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节镜下后十字韧带胫骨髁间棘骨折的治疗进展

2021-01-06张季永李俊邓永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61期
关键词:骨块移位入路

张季永,李俊,邓永

(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 骨科,安徽 芜湖 241000)

1 PCL的解剖结构

后十字韧带发自股骨内髁的外侧面,止于胫骨髁间棘后部。PCL的中部最窄,两端粗大呈扇形向两侧延展,平均长度为38 mm,最窄部平均宽度为13 mm,是维持膝关节屈伸、旋转、侧方活动的重要结构之一。PCL的胫骨止点位于髁间棘后方,形态呈不规则四边形,由于关节囊的覆盖,PCL胫骨附着点仅有部分位于关节囊内,当发生撕脱骨折时,软组织极易嵌入骨折断端,导致骨折复位和愈合困难。

2 损伤机制与分型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PCL胫骨髁间棘骨折发生率逐步升高,发生原因主要为交通车祸伤、剧烈运动伤等。PCL胫骨髁间棘骨折机制主要包括以下损伤类型:①过伸伤:外伤时膝关节呈过伸位,由于力的传到作用易造成PCL损伤,如果暴力过大,前十字韧带同时受累,常引起膝关节脱位。②前后移位损伤:外伤时膝关节呈90°,胫骨近段前方受到向后的暴力,如车祸时仪表盘撞击胫骨导致的损伤等。③过屈伤:膝关节极度屈曲下受到外伤,该外力通过传导几乎全部作用于紧张的PCL。④旋转或内外翻损伤:当胫骨受到巨大暴力作用,发生极度旋转或内外翻时,常造成PCL损伤并复合其他韧带损伤。PCL胫骨髁间棘骨折常用分型为Meyers Mckeever分型,I型:撕脱骨块无移位或移位程度较小;Ⅱ型:撕脱骨块一侧移位,另一侧呈铰链结构固定;Ⅲ型:撕脱骨块完全移位或呈粉碎性。

3 临床诊疗原则

急性PCL胫骨髁间棘骨折由于失去PCL的固定作用,导致胫骨近端相对于股骨后移,膝关节不稳定。临床常表现为膝关节肿胀疼痛、皮下瘀斑和行走不稳等症状,后抽屉试验、胫骨后沉试验等专科检查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临床上常用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进行PCL胫骨髁间棘骨折的初步诊断,CT+三维重建检查可明确诊断,确定骨块体积及骨折移位的程度。膝关节MRI检查精度较高,可明确撕脱骨块与关节囊的关系,并且能够发现关节内半月板和内侧副韧带等复合伤。关节镜检可明确撕脱骨折块的大小及移位程度,在治疗骨折的同时修复其他复合损伤。

PCL胫骨髁间棘骨折可根据Meyers Mckeever分型决定治疗方式。由于I型骨折无明显位移,骨折块较稳定,石膏或者支具固定膝关节于伸直位6~8周可获得良好愈合。由于Ⅱ型或Ⅲ型骨折中,骨折块常移位明显,尤其是Ⅲ型骨折,保守治疗无法获得良好复位。此外,由于PCL发生胫骨髁间棘骨折时,软组织易嵌入骨折块之间,影响骨折复位,可导致骨折不愈合或者畸形愈合,致使膝关节反复肿胀疼痛、后向不稳,进一步导致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因此对于Ⅱ型或Ⅲ型骨折,建议采用手术治疗以获得良好的膝关节功能。

相比于镜下手术,开放手术适用于撕脱骨块体积大,移位程度明显的病例,其优点在于暴露范围大,充分显露后骨块的复位及固定相对简单。但是开放手术对于体积较小的骨块或者粉碎性骨折缺乏可靠的固定,常需要二次手术,去除内固定物,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此外,开放手术损伤大,易伤及神经血管,术后瘢痕黏连严重,不利于术后早期康复功能锻炼和获得优良的膝关节功能。随着关节镜技术的推广应用,镜下治疗PCL胫骨髁间棘骨折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成为主流的治疗方法。

4 手术入路

膝关节镜基本的手术入路包括前内侧、前外侧入路,后方入路主要分为后外侧入路和后内侧入路,根据不同手术方式的要求衍生出不同的入路,其中双后内入路在PCL胫骨髁间棘骨折的固定中较多。高位后内侧入路手术视野开阔,可清楚观察到低位后内入路的器械操作,包括骨块的复位与固定,也可作为器械入路,更好地清除骨块周边损伤的软组织。Ahn等[1]提出关节镜下双后内侧入路可直视膝关节后室,可以更容易地暴露后纵膈间室进行膝关节后室的关节镜手术。赵金忠等[2]认为高位后内侧入路可操作的范围广,便于彻底清理骨块,且该入路视野开阔,可用作观察通道,进行低位后内侧入路的操作。除常规膝关节入路外,术中加用合适的辅助小切口可使关节镜下操作变得简单,缩短手术时间,减少神经血管损伤,获得更好地术后效果[3]。

