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曲沃西城巷的保护与更新设计研究

2021-01-06李仕东王春芳

河南建材 2021年7期
关键词:西城街巷格局

李仕东 王春芳

1山西明枫规划设计工程咨询有限公司(030001) 2 太原科技大学艺术学院(030024)

山西省作为文物古建大省,在岁月长河的历史积淀中孕育了很多优秀的文化遗产。曲沃作为历史文化街区出现在山西省公布的第一批历史街区的名单中,但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曲沃的大规模建设活动开始破坏历史文化街区风貌的完整性,同时文化街区自身也有欠缺, 比如基础设施落后、消防安全存在隐患、部分建筑质量差等,急需改进。

1 项目的提出

曲沃是一个古老的地名,据中国最古老的史书《左传》记载,曲沃最早出现在周平王二十六年,即公元745 年,至今已有2 700 多年的历史。 曲沃是晋国的发祥地,这里文化古迹丰富。 曲沃县西城巷于2009 年成为山西省第一批历史文化街区。 西城巷位于曲沃中西部, 是曲沃古城的商业文化中心,从隋朝至清朝其历史地位一直未发生过重大改变,县城内保留的历史建筑和街区较完整,体现着清朝末年的商业市井生活之状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曲沃城区人口也呈快速增长的趋势,县城住房短缺,西城巷历史街区沿城市道路两侧都是新建住房, 对历史文化街区形成了围合之势。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的一些不合理现象,对文化遗产风貌的完整性产生了违和感, 历史格局特色正面临严峻的挑战。

本项目在山西省建设厅和曲沃县政府的合力支持下积极展开。 2014 年山西省建设厅下达“完成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认定、挂牌建档工作”的目标,曲沃县政府做出了“对西城巷规划保护范围内7 个重要保护项目维修及建设” 的重大决策。 西城巷保护范围北起广场南路、南至贡院街、西起太河南路西侧215 m 处的感应寺塔和下西关清真寺一带、东至孝母巷,总面积为23 公顷[1]。

2 西城巷历史文化街区现状及特色分析

西城巷历史文化街区现状保存格局为清末格局,历史建筑也多为清代建筑,现状格局与历史建筑保存较完整。 根据历史资料及格局来看, 古城是严格按传统城池规制建设。城墙在解放战争时期毁坏,但遗址仍可辨。古城主要有两条代表性大街:东西向的东西大街(现在的府西、府东街)为主轴线,代表着当时曲沃的礼制文化, 位于历史文化街区北部、曲沃县中心广场北侧;南北向的正大街(现在的晋都路)为市井轴,体现晋国古城的商业市井生活。 其中娘娘庙巷地段是重要的历史公共活动空间,两侧有娘娘庙、后土庙,通过古城中西门与感应寺塔相接,形成古城重要的景观轴线。 两条轴线涉及众多的文物保护单位,历史遗存丰富。

西城巷作为曲沃唯一的历史文化街区, 是千年县治沧桑变迁的见证,也蕴涵了朴实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该地域的典型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 传统格局清晰,历史遗存丰富

西城巷历史文化街区建筑保存较好,格局基本完整。 街区中心片区以南北向西城巷为轴,两侧民居院落对称布局。 娘娘庙巷中的娘娘庙、后土庙通过古城中西门与感应寺塔相对应,别具一番特色。

现存街巷基本保持了传统的走向与格局,呈现出“轴线对称、棋盘式路网 ”格局的大框架,古街巷两侧民居院落连续、界面清晰,大部分民居建筑保存较好,街区传统格局清晰可辨,明清时期形成的空间层次保留至今。

2.2 街道空间丰富,道路尺度宜人

西城巷历史街区临街的建筑有进有退地沿着街巷排列,建筑的进退构成了或开敞或收缩的街巷空间。 街道空间在虚与实中变化,丰富了街道界面的层次,创造出多变的街道空间,赋予街道界面以连续、统一的变化。 街巷空间的宽窄变化呈现出一种舒缓状态,给人以多样的心理体验。

街区内历史巷道的红线宽度比较均质,大多为5 m 左右,由于住宅建筑多为一层,街道宽度和建筑高度的D/H 比大约为1,空间尺度亲切,给人以安定、匀称、平稳的空间感觉。

