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钻石模型”的中国蜂蜜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策略的分析

2021-01-06王啸雨戴永务

中国林业经济 2020年6期
关键词:钻石模型蜂业蜂蜜

王啸雨,戴永务,2

(1.福建农林大学 管理学院,福州350002;2.福建高校特色新型智库集体林业改革发展研究中心,福州350002)

养蜂业具有投入成本低、人工耗费少和适合于家庭生产等特点,是农牧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也是产业扶贫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类型。蜂蜜(Natural Honey,HS1996 编码:040900)作为养蜂业最主要的初级产物,是一种绿色天然的保健品,营养价值颇高,市场前景巨大。中国是全球蜂蜜出口的第一贸易大国,2018 年中国蜂蜜的出口量和出口额分别占国际市场的19.71%和11.75%,但蜂蜜出口单价仅是德国的33.00%和西班牙的44.05%,可见,中国还未成为蜂蜜出口贸易强国,仍然需要进一步提升蜂蜜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为此,运用UN Comtrade 的1997-2018 年蜂蜜贸易统计数据,对中国蜂蜜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评价,并基于波特的“钻石模型”理论,对中国蜂蜜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中国蜂蜜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策略。本文研究结论对于中国制订蜂蜜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政策具有决策的参考价值。

1 文献述评

1.1 关于蜂业经济问题的相关研究

此前国内大部分学者针对蜂业经济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产品出口时存在的问题和蜂蜜出口国际竞争优势两个方面。在蜂蜜出口问题研究中,关注较多的是质量安全[1]、产业市场失衡[2]、市场动态及掺假检测[3]等方面的问题,在探究蜂蜜出口国际竞争优势的方面,研究文献较多的主要集中在与蜂业强国比较中,吕萍萍等[4]通过比较中国与俄罗斯在蜂蜜标准技术指标上的差异,得出中俄蜂蜜标准差异是导致俄罗斯进口不合格的原因之一。在产品出口价格方面,徐国钧等通过剩余需求弹性模型计算出在日本、英国等六国的蜂蜜国际市场势力,将其与中国蜂蜜产业进行对比,提出通过稳定产业规模、培育名牌企业等方式稳定并提升中国蜂蜜国际市场定价话语权的政策建议[5]。

1.2 关于“钻石模型”的相关研究

20 世纪90 年代,波特对“钻石模型”作出相关解释——该模型说明了某国某行业如何能在国际市场中取得较强的竞争优势。

目前学术界主要研究钻石模型的修正、延展以及运用钻石模型分析行业国际竞争力这几个方面。钻石模型的修正包括双钻石模型、一般化双重钻石模型、九要素模型、多因素钻石模型、国际化钻石模型等[6];在行业国际竞争优势中,蓝庆新等在“钻石模型”的基础上借助影响中国数字贸易竞争优势的10 个因素构建了计量评价模型,对该行业国际竞争优势培育进行了研究[7];陈虹等从绝对量、相对量等四个方面,实证检验分析了中国先进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并结合“钻石模型”的各大要素对中国先进制造业国际竞争优势的培育提出了政策意见[8]。

综上所述,学术界就“钻石模型”的修正、延展及运用已经进行了深入且系统的科学研究,本文将基于“钻石模型”结合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选取多指标将中国与其他蜂业强国进行对比,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和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和同行竞争、机会与政府六个方面深入分析中国蜂蜜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制约因素和发展前景,探讨中国蜂业竞争力源泉。

