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两个坚持”实现“两个更大”安徽牢记嘱托奋力崛起开新篇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一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2021-01-06□陈军
□ 陈 军
作者单位:安徽省统计局
2020 年8 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安徽考察指导,充分肯定了安徽发展取得的成绩,明确提出“坚持改革开放、坚持高质量发展”“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实现更大作为,在加快建设美好安徽上取得新的更大进展”的目标要求,寄语安徽广大干部群众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奋进,知重负重、攻坚克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贡献更大力量。谆谆嘱托重如千钧,殷殷期望言犹在耳。一年来,全省上下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高质量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三大攻坚战,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改革开放新高地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定恢复、稳中加固、稳中向好态势,发展活力不断增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人民生活幸福安康。
经济发展水平实现新的更大跃升——经济恢复跑出“加速度”,主要指标增长快于全国
习近平总书记强化“两个坚持”、实现“两个更大”的目标要求,为安徽高质量发展矗立起新航标、锚定了新坐标、擘画出新目标。省委省政府认真学习贯彻,制发《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奋力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实现更大作为在加快建设美好安徽上取得新的更大进展的决定》,确定12 个方面48 项贯彻措施,切实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一年来,全省上下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真抓实干、克难奋进,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2020 年,安徽逆势前行,经济恢复跑出“加速度”,主要指标增速居全国前列,实现生产总值3.87 万亿元,同比增速由上半年的0.7%、前三季度的2.5%提升至全年的3.9%,居全国位次由上半年第12 位、前三季度第8 位,提升至全年的第4 位、比上年前移3位。人均GDP 达6.3万元,居全国位次提升至第13 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6%、5.1%和2.6%,增速比全国分别高3.2、2.2 和6.5 个百分点。与长三角地区相比,安徽主要指标增速均处于领先地位,GDP、消费、进出口、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均居长三角首位,工业、贷款余额增速居第2 位。今年上半年,全省生产总值突破2 万亿,达2.06 万亿元,增长12.9%,增幅居全国第7 位,比上年前进5 位。1-7 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增长16.2%、11.2%、23.9%和18.1%,继续保持较快增速。当前,安徽经济总量向着全国第一方阵迈进,发展格局已经由“总量居中、人均偏后”转变为“总量靠前、人均居中”,发展实力更强、动能更足、成色更靓。
科技创新能力实现新的更大增强——着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技术“攻尖”成果持续涌现
“安徽要实现弯道超车、跨越发展,在‘十四五’时期全国省区市排位中继续往前赶,关键靠创新。”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给安徽发展指明了方向。近年来,安徽始终坚持把创新作为最大政策、最大动力,持续打造“五个一”创新主平台升级版,国家实验室建设取得决定性进展,加快建设“一室一中心”分平台,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区域创新能力连续9 年居全国第一方阵,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5.4 件。一年来,依托创新平台建设和重大科学基础设施,安徽在量子通信、新能源等领域取得了一批重大原创成果,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祖冲之号”问世,使我国成为全球第二个实现“量子优越性”的国家;被称为“人造太阳”的全超导托卡马克大科学装置,再度刷新等离子体运行世界纪录,取得国际核聚变重大突破;今年初,智飞龙科马新冠疫苗获批紧急使用,科大讯飞在国际说话人角色分离技术比赛中夺冠,这是国内团队在该赛事首次夺冠,原始创新实现从“跟跑”到“并跑”“领跑”。截至2020 年底,全省科研机构突破7000 家,建成各类国家级研发平台210 家,拥有高新技术企业8559 家,在孵科技企业6955 家。今年上半年,全省共登记科技成果5644 项,新增授权发明专利11469 件,吸纳和输出技术合同10529 项,交易总额达597.1 亿元,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活跃度日益增强。1-7 月,全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5.1%,增幅比全部工业高8.9 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企业已成为安徽产业转型升级的主力军,尤其是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兴产业实现新的更大发展——牢牢把握“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聚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兴产业聚集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刻把握发展的阶段性新特征新要求,坚持把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现代化水平。全省上下深刻领会,狠抓落实,牢牢把握“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着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兴产业聚集地。一年来,安徽大力实施制造强省战略,开展十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建设新型显示等5 个世界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生命健康等领域打造增长引擎。推动以“铜墙铁壁”为重点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芯屏器合”为标识的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以“大智移云”为牵引的数字经济前瞻布局,“三重一创”建设全面升级,“个十百千”工程初见成效。1-7 月,规模以上工业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分别 增 长23.4%、37.2% 和33.1%,两年平均分别增长13.5%、23%和20.6%,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5.9%、26.7%和54.4%。突出抓好产业链招商,进一步巩固基础产业、培育优势产业、谋划未来产业,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资本链、人才链、政策链“多链协同”,全面落实产业集群群长制、产业链供应链链长制,制定实施十大新兴产业“双招双引”行动方案,组建长三角和中部地区行业商协会联盟,培育引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冠军”企业和“独角兽”企业。省领导推进十大新兴产业开工、签约和在谈项目累计732 个、总投资超万亿元。
