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磷腺苷葡胺对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心率变异性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2021-01-06谢天鸽
谢天鸽
(漯河市第三人民医院 心内科,河南 漯河 462300)
室性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室性颤动,该病起源于心律紊乱,患者心脏节律、传导速度等发生一系列病变,临床高发于老年人群,且随着患者年龄增加而呈现出病情恶化程度高的特点,若不及时治疗易转化成恶性心律失常,威胁患者生命。临床治疗室性心律失常主要以稳定和降低心率为主要原则,常使用莫雷西嗪治疗,能够控制病情发展,改善患者生活[1-2]。环磷腺苷葡胺是非洋地黄类强心剂,适用于多种心脏病,改善心功能效果较好[3]。本次研究旨在探究环磷腺苷葡胺对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心率变异性及炎症因子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 年3 月至2019 年4 月漯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96 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常规组和环磷腺苷葡胺组,各48例。常规组男性26 例,女性22 例;年龄46~68岁,平均(57.86±8.42)岁;病程1~7 年,平均(4.27±1.45)年;合并冠心病37 例,高血压29 例,糖尿病32 例。环磷腺苷葡胺组男性27 例,女性21 例;年龄45~70 岁,平均(58.43±8.76)岁;病程2~7 年,平均(4.12±1.33)年;合并冠心病38 例,高血压27 例,糖尿病33 例。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此次关于环磷腺苷葡胺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入选标准
①纳入标准:均符合《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4]诊断标准并经心电图检查确诊患者;年龄在45~70 岁之间患者;近2 个月内未接受心脏病药物,尤其是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患者;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②排除标准:对莫雷西嗪、环磷腺苷葡胺等治疗药物存在过敏反应者;精神异常存在认知障碍患者;合并恶性肿瘤患者;伴有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合并肝肾功能障碍或严重心衰患者。
1.3 方法
1.3.1 常规组 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叮嘱患者必须按时规律休息,严禁熬夜,同时给与抗凝、降压、降血糖、溶栓类药物治疗。使用沈阳圣元药业有限公司提供的盐酸莫雷西嗪片(国药准字H20056627,规格:50 mg/片)口服治疗,根据患者病情给予150~300 mg/次,1 次/8 h;每日最高服用剂量为900 mg,连续服药3 周。
1.3.2 环磷腺苷葡胺组 环磷腺苷葡胺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环磷腺苷葡胺治疗。使用上海复旦复华药业有限公司提供的注射液环磷腺苷葡胺(国药准字H20050181,规格:60 mg)静脉滴注,120 mg 注射液环磷腺苷葡胺与250 mL 0.9%生理盐水充分混合后静脉滴注,1 次/d,连续滴注3 周。
1.4 观察指标
①心率变异性: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率变异性改善情况。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 周后采用24 h 时域分析法,使用深圳市博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提供的博声医疗24 h 动态心电图记录器,动态心电检测仪器(粤械注准20162210717,规格:BS6930)检测患者心率变异性指标[标准差(SDANN)、全程NN 期间的标准差(SDNN)、全部相邻NN 之差的均方根(RMSSD)]。②炎症因子: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变化情况。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 周抽取患者空腹状态静脉血5 mL,离心分离出血清,使用珠海森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粤食药监械(准) 字 2013 第 2400636 号,规 格:Senlo8020)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的心率变异性比较
治疗前,两组SDANN、SDNN、RMSSD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周后,两组SDANN、SDNN、RMSSD 均上升,且环磷腺苷葡胺组SDANN、SDNN、RMSSD 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hs-CRP、TNF-α、IL-6 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周后,两组hs-CRP、TNF-α、IL-6 指标均下降,且环磷腺苷葡胺组hs-CRP、TNF-α、IL-6 指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的心率变异性比较(n=48,,mmol/L)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的心率变异性比较(n=48,,mmol/L)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n=48,)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n=48,)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3 讨论
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心脏起搏传导系统发生异常病变,心率变异性指标紊乱,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与生命安全[5]。室性心律失常发病原因复杂,研究发现hs-CRP、TNF-α、IL-6 等炎性因子能够直接促进室性心律失常病情恶化,主要与心血管Na+、Cl-等离子的异常流动有关,因此常被用于预测心律失常相关疾病的可靠指标[6]。
本次研究中,环磷腺苷葡胺组治疗后SDANN、SDNN、RMSSD 高于常规组,hs-CRP、IL-6、TNF-α 低于常规组,表明环磷腺苷葡胺可以改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心率变异性,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效果较好。莫雷西嗪是一种1 类抗心律失常药物,适用于室性心律失常,以及室性早搏及室性心动过速。研究发现其可以抑制钠离子内流,具有较好的膜稳定效应,有效缩短有效不应期。虽然莫雷西嗪对窦房结自律性影响较小,但可有效延长房室及希浦系统的传导[7]。环磷腺苷葡胺适用于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多种心脏功能异常疾病,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环磷腺苷葡胺具有正性肌力作用,使衰竭心脏的心输出量增加;恢复患者心脏的心肌收缩能力,提高心脏的泵血功能,同时扩张心脏供血血管,降低心肌细胞的血氧代谢水平,使心肌细胞获得充足的养分,促进病变心肌组织的修复。此外,环磷腺苷葡胺还能对受损心肌组织的炎性反应产生抑制作用,缓解组织纤维化,阻止组织细胞分泌过多的炎性因子,降低患者体内炎性因子水平,从而对控制病情起到积极作用[8-9]。因此环磷腺苷葡胺联合莫雷西嗪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更好,改善心率变异性以及炎症因子水平的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环磷腺苷葡胺可以改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心率变异性,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