2 中国蜂蜜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贸易现状分析

2.1 中国蜂蜜进出口贸易分析

为能够较为全面地了解中国蜂蜜产业在国际市场的现状,对中国1997—2018 年间蜂蜜产品的生产量、进出口总量和消费量进行分析。

根据FAOSTAT,UN comtrade,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库的数据分析(见图1),从1997—2018 年中国蜂蜜的生产量、消费量来看:二者大体上呈现同比上升趋势,生产量从1998年的谷值20.70万t达到2016年峰值55.53万t,消费量从1998年的谷值12.88 万t 提高至2016 年的峰值43.30 万t。从进出口量来看:中国蜂产品出口量增长了2.68 倍,进口量增加了25.90 倍,进出口比值从0.45%提高到了4.40%,数据表明虽然中国蜂蜜出口量和进口量都在不断上升,但进口量同比增长数额远大于出口量,说明了中国对于国际蜂蜜的需求有了极大地提升。从中国的出口量与生产量的比值来看,从1997 年的22.84%到2018 年的27.63%,说明了无论是中国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对于中国产的蜂蜜的需求都没有太大变化。

2.2 2018年天然蜂蜜出口前十国家国际市场份额

从2018 年国际市场中天然蜂蜜出口量、出口额及其国际市场份额来看(见表1):在国际蜂蜜市场中出口量排在前十的国家,其出口额也均位于前十之列。其中中国蜂蜜的出口量达12.35 万t,出口额达24 925.13 万美元,分别占国际份额的19.04%,11.56%,均为世界第一。但出口额所占的国际份额低于出口量所占的国际份额,说明中国出口蜂蜜的价格较低,主要依靠数量上的优势。阿根廷在出口量(6.87万t)、出口额(16 974.85万美元)上均位居世界第二,是中国蜂业强有力的竞争者。印度的蜂蜜出口量达5.82 万t,占世界份额的8.98%,位于世界第三,但是其出口额排世界第六,说明印度的蜂蜜出口价格极低,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主要依靠价格优势。德国蜂蜜出口量(2.39 万t)仅仅排在世界第七,占国际市场份额3.69%,但其出口额(14 667.60万美元)排在世界第三,占国际份额6.80%。说明德国出口蜂蜜价格高,品质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主要依靠品质和口碑,属于高档蜂蜜产品。

图1 1997-2018年中国蜂蜜进出口量

表1 2018年天然蜂蜜出口前十国家

2.3 出口单价

图2 1997-2018年各国蜂蜜出口单价

根据UN Comtrade 数据库计算出各国1997—2018 年蜂蜜出口单价情况(见图2)。由图可知在蜂蜜的出口单价上德国、德国、匈牙利、西班牙处于世界领先位置,2018 年德国的出口单价为6 130美元/t,位于世界第一。中国从2 000年的谷值820 美元/t 上升至2016 年的峰值2160 美元/t,且2011年至2018年蜂蜜出口单价基本稳定在2 000美元/t。2018 年中国蜂蜜平均出口单价为2 020 美元/t,低于世界平均出口单价(3 327 美元/t),近22年来中国蜂蜜出口单价虽然呈上升趋势,但总体波动不大,且2016—2018 年有所下滑,在国际市场中处于较低水平。

2.4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式中,VRCAij表示j 国i 产品的显示性相对比较优势指数,Xij表示j 国i产品的出口总值,Mij表示j 国i 产品的进口总值;Xj表示j 国的出口总值,Mj表示j 国的进口总值;Xiw表示世界i产品的出口总值,Miw表示世界i 产品的进口总值;Xw表示世界总出口值,Mw表示世界总进口值。若VRCAij>0,表明某产品出口上具有比较优势;若VRCAij<0,表明不具有比较优势;VRCAij=0,则表明自我平衡,即VRCAij值越大,某国某产品的优势越大。由于VRCA指数同时考虑了一个行业进出口对该行业比较优势的影响以及与该行业世界贸易动态的关系,因此学者普遍认同VRCA指数能更真实地反映一国产业的实际比较优势[9]。

