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管理对门诊护理工作的作用及优势分析
2021-01-06王嘉玮金静
王嘉玮,金静
(新疆军区总医院 门诊部,新疆 乌鲁木齐)
0 引言
社会的快速发展带动各行各业管理手段的更新与优化,医疗事业的进步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成效显而易见。医院的门诊部门是医院的招牌,是医院直接面向大众的整体形象之一,门诊护理工作的优劣直接决定大众对医院的整体印象及实力评估,因此做好医院门诊护理工作是医院的重中之重[1]。信息化时代为医院的门诊护理程序更新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不仅优化人类的生活方式,也为医院及企业的管理带来新的升级。医院门诊护理工作实行信息化管理是门诊部门的一大创新方式,而且门诊部门是医院接待患者最多,人流量最复杂的部门。传统的门诊就诊流程包括自主缴费、挂号、取药等繁杂的人工流程,就诊流程中不仅门诊工作人员不足,而且门诊患者的排队人数太多,导致门诊窗口供不应求,浪费患者就诊的时间。2018 年5 月至2019 年9 月门诊部门实行信息化管理后,建立了自动财务收费系统、病理或医师就诊自主查询系统、护理工作站系统等,达到信息资源共享[2-3]。本次研究主要探究门诊部门引入信息化管理后,对门诊护理工作的作用及优势。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准许抽取我院患者进行调查,并将60 例门诊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30 例,2018 年5 月至2019 年9 月,实行信息化管理后)和参照组(30 例,2016 年9 月至2018 年2 月,实行信息化管理前)。其中参照组中男16 例,女14 例,年龄在24~59 岁,平均(38.24±3.94)岁;研 究 组 男17 例,女13 例,年 龄 在26~58 岁,平 均(37.96±3.53)岁。对比两组的临床资料可知,P>0.05,两者无明显差异,且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门诊护理信息化管理运用
门诊护理工作实行信息化管理后,将门诊护理信息综合到管理系统中,建立信息化数据平台,整合门诊护理信息系统,罗列详细的信息咨询及就诊模块等,具体如下。
①一卡通门诊信息模式。针对医院就诊次数频繁,就诊情况复杂的患者可以实行一卡通诊疗模式,建立个人就诊信息库,每次门诊就诊时只需出示就诊卡就可直接办理相关业务,无需身份证验证等繁杂程序。办理一卡通时需要结合身份证信息在人工窗口进行办理,办理完成后可下载相应的手机程序(APP)登录患者个人信息,患者便可直接在手机程序中查看自己的诊疗及缴费记录等。
②针对门诊就诊次数较少的患者可以使用医院门诊窗口预约挂号程序(微信扫码公众号)进行预约就诊,注册登录预约挂号客户端,直接与医师预约信息系统对接,医师可从电脑预约系统中直接看到预约挂号人数及挂号者信息,以减少排队等待的时间[4-5]。
③针对老年患者设置的电子排队叫号系统。在门诊就诊程序完结后直接实行电子叫号系统,可根据患者挂号的时间予以正常排队,并实行每五分钟播报语音,按照排队顺序呼叫一位排队患者到达候诊区准备就诊治疗。候诊区依然有电子叫号系统,因候诊区的人数较少而减少了语音播报程序,候诊患者能在播报器中看到自己的个人信息(姓名、年龄、性别、候诊序号),并根据播报器显示的次序进行就诊,以节约就诊期间的空余时间。
1.2.2 引导门诊患者正确使用信息化管理系统
医院门诊部在实行信息化管理后,可以出行各环节管理系统的使用程序及方法,并采用电子教学屏幕予以使用教学。门诊患者及家属在进行预约挂号时,可指导他们运用智能化的查询及就诊程序,通过信息资源整合系统,搜索各科室的诊疗医师信息等,以选择合适的医师给予相应的治疗。
1.2.3 保证门诊患者信息安全
在信息化管理系统使用过程中,必须随时确保门诊患者的信息安全,保证患者隐私不会泄露[6]。医院在实行信息化管理系统后必须有专门的信息安全管理人员对患者信息予以保护,并采用加密等程序进行双重保障,提高患者个人就诊信息的安全性。
1.2.4 护理模块组建
建立专科疾病挂号或分针模块、建立预约模块、建立住院登记信息和随访模块、建立信息自助查询模块、建立护理排班模块等,通过全面的护理模块强化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及质量,使信息化门诊更加优化、规范。
1.3 观察标准
对比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按照满意度的评测等级可分为十分满意、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十分满意:实行信息化管理后,门诊患者在门诊部门就诊的时间明显减少,患者的就诊积极性提高,门诊人员的工作效率明显提升;满意:门诊患者的就诊时间适中,相比于长时间的排队等待的时间有所减少,门诊人员的工作效率也有明显提升,护理工作进展顺利;不满意:门诊患者的排队时间不减反增,门诊人员的工作能力下降,工作积极性减退,门诊患者的就诊人数减少。护理满意度=(十分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将实验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 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率(%)表示,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行信息化管理前后,门诊患者对门诊护理的护理满意度差异明显,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对比结果明显,P<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和参照组均有30 例门诊患者,其中研究组十分满意有25 例,满意有5 例,不满意有0 例,护理满意度=(25+5)/30×100%=100%;参照组中十分满意有16例,满意有7 例,不满意有7 例,护理满意度=(16+7)/30×100%=76.67%,χ2=26.423,P=0.000。
3 讨论
医院的门诊部门是患者人流量最多的窗口,每天接待的人数是各科室的就诊总数,但门诊人员依然要为每位患者提供最好的门诊护理服务,使患者的就诊质量得到保证。门诊部实行信息化管理是都对门诊护理流程更加优化的创新手法,不仅减少门诊人员的人工消耗量,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加智能的就诊方法及程序。
门诊护理实行信息化管理的优势比较明显,不仅能强化门诊人员的工作能力、工作效率、工作积极性等,而且为患者提供了很大的就诊便利,同时节约患者花在门诊就诊窗口的时间,巧妙优化门诊和候诊期间的空余时间。信息化管理也有助于提高门诊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水平和护理工作质量,制定一系列信息化信息数据系统也是为了让患者的门诊就诊变得更加便捷、准确,为患者节约大量的排队等待的时间,对医院整体的就诊及护理效果都有明显提升作用。电子化的就诊程序能够根本上减少人工书写的失误,确保诊疗程序的准确性及真实性[7]。实行信息化管理后,医院的运营成本和管理成本明显降低,减轻了医院的经济压力,提高了患者就诊的安全性和便捷性。信息化管理的门诊护理主要承接的模式详细概括为:建立专科疾病挂号或分针模块、建立预约模块、建立住院登记信息和随访模块、建立信息自助查询模块、建立护理排班模块等,全面的护理模块能强化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及质量,使信息化门诊更加优化、规范。本次研究将门诊部门实行信息化管理前后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依据对比结果可知,实施信息化管理前后,门诊患者对门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价差别较大,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高达100%,参照组护理满意度仅有76.66%,组间数据差异显著(χ2=26.423,P=0.000),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医院门诊部门实行信息化管理后,建立完善的财务收费系统、自主咨询或服务系统等,能有效提升门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高门诊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及工作效率,具有实际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