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嘉定区家庭教育投入和时间利用情况调查报告
2021-01-06陆国华
□ 陆国华
为了解嘉定区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家庭教育投入和在家时间利用等情况,国家统计局嘉定调查队联合嘉定区教育局在部分学校中开展了“家庭教育投入和学生时间利用情况调研”,以探究学生校外学习和生活情况。
|家庭教育投入情况
(一)参加学业类课外辅导班情况
1.七成以上学生参加辅导班。调查显示,学生参加学业类课外辅导班的占73.25%。
不同年级学生参加辅导班情况有所差异,年级越高参加辅导班的占比越高。小学生参加辅导班的占72.20%;初中生占72.33%,其中初三年级学生占79.83%;高中生占82.48%,其中高三年级学生占84.73%。民办学校学生参加辅导班的(89.58%)比公办学校学生高17.36 个百分点。本市户籍学生参加辅导班的(76.93%)比非本市户籍学生高12.34 个百分点。女同学(74.58%)比男同学略高2.56 个百分点。
从受访父母学历和家庭月收入来看,父母学历或家庭月收入越高,学生参加辅导班的比例越高。父母学历研究生及以上和大学本科的学生参加辅导班的分别占79.57%和79.15%,父母学历初中及以下学生占51.37%。家庭月收入不足5000 元和5000-10000 元的学生参加辅导班的分别占53.43%和66.32%,3 万元及以上的比例均在80%左右。
2.参加辅导班的原因各有不同。调查显示,对于参加辅导班的原因,在可多选的前提下,认为“掌握知识不理想,需要补差”的家长最多(40.92%),其次是认为“学有余力,希望升学加分”的(39.41%),认为“提前学习,担心上课跟不上”的也有34.46%。
从各年级来看,在小学阶段,认为“学有余力,希望升学加分”的最多(40.24%);在初中阶段,认为“掌握知识不理想,需要补差”的比例(54.30%)显著增加;在高中阶段,这一比例达53.88%,其中高三学生达到64.90%,其次是认为“学有余力,希望升学加分”的(41.17%)和“提前学习,担心上课跟不上”的(38.14%)。
男生家长认为“掌握知识不理想,需要补差”的最多(41.91%),比女生高2.04 个百分点;女生家长认为“学有余力,希望升学加分”的最多(40.28%),比男生高1.70个百分点;此外,女生家长中,认为“提前学习,担心上课跟不上”占36.10%,比男生高3.20 个百分点。
从受访父母学历来看,随着父母学历提升,认为“掌握知识不理想,需要补差”的逐渐减少,父母学历初中的(53.44%)比父母学历研究生及以上的高29.88 个百分点;而认为“学有余力,希望升学加分”的逐渐提高,父母学历研究生及以上的(51.75%)比父母学历初中的高29.53 个百分点。
(二)参加辅导班课程数量
1.平均参加辅导班课程2.33门。在参加辅导班的学生中,平均参加2.33 门。本市户籍学生平均参加2.39 门,非本市户籍学生平均参加2.19 门。
不同年级学生参加辅导课程数量差异主要由考试制度决定。小学生平均参加课程2.15 门;初中生平均参加课程2.47 门,但预备班-初二学生与初三学生间差异明显,预备班-初二学生平均参加2.28 门,初三学生平均参加3.04 门;高中生平均参加课程2.97 门,与初中生年级越高参加课程越多相反,高一、高二学生平均参加3.18 门,比高三学生多0.69 门。
民办学校学生(2.71 门)高于公办学校学生(2.30 门)。民办学校中55.98%的学生参加3 门及以上,比公办学校学生高16.09 个百分点。
受访父母学历越高,参加课程数量越多,但学历在大学本科及以上中差异并不明显。父母学历初中及以下、高中及中专、大专及高职的学生分别平均参加2.10、2.23、2.33门,父母学历大学本科、研究生及以上的学生参加课程数量基本相当,分别为2.39 门和2.38 门。
