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形成的历史背景与时代意义

2021-01-06贺奋清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教条主义共产国际实事求是

贺奋清

(中共吕梁市委党校,山西 吕梁 033000)

2021年2月20日,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于我们党关于历史问题的两个《决议》,要准确把握其中的主题、本质,正确评价和认识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两个《决议》分别是:1945年4月20日,在六届七中全会上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1年6月27日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其中,1945年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最初起源于1941年“九月会议”,总结了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抗日战争爆发期间正面和反面的斗争经验,尤其是对1931年六届四中全会到1935年遵义会议这段历史时期党的领导路线的问题进行了批判性的审思,它的形成贯穿了延安整风运动的整个过程,是延安整风运动的伟大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对历史经验科学总结的光辉典范。

一、《关于若干历史问题决议》形成的历史背景

(一)1921年建党到1945年这20多年中,党内连续出现“一右三左”的错误

这些错误给中国共产党、给革命事业带来了重大损失,造成了思想认识上极大的混乱,尤其是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使得革命事业陷入绝处。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纠正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会议解决了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但是由于形势紧张,没有全面解决思想上和组织上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揭示出王明“左”倾错误思想的根源。这些错误思想又继续表现在抗战初期,王明带着苏联和共产国际的“抗战高于一切”“一切经过、服从统一战线”的指示,认为红军强调独立自主不利于团结国民党,不利于抗日这一右倾错误。

探究当时党内出现的“左”、右倾错误的原因可以从内因外因两个角度:

从内因角度分析:年轻的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粗浅,对中国的国情缺乏正确全面的认知,对中国革命规律的把握程度不高。从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时间比较短暂,当时介绍马克思主义相关的著作不多,谈论中国情况的更是少之又少,加上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着手“立即从事、而且以全部力量从事实际的革命活动,无暇长期从事理论研究与斗争经验的总结。”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要深入学习理解马克思主义,并在学懂弄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来指导中国的革命实践就显得尤为困难,也难免会在革命实践中出现错误。

从外因角度分析:唯共产国际至上。共产国际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初期的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迈步几乎是在苏联的扶助下实现的,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不管是南方的陈独秀还是北方的李大钊的经济收入大部分来源于教书、编辑的薪水还有稿费。在操办完刊物后所剩无几,对于学生运动、工人运动的支持显得有心无力。中国共产党的经济窘迫可以从陈独秀被捕,共产国际代表马林重金聘请律师才将其救出可以窥探一二。维经斯基到了中国后一开始就向陈独秀提供经费支援,这样中共才能开展各项活动。所以,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成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中国共产党一直宣称要独立自主,但是如果不能依靠自己稳定地解决经济问题,想要独立也是一句空话。也就是说,经济问题解决不了,那么要想有独立的判断是很困难的,而且由于中国共产党年幼,在经费上依靠共产国际,就不可避免地在革命道路、革命理论、革命方式等方面很容易受到来自苏俄的影响,不管对错,一切由共产国际说了算,不得不服从莫斯科的指令,长此以往会形成“一切均借俄助”的依赖心理,按照苏联的方式来理解马克思主义,有的人甚至把共产国际指示当作金科玉律,由此,中国共产党失去研究、批判到最后形成符合自身的社会主义观的可能,导致国内教条主义盛行。

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的20多年出现的“左”的或者右的错误,表面上是由于当时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粗浅、唯共产国际至上,究其最根本的原因是思想认识方面的问题。思想认识、思想路线不同,世界观也不同,认识和看待事物的态度也不同。如果不从根本上深挖这些错误的根源,在之后的历史进程中就可能会犯过去相似的错误。回顾历史,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中出现的“左”的或者右的错误都是由于没有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没有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革命实际相结合,僵化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在这种情况下,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成为当务之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认识到这一点,清楚理论上的清醒是政治上坚定的有力保障和重要前提。所以从1941年开始,我们党开展了延安整风运动,开展大规模的党史学习研究活动,使广大党员干部认清错误路线的实质,解决了全党对马克思主义认识不清、思想混乱的问题,这些实践都为总结历史经验的《决议》的写作与形成创造了条件。

(二)当时相对稳定的环境也为这次的整风运动提供了外部保障

延安在1937年到1946年没有经历大规模的战争,一直处在比较稳定的环境中,为中国共产党集中力量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解决历史问题,科学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提供了客观条件。

《决议》是延安整风运动的结晶,毛泽东亲自主持、起草、修改,它的形成经历了长时间复杂的过程,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决议》通过检讨历史问题,总结经验,做出历史决议,凝聚了全党的思想,对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时代再次回顾《决议》,从中吸取经验,对今天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坚持问题导向,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重温《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时代意义