图3 1997—2018年各国蜂蜜VRCA指数

由1997-2018年各国出口蜂蜜VRCA指数的变化趋势(见图3)可知:中国出口蜂蜜从2001年开始趋于下滑。在2001 年之前中国的VRCA 指数在4~6,相比除阿根廷、匈牙利以外的国家来说比较优势明显,在2001—2018 年中国蜂蜜出口的比较优势逐渐减少,趋于不具备优势。阿根廷近22 年蜂蜜出口优势明显高于别国,VRCA 指数在1999年达到峰值54.69。匈牙利VRCA 指数在5.35~10.00,其VRCA指数在2014年之前位于世界第二,但在2014—2018 年乌克兰在蜂蜜出口方面的异军突起,超越匈牙利成为世界第二,使得阿根廷的比较优势近10 年呈现下滑趋势,2015 年达到谷值20.65。从2010 年开始,乌克兰的VRCA 值稳步提升,2012 年开始大幅度提升,2017 年比较优势逐渐追平阿根廷位居世界前列。

综上可知,阿根廷、匈牙利、乌克兰三国的RSCA 和VRCA 指数常年位于世界前三,比较优势明显,说明虽然这三个国家出口量、出口额及国际份额不如中国,但三国所出口的商品中蜂蜜所占比重大于其他国家,蜂蜜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例较大。德国虽然出口额排在世界第三,占世界份额的6.80%,但蜂蜜出口额所占该国出口总额比例较小,因而比较优势不明显。中国虽然蜂蜜的出口量、出口额及国际份额均位于世界第一,但是其出口额在中国出口商品总额中的占比在逐年降低,说明中国蜂蜜的比较优势逐年减少,趋于不具备优势。

3 中国蜂蜜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3.1 生产要素

3.1.1 初级和一般性生产要素

①天然资源。蜂产业受土地、气候制约的影响因素较为明显。中国国土自南向北跨越了五个气候带,面积约960 万km2。蜜蜂种类多样,四季均有蜜粉源植物开放,利用气候差异,蜂农可进行转地放蜂。这也是中国目前形成蜂蜜产业竞争优势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国家竞争优势》中指出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初级要素在竞争优势中所发挥的作用锐减。同时中国蜜粉 资源分布不均,存在一定的地域性,两极分化严重资源稀缺地区就无法保障蜂业的顺利发展。

②人力资源。中国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劳动力市场供给大且价格低廉,导致中国蜂业的产能成本较低,但是现如今大多数年轻人认为养蜂业属于中低等收入水平且高体力输出,普遍不看好此行业发展,不愿意从事养蜂工作。陈玛琳通过对中国10省市570户蜂农的抽样调查中发现,蜂业的从业人员仅有17%为40岁以下,30岁以下的仅占3%,全国从业人员的平均年龄高达51岁,80%以上的初中及以下学历[10]。劳动力老龄化会带来产业活力不足,但真正无法使产业进步的人力原因在于蜂业从业人员自身文化水平不高,受教育程度低,未接受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训练。相的德国,他们的蜂业从业人员大学以上文化程度占50%以上[11]。由于受教育程度低下导致中国蜂业从业者对于新技术的接受能力较慢,应用能力较差,最终造成蜂群产能低、成本高、风险大,影响蜂产品质量和经济收益。

3.1.2 高级和专业性生产要素

①专业型人才及基础设施。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曾强调过专业性生产要素的重要性。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必须由高级、专业的生产要素为其提供源源不断的创造力和动力。在中国蜂业生产中往往忽略了对于高级要素的重视,中国开设蜂学专业的高校仅有两所,并且大多数蜂学专业的毕业生毕业以后从事与蜂学无关的工作,该行业无法吸引专业型人才的主要原因在于薪资待遇、福利高低、发展空间和工作环境。基础设施方面,中国蜂业生产机械化程度低,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率。由于大型机械化设备购置价格较高,中国小规模生产的蜂农无法承担,大都采用人力劳作,导致生产效率不高,从而影响了蜂农收益。以德国为例进行对比,德国蜂业设备先进、蜂场规模庞大,蜂群数量平均在200 箱以上,最高可达3 000 余箱[11]。从养蜂方式来看,欧美国家蜜蜂饲养集约化、组织化程度较高。中国无论从专业人才、基础设备还是先进设备等方面都存在着不足、落后等缺陷。