家庭收入越高,学生参加课程数量越多。家庭月收入5000 元以下、5000-10000 元和1-3 万元的学生分别平均参加2.17、2.20 和2.35门,家庭月收入3-5 万元和5-7 万元的学生分别平均参加2.47 和2.51门,家庭月收入7-10 万元和10 万元以上的学生分别平均参加2.55 和2.56 门。
2.不同学生首选辅导科目有所不同。在参加辅导班的学生中,英语、数学、语文都是各年级学生参加辅导班较为集中的科目,分别有74.11%、64.13%和45.17%的学生参加,但在选择位次和其他科目选择中,各年级学生还存在一定差异。
小学生中75.30%的学生选择英语科目,选择数学和语文的比例分别为45.84%和45.12%。初中生中选择数学的最多(80.05%),其次是英语(73.38%),选择语文的为49.27%;初三学生中选择数学的学生(89.93%)明显增多,选择语文的比例由预备班-初二学生的51.65% 下降到42.16%,选择物理的学生大幅上升,由12.93%上升到55.86%,另有36.67%学生选择了化学。高中生中选择数学的仍为最多(92.49%),其次是英语(69.70%),选择物理的学生(35.18%)略多于语文(34.38%);高三学生中数学仍是最多的(89.90%),选择语文(30.65%)比高一-高二学生下降了5.33 个百分点,英语(72.24%)上升了3.63 个百分点。
不同性别学生选择科目的差异在小学阶段并不明显,随年级提高,差异逐渐显现。初中阶段女生选择数学(83.44%)高于男生(76.66%),男生选择英语(74.64%)和语文(53.30%)分别比女生高2.54 和8.07个百分点;此外,女生选择物理和化学的比例分别比男生高6.13和2.50个百分点。高中男女学生选择英语和语文的差异较大,男生选择英语(74.03%)比女生(65.50%)多,选择语文(39.18%)比女生(29.73%)多。
(三)参加拓展类兴趣班情况
1.三分之二的学生参加兴趣班。调查显示,67.46%的学生参加兴趣班。
与参加辅导班相反,年级越低参加兴趣班的比例越高,自初三以后参加兴趣班明显减少。有79.0%的小学生参加兴趣班;初中生中参加兴趣班的下降为53.38%,其中初三为33.62%;高中生中参加兴趣班的占28.51%,其中高三为23.22%。
从受访父母学历来看,学历越高,参加兴趣班的比例越高,且高学历父母的子女参加兴趣班的比例超过参加辅导班的。父母学历研究生及以上的学生参加兴趣班的比例最高(85.71%),且比参加辅导班的高6.14 个百分点;其次是父母学历本科的学生(76.94%);父母学历初中及以下的学生参加兴趣班的最低(47.31%)。
2.平均参加兴趣班课程1.79门。在参加兴趣班的学生中,平均参加1.79 门,其中参加一门的占46.79%,参加二门的占34.46%,参加三门的占13.82%。低年级学生参加兴趣班数量明显比高年级学生多。小学生平均参加兴趣班1.89 门,初中学生和高中学生参加兴趣班课程数量分别为1.52 门和1.54 门。民办学校学生(1.88 门)略多于公办学校学生(1.79 门),女生(1.82 门)略多于男生(1.76 门)。
从受访父母学历来看,父母学历越高,学生平均参加兴趣班数量越多。父母学历为初中及以下的学生参加兴趣班最少(1.52 门),父母学历大学本科和研究生及以上的学生分别为1.91 门和2.18 门。
3.各类学生参加兴趣班内容有所差异。调查显示,在参加兴趣班的学生中49.86%的学生参加书画类兴趣班,其次参加较多的是体育类(33.13%)、乐器类(23.80%)和舞蹈类(23.12%)。
对于不同性别学生,在参加兴趣班的选择上存在一定差异。男生参加最多的是体育类(50.30%),女生参加最多的是书画类(57.54%)。男女生在选择比例中存在较大差异,男生在体育类和科学类中分别比女生高33.71 和16.31 个百分点,女生在舞蹈类和书画类中分别比男生高34.25 和15.51 个百分点。
