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振英养阴益气法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经验

2021-01-06西峥胡锦丽马迎基王岩张凡李牧婵

环球中医药 2021年9期
关键词:气阴肝功能患儿

西峥 胡锦丽 马迎基 王岩 张凡 李牧婵

在儿童呼吸道疾病中,常出现表现为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等症状的疾病,因病因不同,所患疾病亦不同。笔者发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是儿童患病中既常见又易被误诊的疾病。温振英教授为国家级名老中医,北京市第二届首都国医名师,享受国务院颁发特殊贡献津贴,北京市中医院授予“杏林女杰”称号,全国第三、四批中医师承教学指导老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之一“温振英名医传承工作站”导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室站导师。温老行医数十载,长期从事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始终以“全面继承整理、提高创新中医”为己任,对于治疗病毒感染所致的疾病有独到见解。笔者应用国家级名老中医温振英教授的整体医疗、扶正祛邪的学术思想,采用其推崇的养阴益气法治疗本病,不仅可以有效的缩短本病的病程,还可以改善本病的临床症状,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1 温振英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因病机认识

1.1 温振英认为温毒导致IM

查阅中医学的古籍文献,并无“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名记载,依据其流行性、传染性及典型临床症状,属中医“温病”“痘疫”等范畴。但从患儿有咽颊炎、扁桃体炎、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方面的表现,亦可在“乳蛾”“积聚”“疾核”等疾病中找到相似的论述。IM的发生与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有密切关系,《温病条辨》记载“温毒,咽肿喉痛,耳前耳后肿,颊肿,面正赤,或喉不痛但外肿”。笔者发现IM的病因由温毒所致,温毒侵袭人体致病。有研究者[1]认为EBV感染与温毒致病特点相近,各医家对此有一致的见解。

温振英教授认为病毒复制活跃或病程过长,造成一过性的免疫功能失调,即病毒复制(温毒外袭),热毒伤阴,阴阳失衡而发病。有研究者认为[2]在IM的发病过程中EBV起了主要的参与作用,其EBV-DNA在人体内的复制以及EBV引起人体机体免疫紊乱,是本病的病因所在。

温振英教授认为广谱抗生素的应用破坏了正常菌群生态平衡,从而抑制了免疫反应的正常进行,导致机体免疫出现紊乱,耗伤气阴,阴阳失衡而发病。有研究[3]表明当抗生素杀伤或者抑制部分敏感细菌后,不敏感的细菌就会在肠道内进行快速的繁殖,影响了肠道菌群结构平衡中的优势,从而影响机体抵御感染的能力。

1.2 温振英认为肺胃热盛,气阴不足为IM的病机关键

1.2.1 温毒传变迅速 诚如《温热论》言“盖伤寒之邪留恋在表,然后化热入里,温邪则传变最速”,小儿为纯阳之体,易化火化热,伤及阴津气血,导致气阴不足。初期温毒侵入,由表传里,化热生火,火毒上攻咽喉,火热毒邪灼津炼液,气阴耗伤而发病。温教授认为应尽早顾护气阴,以防气阴亏耗。本期以肺胃热盛为重,兼有气阴微伤。

1.2.2 温毒直中 正如《素问·评热论篇》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吴鞠通认为“病温者,精气先虚”,毒邪留伏之地,气阴已伤;朱丹溪于《格致余论·恶寒非寒病恶热非热病》言“阴虚发热……阴气耗散,阳无所附,遂致浮散于肌表之间而恶热也”。“气阴伤”是病机的关键,阴精的盛衰决定本病传变转归之势,这与吴鞠通先生的“热病未有不伤阴者,其耗之未尽者胜”不谋而合。

1.2.3 温毒日久伤阴 温毒久居,气阴已伤,则见邪未尽而气阴不足,正所谓“邪热未除而正气已虚”。肝阴血不足,肝失所养,疏泄失常,本期可见肝功能异常,肝以血为体,肝疏泄正常,气机升降、血液输布正常,温毒灼津炼液,阴血易耗而疏泄失常,气机郁滞,造成一过性瘀血停滞,此时仅有肝功能异常,尚未形成瘀阻脉络,肝脏失代偿增生。

2 整体辨证、标本兼治、防治结合为治则

2.1 整体治疗,平衡阴阳

温振英教授秉承《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中整体观的理论,提出了诊病、治病应时时注重整体治疗,用辩证的思维诊治各类疾病。对于病毒感染性疾病,IM患儿存在细胞及体液免疫异常,单纯抗病毒治疗无法改变机体免疫功能受损状态[4],故提出治疗本病需在抗病毒的基础上联合免疫调节治疗。针对EBV引起人体机体的免疫紊乱而致阴阳失衡的病因,温振英教授提出本病注重整体医疗,平衡阴阳为要,抗病毒与免疫调节并重。中医学的“免疫”首见于《免疫类方》中,但温振英教授[5]认为早在《内经》就有了中医的免疫思想的叙述,如《素问·刺法论篇》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而《素问·上古天真论篇》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种正气、真气就是人体的正常免疫功能。基于此制定其治疗法则为整体治疗、平衡阴阳,从而调节自身的免疫功能。本病的异型淋巴细胞和肝功能可以反映IM患儿细胞免疫功能状况[6]。温振英教授认为本病的实质是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五脏协调、气血平衡、阴阳平衡的目的。

