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徐荷芬治疗大肠癌的临床经验*

2021-01-06唐琳顾佳麟王馨杨汪银方志军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1期
关键词:徐老癌毒肠癌

唐琳 顾佳麟 王馨 杨汪银 方志军,2#

(1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 江苏南京210028;2 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 南京210028)

大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参照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数据,2015 年我国肠癌的发病率为9.88%,位居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3 位,死亡率为8%,位居第5 位[1]。 大肠癌全球每年新发病例140 万,死亡人数超60 万[2]。 大肠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化放疗、靶向及免疫治疗等。 现已有大量外科研究证实,手术治疗可以显著提高肠癌患者的5 年生存率[3]。 然而,患者诊断为大肠癌时多为晚期,错过了手术时机,只能选择放化疗及靶向免疫疗法。大肠癌的化疗作为最主要的辅助治疗手段,常常会带来一系列不良反应,如消化道反应、周围神经毒性、骨髓抑制等[4],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逐步发展,延长了大肠癌患者的生存期,但适用基因及免疫治疗的人群有限,对经济要求比较高,毒副反应比较大,仍有很多患者无法适应或者耐受长期的西医治疗手段。

中医药源远流长,经数千年的传承,在治疗肿瘤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 中医药治疗独特优势为能大大缓解患者的痛苦,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徐荷芬教授是江苏省首届国医名师,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肿瘤相关临床及科研工作60 余载,临证经验丰富,见解深刻独到。 现将徐荷芬教授(以下称徐老)治疗大肠癌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1 对大肠癌病机的认识

1.1 肺与大肠同病 徐老常强调, 治疗肠癌时,关键病位不可拘泥于大肠,其主要病位在大肠及肺,应注重肺与大肠同治。 中医基础理论提出“肺与大肠相表里”,强调了肺与大肠的密切关系。《医经精义便谈·上卷》曰:“凡大肠病,皆从肺来。 ”强调了肠道疾病与肺脏的密切关联。《灵枢·经脉》云:“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 ”提出肺经与大肠经相通,在疾病过程中两者可互相影响。 肺气调达有利于大肠腑气通畅,故肠道积聚久则伤肺,肺之宣发肃降功能失调,临床也常见肠癌患者咳嗽咳痰难愈。“肺主通调水道”,津液则可输布于大肠,使大便濡润而不干结,故肺输布津液功能失调,则可见肠癌患者出现便秘、腹泻等症状。现代医学研究也指出,肠道菌群紊乱失调,会助长条件致病菌的生长,从而导致肠源性毒素移位入血,毒素会通过循环系统进入肺脏而损伤肺脏[5]。

1.2 湿毒互结“大肠主津”,强调了大肠有燥化作用。大肠为传导之官,说明了湿邪可经大肠而出。大肠病久无力吸收水分,水湿积聚,郁而化热,湿热互结下注,迫使肠道失司。 周仲瑛等[6]认为肿瘤的致病与“癌毒”密不可分,癌毒是在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郁滞的基础上,受内外多种因素诱导而生成,与相关非特异性病理因素杂合而为病,毒必附邪,邪盛生毒。《丹溪心法》中也提到,“脏毒者,蕴积毒久而始见”。故徐老提出,肠癌是因湿邪日久,癌毒依附湿邪,两者相互搏结而致。湿邪与癌毒互结,肠道功能失调日久,积聚形成,临床多见脘腹胀满、腹痛、黑便、大便习惯改变等症状。

2 治疗特色

2.1 肺与大肠同治 《中西汇通医经精义》 指出:“大肠之所以传导者,以其为肺之腑,肺气下达,故能传导。 ”强调了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对肠道传导功能的影响。故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好坏对肠癌患者的治疗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徐老提出,肠癌的治疗中要将肺与大肠同治放在首要位置,用药时肺与大肠并重。 临床治疗中,徐老治肺善用金荞麦、杏仁、浙贝母、地骨皮、玉竹、诃子、天冬、麦冬等药。 若患者肺热较重,出现咳重、痰多色黄等症状,一般用金荞麦、杏仁、浙贝母、地骨皮;若患者干咳或咳声不重、痰少难咯,常用玉竹、诃子、天冬、麦冬润肺止咳生津。 徐老认为肠道病多为湿热下注致肠道失司,多用马齿苋、败酱草、瓜蒌、鸡血藤清利肠道湿热。若患者出现大便干结、排便困难,可加用郁李仁、麻子仁润肠通便;若患者腹泻、肠鸣,可加用白术、猪苓、茯苓、泽泻等渗湿止泻。

2.2 抗癌解毒利湿 徐老认为抗癌解毒须贯穿肠癌治疗始终,如《医宗必读》所说:“正气与邪气,势不两立,若低昂然,一胜则一负”,故抗癌解毒有助于正气恢复。 徐老多用的抗癌解毒药有仙鹤草、白花蛇舌草、鬼箭羽、山慈菇等。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白花蛇舌草、仙鹤草具有调节免疫、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功能[7~8];鬼箭羽对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9];山慈菇对肠癌细胞株有细胞毒性作用[10]。此外,我们根据肠癌分期对用药剂量进行相应调整,早期正气较盛可攻毒,用药可为常规剂量;晚期患者正气虚衰,不宜过分攻伐,用药剂量宜轻。 湿邪则选择泽泻、猪苓、茯苓、苍术等祛湿利水,湿邪除则癌毒无处依附,癌毒便也可祛除。 故肠癌的治疗中祛湿与抗癌解毒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2.3 扶正护胃 肠癌患者多经过手术治疗、放化疗等,故常正气大伤,常见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面色少华等症状。“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所以肿瘤治疗时需注意扶助正气。 正气盛则邪衰,有助于肠癌患者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临床常用南北沙参、党参、黄芪等药益气养阴,固本扶正。 同时,肠癌患者也需注意顾护胃气,《素问》云:“五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藏之本也。”同样强调了胃气的重要性。徐老一般以薏苡仁、白术、山药等药健脾养胃,以助胃气濡养五脏,帮助患者恢复正气。 食欲不振者,可加用炒谷麦芽、神曲等健胃消食。