在不同性质学校学生中,参加各类兴趣班总体差异较小,但在乐器类和音乐类中,民办学校学生分别较公办学校学生高9.56 和5.55 个百分点;在舞蹈类中,公办学校学生较民办学校学生高4.51个百分点。从家长学历和家庭收入来看,总体呈现家长学历越高或家庭月收入越高,选择各类兴趣班有所增加,尤其是在选择乐器类兴趣班中更为明显,家长学历初中及以下的学生参加乐器类兴趣班的最低(12.40%),随着学历提升,参加比例逐步提高,家长学历大学本科和研究生及以上的学生参加比例分别为28.93%和34.18%。
|教育费用支出
(一)近九成家庭有辅导班或兴趣班费用支出
调查显示,有88.38%的学生每年有参加辅导班或兴趣班的费用支出。在有费用支出的学生中,平均每年支出2.45 万元,其中支出1-3万元最多(47.17%),其次是1 万元以下(25.08%)。小学生每年平均支出2.21 万元;初中生平均每年支出2.49 万元;高中生平均每年支出3.90 万元。
(二)平均家庭教育支出占消费支出两成
就全年子女教育经费支出调查发现,几乎全部学生家庭都有支出,平均支出占家庭消费20.07%,其中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10%-20%的最多(32.76%),其次是10%以下(28.47%),另有5.06%的家庭支出占50%以上。
从各年级来看,小学生支出平均占家庭消费支出18.03%,支出超过50%的仅占3.16%;初中生支出平均占家庭消费支出21.63%,支出超过50%的占6.56%;高中生平均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27.86%,支出超过50%的占12.09%。
从不同户籍和不同学校性质学生来看,本市户籍学生家庭和民办学生家庭更愿意在教育支出中投入。以小学生为例,本市户籍小学生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非本市户籍学生高3.18 个百分点;民办学校小学生支出比公办学校小学生高7.03 个百分点,尤其是民办学校小学生中支出占50%的家庭比例(6.68%)远高于公办学校(3.02%)。
(三)近半数家庭预计教育支出将有增长
就年度教育支出的增长来看,有11.63%的家庭预计今年支出将大幅增加(增幅超过30%),有36.75%的家庭预计将小幅增加(增幅5%-30%),46.48%的家庭认为将基本持平,仅有3.94%和1.20%的家庭认为将小幅下降(下降5%-30%)和大幅下降(下降30%以上)。各年级组中,小学一至三年级家庭支出预计比上年增长的比例(47.06%)比小学四至五年级(41.09%)高,主要是由于一年级学生从幼儿园升入小学支出有较大幅度增加;初中生中,初三学生家庭支出增长的比例(64.98%)明显比预备班-初二学生家庭(50.04%)高;高中生中,高一、高二年级和高三年级学生家庭支出增长的比例差异并不明显,分别为54.65%和52.34%。
从不同户籍和不同性质学校学生来看,本市户籍学生家庭支出增长的比例(49.94%)比非本市户籍学生家庭(44.70%)高;民办学校学生家庭支出增长的比例(58.21%)比公办学校学生家庭(47.76%)高。本市户籍学生家庭和民办学生家庭更愿意增加教育支出。
|时间利用情况
调查显示,对于学生课外时间的安排,24.06%的家长“有明确安排”,56.24%的家长会“稍作安排”。随着年级的提升,家长“有明确安排”和“稍作安排”的逐渐下降。
(一)平均每天完成校内作业用时2.04 小时
调查显示,99.50% 的学生每天有一定量校内作业,平均每天完成校内作业时间为2.04 小时,其中35.58% 的学生用时1-2 小时,27.71%的学生用时2-3 小时,1 小时以内完成作业的占17.72%。几乎没有校内作业的学生中,小学一至三年级占了82.08%。
随年级提升,学生完成校内作业用时逐渐增加。小学生平均用时1.60 小时,小学一至三年级学生完成作业用时(1.42 小时)明显少于小学四、五年级(1.92 小时)。初中生平均用时2.53 小时,初三年级平均用时(2.97 小时)明显多于预备班-初二年级学生(2.40 小时)。高中生平均用时3.23 小时。
