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肺气虚实变化对变应性鼻炎的影响

2021-01-06张世鹏丁凯熙蒋路云刘洋李昕蓉通信作者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58期
关键词:清涕鼻窍太阴

张世鹏,丁凯熙,蒋路云,刘洋,李昕蓉(通信作者*)

(1.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 成都 610072;2.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0072)

0 引言

随着现代工业化的推进,不可避免的造成大气污染,加之人们饮食的不规律、偏嗜以及缺乏运动,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发病率在逐年增加。该病的全球平均发病率约为11%~24%在我国发病率约为11. 1%~30.1%[1]。变应性鼻炎是由IgE介导的一型变态反应[2],主要表现为鼻塞、鼻痒、打喷嚏、流涕、眼痒等症状。中医上将变应性鼻炎称为“鼻鼽”,总结归纳为脾气虚弱、肾气不足、肺气虚寒,肺经郁热四种证型,其中,气的生成、宣化障碍贯穿始终[3]。脾气虚则运化失司,水谷精微无法输布全身,全身失于濡养;肾气虚则温煦失常,水湿上犯,清涕淋淋;肺气虚则失宣发肃降,不能输布水谷精微,腠理不固,易受外邪;肺气不疏,郁结于内,气郁化火,恰逢风热之邪外袭,内外之火相争,则鼻痒、鼻塞甚则鼻出血。肺主全身之气,肺气虚则脾气虚,肺脾共为后天之本[4],后天不能养先天则肾虚。因此,把握肺气的变化规律,对变应性鼻炎的认识提供新的理解思路。

1 古代文献对肺气的认识

1.1 肺气的概念

气是生命之源。“肺主气,司呼吸”主一身之气,不仅总管清气与浊气的交换,还把气运送全身,为气之本;百病生于气,万病不离调气[4];关于“肺气”根据历代文献资料有多种理解[5],其中占主流的是“肺脏之气”,也是大家平常所认可的“肺气”《内经知要·藏象》:“肺气运行,水随而注,故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是以下焦如渎也。”如许继宗等[6]认为,只有肺气宣发、肃降功能正常,才能推动气血运行,血脉才能通畅;正如《素问·经脉别论》“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肺承担着一个“承内启外”的作用,沟通内外肺气运行,在内津液精微物质在经脉中的运行需要肺气的推动,输布于全身,滋养五脏六腑,使之正常功能得以发挥;在外,输精于皮毛,充养皮肤,发挥卫外的功能。

1.2 肺气与脾的关系

肺为华盖,居于上,为后天之“天”,《灵枢·九针论》“一者,天也,天者,阳也,五脏之应天者肺,肺者五脏六腑之盖也。”脾居下,为后天之“地”,《素问·太阴阳明论》“脾者,土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天地合气,方能生万物,肺脾之气的交换,正如天地之气上下沟通,因此肺脾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肺脾同属太阴,脾为阴中之至阴,属太阴之气;肺为阳中之太阴,亦属太阴之气。二者“同气”[7]是指“是肺脾同属太阴经,因此在气血、阴阳的变化过程中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另一方面脾属土,肺属金,五行相生来看,肺气的充盛需要脾气后天运化来蕴养,脾气虚会导致肺气生成不足,肺气虚会反过来影响脾气的生化功能,因此肺气的变化与脾气息息相关。

1.3 肺气与肾的关系

一方面肺脾共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以后天之精微物质滋养先天,才能保证肾的正常生理功能,肾虚则温煦失常,鼻窍失养,寒湿水泛,清道壅塞,而致鼻塞流涕。另一方面“肺为水之上源、主通调水道”,肺气虚则体内水液输布、运行障碍,容易在局部停留形成水饮。而“肾主水”,肾中精气的气化功能,对于体内津液的输布和排泄,维持津液代谢的平衡,起着极为重要的调节作用[8]。当水道壅塞不通时,肾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加重肾的负担,导致肾虚。另外现代研究证明[9]“母病及子”,为肺气虚会导致肾虚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

2 肺气虚实在四种证型中与变应性鼻炎之间的关系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气入侵是发病的主要病机,过敏性疾病多由风邪侵袭皮表引起[10],变应性鼻炎是鼻腔黏膜对于外界过度反应的一种疾病,粘膜是人体的抵制外邪入侵一大防御屏障[11]。鼻居高位,位于头面部,位置属于阳中之太阳,而“风为阳邪,其性开泻,易袭阳位”,因此鼻容易感受风邪而致病。“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灵枢·本神》曰:“肺气虚则鼻塞不利,少气,实则喘喝胸盈仰息。”因此肺气虚实变化直接影响变应性鼻炎的发生发展。

2.1 肺气虚寒

《素问·五藏别论》“故五气入鼻,藏于心肺,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12]。一方面肺开窍于鼻,鼻有赖于肺气的充养,肺气强则鼻正常,肺气虚则鼻病。若肺气虚寒,鼻窍失养,卫表不固而腠理疏松,风邪乘机从鼻而入肺,肺经受邪,邪气循经上行,聚于鼻窍,鼻窍不通而发为鼻鼽[13],风寒邪气侵于鼻肺,邪正交争,则喷嚏频数;肺气虚,失于通调,水液停聚,则鼻甲肿胀,淡白或灰白色,甚者流清涕、鼻塞。另一方面肺是直接与外界气体交换的场所,当肺气不足,机体免疫能力下降,刺激性气体或有害气体以及过敏原颗粒吸入时,刺激局部粘膜细胞,出现水肿或分泌物增加,从而导致鼻塞,流涕。肺气虚较少单独出现,常伴脾气虚或肾阳亏虚。

