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上市公司发展 打造总部经济高地
——苏浙粤三省上市公司总部发展现状对比
2021-01-06张远征
□ 张远征
总部经济由总部企业所构成,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种新型企业组织形态,通过总部职能与生产销售环节在空间上分离,实现了总部管理下的跨区域业务协同发展,极大促进了企业价值提升。上市公司是总部企业的主要构成,也是研究总部经济的重要视角:一方面我国上市公司具备较高的业绩门槛和规范性要求,是优质企业和先进管理模式的代表,组织形态上具有总部企业特点,另一方面我国上市公司通常按总部所在地进行归类,一个有影响力的上市公司就是地区经济的一张名牌,是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成果的反映。
|苏、浙、粤上市总部发展现状对比
以2020 年12 月24 日收盘为统计时点,在沪深市场4155 家上市公司中按总部所在地进行筛选,将总部位于江苏、浙江、广东三省的上市公司进行对比。
(一)江苏上市总部数量偏少、规模不大,缺少领军企业和中坚力量
一是江苏上市总部整体实力偏弱。数量方面,总部位于江苏的上市公司有480 家,占全国的11.6%,数量低于浙江(512 家)和广东(671家)。规模方面,江苏上市总部市值合计6.09 万亿,占全国比重为7.8%,低于浙江(占比8.3%)和广东(占比20.1%)。二是江苏市值超千亿上市总部发展相对不足。从数量看,江苏市值超千亿上市总部共7家,高于浙江(5 家),但低于广东(29家)。从规模看,江苏超千亿上市总部合计市值1.72 万亿,高于浙江(1.08万亿),远低于广东(9.25万亿)。如果将香港和海外市场的上市公司也考虑在内,如浙江的阿里巴巴、网易,广东的腾讯等,那么江苏超千亿元上市总部市值规模将大幅低于浙粤两省。三是江苏上市总部缺乏中坚力量。江苏市值为500-1000亿元、200-500 亿元、100-200 亿元区间的上市总部数量分别为10 个、44 个、58 个,市值合计分别为0.69万亿元、1.36 万亿元和0.80 万亿元,三个中等市值区间的企业数量和规模均落后浙粤,上市总部以百亿元以下企业为主,市值合计占全省比重达24.9%,分别高于浙粤2.3 个和11.1 个百分点。
(二)江苏上市总部分布呈三足鼎立态势,浙粤更倾向单极化发展
一是江苏上市总部在设区市的布局为“三足鼎立”。设区市中,江苏上市总部数量排名前三的分别为苏州市143 家、南京市94 家和无锡市90 家,三市合计市值均超1 万亿元,占全省比重分别为苏州市20.6%、南京市20.3%和无锡市20.1%,规模实力基本相当,相对其他各市具有显著优势。二是浙、粤上市总部区域布局呈单市独大的局面。浙江上市总部数量排名前三的为杭州市160 家、宁波市93 家和绍兴市63 家,对应市值比重为杭州市42.6%、宁波市16.7%和绍兴市9.8%,杭州相对于宁波和绍兴的优势较为明显。广东上市总部数量排名前三的为深圳市330 家、广州市117 家和佛山市39 家,对应市值比重为深圳市62.9%、广州市12.6%、佛山市10%,深圳一家独大,与广州差距较为悬殊。
(三)江苏上市总部集中于制造业和信息技术业,其他行业发展有待加强
苏、浙、粤三省上市总部均以制造业和信息技术业为主要构成,上市总部数量分别为391 家、434 家、520 家,合计市值为4.79 万亿元、5.08万亿元和9.48 万亿元,市值占全省比重均为六成以上。但是,广东上市公司来源更加多样化。扣除制造业和信息技术业,苏浙粤其他行业市值占全省比重分别为21.3%、21.4%和39.5%,广东其他行业占比较高,在公用事业、房地产业、金融业、交通运输仓储业等领域具备较强优势。公用事业方面,广东共有14 家上市总部,合计市值3006 亿元,2020 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1464 亿元,市值和营收分别是同期浙江的4.8倍和3.3倍,是江苏的12.4 倍和45.4 倍;广东为国资委控股的中国广核总部所在地,还有其余9 家地方国企,江苏的公用事业企业以个人控股为主,尚未培育出较大规模总部。房地产方面,广东共有26 家上市总部,合计市值8237 亿元,2020 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5387 亿元,市值分别为苏浙的7.1 倍和7.0 倍,营收分别是同期苏浙的6.7 倍和10.9 倍;广东是万科、保利、招商、金地等全国性房地产公司总部所在地,苏浙仅拥有地方性房企。金融业方面,广东共有10 家上市总部,合计市值3.72万亿元,2020 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1.36 万亿元,市值分别为苏浙的7.0倍和7.8 倍,营收分别是同期苏浙的10.8 倍和13.1 倍;以广东为总部的中国平安、招商银行、平安银行、中信证券等全国性金融企业市值均在3000 亿元以上,江苏虽然金融业上市公司数量达14 家,高于广东4家,但均为地方或区域性总部,市值最高的华泰证券仅1467 亿元。交通运输仓储方面,广东共有20 家上市总部,合计市值2833 亿元,2020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1171 亿元,市值分别为苏浙的3.7 倍和4.2 倍,营收分别是同期苏浙的7.5 倍和6.5 倍;广东拥有航空、机场、高速、港口等全行业上市总部,江苏和浙江均缺少航空机场类总部企业。
