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金融供给侧改革路径研究

2021-01-06

中国林业经济 2020年6期
关键词:农村金融金融机构供给

高 晨

(南京林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南京210037)

国家十分重视农业发展。自2004 年起,已连续16年将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三农”,把农业、农村、农民作为治国理政的重中之重。2019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落实好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以围绕“巩固、增强、提升、畅通”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到2020年顺利实现承诺的农村改革发展目标任务。

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有效支持。构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完善稳固的金融结构,对加强当地金融发展作用重大。农业供给侧改革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新型农业主体、促进农村农业生产要素与体制改革为核心内容。依托于此背景,深入探寻农村金融供给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农村金融与供给侧之间的联系,大力创新农村金融改革支持力度,这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对推进“三农”问题的解决及经济发展和政策实行都具有重要意义。

1 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采用不同方法,从不同视角对农村金融进行了研究。近几年来,主要在以下方面:在农村金融体系方面,不同性质的金融机构对农业地区所施展的作用也不尽相同。郭建斌(2017)[1]认为农村金融应牢抓以正规金融为主,政策性和商业性金融为辅,同时兼有民间融资与合作金融的融资方式;杨一帆(2017)[2]具体指明商业性农村金融可运用“精准扶贫”、“土地流转”等因素协助解决“三农”难题;在面临问题和解决路径方面,学者们结合现状提出自己的理论观点和相对应的举措。史小艳(2016)[3]分析农村金融现存问题,提出优化内外部环境,从观念、业务、技术方面创新;游凤(2018)[4]利用SWOT 分析法,以农村三产融合作为解决新常态下三农问题的重要方法;胡姜(2019)[5]列举金融业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在联系,分析现实意义与劣势。在融合创新方面,有效推行供给侧改革的关键点在于创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相天东(2017)[6]运用回归模型就金融供给侧改革对城乡收入差距的门槛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农村金融只有发展到一定阶段才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马娅(2019)[7]指出妥善处理农村地区森林康养产业,将绿色经济依托于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浪潮下,促进金融发展;张占仓(2017)[8]提出在农业供给侧改革中融入“一带一路”思想,增进沿线国家交流。但总体而言,多数研究仅立足理论,未能结合实际数据开展更深层次探讨[9]。

2 农村金融供给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村金融供给侧改革,旨在根据五大发展理念,通过提高农村金融供给体系的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提升供给主体的供给意愿和能力,形成有效的农村金融供给。目前农村金融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方面问题。

2.1 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不合理

2.1.1 农村金融机构存在矛盾

目前农村地区虽然在形式上建立由“三元”经济构建的金融框架,但商业性金融依旧占据大头,政策性和合作性金融力量十分薄弱。且经济间缺乏有效互动,落实具体政策局限性较大。农村金融贷款金额小、利润低,不受下设网点匮乏的商业性金融机构重视;而政策性和合作性金融机构贴近农村,优于其他经济主体获取信息。因此,具有内生性的合作性金融组织和高执行力的政策性金融组织才是农村金融发展所急需的,这与现存金融层次矛盾。且这些机构通过多年改革完善,已形成一系列业务流程。但改革不够彻底,大多商业银行在处理农村金融问题上仍遵循传统模式,人员在处理业务过程中存在繁杂、重复的流程及低效率的资产定价。这无形中增加了人力资源成本,阻碍农村金融发展。

2.1.2 区域规模不平衡

一般情况下,农村地区发达程度越高,该地区农业金融服务能力越强。如表1 所示,2018 年末,全国银行业整体规模呈稳步上升趋势,东部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数量依旧保持领先,且较其他地区差异较大。

表1 2015—2018年各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数量

2.1.3 资金供给短缺

近些年,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使货币供给量逐年递增。如图1所示,2005年M1与M2基本趋于一致,随后二者均大幅增加,M2 增幅更为显著。这说明即使国家持续投入货币,社会上仍有大量供给以定期存款滞留,暂时退出流通领域,致使部分企业面临资金短缺困境。农村由于资金匮乏,货币供给更是远远不足。

图1 2005—2019年货币供应量M1、M2变化情况

2.2 农村金融产品及服务创新不足

农村金融服务有待创新。农村小微企业大多信誉低、还款意识薄弱、无法提供固定抵押物;而农户贷款项目易受季节影响,金融机构面临坏账风险较高。因而农民和小微企业贷款利率高,融资难融资贵。此外,农村金融机构内从业人员数量较少、整体学历偏低,而市场需求致使小农户合并转型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落后服务难以适应农户变化。最后,年轻劳动力大量涌入城镇,留下农耕为主且金融素养较低的老年人,阻碍了农村金融在村镇地区的深入开展。

农村金融产品种类较为单一,不能适应不同农户投资需求,从城市直接引入的融资理财又缺乏可行性检验。农村保险覆盖范围较小,只涉及简单的粮食经济作物,需重视畜牧业、种植业、养殖业等全方位保险种类完善。

国家教育部的改革方向已经明确:国家普通高等院校1200所学校中,将有600多所转向职业教育,转型的大学本科院校正好占高校总数的50%。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邢广陆认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更注重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所以未来的核心问题还是课程改革。英网资讯股份有限公司、HR伴侣董事长初殿松表示,普通高等学校转型职业教育,这是回归教育的本质,将终结人才培养与市场不对接的扭曲格局,让高等教育尽到本来的职责,毕竟研究性人才只是一少部分需求,更多的是技术技能型的应用型人才。[3]

