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I+5G”视域下图书馆空间变革与发展研究

2021-01-06马洪杰

图书馆学刊 2020年12期
关键词:空间规划视域个性化

马洪杰

(潍坊市图书馆,山东 潍坊261000)

1 引言

伴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AI”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5G”第五代移动通讯技术快速崛起,世界各国启动了5G工程、AI战略,推动本国科技发展。一些科技公司,如谷歌、微软、甲骨文、阿里巴巴、华为、腾讯也逐步加大了AI方面的研发投入,并推进了AI与5G的融合。AI和5G的快速发展改变了图书馆的服务形态,“AI+5G”会使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呈现出什么样的新特点?会给图书馆的服务空间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呢?这些都是图情界学者越来越关注的问题。当代图书馆的服务空间越来越强调对用户学习与知识获取上的支持,倡导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能在图书馆空间服务中得到满足并获得良好的服务体验,但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图书馆的服务空间还远远不能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而“AI+5G”给图书馆为用户带来新的服务体验提供了可能。

通过梳理各国图书馆在图书馆空间设计方面的文献,发现这些文献既有图书馆空间规划设计方面的研究,如比利时图书馆学会(Belgian Li⁃brary Society)建立了图书馆空间影响模型,提出了图书馆空间设计与规划的6方面影响因素[1];也有基于用户角度的图书馆空间规划的研究,如Webb.km等人基于图书馆功能建构了以用户为中心的图书馆空间模型[2]。上述学者提出的模型和框架为“AI+5G”视域下图书馆空间的规划设计提供了有益启示,但是这些模型和框架过于强调图书馆空间的功能,对构建图书馆空间的硬件要素、技术要素缺乏足够的重视,而在这方面SST(服务空间技术,Service-space-technology)理论具有明确的指导意义,该理论认为图书馆空间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空间、服务、技术3方面要素;空间的设计、技术运用都要围绕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开展,技术要与空间功能深度融合,空间功能借助技术的运用得到拓展[3]。SST理论为研究图书馆空间的变革与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因此,可以将该理论作为研究依据,探究“AI+5G”视域下图书馆空间变革与发展。

2 “AI+5G”与图书馆的未来发展

根据SST理论,图书馆空间设计需要从空间、服务、技术3个角度考虑,图书馆的发展与科学技术、时代背景、用户需求密切相关,在不同的技术要素驱动下,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与服务形态也有着不同的发展方向。同时,如何对图书馆的空间功能定位也关系到图书馆的发展模式,因此,在AI和5G技术的驱动下,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势必产生新的变化。

2.1 人机交互的知识服务模式

在“AI+5G”的视域下,具有人际交互特征的知识服务模式将成为图书馆的典型特征。图书馆无论处于什么样的服务情景、面向任何具有个性化需求的用户,利用人工智能系统和5G技术提供的服务都是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完成的。例如,图书馆可以借助智能AI系统精准定位用户的个性化需求,针对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为用户推荐专业的知识资源。伴随着5G技术的快速普及,图书馆AI系统将具备更强的信息传输效率,针对用户个性化需求推送的信息资源规模和数量将具备更强的即时性,用户能在第一时间接受到图书馆推送的信息资源。伴随“AI+5G”的不断普及,用户使用图书馆将更加便捷,AI智能系统能帮助图书馆解决更多用户服务方面的难题,图书馆不仅能支持用户更有效地获取知识资源和促进知识传递,而且能借助AI智能系统在促进用户交流、用户学习、用户体验方面获得更多有益收获,AI智能系统将成为用户身边的智能助手,随时获得关于专业知识问题的解答和信息资源,高度的人机交互将成为图书馆面向用户服务的一种新常态。

2.2 用户与馆员平等协作的服务关系

首先,伴随AI智能和5G在图书馆大规模普及,自然语言交互技术、视觉计算技术在图书馆服务系统也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越来越多个性化用户将通过更为便捷和人性化的智能服务界面获取知识资源,智能专家系统、智能服务系统也将为用户提供更多满足个性化需求的知识服务。其次,AI系统可根据不同情景下用户的行为偏好和个性化需求提供多种可实现的操作方式和服务手段,找到能最大程度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智能服务解决方案,届时,图书馆员也可以借助AI智能系统在用户服务模块中加入更多的人性化服务方案。图书馆员在智能系统的帮助下针对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建构出更多的服务解决方案,将更多科学化的服务策略融入其中,依靠5G技术对用户服务全过程实现监督,辅助用户决策,提升用户的学习体验。与传统的服务模式相比,借助AI智能系统构建出的人机互补的服务模式淡化了图书馆员作为服务设计者与知识提供者的角色,馆员与用户之间的关系逐步趋向平等,但是在具体的服务过程中,馆员还承担着组织、引导、服务的职能;借助5G通讯技术图书馆员与用户之间的对话沟通将更加频繁,图书馆员与用户将形成良好的对话沟通关系。