2.2 急则治标,标本兼治

温振英教授[7]根据病毒致病的特点,以急则治标、标本兼治为治则。温老的养阴益气抗毒法体现抗病毒与调节免疫并重,使进入机体细胞的病毒不能释放,不能复制,从而中断其感染,病毒不用杀灭即可自灭,加强了机体细胞的自身维护,使机体细胞免受病毒侵袭。这与熊慧研究中医药抗病毒的机理不谋而合,熊慧认为中药抗EBV病毒的机制[8]是通过抑制EBV-DNA复制,抑制抗原及潜伏蛋白的表达,诱导EBV阳性细胞的凋亡,同时可增加免疫细胞的数量,产生多种的抗体,减少异型淋巴细胞的个数。温振英教授的养阴益气合剂,其配方中扶正的养阴益气活血药味又有清热解毒的抗病毒作用,在治疗病毒性肺炎、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肝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疾病效果显著。另有研究者将养阴益气疗法用于SARS恢复期的治疗中,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9]。

2.3 未病先防,防微杜渐

本病致病的特点是温毒易伤及气阴,针对本病应以扶正祛邪为主,急性期应用养阴益气法有未病先防的思想,可防止热邪灼津炼液;在温毒未伤及气阴时,抗击温毒的同时注意顾护气阴,养阴益气贯穿始终,防微杜渐;在本病缓解期养阴益气、扶正固本思想贯穿始终,体现叶天士“存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患儿正气存内,抵抗力增强,抗毒的同时降低病毒产生的并发症。温老在EBV温毒感染之初以养阴益气法,使患儿早期肝血充足,肝体得养,肝疏泄畅达,虽有肝功能损害,但肝脏病理改变较轻,很少出现肝实质坏死,肝功能恢复较快。对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温老认为由于正气未及培补又遭邪气损伤,治疗同样以扶正祛邪并重,既能增强年幼体弱患儿的免疫功能,减少其发病,还能抑制亢进的免疫反应,增强免疫功能的稳定性,强大的免疫功能恰似“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3 温振英以养阴益气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核心治法,随症加减

3.1 初期重用清热解毒,兼以养阴益气

温振英教授临床中采用扶正祛邪、养阴益气为本病的治疗大法。中医各家对本病治疗法则不尽相同,对以解毒为主的治法,鄢新华、虞坚尔等[10-11]认为,本病以热毒痰瘀为其特点,治法以清热解毒,活血祛瘀,化痰散结为主。幺远[12]主任自拟清解散结汤经验方,治疗IM也取得了良好效果。笔者遵循养阴益气之法,“有其证则当用其药”,根据温热邪毒(邪气)与气阴不足(正气)的比例调整用药。初期邪实为主,重用清热解毒药物以治标,兼以养阴益气以固本。

3.2 清热解毒与养阴益气并重

张景岳在《类经》中言“阴虚者宜补而兼清”,阴气虚者有虚热证,而应“补而兼清”。温老认为本病中期正虚邪实,清热解毒与养阴益气扶正并重,使温毒得祛,气阴得固。周小军[13]以益气养阴、清热解毒治疗本病效佳。

3.3 末期以养阴益气治本,兼有清热透毒

末期以正虚邪恋、气阴不足为主,重以养阴益气扶正,同时清透余邪,防止余邪复燃。亦有医家在本病后期提出养阴之法,如丁樱教授[14]治疗本病时分急性期和恢复期,恢复期病机以气阴耗伤为主,善用竹叶石膏汤或青蒿鳖甲汤合消瘰丸加减。李云杰[15]分三期治疗本病,III期以健脾益气、养阴清热为主。

3.4 温老治疗IM的基本方及方解

基本方组成:玄参10 g、天花粉10 g、芦根15 g、白茅根15 g、生黄芪15 g、茯苓10 g、白术10 g、牡丹皮6 g、防风10 g。其中玄参养阴清热,解毒散结;天花粉清热生津,泻火消肿;芦根、白茅根清热生津利尿,使邪气自小便而解;黄芪益气固表,排脓;茯苓、白术健脾益气,配合黄芪补肺脾之气,配以防风取玉屏风散(黄芪、防风、白术)之意,益气固表。清代伤寒学家柯韵伯有云“夫以防风之善驱风,得黄芪以固表,则外有所卫,得白术以固里,则内有所据。风邪去而不复来,此欲散风邪者,当倚如屏,珍如玉也。故名玉屏风”。丹皮凉血清热,使补而不热,其活血散瘀使受损之肝功能得以修复;防风其性温,味甘、辛;归膀胱经、肝经、脾经。防风、丹皮,一温一寒,同入肝经,使肝血不因燥热而枯,肝血充足,肝气得以舒达,肝功能得以恢复。全方功效养阴益气清热解毒,效果显著。

