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主动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分析

2021-01-06肖国胜王维超全坤强翟翔宇

统计理论与实践 2021年6期
关键词:双循环发展

肖国胜 王维超 闫 聪 全坤强 翟翔宇

(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南 郑州 450008)

一、河南省主动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意义

(一)是贯彻落实中央部署的主动选择

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对我国经济规律和发展趋势的自觉把握,是重塑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选择。河南作为中西部地区和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积极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科学谋划布局未来发展新定位,既是贯彻落实中央部署、借势借力谋求新一轮高质量发展、提升河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战略地位的主动选择,又是加快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原更加出彩和富民强省的必由之路。

(二)是应对内外部环境变化的重要举措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市场收缩,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国际经济大循环动能减弱。尤其是近年来,西方主要国家民粹主义盛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对河南外贸和经济增长带来较大影响。河南积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2017年以来消费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超过投资和外贸之和,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拉动转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共同拉动,但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仍然存在。面对内外部环境的新变化、新机遇和新挑战,河南必须顺势而为调整经济发展路径,进一步畅通国内大循环,优化国际外循环,提升经济发展的自主性、可持续性,促进全省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三)是构筑河南综合竞争优势的内在要求

经过多年发展,河南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经济总量稳居全国第5位、中西部地区首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全国前列,外贸进出口、实际利用外资规模、开放载体和战略平台居中西部地区前列,发展潜力巨大。但人口多、底子薄、人均水平低仍是最大省情。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河南工业化进程较慢,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多数产业处于价值链中低端,创新能力不强,消费潜力挖掘不够,开放层次水平有待提高。主动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有利于激活发展潜力,增强内生动力,构筑河南综合竞争新优势,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谱写中原更加出彩新篇章。

二、河南省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优势和短板

近年来,随着综合经济实力的大幅提升,河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作用更加凸显,主动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坚实基础和独特优势。

一是开放枢纽优势。河南是全国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重要交通枢纽。近年来,河南依托现代综合交通体系优势,打造了空中、陆上、网上、海上四条“丝绸之路”,郑州机场客、货运吞吐量跃居全国第12位、7位,保持中部地区“双第一”,其中国际货邮吞吐量居全国第4位。中欧班列(郑州)累计开行超过3500班,综合指标居全国第一,成功获批东中部唯一一个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在全国首创跨境电商1210模式,拥有郑州、洛阳、南阳3个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业务量居全国前列。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创新推进,河南已成为外商投资的沃土,全省实际吸收外资总量保持中西部领先,在豫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达130家,国内500强企业达158家。外贸进出口保持平稳增长,连续多年居中部六省第一位。便捷联通境内外的现代立体口岸开放体系基本形成,拥有3个国家一类口岸、10个功能性口岸、4个综合保税区和4个保税物流中心,为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市场规模优势。河南有1亿人口,市场规模和潜力巨大。改革开放以来,全省地区生产总值、人均GDP、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均在10%以上,人均住房面积从6平方米提升至40平方米,居民汽车保有量突破千万辆,信息、教育、康养、家政等新兴消费蓬勃发展。2020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2503亿元,成为带动消费增长的新动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2020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5.43%,城乡结构实现乡村型社会向城市型社会的重大转变,郑州、洛阳两大都市圈建设加快推进,南阳、安阳、商丘等区域中心城市辐射能力持续提升,带动居民收入和消费能力不断提高。消费环境持续优化,消费增长动力强劲,河南经济规模、市场规模优势进一步显现。

三是战略叠加优势。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等国家战略规划深入实施,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等国家战略平台建设扎实推进。随着“一带一路”的纵深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全面展开,战略叠加效应更加充分释放,河南在区域发展、改革开放、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形成的诸多先导优势更加显现,必将在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

与此同时,主动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河南还存在两大短板。

一是创新能力不足。全省每万人从事科技活动人员不足40人,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0%;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仅1.40%,居中部六省第4位;创新主体不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4782家,仅占全国的2.1%,居中部六省第5位;重点实验室、实验基地等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平台较少,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仅为10%。创新人才缺乏,新兴产业发展动力不足,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面临资金、人才、技术等突出制约。