3.2 需求条件

从中国蜂蜜的国际市场需求量来看,中国天然蜂蜜的出口量和出口额均为世界第一。但出口额所占国际份额低于出口量所占的份额,表现出中国出口蜂蜜价格较低,从2011—2018 年蜂蜜出口单价基本稳定在2 000 美元/t 左右,主要依靠数量上的优势。

从中国国内的消费量来看(见图1),1998 年中国蜂蜜消费量处于谷值12.88 万t。到2016 年时消费量达到了峰值的43.30万t,增长了3.36倍,年均增长6.96%,国内消费量的稳步提升,有利于促进企业加大投资力度,增加技术投入。

从国内市场质量方面来看,绿色农产品消费价格普遍较高。在消费水平不高的中国,对产品本身的需求,大部分消费者也定位在中低档产品。由此可以发现,中国国内的消费者并没有成长为内行而挑剔的客户,不利于中国蜂蜜产业国际竞争优势的培育。与此同时,蜂蜜产业在长期不正确的市场导向下,过度重视产量,疏忽了对质量的严格把关,使消费者对其缺乏全面、正确的认识,对绿色食品的功效产生怀疑,最终拒绝购买。当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后,市场中存在无法追溯到具体蜂场,信息反馈缓慢,并且出现问题处理不及时,重视程度不够等现象。

3.3 相关与支持性产业

作为第三个关键要素,相关与支持性产业的发展程度很大程度影响了企业能否形成潜在竞争力。同时竞争力强的相关产业可以为上下游产业的创新带来助力。蜂蜜产业的相关与支持性产业主要包括保健品行业和食品饮料业。从保健品行业来看,2006—2015 年,中国保健营养品行业销售收入由159.6亿元增加至1 932.2亿元,年均增长率到34.5%,2016—2018年,中国保健品市场,零售额由2 004.27亿元增长至2 700.82亿元,8年内,平均复合增长率达26%。但中国营养保健品行业人均消费约20 美元,美国保健品行业人均消费约101美元[12],说明中国保健品市场消费水平、渗透率有待提高。从食品饮料业来看,虽然饮料行业的产销量在中国食品行业中名列前茅,但从2018年开始饮料行业的收入利润首次增速放缓。从相关与支持性产业来看,蜂蜜产业的相关产业均俱备很好的发展前景,市场需求量大,但是在市场渗透率、销售渠道结构、产品质量方面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3.4 企业战略、企业组织结构、同业竞争

企业战略结构与同业竞争是决定国家竞争优势的最后一个内生因素。对于企业来说,同业竞争虽然会形成外来压力,但良性的竞争和强大的对手能够使企业持续创新和改进,帮助企业快速建立以及持久保持行业竞争优势。

中国国内市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创新型产品较少。由于市场没有形成良性竞争,加上科技研发水平滞后,导致整个蜂业的消费无法跟上国际水准。蜂产品的生产者缺乏创新动力,产品同质化严重,销售的产品包装粗糙,种类单一,质量低下,进而使整个产业的产品升级缓慢;②中国多数蜂产品相关企业规模小,行业集中度低,存在较大整合空间,不能形成强力竞争优势;目前蜂业组织大部分仅仅为蜂农间互助联合,成立小型的蜂农合作社或是蜂业协会,无法形成大型企业,对地方蜂业发展帮助不大;③各地在蜂业发展程度上出现明显的地域性差异。由于地理位置优势导致中国蜂业各省之间两极分化严重,地区间的资源配置极度不平衡,无法协同发展;④同行之间存在恶性竞争。为了实现经济效益,同行相互排挤的情况屡见不鲜。对于产品功效夸大其词、恶意攻击其他企业的相似产品、有意制造谣言和事端,相互打压。

