考虑织物的织缩率,将纹样设计图转化为意匠图,并按照意匠图进行扎线。如表经和里经上机后的经向密度为120 根/(10 cm),表经与里经的总经纱数均为120根,根据织物总经根数和意匠图,计算每个黑格和白格代表的经纱根数;根据织物上机后的纬向密度和纹样高度得到每个意匠格的长度。织物反面应是里层纹样的反面纹样,即类似织物图案朝下织,故需要水平翻转。该织物里层图案是方形纹,水平翻转后仍为方形纹。
图1 双面絣织织物纹样意匠图
2.2 扎 染
捆扎纱线的主要目的是防染,参照艾德莱斯绸的扎经方法,按照图1意匠图,图中黑色部分用玉米皮包裹,并用棉线扎紧。具体操作时将织物表面的经纱绕在整经架上,经纱长度约2 m,按照图1(a)意匠图用玉米皮包裹并扎紧,纵向每个意匠格代表12根经纱,横向每个格子宽1 cm。将织物里层的纬纱绕在2根杆子上,距离约为8 cm,按照图1(b)扎纬,每个纵格宽2.7 cm,每个横格代表50根纱线。
按照植物染靛蓝的方法进行染色:①将5 g染料溶于40 g水中,加入氢氧化钠4 g,搅拌均匀;②加入保险粉5 g,搅拌均匀直至染液变成黄绿色;③将由①②制得的染料放入3 L水中,搅拌均匀;④放入纱线浸泡染色20 min,期间不断搅拌使纱线均匀染色;⑤取出纱线,均匀铺开使其与空气充分接触,纱线颜色变成蓝色后水洗、晾干。
2.3 组织设计
双面絣织织物的组织设计见图2。以平纹组织作为表、里组织,见图2(a)、(b);接结方式为里经接表纬交织形成接结组织,见图2(c);表经和里经按照1∶1排列,表纬和里纬按照1∶1排列,织物组织展开图见图2(d),其中1、2、3、4分别为表层经纱序号,1′、2′、3′、4′分别为表层纬纱序号;Ⅰ、Ⅱ、Ⅲ、Ⅳ分别为里层经纱序号;i、ii、iii、iv分别为里层纬纱序号。
2.4 上机织造及实物图
将设计好的几何纹絣织织物在SGA598半自动打样机上穿综、穿筘、输纹板和织造。经纱采用分区穿法,表经穿入第1、3、5、7页综框,里经穿入第2、4、6、8页综框,一共需要8页综框。钢筘筘号为120号,穿筘数为2 入/筘齿,1根表经和1根里经同时穿入1个筘齿。织物表经为线密度28 tex的棉线,扎经纱后染色;表纬为线密度28 tex的白色棉线,不染色;里层里经为线密度28 tex的红棕色棉线,不染色;里纬为线密度28 tex的棉线,扎纬纱后染色。总经根数为240 根,织物经向密度为300根/(10 cm),纬向密度为165根/(10 cm),双面絣织织物实物图见图3。
图3 双面絣织织物实物图
由图3可以看出,织物表面呈现出万字纹的图案,并在边缘部分能明显看到经纱的晕染与纬纱交织形成的弯曲形状;织物反面,扎纬纱染色后的纬纱与经纱交织形成的方形不够规整,但基本能保持原来设计的纹样外观。
3 设计流程总结及思考
表里接结双面絣织织物是对絣织织物的创新设计,设计的灵感来源于单面絣织织物和表里接结双面织物的结合,双面絣织织物的设计流程见图4。
图4 双面絣织织物的设计流程
在对絣织织物的历史进行深入了解后发现,絣织织物的纹样和色彩代表了当地的特色,比如日本絣织的几何图案和具象图案均代表了日本禅意,印度尼西亚伊卡特织物具有浓烈的色彩和当地特色,中国设计师应立足中国民族传统文化,从传统纹样中吸取精华,设计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絣织织物。双面絣织织物的特点在于表层和里层均具有絣织图案的效果,为了达到这种双面絣织效果,需要对表里层纱线分别扎经纱、扎纬纱或同时扎经纱扎纬纱后染色以形成表、里层纹样,并在穿综过程分别按照原来设计的纹样进行校对,调整每根经线的前后位置,直至穿综后经线上图案基本调整为染色后的图案。在织造时,扎纬图案的实现则与实际织造时每根纬纱的长度相关,可通过计算织缩率和织物的幅宽得到图案的实际尺寸。
对于双面絣织产品,还可以通过对其进行2次及以上的扎染得到外观更丰富的产品。在技法上,可采用絣织与其他非遗技法配合,如絣织与织锦工艺的配合,可让产品在文化内涵和风格上有较大的突破。在产品用途上,絣织织物古朴自然,非常适合于服装服饰产品、私人定制产品以及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
4 结束语
絣织是一种传统的技艺,本文通过对絣织织物的纹样设计、上机图设计和扎染技术的分析,得到表里接结组织结合纱线扎染技术可开发出具有双面效应的絣织织物,并通过实践证实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本文在具体实践中,通过借鉴艾德莱斯绸和日本絣织扎染的工艺方法,对表层经纱和里层纬纱进行靛蓝扎染染色,采用表里接结组织、分区穿综法穿经纱,在SGA598半自动打样机上织造,最终得到具有表面万字纹、反面方格纹效果的双面絣织织物,织物纹样边缘呈现出参差不齐的晕染效果,达到了预期设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