从不同性质学校学生来看,民办学校学生平均每天完成校内作业用时(2.42 小时)明显多于公办学校学生(2.01 小时)。从不同户籍学生来看,本市户籍小学生完成校内作业用时(1.62 小时)比非本市户籍小学生(1.55 小时)多;本市户籍初中学生用时比非本市户籍多0.29 小时。
从受访父母学历来看,总体呈现父母学历越高,学生平均每天完成校内作业用时越短。父母学历初中及以下和高中、中专的学生用时分别2.11 和2.23 小时,父母学历大学本科和研究生及以上的学生用时分别为1.91 和1.68 小时。高学历父母更注重学生完成作业的效率。
(二)每周平均参加辅导班或兴趣班用时3.66 小时
调查显示,对于参加课外辅导和兴趣班的时间(不含完成作业),参加的学生平均每周用时3.66小时,其中36.32%的学生用时2-5 小时,36.12%的学生用时2 小时以内,用时5-7 小时的学生有16.09%。不同学生每周参加课外辅导和兴趣班的时间特点与是否参加和参加科目数量的变化基本一致。
(三)平均睡眠时长7.88 小时
调查显示,学生平均睡眠时长为7.88 小时,其中睡眠8-9 小时和7-8小时的分别有35.91%和31.01%,睡眠不足6 小时的有5.47%。从入睡时间来看,超过半数(51.90%)的学生在21-22 点入睡,另有20.99%和19.46%的学生在22-23 点和20-21点入睡。
从各年级来看,年级越高,学生睡眠时长越短,入睡时间越晚。小学生平均睡眠时长为8.39 小时,小学四-五年级学生平均睡眠时长(8.16 小时)少于小学一至三年级学生(8.51 小时)。初中生平均睡眠时长为7.35 小时,有6.61%的学生睡眠不足6 小时,初三年级学生平均睡眠时长(6.75 小时)明显少于预备班-初二年级学生(7.53 小时)。高中生平均睡眠时长为6.34 小时,有31.61%的学生睡眠不足6 小时,3.28%的学生睡眠不足5 小时,高三年级学生平均睡眠时长(6.15 小时)少于高一至二年级学生(6.42 小时),有37.68%的学生睡眠不足6 小时,4.58%的学睡眠不足5 小时。
(四)平均每天参加校外体育锻炼19.54 分钟
调查显示,学生平均每天参加除校内体育活动以外的体育锻炼时长为19.54 分钟,但有27.87%的学生几乎不参加校外体育锻炼。
从各年级来看,年级越高参加锻炼时间越短。小学生平均每天参加锻炼22.72 分钟。初中生平均每天参加锻炼15.42 分钟,有36.99%的学生几乎不参加锻炼,其中初三学生参加锻炼时间更短(14.16 分钟)。高中生平均每天参加锻炼12.66 分钟,45.04%的学生几乎不参加锻炼。
从不同性别学生来看,男生平均每天参加时长(20.88 分钟)多于女生(18.07 分钟)。从不同户籍学生来看,非本市户籍小学生和初中生参加锻炼时长分别比本市户籍学生多2.15 和3.95 分钟。从不同性质学校来看,公办学校小学生和初中生分别比民办学校学生多2.47和2.70分钟。
从受访父母学历来看,父母学历越高,总体上学生平均每天参加锻炼时间越长。父母学历研究生及以上、大学本科、高中及中专和初中及以下的学生平均参加锻炼时长分别为24.97、20.29、17.84 和19.75分钟。
(五)自由时间多用于看电视、电影和阅读书籍
调查显示,学生对于自由支配的时间的使用,在可多选的前提下,选择最多的是看电视、电影(55.95%)和阅读书籍(53.49%),运动(38.31%)、玩游戏(37.08%)、和父母待在一起(36.11%)也是选择较多的。
从性别看,男生选择看电视、电影的(56.46%)最多,其次是阅读书籍(50.56%)、玩游戏(44.10%)和运动(42.92%);女生中选择最多的是阅读书籍(56.69%),比男生高6.13 个百分点,其次是看电视、电影(55.39%),随后是和父母待在一起(39.57%)、运动(33.26%)、玩游戏(29.41%),玩游戏的比男生低14.69 个百分点。