3 验案举隅

3.1 病例资料 祁某,男,66 岁。2018 年3 月18 日初诊。 主诉:肠癌术后1 年,化疗后6 个月,发现肺转移1 个月。 患者2017 年3 月因反复右下腹痛于南京市江北人民医院就诊,2017 年3 月20 日肠镜示结肠区见巨大隆起型病灶,病理示结肠肝曲腺癌。2017 年3 月28 日患者于南京中大医院行“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 术后病理示右半结肠中分化腺癌, 肿瘤大小5 cm×4.5 cm×2 cm, 周围淋巴结(1/13)见癌转移,分期为ⅢB期。 免疫组化:β-微量蛋白(散在+)、ERCC1(-)、Her-2(+)、COX-2(-)、P53(+)、Ki67 约40%(+)、Pgp (+)、VEGF(-)、EGFR(+)、nm23(+)、GST-π(++)、CD34(+)、S100(神经+)。 术后进行化疗6 次。 具体方案为:奥沙利铂0.1 g,第1、5 天;亚叶酸钙0.2 g,第1~5 天;替加氟1.0 g,第1~5 天。 化疗至2017 年9 月6 日结束。 后于2018 年2 月3 日复查CT 示肺部有微小转移灶;肿瘤指标CEA 18.63 ng/ml、CA125 35.5 U/ml、CA199 355.2 U/ml、NSE 19.07 ng/ml。患者目前消瘦明显,有时腹部隐痛,咳嗽,痰黄量不多,口干,夜间尤甚,纳寐尚可,二便尚调。舌红少苔,脉细。治拟清肺润肠,抗癌解毒。处方:南北沙参(各)12 g、石斛10 g、白术12 g、白芍12 g、仙鹤草15 g、白花蛇舌草15 g、生苡仁20 g、枸杞子15 g、桑椹子15 g、淮山药15 g、制黄精15 g、金荞麦20 g、杏仁12 g、浙贝母10 g、马齿苋10 g、瓜蒌10 g、山慈菇10 g、红景天12 g、甘草3 g。14 剂,水煎服,早晚分服。2018 年8 月25 日,患者诉服药后精神状态较前好转,腹部隐痛好转,咳嗽及口干症状得到缓解,体质量较前有所提高。当前患者食后腹胀,纳寐一般,二便正常。 舌红苔腻,脉细。 8 月21 日复查CT 示肺部病灶与前片相仿,未见明显差异;肿瘤指标CEA 6.21 ng/ml、CA199 110.3 U/ml。此症应为气机不畅, 湿热之邪没有去路, 故原方去石斛,加用陈皮10 g、青皮10 g、泽泻10 g,以宽胸理气,祛湿利水。14 剂,煎服方法同前。2019 年6 月17日,患者目前精神状况可,食欲一般,睡眠尚可,大便日行一次。舌红苔微腻,脉细。上方去青皮、瓜蒌后可继续服用,同时加服院内制剂消瘤胶囊扶正抗癌,每次3 粒,每日2 次。嘱患者适当锻炼,保持心情愉悦。

3.2 讨论 初诊时患者出现咳嗽痰黄、 口干症状,可见肺之郁热在内,津液耗伤;腹部隐痛、消瘦明显,结合肿瘤指标皆升高明显, 可见癌毒较重; 患者老年,肠癌后进行了手术治疗及6 次化疗,损伤正气,癌毒且盛,则正气大伤。故徐老治疗重视清肺与大肠之热, 同时扶正抗癌解毒。 二诊时患者腹部隐痛好转,且已无明显咳嗽、口干等症状,结合CT 及肿瘤指标结果可见癌毒较前有所控制,然诉食后腹胀,且舌红苔腻,可知气机升降失常,致湿热郁于内,应调理气机,使得湿热之邪可出。 故原方去石斛,加用陈皮、青皮、泽泻。三诊时患者症状较前稳定,无特殊不适,故去青皮、瓜蒌,以此方清肺润肠,扶正抗癌,并口服院内制剂消瘤胶囊以助抗癌消瘤,以获良效。

4 体会

现代医家治疗肠癌多从“脾虚、湿热”入手,从“肺与大肠相表里”入手治疗肠癌者甚少。徐老指出,中医辨证不可拘泥于局部, 应始终遵循中医辨证的整体观, 因此大肠癌也应从整体去辨证, 由大肠及肺,由癌毒及正虚,掌握疾病对人体的整体影响,方能获得良效。徐老在临床辛勤耕耘六十余载,不断钻研延长肿瘤患者生存时间、 改善肿瘤患者生活质量之法,其见解深刻,遣方用药自成一派,疗效卓著。笔者幸而侍诊抄方在侧,浅析徐老治疗肠癌之经验,以供医者借鉴。此外,癌症患者的治疗也离不开患者的身心调节及适当锻炼, 医者在疾病诊治的过程中应起到积极正面的作用,多倾听患者的忧虑,给予患者适当的鼓励及正确的引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猜你喜欢

徐老癌毒肠癌
癌毒理论研究新进展
癌毒病机辨治体系的构建
“癌毒传舍”新认识及其在肺癌复发转移防治中的应用
癌毒理论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含糖饮料或可增加女性患肠癌风险
当心特殊肠癌的“幕后黑手”——肛瘘
“红雪缤纷”忆徐老
男性长期看电视更易患肠癌
徐光耀:“四不”养生
23例原发性小肠癌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