(四)江苏制造业、信息技术业上市总部增长良好、创新活跃,但批零贸易等行业竞争力不强
一是江苏制造业和信息技术业经营情况好于浙、粤,但批零贸易短板突出。2020 年前三季度,江苏制造业和信息技术业上市总部合计营业收入9822 亿元,同比增长5.2%,增速高于浙江的2.9%和广东的3.8%。但江苏批零贸易业15家上市总部合计营业收入大幅下降15.5%,广东仅下降2.8%,浙江为增长14.7%。浙江实现增长主要是因为龙头企业物产中大、浙商中拓的带动;广东爱施德、国药一致、大参林等零售连锁均实现正增长,有效缓解了全行业的增速下降;但江苏龙头企业苏宁易购、远大控股营业收入分别下降10.0%、20.7%,多数企业负增长,批零贸易企业竞争力不强的问题有所凸显。二是江苏研发投入强度三省最低。扣除金融业后,2019 年苏浙粤三省上市总部合计研发投入分别为610 亿元、748 亿元和1611 亿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2.75%、2.92%和3.00%,广东研发投入总量和强度均高于苏浙两省,江苏则整体偏弱。从占比最高的制造业和信息技术业看,苏、浙、粤三省研发投入分别为516 亿元、671 亿元和1475 亿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4.08%、3.95%、4.47%,江苏研发投入强度略高于浙江,但低于广东。部分重点行业江苏研发短板较为明显,如浙、粤建筑业研发投入强度分别为2.1%、2.7%,均高于江苏的1.3%;浙江文化产业研发投入强度高达10%,其中龙头公司完美世界为22.4%,江苏仅为1.7%。
|江苏上市总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江苏总部经济存在的问题一方面与江苏经济发展特点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也存在着资本市场参与度偏弱等特性问题,共同制约着江苏总部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上市总部合计市值占GDP 比重明显偏低
上市总部市值占GDP 比重在一定程度上衡量了区域经济的对外影响力。对比显示,江苏上市总部合计市值明显偏低,比浙江低5.8%,还不到广东的四成,但GDP 仅比广东低7.5%,高于浙江59.8%;因此,江苏上市总部合计市值占GDP比重仅为61.1%,大幅低于浙江的103.6%和广东的145.4%。江苏上市总部市值占GDP 比重偏低,一方面说明总部经济发展有待加强,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本土企业资本市场参与度不高。资本市场是优质企业通过直接融资迅速拓展业务规模的重要通道,江苏本土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迅速做大做强的意识和执行力有待增强。
(二)全国性总部企业数量相对较少
超千亿公司可看作全国最优质的总部企业,对区域内相关产业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2020 年前三季度,在疫情影响下苏浙粤三省市值千亿以上总部企业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7.00%、18.37%、7.25%,均显著高于各省全部上市总部合计营业收入增长速度,体现出较强的竞争优势和产业链话语权。但是,江苏超千亿上市总部数量显著低于广东,且行业来源较为单一,有6 家为制造业(或信息技术业),仅华泰证券为金融业,缺少全国性服务业总部。广东有7 家超千亿金融企业总部,3 家房地产企业总部,公用事业和其他服务业也有全国性总部落户,形成了各行业繁荣发展的局面。浙江除制造业外,在网络经济总部方面优势显著,整体实力强于江苏。
(三)部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短板突出
随着“江苏制造”多年来的积累,制造业、信息技术业发展态势良好,但部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较为滞后。交通运输方面,一是江苏缺少上市机场和航空公司总部,而广东拥有全国性航空枢纽白云机场,以及深圳机场和南方航空;二是江苏港口条件不佳,连云港地处苏北,2020 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仅为10.9亿元,而广东的招商港口和广州港营业收入分别达91.6 亿元和84.3 亿元。批零贸易方面,江苏业态相对传统,线上线下融合度不高,品牌方面缺少创新,在行业竞争中处于劣势。2020 年前三季度,浙江百货零售业的杭州解百、三江购物、宁波中百等老牌企业均实现了营业收入正增长,但江苏百货企业均出现较大跌幅。
(四)上市企业基础性研发投入相对不足
从非金融上市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看,江苏在三省最低;从制造业和信息技术业看,江苏研发投入强度虽略高于浙江,但低于广东。江苏企业存在固守成熟领域,前瞻性、基础性研发投入不足等问题,导致中小型企业发展“天花板”较低,难以快速突破成长为领军企业。以创新较为活跃的电子制造业为例,2019 年江苏骨干企业沪电股份、亨通光电和中天科技研发强度分别为4.8%、4.6%、2.8%,在行业中整体偏低,更低于广东龙头企业中兴通讯13.8%的研发强度;在电子零部件、系统组装、显示器件等前期投入较大的领域,江苏尚没有处于国内领军地位的企业出现。