二是公共服务欠缺。河南仍有四千多万人口生活在农村,居民收入整体偏低,公共财政较为薄弱,产业发展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压力较大。中原城市群在交通、就业、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方面与沿海城市群存在较大差距,农业农村基础差、发展滞后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亟须进一步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畅通城乡经济循环,推动协同发展,弥补公共服务短板。

三、河南省主动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点任务

主动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推动河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长期性、根本性举措。要在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关于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部署基础上,结合河南实际,坚持总体设计、试点示范、全面推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持续推进消费扩容提质和科技创新,发挥河南市场规模、产业基础、区位交通、开放通道等综合优势,打造国内大循环的战略枢纽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在畅通国内经济循环、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和促进国内国际市场更好联通上发挥更大作用、实现更大发展。

(一)聚焦扩大内需战略基点,激活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深层潜力

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拓展投资空间,全面促进消费。一是扩大有效投资,发挥好投资的关键作用。围绕扩大“两新一重”,加快5G基站、大数据中心、高速铁路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加快公共卫生、养老托育、应急储备、生态环境、老旧小区改造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滚动实施“982”补短板工程,聚焦乡村振兴、先进制造业、生态环保等9大领域,梳理遴选8000个左右重大项目,力争2021年完成投资2万亿元。二是促进全面消费,发挥好消费的基础作用。加快促进传统消费升级,促进“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鼓励传统商场、老旧厂区等改造为新型消费载体。支持各地出台活跃二手车市场、汽车购置税补贴等政策,积极推行汽车平行进口试点,完善落实家电和智能手机以旧换新、家电下乡等补贴政策,坚持租购并举、因城施策,有效增加保障房供给,推动住房消费健康发展。实施乡村旅游提质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加快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开展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鼓励大型流通企业向农村延伸,促进城乡商品和服务双向流通。积极推进基于5G应用的网络零售、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线上消费试点。三是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发挥好新型城镇化的带动作用。强化规划引领,突出试点示范,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巩固拓展住房、土地和户籍制度改革成果,完善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的政策措施。以完善县城基础设施承载功能为重点,提高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统筹推进安全饮水、通村道路、农村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厕所改造等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许昌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改革探索,选取改革基础较好、意愿强烈的地区创建一批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二)聚焦科技创新第一动力,激发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力量源泉

聚焦企业、人才、平台、载体等关键环节,统筹推进自主创新和开放创新、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促进创新活力充分迸发。一是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抢抓国家优化区域创新布局机遇,大力推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协同创新,全力争取一批高端创新平台落地河南,支持华兰生物、普莱柯、河南农业大学申建P3实验室,谋划推进黄河实验室、嵩山实验室、农业供给安全实验室等高水平科创平台。继续实施省级创新平台倍增工程,新增一批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和制造业创新中心,推动6家以上省级创新平台晋升为国家级。二是完善多层次创新载体。全面实施《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落实空间规划、创新激励、人才引育、金融支持、法制环境等改革措施,加快建设郑开科创走廊,推动中原科技城、龙子湖智慧岛等创新功能区综合开发,争取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2021年建成投用。构建以双创示范基地为核心的多层次创新创业基地格局,推动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实现更充分创业就业。三是深入推进开放合作。抓住豫京、豫沪等新一轮合作机遇,抓紧推动重大合作事项落实,大力推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深化与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药物所等名校大所合作,推广“研究院+创新平台+合作项目”运行模式。进一步实施“中原英才”“河洛英才”等人才计划,大力引进海内外高端人才来豫创新创业。

(三)聚焦实体经济着力点,完善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产业支撑

以融入全球高端产业链和价值链核心为导向,围绕做强优势产业、做优传统产业、做大新兴产业,统筹推进产业链现代化提升行动。一是提升先进制造业。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升级,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促进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推动实施一批延链补链强链项目,提升产业规模和竞争力。加快建设洛阳高端装备、郑州200万辆汽车、漯河休闲食品、濮阳新型化工等产业基地,扎实推进洛阳石化百万吨乙烯、中铁智能装备产业园、牧原肉食产业综合体、平顶山己二腈等重大项目。二是培育战略新兴产业。深入实施“十百千”转型升级创新专项,建设共性关键技术创新与转化平台,争取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加快黄河鲲鹏生态体系建设,推进紫光智慧计算终端全球总部、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上汽大数据中心等项目建设,着力打造郑州信息服务及信息网络、许昌节能环保、平顶山新型功能材料4个国家级战略新兴产业集群。三是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鼓励先进制造企业向研发设计、售后服务等价值链两端延伸,支持生产性服务企业根据先进制造企业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服务产品开发。引导商务中心区和专业园区等服务业平台载体优化升级,推动商贸流通、文化创意、休闲旅游、健康养老等传统服务业态智慧化改造。深入开展“两业”融合试点,培育20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创建5家省级以上工业设计中心,提升研发设计、检验检测、咨询评估等生产性服务业水平。四是完善现代流通体系。加快引进国际知名商贸流通企业在河南设立地区总部、采购中心、物流配送中心,支持本地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实施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或跨区域经营,完善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平台功能。加快建设国家和省级示范物流园区,推动郑州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推进南阳、许昌、信阳综合客运枢纽及许昌万里综合物流园、郑州顺丰物流园货运枢纽项目建设。