2.3 面向用户个性化需求的服务内容

“AI+5G”意味着图书馆可以借助多种方式分析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可以针对用户的需求匹配到更多知识资源和专业的知识信息,用户的学习方式、行为习惯也将产生新的变化,在AI智能系统的帮助下用户将更多地通过自学的方式掌握新的知识内容。同时,不同的用户有着不同的教育背景、学习经历,其兴趣点、需求习惯也会产生巨大的差异,而为了满足用户这种快速增长的个性化需求,图书馆小众化的知识资源将会得到有效利用。其次,图书馆的知识服务、用户服务将越来越多倾向于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方面,届时,图书馆可通过智能服务系统为用户制定个性化服务方案,为用户提供个性化资源和专业的服务内容,使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得到有效满足。

2.4 线上线下高度融合的服务形式

AI技术与5G技术的融合使图书馆的线上服务、线下服务紧密结合起来,服务种类更加多元、服务内容更加多样。目前,图书馆受到技术条件、管理制度、服务对象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线上服务、线下服务融合效果还不够理想。“AI+5G”的实现可以帮助图书馆解决其服务过程中出现的服务跟踪反馈问题,因为AI系统具有的生物采集识别技术、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在服务过程中随时跟踪用户的行为,并反馈用户的行为,随时分析用户的动态反应。同时,伴随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图书馆的数据处理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能将线上服务、线下服务整合在同一平台框架内,帮助用户获得更高质量的服务体验。因此,“AI+5G”可推进图书馆线上线下服务模式的融合,使服务方式更加多样。

3 “AI+5G”视域下图书馆空间特征

现代图书馆在空间环境上更加重视环境的生态性,强调图书馆给用户带来的体验。“AI+5G”视域下的图书馆环境具备多种新的特征。

3.1 空间包容性

空间包容性是指通过AI与5G技术的运用,对图书馆空间中的环境、设施、技术及家具进行个性化设计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目前很多图书馆在空间设计上只重视了人性化元素和个性化设置,并没有在空间规划与设计上重视空间的信息传输功能,尤其是读者广泛使用的阅览室只重视用户的人性化体验,没有将阅览室建立成单独的信息传输空间。在5G时代,一些用户更加倾向于使用5G手机访问图书馆数字服务平台获取阅读资源。同时,5G技术的应用为图书馆空间中AI设备的使用提供了更多的带宽,不仅能更有效地增强AI智能设备的信息传输效率,还能帮助图书馆使用AI技术更有效分析用户的行为偏好和阅读习惯,更好地掌握不同用户对图书馆内部空间环境、配套设施及学习支持的要求,并针对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为其提供更有效的服务和支持。

3.2 空间多样性

图书馆空间多样性是指在图书馆建设过程中空间的规划布局应突出多种功能,在空间环境、硬件配置、技术应用方面应体现出多样性[4]。图书馆是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供用户学习和体验的空间,应在面向用户服务的过程中为用户提供多种支持,“AI+5G”可以为用户在环境体验、信息资源获取方面提供多种支持,能加强用户对空间环境的感知,AI智能系统能精准分析用户的行为,感知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定位用户的行为偏好,为用户提供环境、学习、知识方面的支持。智能化的知识推送、智能化知识资源获取、智能化服务、智能机器人的辅助决策、智能专家系统及对图书馆内部环境温度、湿度的智能化调节使图书馆服务全面转型,使图书馆空间具有智能化特征,带给用户丰富的服务体验。

3.3 高效的空间协同性

在AI+5G视域下,图书馆员、用户、图书馆空间内各要素需要协同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在服务过程中,图书馆各组织要素能形成智能化的空间环境,AI技术、5G技术与其他技术要素的配合将使图书馆的空间环境智能化、情景化、人性化,如AI智能系统能有效地搜集用户的信息,分析用户的行为偏好,建立用户的行为偏好模型,及时制定出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服务方案,通过智能服务的方式将信息反馈给用户。

4 “AI+5G”视域下的图书馆空间设计

根据SST理论,“AI+5G”视域下图书馆需要技术和环境要素的支持。伴随AI智能系统和5G的广泛应用,图书馆中将融入更多智能化因素,技术要素和空间要素将成为图书馆空间建设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根据AI技术和5G技术的功能特点,建立了图书馆空间模型,该模型分为3个组成部分,用户需求层、空间特征层、用户操作层,如图1所示。

