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研究进展
2021-01-06王贇琛李志伟
王贇琛,李志伟
(1.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江苏 南京 210000;2.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江苏 南京 210000)
1 中医药治疗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并发症,在中医学中属于“骨痹”“腰痛”“骨极”等范畴,其病位主要在肾、脾、经络,脾肾亏虚是主要病机、气血瘀滞是促进因素。中医学认为OVCF发病内因以肾虚为主,其次是肝虚、脾虚,外因主要为跌仆损伤。《素问》曰:“肾者,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充在骨”,若肾精亏虚、则骨髓失充,骨骼失养,骨枯髓减,进而致骨痿,此即《素问·痿论》所言:“骨枯而髓减,故足不任身,发为骨痿”,可见肾精亏虚是本病发生的基本病机。“肾主骨生髓”,肾精亏虚则骨髓不足以充养骨骼,发生骨痿。脾主肌肉,脾胃运化水谷精微以充养肾精,若脾失健运,则精亏髓空,而百骸痿废。肝主筋,藏血,肝血充盛则肾精足,肝充则筋健,肾充则骨强。另外骨折容易导致局部瘀血阻滞,气血不通,故中医主张治疗以补肾壮骨,益气健脾,活血化瘀为基本原则。OVCF亦属于骨折的一种类型,三期辨证施治是中医药治疗骨折的特色与优势之一,是根据骨折愈合进程的不同病机特点进行辨证,能有效促进骨折的愈合。中医药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常以补肾壮骨药为君药,臣以补肝肾、健脾肾,佐以行气活血化瘀,并结合骨折三期辨证施治,早期以活血通瘀、行气止痛为主,中期以活血化瘀、通腹下气为主,后期以补肝肾、强筋骨为主,灵活运用。唐保明等[3]研究显示金匮肾气丸加减结合骨折三期辨证治疗OVCF术后患者临床疗效良好,在骨折早期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疼痛,促进脊柱功能恢复,后期可提高椎体骨密度水平,调节骨代谢标志物。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主要病机就在于“肾虚”“血瘀”,因此在治疗上以补肾活血法为主。现代药理学研究,补肾中药能够通过调控Notch1蛋白的表达来提高骨钙素的含量来刺激成骨细胞生成、抑制破骨细胞分化,从而加速骨折的愈合,提高骨密度[4]。活血类中药有明显止痛、消除炎症因子、减轻自由基损伤等效果[5]。张洪相等[6]运用补肾活血汤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可有效促进骨折愈合,改善骨代谢,提高早期骨密度及镇痛效果,其作用显著、安全、有效。
2 中医正骨
手法复位治疗脊柱压缩性骨折源自中医悬吊复位法,其主要通过体位和牵引使脊柱处于过伸状态,恢复骨折处周围韧带、纤维环、关节等解剖关系,减轻上下邻椎对病椎的压力。复位过程中,伤椎的前方压缩出现的皱褶,会被前纵韧带和椎间盘纤维环的张力拉开,从而达到复位,矫正后凸角,恢复脊柱曲度和椎体的高度。中医正骨手法复位可有效的促进骨折椎体高度恢复,增加病椎容积,且在复位环节中进行的牵引后伸运动会降低椎体中负荷的压力,常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手术,可有效治疗OVCF,纠正椎体高度、后凸角及脊柱后凸畸形,亦能减少术后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的发生。何秀明等[7]报道了运用手法复位辅助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OVCF患者82例,证明其疗法安全有效,可以很好地恢复椎体高度和纠正脊柱后凸畸形,促进脊柱功能恢复。董辉[8]临床研究表明手法复位联合椎体成形手术可增加骨水泥的注入量,有利于脊椎曲度和椎体高度的恢复,同时可以减轻病椎压力,有效降低骨水泥渗漏并发症的发生率。
垫枕练功法属于一类特殊的过伸位手法复位治疗方式,可维持患者椎体处于过伸体位,在该治疗过程中椎体复位和功能锻炼同时开展,周边椎体对结构改变和应力变化的适应性相对较佳。冯平东等[9]的临床研究中表明,应用垫枕练功法联合运动疗法可提高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改善患者临床疼痛症状,促进骨折复位及生理曲度的恢复。
3 中药外治
中药外治法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临床上治疗OVCF往往采用PVP/PKP手术治疗,其虽然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患者骨折的急性疼痛并稳定椎体,但无法应对损伤部位周围筋膜、肌肉等软组织损伤所致的疼痛。现代医学认为,在骨折同时损伤局部微循环受损、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自由基沉积,肌纤维受损以及填充物原因,可以导致局部疼痛、肿胀、功能受限[10]。中药外治法以熏蒸、热熨、热敷等方式,将药物通过皮肤吸收渗透至局部,可以促进炎症水肿的消散,缓解疼痛。其作用机制是通过热效应及药物的局部作用,使病灶周围血管扩张,加快新陈代谢,减轻组织充血水肿,解除病变处肌肉痉挛,消炎镇痛。贾凯等[11]在应用中药热奄包外敷联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VAS评分及ODI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短期疗效显著。曾德华等[12]运用热敷的方式将中药海桐皮汤的有效成分渗透至膜理、腧穴等部位,可有效减轻OVCF患者椎体成形术后残留腰背痛,且临床作用安全有效。
4 针灸疗法