(五)中小型上市总部竞争力有待提高
2020 年前三季度,江苏市值200-1000 亿元上市总部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15%,但市值200 亿元以下上市总部营业收入下降4.13%,说明中小型总部企业经营情况相对不佳,亟待转型提升。广东的情况与江苏类似,市值200 亿元以下上市总部营业收入下降3.02%,降幅小于江苏1.11 个百分点。但是,浙江中小型企业逆势较快发展,200 亿元以下上市总部营业收入不降反升,同比增长5.92%,互联网龙头企业带动可能是浙江中小型企业竞争力较强的原因之一。
|促进江苏上市总部加快发展的政策举措
(一)明确定位,立足区域禀赋和发展阶段协同共进
江苏要立足制造强省的战略定位,支持龙头企业加强产业链垂直整合,推动产业链跨区域协同发展。各地立足不同的资源禀赋、基础条件和发展阶段,比学赶超、协同发展,发展规模不同、定位不同的上市公司总部。南京都市圈和苏锡常都市圈处在创新型经济、知识型经济和服务型经济等多种经济模式并存阶段,可以在立足于做好专业性总部基础上,重点发展以金融服务和研发咨询服务为主的区域总部;苏中和苏北中小城市群以工业型经济为主或处在工业型经济向创新型经济过渡的经济发展阶段,应当培育和引进以制造业为主的工厂经济型上市公司总部。
(二)优化布局,完善上市公司总部规划和相关配套
上市公司总部发展与地区城市发展紧密联系,两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在上市公司总部引进、落地、运营各阶段,要坚持科学合理规划,以总部聚集区、产业园为依托,加强发展上市公司总部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加快总部聚集区的道路交通规划和建设,注重总部聚集区的公路交通分级规划建设,保证内部主干道的畅通及其与城市交通网络连接的畅通,缩短总部聚集区与机场和火车站等主要城市公共设施的距离。另一方面,要努力实现总部聚集区功能多样化。在发展上市公司总部的同时,还要建设会展中心、文化娱乐中心,建设剧院、文艺表演中心、博物馆以及健身俱乐部和体育场所等,以满足总部经济发展的需求,增强总部聚集区的吸引力。
(三)补齐短板,加大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创造力度
坚持上市公司总部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形成产业调整与总部经济联动发展、相互促进的新格局。重点围绕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与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与高效节能技术、环保产业、现代农业等产业,培育和建立上市公司总部,作为创新、引进先进技术的有效载体。优化产业布局,推进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竞相发展,让生产性服务业上市公司总部担负起引领总部经济发展的重任,让生活性服务业上市公司总部承担起落实需求侧管理,实现扩大内需消费,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硬核力量。发挥上市公司总部在科技强省建设、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中的重要作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发挥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支持上市公司总部组建创新联合体,组建一支更加自主、活跃的企业科研人员队伍。
(四)改进服务,健全促进总部型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
一是加大力度开展总部型企业认定。对符合总部业态、规模大、效益好、具有行业引领作用的企业及时认定为总部型企业。相关部门根据总部型企业落户、发展、壮大和上市的需求,及时牵头制定各自领域的总部型企业扶持政策。针对总部型企业建设、技改、人才引进等发展实际需求给与及时扶持。二是加大对总部型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推动符合条件的已上市公司总部发行公司债、可转换债,改善负债结构,增强对外投资能力。支持符合条件的总部型企业优先申报各类政府引导基金和产业基金,鼓励总部型企业积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和外国政府优惠贷款。三是政策支持改进服务。要完善网络基础设施,改进信息化保障能力,为上市公司总部提供安全、高效的现代化信息服务体系。积极组织人力资源机构对接企业,对引进的高端人才在居留落户、社会保险、医疗保障、教育保障等方面提供便利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