2.2 脾气虚弱

《素问·太阴阳明论》“脾者土也,生万物而法天地”[14]脾作为后天之本,运化水谷精微濡养全身各个脏腑,以达到生理功能的正常。肺金脾土,土能生金,脾气是肺气生成的后天基础条件,脾气强则肺强,肺气虚必脾气相对不足,子虚则母必虚,肺的生化来源不足,正如《脾胃论·脾胃盛衰论》:“肺金受邪,由脾胃弱不能生肺乃所生病也”[15]。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化生水谷精微,输布全身,使形体充盛,气血充沛。若脾气虚,则水谷精微不能布散于肺,肺气虚则鼻窍失养,风邪乘机从口鼻侵袭,停聚鼻窍而发为本病。因此临床上常以“肺脾气虚证”多见,肺脾同病。AR病人常鼻塞、流清涕同时伴有胃口欠佳,大便偏稀。正所谓“见肺之虚,知脾必虚”,治疗上常“培土生金”,运脾补肺,宣肺祛风。云屏风配伍苍耳子散加减,玉屏风运脾提高免疫的同时时刻铭记——急则治其标,以苍耳子散祛风止痒,缓解鼻部症状为首要目标。

2.3 肾阳亏虚

《素问·宣明五气》曰:“五气为病……肾为欠为嗦。”肾是气的根,肺是气的主,肾为先天之本,藏精,先天之精蕴养后天之形,鼻的正常生理功能需要肾精、肾气的充养,临床上肾阳亏虚的AR患者常因先天不足或长期久食寒凉之品而导致,肾阳亏虚,无法温煦水液,寒湿上泛,则鼻塞,清涕如水,下鼻甲肿大常伴有手足冰凉,怕冷喜温。因晨起为人体阳气初生,最易感受风寒邪气,而肾阳亏虚患者,常因受凉吹冷风,肺气稍损而加重肾阳不足发病。可见肾阳亏虚是本,肺气虚是标,是诱因,金水相生,因此肺气虚弱常导致肾气虚衰引发本病[16]。治疗上以温肾补肺,祛风止涕,麻辛附子汤配伍脱敏汤治疗急性发作,但应注意中病即止,一味的调动肾阳,可能会导致肾阳过度消耗并伴有肾阴不足,停药后出现症状加重或反复,因此治疗后期温肾阳同时加入补肾阴之品,阴中求阳,才是固本之道。

2.4 肺经伏热

《河间六书》“鼻为肺窍,痒为火化,心火邪热干于阳明,发为鼻而痒为喷也”[17]肺本为气之枢纽,若肺气枢机不利,气郁化火于内,而复感风热之邪,两热相搏,则发为鼻痒,喷嚏、甚则鼻腔干燥出血。但应注意,气郁于内不能透达于体表而无法发挥卫外作用[18]。此时病机状态,肺气既虚既实,内因肺气实郁而化火,出现鼻粘膜干燥充血、鼻干、甚至涕中带血,舌质红,脉数等症;外因气不达于外出现卫阳不足的症状,如怕冷、流清涕。治疗上既强调清解肺经伏热,又注重通利阳气,使阳气通达于体表,给邪气予出路。

3 讨论

肺气作为人体后天之气与脾气相配合,发挥着营阴和卫外的功能,肺气虚,腠理开,邪气趁机而入,侵犯肺腑,发为肺病;肺气虚影响脾气,脾气虚,水谷生化不足,五脏六腑失于濡养,精少,则骨肉不生,形体不盛,素体久弱,易感外邪;脾运化失常,水液停聚,停于鼻窍,则鼻塞壅塞不通,清涕淋淋。“金水相生”肺气受邪会成为肾气虚的诱因,肾虚则水液代谢异常,水湿上犯,侵于鼻窍,每遇寒而发,发则清涕涓涓如泉涌,甚者腰膝酸软,手足冰冷。肺气实,则闭塞而不通,肺气郁而化热,而恰逢感受风热之邪,两热相搏,发于鼻窍,则鼻痒,喷嚏。由此可以看出在AR中肺气的虚实对于疾病的发生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无论是脾气虚寒还是肾阳亏虚,都应该明白,这两个证型当中肺气虚都是发病的关键点,因此在治疗上,我们就应该在对证的基础上兼夹一部分补肺之品,往往可以收获奇效。对于肺经伏热,我们应该考虑到肺气郁结,不应该单单只是清热,而应该兼夹梳理肺气之品的药物。

猜你喜欢

清涕鼻窍太阴
微信在线
整体与局部辨证相结合治疗慢性鼻炎
益肺强身摩鼻窍
过敏性鼻炎喝苍耳子红枣汤
解读太阴病本证辨证论治体系※
武威西夏墓出土太阳、太阴图像考论
朝医规范化治疗太阴人中风后失语的临床研究
中药治疗鼻鼽临床举隅
Warm Needling Moxibustion at Zhongji (CV 3) and Zusanli (ST 36) for Urinary Retention after Gynecological Surgery
北半球中低纬大气太阴潮汐对Es层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