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多属中医学“骨萎”“骨枯”等范畴,主因是足少阴气绝,治疗关键是补肾填精。同时骨折亦使骨断筋离、脉络受损,气行不畅,瘀血内阻,不通则痛,治疗上还需通利血脉,化瘀止痛。针灸通过针刺穴位的方式,合理取穴,能起到补益脾肾,疏通经脉,行气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作用。从现代药理学角度,针灸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感,改善机体激素水平,缓解骨丢失情况,减轻骨破坏[13]。同时,相关研究表示,温针灸还能有效调节患者的激素水平,起到温补脾肾的效果,如果与其他药物配合还能有效提高药物效果,帮助患者更好的缓解临床症状[14]。此外,针灸以温补、补益为主,能够调节先天不足现象,促进骨质生成,骨折患者还能更好的完成骨折愈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研究显示温针灸可有效改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代谢、骨密度[15]。李垚在对90例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患者行针灸治疗的研究表明,针灸能提高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降低VAS评分[16]。刘志刚等[17]采用温针灸联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可有效减轻疼痛,促进椎体功能障碍恢复及骨折愈合。此研究中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患者加用温针灸治疗后,患者骨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血钙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温针灸可以调节BMD及血钙水平,有效改善骨质疏松。
5 功能锻炼
OVCF患者大多为老年人,肌肉痿弱,骨质脆性增大,在轻微外力作用下即可发生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因此指导他们如何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非常重要。指导患者翻身时要强调上半身和下半身应同时翻转,避免不必要的软组织损伤和肢体扭曲,减少因脊柱扭转所致椎体损伤程度加大及神经功能损伤的发生率。研究表明椎旁肌肉对于维持邻近椎体的骨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腰背部软组织在稳定脊柱、防止再次发生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7]。强有力的腰背肌可对脊柱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可增强腹部及脊柱前后纵韧带的力量,维持脊柱稳定性,减少骨折发生的风险。OVCF患者长期卧床,并发症多,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应积极指导患者进行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术后联合腰背肌功能锻炼亦能够改善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腰背部血液循环,增加腰背部血氧供应,有助于减轻局部肌肉组织水肿[18]。中医传统功法历史悠久,不仅可以强身健体,稳定脊柱,改善椎体功能,还能通过调节五脏功能,促进骨质的增生,增加骨密度,在防治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上具有重要临床意义。郭运岭等[41]研究发现PVP配合五禽戏运动疗法治疗此病的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缓解患者腰背部疼痛,加强腰背部肌肉力量,增加脊椎小关节的活动度,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此研究亦发现练习五禽戏可以调节机体脏腑功能,提高脊椎的骨密度,对预防椎体再骨折风险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相关研究表明[20]太极拳能提高人体平衡能力和姿态的稳固性,可减少老年人跌倒所致骨折的可能性。
6 小结与展望
近年来有关中药治疗、手法治疗和功能锻炼等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研究报道较多,且均收效良好,不仅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症状,促进骨折愈合及椎体功能恢复,改善骨质疏松,而且因其损伤小、廉价、恢复快,疗效显著等优势,易被患者接纳,依从性好。现代医学中常用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但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并不是单纯的骨折病,骨质疏松才是导致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术后患者未能痊愈其主要在于仍然存在骨质疏松症。也就是说在解决骨折期疼痛的同时更要治疗的是骨质疏松症本身的治疗。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有明显的优势,然而对椎体压缩骨折的急性期的治疗的优势不甚明显。如何利用中医传统疗法和现代医学疗法相结合治疗OVCF有待进一步研究,以求得出治疗本病的更好的方案。