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新的更大突破——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改革开放新高地,“争当先锋”推进更深层次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多次提到改革,强调要发挥好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依靠改革破除发展瓶颈、汇聚发展优势、增强发展动力。安徽是“大包干”发源地,素有改革创新的优良传统,一年来,安徽坚定走改革路、打创新牌,借助搭平台、出政策、送服务、优环境,扎实推动重点改革向纵深推进。持续深化“放管服”,省级行政权力事项保持全国最少,全面推行“皖事通办”,率先上线7×24 小时政务服务地图,企业开办实现“一网通办、全程网办、一日办结”,不断激发市场活力。2020 年全省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04.8 万户,同比增长5.8%;新增“四上”企业6955 家,同比增加1065 家。今年1-7 月,全省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62.6 万户,同比增长16.9%;新增“四上”企业5761 家,同比增加746 家。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发展,启动万家企业资本市场业务培训,今年上半年新增境内上市企业8 家、位居中部地区第1。今年初,中办、国办联合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标志着由安徽率先探索实施的林长制改革正走向全国。
对外开放格局实现新的更大拓展——“扬皖所长”抢抓战略机遇,“构筑高地”畅通开放平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深入推进重点领域一体化建设,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安徽始终坚持把自身发展放在全国乃至全球发展大格局中,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首先,“扬皖所长”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国家战略机遇,以宏阔视野打造开放新高地。今年上半年,亿元以上在建省外投资项目中,沪苏浙投资项目占比达58.7%,实际到位资金占比为55.6%,比去年同期提升4.2 个百分点。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829.2 亿元,增长46.2%,占全省比重为25.9%。其次,“构筑高地”打造高层次开放窗口。总书记考察安徽1 个月后,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揭牌运营,开局工作扎实推进,截至今年6 月底,已取得10 项标志性建设成果,区内新设企业8059 家,签约入驻658 个项目、协议引资额4176.4 亿元。聚焦打造高能级开放展会,成功举办世界制造业大会江淮线上经济论坛、世界显示产业大会和首届国际新材料产业大会。聚焦打造高标准开放通道,全力建设“轨道上、高速上、航道上、翅膀上”的“四上安徽”,2020 年全省高铁运营里程跃居全国第一,今年合肥中欧班列再新通15条国际干线通道。
生态环境保护实现新的更大成效——聚焦“生态美”,全力打造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生态保护好,把生态优势发挥出来,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省委省政府坚定不移践行“两山”理念,加快打造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狠抓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和环境整治,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守护好安徽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坚决打好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歼灭战;纵深推进“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严格落实沿江“1515”岸线分级管控措施,深化“禁新建、减存量、关污源、进园区、建新绿、纳统管、强机制”七项举措;全面打赢长江禁捕退捕攻坚战,确保“六无四清”,实现“人民保护长江、长江造福人民”的良性循环。“岳西县打好全域有机生态牌”入选国家首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模式与典型案例。2020 年,全省PM2.5 平均浓度为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同比下降15.2%。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82.9%,同比上升11.1 个百分点,升幅居全国第3 位、长三角地区第1 位,地表水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76.3%,同比上升3.5 个百分点,森林覆盖率达30.2%,完成人工造林89.4 万亩,超额完成年度计划任务。全面落实长江“十年禁渔”,禁捕区域内渔船、渔民全面退捕,退捕渔民转产就业率、参保率动态实现100%。牢牢把握“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发展成色更靓了。
民生保障实现新的更多改善——基本民生保障坚实有力,社会发展大局总体稳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推进民生工程,出台更多援企、减负、稳岗、扩就业的支持性措施,落实好纾困惠企政策,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一年来,扎实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尤其是今年上半年部分县区报告零星新冠肺炎疫情后,省委省政府坚决扛起疫情防控的政治责任,落实“五严五到位”“六道防线”防控策略,强化省市县三级指挥作战,统筹做好流调溯源、核酸检测、隔离管控、医疗救治等各项工作,最大限度地防住周边疫情输入风险。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开展“抗疫情、补短板、促攻坚”专项行动,加大对受灾贫困群众救助帮扶政策支持,全面加强农村困难群体精准监测帮扶,帮助179.1万贫困劳动力返岗就业,帮销扶贫产品209.6 亿元,防止了因疫因灾致贫返贫。全面完成中央专项巡视“回头看”和国家成效考核反馈问题整改,“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动态清零。2020 年,全省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达84.7%,33 项民生工程投入1213.6亿元。今年上半年,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城镇新增就业35.5 万人,同比增长6%,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56.4%。调查失业率呈下降趋势,低于年度控制目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69元,增长14.3%,居全国第3 位、前移6 位,两年平均增长9.3%、增速领先全国1.9 个百分点。
坚决打赢防汛救灾这场硬仗——全力做好抗洪抢险和灾后重建工作,扛稳粮食安全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千里淮河第一闸”的阜阳市阜南县王家坝闸,看望慰问了在防汛抗洪救灾斗争中牺牲同志家属和防汛抗洪一线人员等。总书记要求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谋划建设一批基础性、枢纽性的重大项目。要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责任。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总书记指示精神,全力做好防汛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提前撤离安置群众132.9 万人,加固加高堤坝1189公里,排查处置险情2325处。科学调度运用干支流水库和长江、淮河流域11 个蓄滞洪区,王家坝闸13 年后再次开闸泄洪。快速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全面完成损毁房屋重建和修缮加固,以“四启动一建设”为抓手,努力实现灾后恢复重建和经济发展双赢。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责任,严守耕地红线,稳步提高粮食产能。今年上半年,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1.4%,两年平均增长6.3%。夏粮喜获“十八连丰”,总产量达1699.9 万吨,居全国第3 位,呈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良好局面。肉类产量增长26.7%。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守初心、砥砺前行,着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三地一区”,加快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的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安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