5 固定材料

临床常见的关节镜下固定材料主要包括螺钉[4-5]、缝线和带袢钢板等,均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Littlejohn等[6]于1995年首次发表经关节镜下使用金属螺钉对PCL撕脱骨折进行复位固定的报道,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由于部分空心螺钉需要二次手术取出,可吸收螺钉应运而生,可吸收螺钉最终可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不影响骨折愈合,不需要二次手术取出,减少了患者痛苦,节约了治疗费,但其固定强度不够,不能及早进行康复锻炼[7]。此外,带垫片空心螺钉弥补了空心螺钉接触面积较小的优点,对于骨质疏松患者、骨折块较小的患者,垫片能够增加把持力,增加骨折块好的接触而促进骨折愈合,同时允许早期膝关节功能锻炼。Kim等[8]于2001年首先报道了在关节镜下采用不可吸收缝线捆扎PCL并从骨隧道穿出固定的方法。赵金忠等通过双后内侧入路,将高强度线横穿韧带固定,通过纽扣的旋转,将通过Y型隧道的缝线进一步收紧,固定效果可靠,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董军等[9]使用Arthrex缝线通过单胫骨隧道结合免结锚钉固定PCL髁间棘取得良好效果,作者认为该固定方法具有操作简单,骨质流失少,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等优点。HORAS等[10]首次报道关节镜下使用纽扣钢板悬吊固定PCL撕脱骨折的技术,纽扣钢板与撕脱骨块接触面积较大,可以提供均匀的加压,促进骨折的愈合,降低复位丢失的风险。王盼盼等[11]采用关节镜下双 Endobutton钢板结合高强度缝线固定治疗PCL撕脱骨折,该术式采用单胫骨隧道,减少了骨质流失,撕脱骨块钢板固定牢靠,胫骨隧道钢板加压效果显著。郑杰等[12]采用关节镜下TightRope悬吊治疗PCL撕脱骨折,骨块固定牢靠,术后可进行早期康复功能锻炼,预后良好。

虽然目前报道的内固定材料种类繁多,但是对于材料和方式的选择仍然没有达成共识。空心螺钉可用于自身三倍体积的骨块,而对于小骨块的固定效果较差,且需要再次手术取出内固定装置。缝线捆扎固定已经被较多学者采用,但需要镜下多次过线,技术要求高,对于较大的撕脱骨块固定效果不佳。带袢钢板适用于各种大小的撕脱骨块,可以提供均匀的压力,强度接近顺行螺钉,但带袢钢板费用较高,难以在临床广泛运用。

6 康复训练

随着运动医学的不断发展,大多数学者认为PCL胫骨髁间棘骨折术后应进行早期功能康复锻炼,防止术后膝关节黏连,最大程度恢复膝关节功能。术前指导股四头肌锻炼,术后即刻用支具将膝关节固定在伸直位置,减少胫骨的后向移动,在佩戴支具下进行直抬腿练习。术后可行渐进缓慢的屈膝功能锻炼,器械辅助下部分负重着地。术后8周完全负重,开始正常行走,术后12周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应与健侧大致相同,术后6个月可逐渐恢复膝关节功能。术后康复锻炼计划应根据患者自身因素、骨折块撕脱情况、手术方式等情况综合考虑。

7 结论

总之,随着关节镜微创技术的发展,关节镜下微创行PCL胫骨髁间棘骨折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与较早的切开手术方法比较,其优势在于对关节周围组织的干扰小,有利于术后早期功能锻炼,避免膝关节僵硬。此外,关节镜下视野清晰,可以对移位骨折块进行准确的复位,同时可探查并修复半月板等合并损伤。PCL胫骨髁间棘骨折的内固定物的选择种类繁多,任何一种内固定物均有其利弊,术者应当根据骨折块的大小和移位程度、手术方式的不同及患者的经济条件等进行取舍。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关节镜下治疗PCL胫骨髁间棘骨折将成为主流的治疗方式之一。

猜你喜欢

骨块移位入路
开窗术复位胫骨远端关节面骨块治疗Ⅱ型Pilon骨折
克氏针逆行固定联合缝线套扎治疗小儿粉碎型胫骨髁间棘骨折*
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与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MDT诊疗模式在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盘前移位中的治疗效果
正中入路手术和肌肉间隙入路治疗壮族人群创伤性胸腰椎骨折的比较性研究
住院时间、出院安排、90 d并发症和翻修率:一项比较直接前入路、后外侧入路以及直接上方入路的研究/SILJANDER M P, WHALEY J D, KOUEITER D M,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6):1658-1661.doi: 10.1016/j.arth.2020.01.082. Epub 2020 Feb 5.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疗效
关键骨块技术联合解剖锁定加压钢板治疗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23例
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治疗肱骨大结节撕脱性骨折疗效观察
大型总段船坞建造、移位、定位工艺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