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芍药甘草汤与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2021-01-06温丽梅辽宁省凌源市中心医院辽宁凌源122500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1年20期
关键词:痉挛性血府逐瘀汤芍药

温丽梅(辽宁省凌源市中心医院,辽宁 凌源 122500)

痉挛性瘫痪又称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硬瘫,病理改变主要在脊髓中、双侧皮质、脊髓束的轴索变性和脱髓鞘,以胸段最重。临床表现为双下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活跃、亢进,病理反射阳性,呈剪刀步态,影响患者生命健康,若不及时治疗,还可增加废用性肌萎缩等并发症的发病风险,需引起重视,及时入院接受治疗[1-2]。现阶段,临床多采用巴氯芬片疗法治疗患者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状况,但部分患者接受巴氯芬片疗法治疗,整体疗效仍不能令临床满意[3-4]。对此,本院改进治疗方案,以巴氯芬片疗法治疗作对比,采用芍药甘草汤与血府逐瘀汤加减联用方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康复性治疗的128例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病例数为64例。对照组中,男性30例,女性34例,患者年龄52-75岁,平均(63.18±5.15)岁。观察组中,男性31例,女性33例,患者年龄53-74岁,平均(63.22±5.2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P>0.05),可比性高,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①纳入标准:纳入患者均确诊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符合诊断标准。接受肌电图检查,且资料完整。伴随双下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活跃亢进,病理反射阳性,呈剪刀步态等症状。纳入患者临床资料完整,无资料不全者。纳入患者及家属知情研究,并签署同意书。②排除标准:并发其他脑血管疾病的患者。精神病患者。难治性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对本次研究应用药物过敏患者。

1.3 方法 (1)对照组方案:采用巴氯芬片治疗,具体如下:药物为巴氯芬片,5mg/次,3次/d。连续治疗10周。(2)观察组方案:采用芍药甘草汤与血府逐瘀汤加减联用方案。方剂基本组成:炒白芍15g、炙甘草10g、熟地黄20g、当归12g、桃仁10g、红花12g、柴胡9g、枳实12g、牛膝20g。同时进行辨证加减治疗。①针对语言能力差的患者:加远志12g、石菖蒲15g;②针对头晕的患者:天麻20g、钩藤15g;③针对四肢酸痛的患者:加姜黄15g、乳香10g。分早晚两次服用。连续治疗10周。

1.4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认知功能改善情况及治疗满意度评分。①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评价指标包括:基本痊愈(症状表现改善91%-100%)、显著(症状表现改善46%-90%)、有效(症状表现改善18%-45%)及一般(症状表现改善17%以下),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显著率+有效率。②认知功能改善情况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进行评分,共包括定向力、记忆力、注意力和计算力四个评价项目,总分为30分,正常:评分27-30分;轻度痴呆:21-26分;中度痴呆:10-20分;重度痴呆:0-9分。评分越高,代表痴呆症状改善情况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采用SPSS26.0系统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以χ2检验,P<0.05则表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88%)高于对照组(84.38%)(P<0.05)。

2.2 两组认知功能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MMSE评分比较,(20.29±1.08)VS(20.32±1.11),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MMSE为(27.18±3.15),对照组为(23.18±2.15),观察组的认知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

2.3 两组治疗满意度评分比较 观察组的治疗满意度评分为(85.69±3.15),高于对照组的(81.18±2.01)(P<0.05)。

3 讨论

临床医学研究[5-6]表明,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是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之后,所形成的神经缺血恶化的一种疾病,属于中风常见后遗症之一。近年来,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越来越引起临床重视,目前认为,由于皮质运动区及下行的锥体束较集中的支配肌群,故病患常导致整个肢体瘫痪、一侧肢体瘫痪,双侧病变可引起双下肢瘫痪。患者可有典型的肌张力增高、腱反射活跃、病理征阳性,需引起重视,给予患者有效的救治工作,以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并大幅度改善预后。

近年来,随着医学上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重视程度的提升,已经明确能够导致患者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病因较多,主要有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等,最终引发上运动神经元包括锥体系和锥体外系,锥体系神经纤维组合成传导束,经脑干、脊髓到达脊髓前角这一途径受损,而引发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故此,改善脑循环,避免神经缺血继续恶化,挽救认知功能,降低瘫痪程度,促使运动神经或者是肌肉平衡,防止并发症,是最为有效的途径[7-8]。

现阶段,临床多采用巴氯芬片疗法、芍药甘草汤与血府逐瘀汤加减联用方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巴氯芬片属于伽马氨基酸的衍生物,是一种作用于脊髓的骨骼肌松弛剂,镇静剂,适用于外伤,肿瘤,感染以及退行性病变所引起的脊髓的痉挛症,能够发挥解除肌肉痉挛的作用,可缓解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症状。芍药甘草汤与血府逐瘀汤加减属于中药方剂,具有酸甘化阴、调和肝脾、肉筋止痛之功效,可用于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9-11]。

本研究结果揭示,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认知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芍药甘草汤与血府逐瘀汤加减联用方案能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更好地改善认知功能,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这是因为芍药甘草汤与血府逐瘀汤加减方剂中,炒白芍可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炙甘草可补脾和胃,益气复脉;熟地黄可补血滋润、益精填髓;当归可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润肠通便;桃仁可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红花可活血通经,祛瘀止痛;柴胡可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枳实可破气消积、化痰散痞;牛膝可活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水通淋,引火(血)下行。诸药合用,可奏解除痉挛、濡养经脉、滋阴补血之功效,促进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症状改善,提高认知功能,达到更佳的治疗效果,让患者满意[12]。

综上所述,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而言,应用芍药甘草汤与血府逐瘀汤加减联用方案的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治疗效果,改善认知功能,更值得推荐。

猜你喜欢

痉挛性血府逐瘀汤芍药
芍药鲜切花 美景变“钱”景
针刺跷脉穴位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
真武汤合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Comparison of mechanisms and efficacies of five formulas for improv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陆抑非《芍药》
Comparison of mechanisms and efficacies of five formulas for improv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Systematic review of robust experimental model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for basic research
无药无创纯手法调整痉挛性斜颈验案一则
针刺对中风痉挛性偏瘫研究进展
卵巢囊肿蒂扭转螺旋CT联合多平面重建技术诊断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