(一)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是我们党思想路线的重要内容,是我们党基本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1941年,在《改造我们的学习》报告上,毛泽东对实事求是作了解释,指出要在对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去解决中国革命过程中的问题,这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决议》通过对中国革命北伐的胜利、土地革命的两次胜利,大革命失败、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两次失败的对比,从政治、经济、组织、思想四个层面在揭示错误路线的基础上,展示出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与框架,解决了党内存在的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突出了毛泽东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相结合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在实事求是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实事求是,我们就能兴党兴国,违背就会误党误国”。这是被实践证明的真理。习近平指出,当前我们中国最大的实际是什么?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必须要面对的事实,是认清形势与制定政策的客观的出发点。但是,实事求是基于的“实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这就需要人们解放思想,认识做出相应的变化。当然,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不是割裂的,而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立与破的统一。客观形势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中,打开思想才能适应客观形势的变化,才能做到实事求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现在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新发展阶段的重要论断是基于一定的客观实际。一是2020年我国GDP总量上已经超过100万亿元,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强国。二是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之所以能取得现在的成就,是我国实事求是,一步步走过来的。纵观我国崛起之路,改革开放之初,刚打开国门,既缺资金,也缺人才,更不了解国际市场。所以,要想发展就必须大力引进国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而当时可以与国外合作或交换的,主要是国内廉价的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我国当时就是实事求是,从低端制造业起步,从为全世界生产衣服、玩具、小家电等劳动密集型产品起步,一步步取得今天的成就。现在看来是低端产能,但是当时是最适合我国做的,先从最简单的做起,由易到难。因此,一个人口众多、底子薄弱的大国要想成长起来,必须卧薪尝胆、韬光养晦。这符合实事求是,也符合量变的积累才能达到质变飞跃的客观规律。三是我国已经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阶段。以上变化都是判断我国进入了新发展阶段的客观依据。习近平总书记在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基础上提出了用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在这个基础上致力于构建新发展格局。

(二)坚持问题导向

《决议》在回顾历史时,重点放在了失败教训方面,更加突出了《决议》发表的迫切性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际意义。恩格斯曾经说过“要获得正确的理论认识,最好的道路就是从自身的错误中和痛苦经验中学习。”[1]审视历史的错误并对其根源进行剖析,提出了针对历史上我们党存在“左”的或者右的错误的解决方案,就是要结合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其实也体现了我们党善于直面问题的勇气,勇于解决问题的传统。

问题是矛盾的表现形式,矛盾通过问题表现出来。对于客观存在的问题,我们只能直面,不能在困难面前退缩。在“十四五”时期,在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征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多样,这就更加需要我们坚持问题导向,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中国共产党解决问题的过程其实也是自我革命、批评与自我批评、自我斗争的过程。其中,自我革命是自己给自己看病,自己给自己疗伤,很多人认为不能理解,但是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历史来看,中国共产党做到了。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中国共产党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不管是坚持问题导向,还是自我革命,自我斗争,从党的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到习近平,都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共产党在执政的过程中如何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革命性。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千秋伟业,百年正是风华正茂”,中国共产党不只是奋斗一百年的问题,最高理想是要实现共产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成就千秋伟业,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永远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这就需要实事求是分析问题,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解决问题,勇于自我革命、自我批评,自我提高,这也是新时代重温《决议》的意义所在。

(三)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决议》分析了主观主义错误思想的表现以及根源,而主观主义以教条主义为主要表现形式,在此基础上指出教条主义根本上是从书本和狭隘经验的视角理解马克思主义。对于教条主义,毛泽东直言“教条主义实在比屎还没有用”[2],教条主义按照“本本”出发,把共产国际指示神圣化,致使中国革命受到很大挫折,走了很多弯路。教条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大阻碍。正如毛泽东所言“马克思主义从来不应该像是一道强制的命令一样,简单地从一个环境传给另外一个环境,而是应该在另外一个环境中获得再生。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关系,就如同箭和靶的关系一样,仅仅把箭拿在手里,不愿意放出去,不愿意去射中国革命这个靶,中国革命永远不会胜利。”[3]这段话指出了马克思主义要有的放矢,要结合实际本土化。正如恩格斯在1872年的《共产党宣言》的德文版序言中指出的那样“马克思主义的实际运用要随时随地以党史的历史条件为转移。”[4]中国革命的成功需要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而不能一味地、简单地照搬共产国际的指示,因为共产国际和斯大林不可能充分了解中国的实际情况,如果照搬肯定会导致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出现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进程,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阶段,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时代内涵,使得马克思主义这颗参天大树展现出永恒的生机和活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必须要继续发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要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对于马克思主义到底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讲话中提到,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提供的不是直接可以搬过去的教条,而是一种方法,是我们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绝对不能纯粹地抓住马克思、恩格斯的某个具体的论断不放,攻击一点,或者当作解释一切问题的准则。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本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运用蕴含于其中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才是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邓小平同志也指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5]。

总之,《决议》做到了逻辑与历史的相统一,做到了正本清源,揭示了错误思想路线的根源,高度评价了毛泽东在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伟大贡献,实现了思想的统一,全党达成了认同和实践毛泽东思想的共识,正如后来邓力群回忆说,“很多人心服了,大家心里悬着的石头落地了”,《决议》为之后七大的召开,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做了充分的准备,它的成功对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有重大的借鉴意义,对于新时代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同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教条主义共产国际实事求是
关于后真相时代秉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思考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实事求是”定乾坤
20世纪30年代 共产国际眼中的毛泽东
《矛盾论》《实践论》对教条主义的批判及当代应用与发展
中共第一次独立自主召开的党代会是哪次?
恩格斯论马克思主义生命力
中共党内教条主义研究述评
王明与共产国际关系的历史考察
共产国际与中共的真实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