(四)聚焦为民服务,强化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民生保障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多措并举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增强人民群众福祉。一是促进稳定就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面落实社保“免减缓”、援企稳岗、技能提升、重点群体就业、返乡入乡创业等政策,深入推进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加快发展养老、旅游、家政服务等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环境治理等重大项目拓展就业新渠道,积极稳定和扩大就业规模。着力稳定返乡创业人员、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二是拓宽收入渠道。落实各项农业、农机、农资等惠农补贴政策,调整优化补贴结构,让农民享受更多支农惠农政策红利,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大力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发展,支持家庭农场、新型农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提高农民经营增收能力。持续推进农民承包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宅基地等改革,激活农村资源资产,增加农民土地增值收益。三是提高保障能力。完善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健全养老金合理增长机制,适当提高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高龄津贴制度。完善失业保险金申领发放办法,建立待遇水平动态增长机制,加大对困难家庭、双失业家庭、大龄失业人员等重点领金群体的生活保障力度。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攻坚行动”,以新经济、新业态从业人员为重点,扩大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扩面范围,努力推动实现应保尽保。

(五)聚焦对外开放重要环节,打造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内陆开放新高地

以“四路协同”为引领,巩固提升开放通道和平台优势,促进对外贸易创新发展,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一是深入推进“四路协同”。提升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品牌优势,加快建立联结全球主要经济体的空中经济廊道;加快建设中欧班列郑州集结中心,推进“陆上丝绸之路”提质扩量;深入推进郑州、洛阳、南阳等跨境电商综试区“跨境电商+空港+陆港+邮政”运营模式,深化“网上丝绸之路”创新突破;推进内河水运和河海联运出海通道建设,深化内陆无水港设施共建和铁海联运班列线路拓展,畅通融入“海上丝绸之路”。二是推进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打造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战略节点。支持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做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提升全球重要的智能终端产业基地地位。建成郑州机场北货运区、航空邮件中心等枢纽项目,加快智能终端(手机)产业园、临空生物医药园、恒大新能源、东航物流郑州生鲜港等项目建设,积极争取在144小时过境免签、设立自贸区扩展区域、新郑综保区扩区等方面取得突破。拓展“单一窗口”金融、保险、结汇等服务功能,覆盖国际贸易全链条。三是推动外贸稳定发展。完善重点企业白名单制度,拓展省重点外贸企业监测服务系统功能,强化外贸形势分析预判,建立稳外贸政策储备库。加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欧盟、拉美市场开拓力度,加快布局建设一批覆盖重点国别、重点市场的海外仓和转口基地。优化贸易结构,搭建出口转内销渠道,支持出口优质产品开拓国内市场。加快推进十大外贸产业基地提质升级,培育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扩大机电产品、汽车零部件、特色农产品出口规模。四是积极吸引和利用外资。抓好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加强对重点外资企业跟踪服务。支持河南有实力、有信誉的企业通过绿地投资、并购投资、联合投资等形式,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布局一批项目。深化与卢森堡、芬兰交流合作对接会等常态化合作机制。围绕智能绿色交通、乡村振兴、黄河生态带等重点领域,组织实施一批示范项目。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营商环境。确保外商投资准入前后均享受国民待遇,促进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公平竞争。◆

猜你喜欢

双循环发展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深化中俄经贸合作的新内涵
双塔双循环脱硫系统超低排放运行优化研究
亨通集团:畅通“双循环”,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玩具产业如何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
张明:如何系统地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李奇霖:“双循环”下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