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用于子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分析
2021-01-06薛华
薛华
(江阴市青阳医院 妇产科,江苏 无锡 214401)
0 引言
产后出血属于临床多发产科危重疾病,依据致病机理存在的差异,可将产后出血划分为宫缩乏力所致产后出血、凝血功能障碍所致产后出血、软产道损伤所致产后出血及胎盘因素引起的产后出血等。相关资料统计显示,产后出血致死率显著高于产褥感染[1]。诱发产后出血的主要病因包括宫缩乏力、胎盘因素、凝血功能障碍、产道裂伤等,患者可在短时间内大量出血,极易合并失血性休克,甚至引发死亡。临床治疗产后出血需及时止血,并采取有效地干预方式补充血容量,积极预防休克及感染[2]。临床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常规药物为缩宫素等,部分患者用药后止血效果不佳。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引起全子宫肌层协调性强有力的收缩,促进止血[3]。为深入研究分析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的临床应用价值,本研究择取江阴市青阳医院相关患者为基础样本,评价并分析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的相关问题。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抽选研究样本均为江阴市青阳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样本量共30例。全部患者经产后综合检查确诊为产后出血,无凝血功能障碍,未服用抗凝类药物,排查其他因素所致出血,同意参与本研究。总结分析30例患者相关基础资料,年龄17~34岁,平均(25.55±1.43)岁,孕周36~42周,平均(38.52±1.03)周,其中剖宫产10例、阴道分娩20例。
1.2 方法。全部患者均行常规预防产后出血治疗,剖宫产患者娩出胎儿后于宫体注射20IU缩宫素,并稀释20IU缩宫素,行静脉滴注。阴道分娩患者在娩出前胎肩后静脉滴注20IU缩宫素。发生产后出血增多、子宫收缩乏力时加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剖宫产患者术中发生宫体注射250μg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阴道分娩及术后发生产后出血患者深部肌肉注射250μg卡前列腺氨丁三醇。如止血效果不佳或患者出血量较大,需重复给药。
1.3 评价标准。统计评估30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痊愈标准为用药5~10 min内出现显著宫缩,出血量显著减少。有效为重复给药20 min内出血量显著减少,其他情况为无效。统计剖宫产及阴道分娩患者出血量及止血时间等指标,统计各类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3.0软件计算各类数据,本次研究中计量资料为(±s),检验方法为t,计数资料为(%),检验方法为χ2,如P<0.05,则组间有差异。
2 结果
2.1 分析30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产后出血量、止血时间等指标。30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30/30)100%,其中痊愈26例,有效4例。30例患者止血时间为(8.86±2.05)min,阴道分娩患者产后出血量为(681.25±127.73)mL,剖宫产分娩患者产后出血量为(1182.53±209.44)mL。
2.2 分析30例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30例患者用药后主要不良反应为血压升高、腹泻及恶心呕吐等,共3例患者产生不良反应,占比为10.0%,其中腹泻及恶心呕吐2例,血压升高1例,停药后经对症治疗症状均消失。
3 讨论
临床将产妇阴道分娩后24 h内出血量超500 mL,剖宫产超过1000 mL称为产后出血,产后2 h为发生产后出血的高危时间段,产后24 h后出血则属于产后晚期出血,胎儿娩出后7~14 d为产后晚期出血发生的高峰时间段。产后出血属临床多发产科危重合并症,相关资料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分娩女性群体中产后出血发生率约为5%~10%,部分研究资料认为这一比例值仍偏低。研究认为产后出血、产褥感染、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期高血压是诱发产妇死亡的重要病因,其中产后出血致死率位居首位。诱发产后出血的因素较为复杂,宫缩乏力为最常见原因,产妇分娩期间精神高度紧张、分娩期间应用麻醉剂等药物、巨大儿,多胎妊娠使子宫过度膨胀、产程延长、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宫腔感染等均可诱发子宫收缩能力降低,导致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4]。同时,胎盘植入、胎盘黏连、胎盘剥离不全、软产道损伤等因素也可导致产后出血。为确保患者生命安全,需及早发现产后出血,并有效止血。
产后出血可诱发失血性休克,甚至导致患者死亡,治疗期间需及时止血并补充血容量。临床治疗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一线药物为缩宫素。缩宫素可缓解宫缩乏力所致产后出血,其主要缺陷为作用位点存在局限性,药物半衰期较短(1~6 min),代谢迅速,无法对平滑肌产生持续性刺激作用,且缩宫素等药物存在一定饱和界限,无限制加大用量反而效果不佳,且可引起高血压、水中毒、和心血管系统的副反应,快速静脉注射未稀释的缩宫素可至低血压、心律失常等。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为前列腺素F2a甲基衍生物氨丁三醇盐溶液,其内部成分中氨丁三醇与卡前列腺含量比为1∶1,具有良好的水溶性。深部肌肉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后3 min起作用,30 min作用可达到最高峰,可维持2 h,必要时重复用药,总量不超过2000 ug,可诱导全子宫平滑肌收缩,进而达到良好的止血效果[5]。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药物半衰期较长,可持续发挥促进子宫收缩的临床效果。部分研究认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关闭子宫创面血窦组织,进而减少产后出血量[6]。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适用于宫缩乏力引发的顽固性产后出血,临床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期间,初始用药剂量为250μg,间隔15~90 min可重复用药,总用药剂量上限为2000 ug[7]。临床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期间建议尽早使用,如产妇合并宫缩乏力相关高危因素,建议及早采用该药物治疗干预,也可在娩出胎儿后预防性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如患者用药后止血效果不佳,可重复用药或通过宫腔填塞纱条等方式强化止血效果,以避免采用切除子宫等治疗方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总体治疗安全性较高,用药后常见不良反应为血压升高、恶心呕吐、腹泻、潮热等,产生此类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为该药物引发的子宫收缩作用,此类不良反应多为暂时性不良反应,停药后可自行消退。部分研究认为,合并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不适合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最新研究表明,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合并宫缩乏力,采用常规干预方法无效,可通过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实施针对性治疗干预,且患者无血压升高等不良反应。另外,临床治疗产后出血期间需评估患者病因,准确把握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相关适应证,严格依据用药指征确定具体治疗方案,以有效控制产后出血[8]。
分析并总结30例患者治疗期间各项数据资料,30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30/30)100%,止血时间为(8.86±2.05)min,阴道分娩患者产后出血量为(681.25±127.73)mL,剖宫产分娩患者产后出血量为(1182.53±209.44)mL,提示产后出血患者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疗效显著,可缩短止血时间,降低产后出血量。同时,30例患者用药后主要不良反应为血压升高、腹泻及恶心呕吐等,共3例患者产生不良反应,占比为10.0%,提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用药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治疗中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疗效及安全性显著,可在各级医疗机构中全面推广。同时,本研究中择取患者样本量较少,缺乏同类型资料数据的比对性研究与分析评估,研究流程设计等方面不够完善系统,持续开展研究总时间较短,产后出血治疗中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疗效及安全性仍需进行持续性评估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