2.3 农村金融风险防控体制不完善

我国缺乏完整的农村金融配套法律政策,责任分配不够明确,协调联动机制尚未建立,各方规章制度的标准也参差不齐,这导致各部门执行力存在极大制约。同时农村金融改革需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进行,很多人盲目追求利润、缺乏风险意识,若处理得当可推进农民脱贫致富;处理不当则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3 供给侧改革与农村金融创新

农业供给侧改革是近期开展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和方向,它以“调结构、转方式、促改革”为核心,旨在依据有利政策引导与合规生产方式变动,使供应的农产品质量和数量满足消费者需求[10]。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关系到改革是否能取得成功,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因此,金融机构应牢抓有利时机,跟进政策,逐步完善自身劣势,促使农村金融蓬勃发展。

3.1 农村金融创新加快供给侧改革步伐

农村金融强有力的支持着供给侧改革的推进,农村金融体系下的供给侧改革包括政策性金融支持供给侧改革、商业性金融支持供给侧改革和合作性金融支持供给侧改革。这些金融机构利用自身资金的供给来调节农户的储蓄投资以及信贷投向,控制资金的流量和流向,影响农业生产要素的资源配置以及资金要素的合理利用,继而影响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转型升级,有效供给适应市场化需求,促进了供给侧改革的发展。此外,农村金融在推进供给侧改革中创新性着力点也至关重要。例如,构造资本、技术、劳动力相统一的新组合,培育探索农业增长新动力;加大金融服务普及面,构建农业生产、加工、运输、销售一体化供应链金融体系;充分发挥农业科技金融服务力度,统筹农业科技优质资源,缓解绿色生态农业结构性失衡问题等。

3.2 供给侧改革促进农村金融发展创新

供给侧改革对农村金融发展具有正面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有助于促进金融机构体制改革和经营理念的转变。供给侧改革以促进金融供给同实体经济需求相匹配为目标,随着改革的进一步落实,落后的经营主体逐步被取代,保留下来的经营主体必须加快转变自身体制和理念,以适应市场需求。第二,有助于拓宽农村金融发展空间。以全力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为核心,通过发挥金融政策引导和市场调节,减少传统农产品供给过剩,以此实现“去产能”;通过鼓励合作性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实施信贷扶持业务,减少农产品积压和滞销,以此实现“去库存”;通过优化农业企业融资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引导新兴产业的信贷投放,以此实现“去杠杆”;通过降低农业资金贷款利率,使农户以更小代价获得资金供给,以此实现“降成本”;通过补足农村生产经营的金融服务短板、增加金融支持力度,以此实现“补短板”。第三,有助于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多元化。传统金融服务由于有效供给不足难以适应市场发展需要,无法满足供给侧改革的现实需求。而供给侧改革本身就涉及产品技术的创新应用问题,这为同样以创新为主的农村金融产品提供了支持动力。

4 农村金融改革创新路径

4.1 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

4.1.1 促进农村金融机构创新协调共存

处理农村金融问题时,本土化的金融组织获得的信息更具优势。需运用政策手段推进例如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及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并利用农业发展银行引领小型政策性金融机构,在既定范围内给予其充分发挥优势的权[11-12]。政府需对金融机构实行精细化管理,全面精简内部办事流程。并根据市场规律,构建科学统一的定价机制,减少恶意竞争和资源的低效率利用。

4.1.2 拓宽农村金融供给来源

4.2 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及服务

提高农村金融产品及服务的创新能力,可从以下几点入手。首先,根据周期性,改善现有短期化金融产品,创造出适应短期、中期及长期相结合的金融期限产品。其次,各部门深入探讨保险机制,根据实际条件降低保费、提升保额与补偿标准,将地方特色产业及时划入保险范畴,统筹全方位保险链,实现百分百覆盖率[13-14];同时,从业人员要协助宣传农业保险的必要性,将其作为规避风险的重要手段,呼吁更多农户积极参与。第三,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大浪潮,在各省内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使中间商将农户手中农产品与消费者紧密联系起来。与此同时,政府应大力鼓励针对三农问题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创新,完善奖励机制。第四,由于信用贷款是农村金融有效供给的发展方向,所以金融组织应酌情降低交易费用;政府应完善信用建设,打击失信行为;经济部门应联合构建农村电子信用档案,解决信息不对称;农户则应健全法律意识,了解失信危害,根据需求适度贷款、及时还款。最后,联合当地学校对有意向的同学专项培养,自入学起将职业教育贯穿课程中,逐步解决农村金融服务人才短缺、质量不高问题,使人才真正留得住、用得好,最大限度造福广大农户。

4.3 健全农村金融风险防控体制

国家有关政策仍不够完整,需尽快建立一套全方位且可执行性较高的农村金融法律体系,为供给主体提供有力支撑。同时,与相关部门加强沟通,及时补足漏洞,并呼吁各界人士积极提供举措建议。而对于风险体系建设,政府首先应划分部门职责,以免出现“踢皮球”及监管无力等问题。其次,需秉持事前核查、事中监督及事后保障原则,并实施“大金融监管”制度,维护好金融机构秩序[15-16]。最后,建立应急风险救助机制,当农村信用贷款发生危机时,能及时提供资金救助,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

5 结论

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我们需要积极探索“三农”问题存在的现状和产生的矛盾,充分利用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优化农村金融改革发展路径,有针对性的进行全方位调整和改善,更有力的推动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与稳健提高,从而促使农户生活更加富裕、农村地区逐步实现脱贫致富、农业产业蓬勃发展。

猜你喜欢

农村金融金融机构供给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农村金融要多些“乡土味”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季度境内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17.79亿美元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