国外对这种恶性现象的重视程度要高于国内,阿根廷政府出台了系列政策,把区域间的生产者组织起来,形成一批出口联合体在国际上一致对外。而德国则是采取对生产者进行不同产品的分流,小微企业或合作社以生产蜂蜜或蜂王浆等高质量初级产品为主,同时政府予以政策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在初级产品的基础上进行深加工,研发出饮品、食品、药品、护肤品等多类型的复合产品。

3.5 机会与政府角色

随着中美贸易战的愈演愈烈,对中国外贸企业产生巨大影响,美国对中国长期使用“反倾销、反补贴”的政治手段对出口经济进行压制,使中方出口产品和经济增长比重连年下跌。在中美贸易战巨大的威胁面前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美方强力压制下,有利于中国扩大内需,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供给侧改革,同时促进了中国自主研发的进程。

针对政府这一角色,波特表明了政府起到的作用是正是反,主要看相关政策对钻石模型中其他因素的影响,而政策的作用力是有限的。综合看这几年出台的相关政策:2009 年国家为蜂农转地放蜂开通了绿色通道;2010—2012 年,国家农业部先后出台《蜜蜂授粉技术规程》、《全国养蜂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养蜂管理办法(试行)》等多项政策,明确了蜂业未来的工作方向,为养蜂业制定了养蜂行为规范。中央文件的发布引发了各地政府对蜂业的重视,结合各地实际情况,相继出台了蜂产业扶持政策。以此可见,近年来中国政府针对蜂业出台的相关政策均促进了行业竞争优势的提升。

4 提升中国蜂蜜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策略

4.1 加强对于蜂业专业型人才的培育工作

一方面在全国农业类高校、职业技术院校中增设蜂学专业,为企业、合作社或者科研机构提供专业型人才;另一方面针对有意向于养蜂创业或者有经验却缺少理论知识的蜂农开设免费的成人教育课程,提高从业者的综合素质。

4.2 加强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培育竞争优势的基础,充分发挥中国国土面积大、自然资源丰富、气候种类多样的优势,结合各地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人工种植蜜粉源植物,生产具有当地特色的蜂产品,形成品牌效应。与此同时抓住中美贸易战作为契机,促进蜂业自主研发进程,扩大内需,加强养蜂机具的研发、蜜蜂抗病品种的研究以及蜂产品生产加工机械化的研发。

4.3 推进蜂产品企业取得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中国蜂业取得的国际竞争优势主要依靠出口单价低、出口产量大这两方面,但由于产品检测、认证体系不完善,国际市场无法广泛认可中国蜂产品质量。应改变蜂业固有模式,从国家层面鼓励企业取得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在特殊蜜蜂病虫害、蜂产品精深加工、质量安全检测等领域下功夫。实现同种类型的产品在质量水平上取得国际高端蜂产品市场的领先地位,最终形成一条适合中国蜂业发展的高专产品与低端产品相结合的双向之路。

4.4 促进合作社或者养蜂联合体的形成

帮助蜂农销售蜂蜜,扩大销售渠道。结合相关与支持性产业(保健品、食品饮料等),形成中国蜂蜜的产业集群。发挥自身绿色健康的优势,研发新型蜂蜜饮料、高端蜂业保健品等,以此来解决蜂业生产规模小、经营成本高、信息获取不及时、市场地位低等问题,进而加强蜂蜜产业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4.5 调整产业结构政策

加速形成蜂业风险保险,大力提升蜂蜜产品的质量标准在国际市场中的权威地位,建立蜂农资格认证和蜂场注册制度和养蜂人员登记注册制度,在蜂群的检疫及蜂蜜的质检中形成问责和追责制度。

猜你喜欢

钻石模型蜂业蜂蜜
河南卓宇蜂业有限公司
河南卓宇蜂业
河南卓宇蜂业
河南卓宇蜂业
爱是一捧浓浓的蜂蜜
蜂蜜,你真的了解吗
“蜂蜜”CP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竞争力探讨
中国设计产业竞争优势研究
我国技术标准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