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养项目促进中医药事业协调发展中的应用
2021-01-06杨艳
杨艳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医院,云南 大理 671000)
0 引言
中药特色技术具有多样性,主要包括栽培中药,利用和保护资源,饮片的生产、炮制、制剂,特色治疗技术,传统制药工业,医院制剂开发研究等多项内容。现阶段在医学事业发展带动下,中医学在临床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也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为了进一步促进中医药事业协调发展,本文主要就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养的现状和应用策略展开探讨和分析。
1 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养项目的实施策略
1.1 贯彻落实政策方针。加强对全国中药特色技术的关注程度,重视其人才培训项目,有助于培养出更全面的更高层次的更综合化的中药人才,有助于对中医药事业协调发展创造出良好的条件,有助于深入贯彻《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1]。
1.2 建立健全遴选程序。培养对象是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养项目展开的主体所在,培训单位是确保能够培养出杰出人才的关键所在。培养对象主要选取自三甲综合医院中药房,培养对象均需为中药专业技术人才且均需获取到高级职称,并且培养对象具有丰富的经验,需从事三甲综合医院中药房工作数年以上,同时培养对象还需要有良好的实践服务能力和专业基础,只有符合上述要求才能够为中药特色技术的发展与传承提供骨干力量,才能够推动中医药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培训单位主要选取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医疗、中药和科研企业等,各个培训单位可以充分利用本次机会,展开更深层次的交流与探讨,对培训过程和结果进行详细总结,对培训单位本身的特色进行进一步提炼和优化,结合以优质的专业性的师资资源,对中药优势特色技术展开更广泛的传承与推广[2]。
1.3 开创革新培养模式。想要培养出专业水平高、综合素养强的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对企业单位的培养模式进行更新,需要采取顺应于当下发展需求的模式,可以将自主学习实践和游学轮转观摩培养方式融合在一起,以此来实现培养对象全面且快速地成长。开放性创新性培养模式的展开,既能够让培养对象在各个不同的培训单位之间展开轮转式的学习,令培养对象能够提升对于各个地方GAP基地、中药材交易市场、中药生产企业、中医医疗机构中药房等部门的认知和了解程度,又能够帮助培养对象更系统性地更科学性地对各个地区存在的中药特色技术进行掌握,有助于拓宽培养对象的视野,有助于增长培养对象的知识面,帮助培养对象更深刻的意识到当下中药的生产过程、使用情况、流通过程等,以此来实现中药特色技术培养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在培训展开期间,培养对象还可以充分发挥出其主观能动性,可以突出培养对象本身具有的专业特点,提升培养对象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以便于培养对象更好地吸收培训单位所具有的 中医药优势特色并能够将其应用于自身的实际工作之中,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联合在一起,在提升培养对象专业知识的同时,增强其实践能力,以此来促进中药特色技术得到更好地更全方面的传承与培养[3]。
1.4 强化加大培训力度。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养项目的最大优势之一和特色之一即为对培训单位进行选择,将各个独具特色的培训单位融合在一起,有助于为人才培养提供全方位的区域分布合情合理的优势特色显著的培训平台,对全国范围内与中医药事业有关的单位进行筛选,优选出与中药栽培、中药鉴定、中药炮制、中药利用、中药调剂、中药制剂、中药工程、中药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等多项内容有关的培训单位,为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的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创造出优质资源。
1.5 总结分析学习成果。本次项目开展的实际目的即为促使培养对象能够学有所成,在对培养对象展开培训过程中,要求各个培养对象能够认知研读并且熟练掌握具有典型性和专业性的中医药典籍,主要包括《黄帝内经》、《伤寒论》、《本草纲目》、《神农本草经》、《雷公炮炙论》等,同时要求在认真研读各项书籍以后书写读书笔记,笔记篇数要求不低于6篇,要求培养对象就每个培训单位培训的特色性内容撰写出一份心得体会或者是体会报告,报告字数需不低于1500字,培养对象在接受培养的过程中需在国内外专业平台发表至少1篇有关于中药特色技术的论文,在培训完毕以后培训对象还需要向培训单位提交结业论文,结业论文的字数需超过1万字[4]。
1.6 宣传弘扬项目影响。该项目具有独特性具有创新性,凝结了一大批来自全国的热爱、钟爱中医药事业的人才,经过一系列的挑选,确保培养对象均具有比较高的理论功底,均具有丰富的职业经验,均具有精湛的技能,可以对各项中药特色技术进行全面吸收,进行更好地传承。所有骨干人员需在自己所在的单位或者是省区作出专题报告1~2次,对游学轮转观摩学习的内容和成果进行报告,对中药存在的特色和优势进行推广,以此来对项目的辐射面进行扩大,促使骨干人员充分发挥出示范作用、引领作用和辐射作用,对全国各个地区含有的中药特色技术进行整合,以此来实现培养对象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来对中药更深更广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从而为中药特色技术的优势和特色进行保持,来为中医事业持续、协调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 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养项目的保障措施
2.1 创新完善考核制度。建立健全的考核制度是项目本身能够有序展开和成功的关键所在,可以为培养对象展开年度考核和专题报告,这一模式的落实是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养项目创新和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次项目所涉及到的考核制度主要有轮转考核、年度考核、平时考核与结业考核等,这一制定的展开,可以充分发挥出培训单位、 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以及培训对象所在单位的服务作用和管理作用,以此来确保各项培养工作能够落实到实处,能够取得预期中的培训效果[5]。
2.2 严格落实保障策略。培训对象所在的单位和省级有关中医药管理部门需要严格按照比例对培训对象体提供一定程度的经费支持,需要帮助培训对象解决购买培训学习资料、发表论文以及培训费等费用,需要对培训对象在培训期间的福利待遇、工资以及交通食宿等进行保障,以此来为培训对象们创造出一个和谐化的全面化的培训环境和学习环境,来激发培训对象本身的兴趣,对其积极性进行提升,从而实现培训效益和质量的整体性增强。
2.3 加强深化组织管理。该项目具有科学化的有理化的组织管理,由培训单位、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以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展开有规律性的有计划性的协调和运转,以此来确保本次项目所选取的培养模式能够高效率高质量展开。各个省区需要结合本省中医药实际情况,充分考虑本省的中药培训资源,遵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指示,配合好培训单位的相关工作,展开本次项目,每年需组织培训对象展开专题报告会,次数以1-2次为适宜,不定期举办各种各样的与中医药有关的文化交流活动等。同时落实奖惩制度,结业考核合格者为其颁发项目证书,不合格者予以淘汰[6]。
3 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养项目的意见建议
加大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力度,完整的适宜的体系是促进该项目展开的关键所在;革新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养项目培养模式,符合时代要求,保持创新性和有效性;健全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养评价激励策略,提升培养对象的兴趣和积极性[7]。
4 结论
为了中医药事业能够稳定且持续的发展,为了突出我国中医药的独特性,展开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养项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本文主要就该项目展开的具体策略、保障措施和意见建议三个方面展开分析,着重于讲解实施措施,致力于为我国的中医药事业培养出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更高的人才,为中医药事业的协调、持续发展打下提供良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