从学校性质看,小学阶段,在阅读书籍方面,民办学校学生(71.63%)远高于公办学校学生(56.88%);在运动方面,民办学校学生(50.71%)略高于公办学校学生(45.15%);在看电视、电影方面,公办学校学生(57.0%)明显高于民办学校学生(47.24%);在玩游戏方面,公办学校学生(34.55%)略高于民办学校学生(30.17%)。初中阶段,在阅读书籍方面,民办学校学生(57.15%)同样明显比公办学校学生(47.88%)高;运动方面,民办学校学生(32.69%)高于公办学校学生(28.61%);玩游戏方面,公办学校学生(42.12%)明显高于民办学校学生(32.93%);和父母待在一起方面,公办学校学生(20.29%)高于民办学校学生(12.71%)。
从受访父母学历来看,随父母学历提高,选择阅读书籍的学生逐渐增加。父母学历初中及以下的学生中,选择阅读书籍(40.43%)为第二多的,父母学历大学本科的学生(59.27%)和研究生以上的学生(66.13%)均为选择最多的。选择运动以及和与父母待在一起方面,尽管差异并不明显,但总体上父母学历越高,学生选择运动或与父母待在一起的越多。高学历父母在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上具有积极意义。
|几点思考
(一)家长对辅导班的期待与实际相差较大,需进一步规范辅导机构
调查学生中有73.25%的学生参加辅导班,这些学生家长对辅导班就提升学业的帮助来看,有26.49%的家长认为“效果明显,帮助很大”,71.20%的家长认为“效果一般,略有帮助”,可见,辅导班对提升学业的帮助与家长的期待还存在较大差距。对校外培训机构的要求方面,家长选择“降低收费标准,减轻家庭负担”(58.02%)最多,也非常关注“提升校外培训机构师资队伍水平”(56.54%)和“对校外培训机构师资、设施等进行检查并公示”(52.65%)。
(二)不同性质学校学生学习差异对升学造成一定影响,优化学习习惯有利于提升学习效率
当前,嘉定区民办小学、初中学生在升学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家庭教育的投入和学生学习习惯的差异也是原因之一。民办学校学生在参加辅导班、参加的科目数量、每周用于课外辅导的时间方面都比公办学校学生多,民办学生对于自由支配时间的使用方面安排更为合理。此外,在全年和暑期辅导班或兴趣班的教育支出总额方面民办学校学生都比公办学校学生多三分之一以上,尽管总体上民办学校学生家庭收入优于公办学校学生,总额多可以理解为有物质基础支撑,但就教育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来看,民办学校学生平均比公办学校学生高近10 个百分点,说明在教育理念方面也存在一定差异。这些因素对于民办学校学生升学优势,具有积极作用。
(三)男女学生学习习惯存在差异,应引起关注
对不同性别的学生,在是否参加辅导班、参加辅导班时长、课余时间的使用等方面,男女学生存在一定差异,并在不同年级中表现出不同的差异程度,这些差异将对男女学生在学业提升、个人成长经历中发挥不同作用,不同时期予以相应的关注将有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四)母亲在家庭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父母在家庭教育中角色应充分发挥
在本次调查整理的34420 份有效调查问卷中,参与调查的绝大多数为学生父母,占98.36%,其中又以母亲居多,在学生父母中,参与调查的母亲占69.97%。参与家长中母亲为多数,说明母亲平时对孩子教育的关注相对比父亲更多,而且本次调查通过学校发送到学生家长,也说明母亲与学校的沟通较父亲更密切,这些均表明母亲在子女的教育中相对父亲投入更多。家庭教育中应充分发挥父母双方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