图1“AI+5G”视域下的图书馆空间模型

4.1 图书馆的空间规划

图书馆的空间规划是指图书馆内部空间的布局与设计。在“AI+5G”视域下的图书馆空间规划与布局,一是可以灵活设计与对空间结构优化调整。由于AI技术与5G技术的应用更多侧重于多样化的服务给用户带来良好的服务体验,因此,诸如创客空间服务、文化服务、项目式服务、学习支持服务、基于人机交互的合作学习都要求图书馆空间设计能促进这些服务项目之间自由切换和有效交互,并且不同的服务项目能在AI技术与5G技术的支持下相互支持。由此,要求图书馆空间布局更加灵活和易于调整。二是采用开放式与隔断相结合的空间布局方式。通过采用自然隔断的区隔式布局,建立半开放、半封闭的空间区域,用以支持多种类型的服务活动,各类活动小组拥有独立的活动空间,并利用AI智能设备实现对空间的智能调节,保障服务空间内有适宜的温度、湿度与光照调节。

在这方面,美国佛罗里达州坦帕预科学校图书馆进行了积极探索,该校图书馆在设计之初就融入了个性化设计理念,借助AI技术丰富和完善图书馆的空间功能,为不同服务项目的开展提供有效的支持。例如,该馆的学习空间既支持用户独立的学习活动,运用AI智能设备实现对馆内的温度条件、光照条件实现智能调节,也支持小组活动,运用AI技术和5G技术建立智慧服务空间,满足群体用户的学习需求,使得用户的群体学习得到有效的支持[5]。

4.2 物理环境与空间服务

传统图书馆在设计规划时强调空间格局的整齐划一,并要求空间具备极强的秩序性,而在AI与5G视域下的图书馆空间规划设计更注重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致力于打造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服务环境。AI技术与5G技术的高度融合,不仅可以打造绿色、健康、怡人、舒适的空间环境,同时也能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空间环境。图书馆运用AI与5G设备可以对图书馆空间中的色彩、温度、湿度、光线、照明根据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进行调节,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使用户获得良好的服务体验。

在温度控制方面,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已经设计出一种“局部温度控制系统”,该套系统能根据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在个体周围创造出一种个性化的温度与环境,并根据人体生理需要提供最为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环境体验,使用户置身其中能感到放松和舒适。图书馆应用这种AI智能设备能针对用户需求对用户身体周围的环境进行智能化调节,为用户创造出最适宜的阅读环境[6]。

4.3 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

图书馆广泛应用AI技术与5G技术也会促进更多智能技术嵌入到图书馆空间规划与设计中。但是众多的智能设备、智能化产品及技术有着多样的开发者和供应商,如何建立标准化接口与智能网络,对多种智能化产品与技术进行整合,是图书馆空间规划与设计中不容忽视的问题。为了实现智能设备的统一运用,在图书馆空间规划设计中,数据资源的采集与分析可依靠大数据技术解决、数据的存储与计算可由云计算技术解决,信息通讯和网络带宽可由5G技术解决,智能化感知与智能化服务可由AI技术解决。

从当前智能技术发展趋势来看,在图书馆空间规划设计中,超级计算、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5G通讯是不可缺少的技术要素,但是对于这些技术的应用普通图书馆是难以支持的。因此,借助区域图书馆联盟将成为促进图书馆AI智能生态发展的必要之举,而那些拥有先进AI技术的科技企业也可以作为合作方参与到图书馆AI智能生态建设之中。如百度的“AI智能开放平台”和阿里巴巴的“ET大脑”都可以为图书馆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智能技术和精准的智能服务,这不仅可以满足图书馆空间布局与建设的智能化需求,也将使更多用户体验到多样化的智能化服务,使图书馆空间更具智慧服务能力。

5 结语

在“AI+5G”视域下图书馆空间面临新的变革,AI技术、5G技术的融入使图书馆空间具备更高的智慧程度。“AI+5G”背景下的图书馆能有效搜集用户的行为数据、动态信息、习惯偏好信息等,通过深入分析这些数据,根据用户的个性化制定服务方案,使图书馆的服务更加智能化和人性化。同时,在“AI+5G”背景下图书馆还需要培养更多的高技术人才,投入物力、财力,建设“AI+5G”技术体系,共同推动空间变革与发展,使用户在使用图书馆空间中获得学习支持、服务支持。

猜你喜欢

空间规划视域个性化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城市规划路径思考
一种融合PageRank和PersonalRank的多层个性化推荐算法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乡村振兴实施路径
国土空间规划的法理和机理
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思考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