2.3 院落空间理性,建筑装饰精美

曲沃县城内地势平坦,使得历史街区内院落布局理性、有序,但受到商贸活动的影响,沿街商业多采用晋南民居中常见的串联式布局,其他非商铺型院落呈现出的则是边界方正、坐北朝南、院落空间轴线感强烈、空间理性的特点,一切都表现着生活的原状,绝少脱离功能要求的多余装饰,形式与内容表现出高度的统一。

街区传统民居院落大门上多有匾额、砖雕、石雕、木雕等装饰。 民居建筑的门窗造型丰富,彩绘图案纹样精美[2]。

3 整体式与分层式相结合,重塑历史街区

西城巷历史街区保护要素由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人工环境三部分组成。 西城巷历史文化街区自然环境要素是指街区内部与外围特有的地形、地貌和自然景观。 街区位于曲沃古城的重要轴线上,古城的选址及山水格局都十分讲究,构筑了与众不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要保护历史街区与周边绿化、古城历史格局、古城现有的历史布局形式及建筑周围的自然环境特色。 西城巷是曲沃文化内涵的集中体现,人文要素主要有商业文化、官僚文化、民俗文化。 人工要素包括古城墙(已毁)、历史街巷和古民居。现在存留有8 条历史街巷,其宽度为3~7 m。街巷两侧建筑风貌犹存,一层居多,部分二层。 街巷尺度和谐,漫步其中,亲切感油然而生。 岁月的印痕在西城巷上真实地展示,韵味朴实厚重。 古民居都以北方典型四合院的形式出现:分为正房、东西厢房等;门头、墙头等图案多样;流线组织及采光通风等方面也体现了曲沃先人的智慧,使街区建筑匠心独具[3]。

在规划过程中,将历史文化街区所有建筑按保护、保留、重建、拆除4 种方式进行分类。 通过步行系统的建设,将原本不成系统的历史街区文物建筑和历史建筑连成整体。 以居住为主体,积极引入能服务于曲沃县城居民并且有当地特色的配套服务产业,适当发展民俗文化展示、街区历史文化体验、传统工艺及旅游商业等服务项目和产业。

梳理原有的交通脉络与肌理,完善历史文化街区交通体系,合理组织车行与步行系统、消防系统,在街区北部广场及现状废弃家具厂处建设小型停车场。 恢复历史街区中的部分历史建筑,并予以相应的功能,以增强历史街区的活力。 逐步调整、拆除街区内及其周边影响风貌的建筑,规划期末有条件时对沿城市道路、遮挡历史风貌的建筑进行拆除或降层,规划降至2~3 层。 建设完善的市政配套及相关服务设施,结合浍河、曲沃古城、曲村——天马遗址、晋国博物馆等外部环境,打造好旅游线路,创建集居住、文化、商业、休闲于一体的环境优美适宜居住的历史文化街区。

新的规划设计将西城巷历史街区的空间框架划分为“一轴、两带、四区、多点”的功能分区。

“一轴”——以南北向西城巷形成的历史文化发展轴。

“两带”——以晋都南路形成的商业、办公设施带和以娘娘庙巷形成的传统商业设施带。

“四区”——以历史街区北部的曲沃县城建局、文化局、图书馆、农村信用联社及其单位宿舍形成的文化办公综合区;规划街区中西部的传统休闲体验区;以贡院、清真寺、四牌楼等公建形成的教育、宗教文化区及历史街区;以居住功能为主的传统居住区。

“多点”——为西城巷历史街区的省、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及规划恢复的各寺庙、景观场所形成的各个节点。

更新后的西城巷历史街区,应有风貌完整统一的沿街立面,地面铺装应以传统做法为主,两侧街道小品应有地方传统特色。 街区应整体设计,不宜采用现代城市做法[4]。

4 结语

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城市的一部分,承载着重要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是一个城市历史变迁的重要佐证。 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历史文化街区由于其特殊的历史地位,不能随便拆改,导致其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设施落后、不宜使用、保护力度不足引起的衰败等问题,要两手抓,保护与发展一个都不能少,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

猜你喜欢

西城街巷格局
王纬华
人间烟火,最爱隐秘的街巷美食
边走边唱
格局
联手共建 努力打造大调解工作格局
雨中的街巷
习惯成自然
小人物的大格局
河西走廊西城驿遗址考古新发现
西城飘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