4 验案举隅

患者,女,9岁,2019年9月21日初诊。患儿因“咽痛1周,发热3天”经外院抗感染治疗,效果欠佳,遂来诊。刻下:发热,体温最高38.6℃,颈部淋巴结肿痛,无咳嗽,鼻塞有涕,时有张口呼吸,乏力,纳食一般,大便3日未解。查体:神清,双侧颈前可触及肿大淋巴结,约1cm×2cm大小,轻触痛,质韧,边界清,推之可移。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Ⅱ度肿大,表面覆厚厚的分泌物,腹软,肝脾肋下未及,心肺(-)。舌红,苔黄腻,脉细。辅助检查:血常规(9月21日):白细胞:18.29×109/L,中性粒百分比:27.9%,中性粒绝对值:5.1×109/L,淋巴细胞绝对值:7.64×109/L,单核细胞绝对值:1.59×109/L,异淋28%;肝功能(9月21日):谷丙转氨酶:133.3 U/L,谷草转氨酶:75.6 U/L。腹部B超(-)。诊断为IM,肝功能异常,予口服葡醛内酯保肝。结合舌红,苔黄腻,脉细,证属温毒袭表,气阴不足,治以清热解毒,养阴益气,方药如下:玄参10 g、芦根20 g、茅根20 g、天花粉10 g、生黄芪15 g、 生石膏10 g、北柴胡10 g、黄芩10 g、丹皮10 g、茯苓10 g、冬瓜子15 g、败酱草10 g、炒薏苡仁12 g、路路通8 g、莱菔子10 g、甜叶菊2 g,水煎服,150 mL/次,2次/日。

2019年9月25日二诊:药后患儿体温正常,咽痛好转,乏力减轻,刻下症:自觉咽部有痰,鼻塞,大便偏干,2~3天一次,余无不适。查体:颈前淋巴结同前。咽无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分泌物消失。舌红,苔白,脉细滑。血常规(2019年9月25日):白细胞:10.42×109/L,淋巴细胞百分比:77.9%,中性粒细胞百分比:15%,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5×109/L,淋巴细胞绝对值8.12×109/L,单核细胞绝对值:0.79×109/L,无异淋;肝功(2019年9月25日):谷丙转氨酶:43.8 U/L,谷草转氨酶:39.6 U/L;上方去生石膏、茅根、败酱草、路路通,加生白术10 g、苏梗10 g、赤芍10 g、槟榔5 g,水煎服,150 mL/次,2次/日,2周后复查肝功恢复正常。

按 本病例的总疗程在2周内,且未见并发症,可见中医药在本病中有一定优势,对于控制病情进展及预防EBV相关性疾病的发生具有积极的作用[16]。孙莉[17]认为更昔洛韦、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小儿IM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但会导致患儿出现粒细胞缺乏、白细胞减少等并发症。本方在基础方上加用生石膏、柴胡、黄芩、板蓝根、冬瓜子、炒薏苡仁、败酱草。生石膏、北柴胡、黄芩三药重以清热解毒,使温毒得去,《内经》云“热盛则肉腐,肉腐则成脓”。生黄芪既可托毒排脓,又可扶正以助其抗邪。方中芦根、冬瓜子、炒薏苡仁取苇茎汤之意,联合败酱草,加强清热逐瘀排脓之功;玄参、板蓝根清热利咽解毒。针对温毒内犯,脾失健运,气血运行不畅而产生的病理产物痰、瘀,加用相应的治标药物。

5 讨论

小儿IM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咽峡炎、颈部淋巴结肿大等三大主要症状[18];部分可见肝脾肿大,极少数伴有皮疹、神经系统受累,应注意早期识别,避免误诊,其病程持续时间较长,少数患者可出现严重并发症[19]。目前现代医学治疗包括一般治疗、抗病毒、免疫调节、激素及预防并发症等。有研究[20]认为抗病毒西药可通过降低病毒拷贝次数起到抗病毒作用,但对于病程的缩短及症状的控制仍有待提高。国家级名老中医温振英教授推崇养阴益气法治疗本病,体现了扶正祛邪的学术思想,其养阴益气法贯穿疾病始末的思想,具有未病先防、防微杜渐之意,应进一步深入挖掘研究养阴益气法在抗击病毒中的确切作用,为更多的患儿造福,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气阴肝功能患儿
参芪地黄汤加减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肾炎的效果及对肾功能、免疫的影响
生脉饮合百合固金汤对中晚期肺癌(气阴两虚证)化疗患者的增效减毒及睡眠质量效果
陈朝金教授运用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气阴两虚兼血瘀型)经验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唇腭裂患儿家长围手术期的心理需求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性
新冠患者合并肝功能损害较普遍
218例2型糖尿病合并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医证候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